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国时期中国各地政府、政权、军队的名称及其各自控制的势力范围

 茂林之家 2023-09-24

在中国的近现代史上,民国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当时各地大小军阀林立,割据一方,各自为政,成立了众多的政府、政权和军队,名目繁多,各有不同的名称,旗帜、军徽,许多人往往搞不清楚或张冠李戴,特别是近来反映民国的影视剧充斥荧屏,许多人在看剧时一头雾水,弄不清楚剧中的各种军队的旗帜、军服、帽徽的所属及背景。现在在这里为大家略微梳理一下。

民国全称为中华民国(1912——1949),是指从清朝灭亡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期间的国家名称和年号。由中国国民党在南京建立的政权,民国时期历时38年(1949年,国军败退台湾,中华民国在台湾得以延续至今)。

民国时期中国各地政府、政权、军队的名称及其各自控制的势力范围

来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1911年,在武昌爆发武昌首义,打响了旨在推翻清廷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第一枪,当时发动起义的是清廷新军里的革命党人,武昌起义后,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称起义军为革命党军,改国号为中华民国,革民党军的旗帜是铁血十八星旗(,简称十八星旗,又称铁血旗、九角旗、九角十八星旗)。

民国时期中国各地政府、政权、军队的名称及其各自控制的势力范围

武昌起义后,清廷启用袁世凯,带其北洋军(也称北洋新军)南下镇压起义军,北洋军是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痛感军队的孱弱,决定仿照德、日,建立近代化陆军,由当时的直隶总督北洋大臣袁世凯掌控,北洋军名义上是清廷的军队,实际上却是袁世凯的私家军,

武昌起义后很快全国各省积极响应,其中湖北、湖南、陕西、江西、云南、江苏(含上海)、贵州、浙江、安徽、广西、福建、广东、四川共十三省宣布独立,直隶、河南、甘肃、山西、山东五省却仍在袁世凯的控制下。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在南京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2月12日清帝退位,宣告清政府倒台,中华民国继承清廷的所有疆土,包括外蒙古、唐努乌梁海(为沙俄所占,今属于俄罗斯联邦的一部分。)、帕米尔高原西部、 南坎及江心坡(今属缅甸)和有争议的琉球列岛(中华民国政府没有正式宣称琉球列岛为任何一国领土)。

民国时期中国各地政府、政权、军队的名称及其各自控制的势力范围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以五色旗为国旗,军队称为中央军,下设陆军部和海军部,存在时间仅约3个月,辛亥革命之后,南京的临时政府并未能控制全国,北方事实上控制在袁世凯手里,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为了统一大局,孙中山主动辞去临时大总统职位,袁世凯于3月10日,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此后至1928年间称为“北洋时期”,该时期的中华民国政府也称为“北洋政府”。

“北洋政府”是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政权建立起来。袁世凯对内镇压国民党,准备发动内战,消灭南方革命力量,对外出卖国家主权,孙中山号召武力讨袁,组织了中华革命党,发动“二次革命”,“二次革命”南方各省讨伐袁世凯的军队就称为“讨袁军”,不久即以失败告终。

民国时期中国各地政府、政权、军队的名称及其各自控制的势力范围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复辟帝制,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并改国旗、国歌和国徽,将1916年更改为“洪宪元年”,史称“洪宪帝制”。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行径,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12月25日,唐继尧﹑蔡锷﹑李烈钧在云南宣布独立,讨伐袁世凯背叛共和,护国战争爆发。袁世凯放弃洪宪帝制,恢复“中华民国”年号,护国战争讨伐袁世凯的军队就称为“护国军“。

需要澄清的是袁世凯从决定复辟帝制到宣布废除帝制都未正式登基,也无在国际上正式宣布成立中华帝国,更无任何国家承认中华帝国,在外交中袁世凯一直用“中华民国大总统”的身份应对各国。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分裂,中国出现了军阀割据的局面,北洋军的各领导人以省割据导致分裂,以军队为主要力量在各省建立势力范围。虽然名义上仍接受北京政府的支配,但北京政权实际上由不同时期的军阀所控制,故而在北洋军阀时期,北京政府又有北洋军阀政府(简称北洋政府)的称呼。北洋军阀主要分为直系、皖系、奉系三大派系。

直系军阀是冯国璋为首领的一派,主要代表人物有冯国璋、曹锟、吴佩孚、齐燮元、孙传芳等,主要割据在江苏、江西、湖北三省;皖系军阀以其首领段祺瑞为安徽人而得名,主要人物有徐树铮﹑靳云鹏﹑段芝贵﹑傅良佐﹑倪嗣冲等,主要割据在安徽、山东、浙江、福建等省;奉系军阀因首领张作霖出生在奉天(今叫沈阳)故称奉系,主要人物有张作霖、张学良、张宗昌、郭松龄、马占山等。 主要割据在奉天、吉林、黑龙江三个行省,即'东三省'。

地方新军则发展成省地方军阀,如晋军,川军,滇军等。而清末旧军大多依附北洋系,成为北洋旁支,如毅军,安武军,定武军,奉系等,少量发展成省地方军阀,如黔军,新疆军阀,西北三马等。会党性质的民军成功正规化的国民党军,有中央军,粤军,新桂系等。其他会党性质的武装,有陕军,镇嵩军等。

袁世凯死后第二年,中国还出现了另一个复辟的闹剧,徐州军阀张勋进京拥戴溥仪复辟,史称'张勋复辟'。张勋的军队为定武军,也称新建陆军,是晚清及北洋时期的一支军队,因张勋忠于清廷,其所率部队均不剪辫子,所以又称为“辫子军“。但复辟丑剧只持续了短短的12天,张勋复辟失败后,定武军也全军覆没了。

