第十三节 磺胺类抗菌药物及甲氧苄啶 磺胺甲噁唑(SMZ)和磺胺嘧啶。 甲氧苄啶(TMP)——能增强磺胺类的抗菌作用。 复方制剂——复方磺胺甲噁唑片、联磺甲氧苄啶片。 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 1.磺胺类——与对氨基苯甲酸(PABA)结构相似,可与PABA竞争 二氢叶酸合成酶 ,阻止细菌二氢叶酸的合成,使RNA和DNA合成受阻,最终抑制细菌生长繁殖。 2.甲氧苄啶 作用机制——抑制细菌二氢叶酸 还原 酶,阻止细菌核酸合成。 甲氧苄啶单用易耐药。 与磺胺类药合用, 双重阻断 四氢叶酸合成——显著协同效应。 ·磺胺类药---------抑制二氢叶酸 合成 酶。 ·甲氧苄啶---------抑制二氢叶酸 还原 酶。 磺胺类药 抗菌谱广 : ◆G+球、G+杆、G-球、G-杆(包括铜绿假单胞菌) ◆衣原体、原虫、少数真菌。 ◆对立克次体无效。 磺胺类分两个大类: 1.全身应用: ①短效 ——磺胺异噁唑、磺胺二甲嘧啶; ② 中效 ——磺胺甲噁唑、磺胺嘧啶; ③ 长效 ——磺胺多辛。 2.局部应用: A.磺胺醋酰 ——眼科。 B.柳氮磺吡啶 ——肠道手术前预防感染。 C.磺胺米隆、磺胺嘧啶银 ——大面积烧伤。
(二)典型不良反应 1.磺胺类药—— 按可考性重新排序并小结TANG。 ①过敏反应 ——常见(药疹,渗出性多形性红斑、剥脱性皮炎和大疱表皮松解萎缩性皮炎)。 ②肾损伤 ——结晶尿、血尿和管型尿。 ③肝损伤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和黄疸。 ④骨髓抑制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 ⑤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者——溶血性贫血及血红蛋白尿。 ⑥光敏反应、药物热、关节痛及肌痛、发热。 【口诀TANG】磺胺类不良反应 磺胺最爱跟甲氧,双剑合璧作用大。 过敏反应最常见,伤肾喝水碱来加。 抑制骨髓肝中毒,光敏反应别忘啦。 2.甲氧苄啶 ①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加用叶酸制剂。 ②高铁血红蛋白性贫血。 (三)禁忌证 ◆磺胺类——巨幼细胞贫血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小于2月的婴儿和重度肝肾功能损害者。 ◆甲氧苄啶——小于2个月的婴儿、严重肝肾疾病、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和紫癜症。叶酸缺乏的巨幼细胞贫血或其他血液系统疾病患者慎用。
(四)药物相互作用 1.磺胺类药 可能干扰青霉素类药的杀菌作用,应避免两类药同时应用。 2.甲氧苄啶——不宜与抗肿瘤药合用——骨髓抑制。 二、用药监护 1.补充足量水,使成人一日尿量>2000ml。 2.同服碳酸氢钠、枸橼酸钠—— 碱化尿液 ,可增加磺胺类药在碱性尿中溶解度,使 排泄增多 。 3.监测:①血常规;②尿常规;③肝、肾功能。 三、主要药品 1. 磺胺嘧啶 ——【适应证】 (1)易通过血-脑屏障 —— 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首选药 之一。 (2)星形奴卡菌病。 (3)对氯喹耐药的恶性疟疾的辅助治疗。 (4)沙眼衣原体。 (5)与 乙胺嘧啶 联合——弓形虫病。
【注意事项】 ①在尿中溶解度低,易出现 结晶尿——不推荐用于尿路感染。 ②抑制大肠埃希菌,妨碍B族维生素合成——使用1周以上者,应+ 维生素B 预防。 2.磺胺甲 噁 唑 可用于: (1)急性单纯性 尿路 感染。 (2)其他类似磺胺嘧啶。 【模拟测试·自己做题】 1.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的药物是 A.克拉霉素 B.庆大霉素 C.甲氧苄啶 D.磺胺嘧啶 E.氧氟沙星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A.克拉霉素——大环内脂类(作用于50S亚基) B.庆大霉素——氨基糖那类药物(影响蛋白质合成的全过程) D.磺胺嘧啶——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 E.氧氟沙星——喹诺酮类药物(影响DNA的代谢) 2.血浆蛋白结合率低,易透过血脑屏障用于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药物是 A.磺胺嘧啶 B.复方新诺明 C.磺胺多辛 D.甲氧苄啶 E.磺胺米隆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磺胺嘧啶口服易吸收,排泄减慢,因血浆血浆蛋白结合率低,易透过血-脑屏障,故为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首先药物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