民国时期中国各地政府、政权、军队的名称及其各自控制的势力范围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在广州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在广州黄埔建立了陆军军官学校,1925年成立广州国民政府,将所属军队编为“国民革命军“,简称“国军”。此名称一直持续到1947年“行宪”前,“国民革命军“改名为“中华民国国军”,即国家之军队,也简称为“国军”,1949年国共内战失败后退守台湾地区,现由台湾当局的“中华民国”控制军队仍叫“中华民国国军”,在大陆也称为“台军”。

为了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国民政府于1926开始了北伐。国民革命军也称为“北伐军”(北伐军的帽徽与北洋政府军队的帽徽一样,即五色五角星徽)。1926年,国民革命军攻克了湖南、湖北、江西和福建的主要城市,于是广州国民政府将国民政府北迁武汉,即为武汉国民政府(1926-1927)。1927年,北伐军攻克了上海与南京,蒋介石于3月抵达上海后,实行'清党',并于4月18日成立南京国民政府(1927-1938)。政府辖区包括江苏﹑浙江﹑安徽(一部)﹑福建﹑上海﹑南京﹑广东﹑广西等。形成了宁汉分裂之局面,直到8月武汉的国民党与国民政府执行分共清党,蒋介石辞去总司令,武汉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宣布合作,史称'宁汉合流'。

民国时期中国各地政府、政权、军队的名称及其各自控制的势力范围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完成二次北伐,国民政府所用之“青天白日满地红”国旗取代北洋政府的五色国旗,将青天白日徽定为国徽,军队的帽徽统一佩戴青天白日国徽。1928年革命军进入北京,年底东北的奉系将领张学良改帜,接受国民政府管辖,至此革命军北伐成功,全国统一。国民政府虽然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国,但国民党内各军事实力与党派斗争,先后又出现几个临时政府,如北平国民政府(1930年),广州国民政府(1931年)。

民国时期中国各地政府、政权、军队的名称及其各自控制的势力范围

1931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侵占东三省,扶植溥仪在在1932年于新京(今吉林长春)成立”满洲国“(1932-1945),“年号””为“大同”,1934年,改“国号”为伪“满洲帝国”,执政改称“皇帝”,改“年号”为“康德”。“领土”包括现今中国除关东州(今旅顺和大连)以外的东三省全境,以及蒙东和河北省的承德市。”满洲国“有国旗、国歌、国徽以及军队,军队叫满洲国军,满洲军,满洲帝国军,军徽为五色五角星徽。

1937年日军发动77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将魔爪伸向华北,策动“华北自治”,扶植汉奸王克敏、王揖唐等在北平成立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37-1940),又称“北平临时政府”,管辖山西、河北、河南、山东4省及北平、天津两市。军队称为“华北治安军”,军帽佩戴五色五角星徽。

民国时期中国各地政府、政权、军队的名称及其各自控制的势力范围

1937年全面抗战后,当年12月13日首都南京沦陷,1938年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坚持抗战,是为重庆国民政府(1938-1946)。而汪精卫却投靠日本,于1940年 3月30日在南京正式成立伪“中华民国国民政府”(1940-1945)。沿用青天白日满地红的旗帜为“国旗”,另加三角布片,上书:“和平反共建国”字样,1943年将上方之三角黄旗废除,变成与重庆的国民政府国旗完全一致,以显示其才是正宗的民国政府。国徽在原国民政府国徽外围加上红色圆圈,以示区别,辖区包括苏、浙、皖等省大部﹐京﹑沪两市和鄂、湘、赣、鲁、豫等省小部分。军队有“和平建国军”和“绥靖军”,军队帽徽与国徽同。

抗战时期,在江苏、浙江、安徽、天津、河北,特别是以京沪杭三角地区为重点的苏浙沪皖等敌后还活跃着一支抗日游击武装,那就是有名的“忠义救国军”,由军统的戴笠为总指挥,在敌前敌后袭扰牵制日军,肃清奸谍,给予日寇重大杀伤,极大支援国军正面战场。抗战胜利后“忠义救国军”整编成了交警总队。

在民国时期,中国还有两个鲜为人知的地方政权,也都有各自的国号、国旗、军队即:中华共和国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华共和国是1933年闽变时由陈铭枢、李济深等中国国民党党内反蒋左派及十九路军在福建建立的共和国,又称十九路军政权,首都福州,疆域包括了福建的大部分,军队主要是十九路军。历时仅53天。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1931-1937)是中共遂仿效苏联的建国模式,以江西瑞金为首都,于1931年11月7日成立的苏维埃性质的国家形式政权组织。同样有自己的国旗、国徽、国歌,军队称为中国工农红军,帽徽为红五角星。主要是在赣西南,闽西等革命根据地发展起来的,史称为“苏区”。

民国时期中国各地政府、政权、军队的名称及其各自控制的势力范围

中国工农红军简称“红军”,曾称为中国工农革命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前身。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共合作抗日,主力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后改称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在江西、福建、浙江、广东、湖南、湖北、河南、安徽8省13个地区坚持斗争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

八路军活动于广大北方地区,中心位于陕甘宁边区的延安,后又活动于华北的敌后根据地,建立了一系列抗日敌后根属据地。新四军活动范围是南方八省,江西、福建、浙江、广东、湖北、河南、安徽、湖南这几个省。

民国时期中国各地政府、政权、军队的名称及其各自控制的势力范围

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成立,确定了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军队名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帽帽徽初为红五角星,后字红五星上内嵌八一两字,以纪念八一南昌起义。管辖范围除台湾以外中国所有地区。

好了,至此大家对民国时期中国各地的政权、政府、军队应该有了基本的认识与了解,希望大家今后在观看反映民国时期的影视剧时,不要再糊里糊涂地分不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