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卫军以职务名称为军衔等级。
二战德国党卫军军衔
元帅:全国领袖;
将官:总指挥、副总指挥、总队长、旅队长;
校官:区队长、旗队长、一级突击队大队长;
尉官:二级突击队大队长、一级突击队中队长、二级突击队中队长、三级突击队中队长;
士官:一级小队长、一级小队副、二级小队长、二级小队副;
士兵:三级小队长、三级小队副、组长、队员。

敲黑板,划重点:严格意义上来说,党卫军里,无论是武装党卫军,还是普通党卫军,根本就没有军衔!根本就没有军衔!根本就没有军衔! 重要的事情一定要说3遍! 在整个党卫队系统中,只有职级划分,不存在军衔一说。职级从“全国领袖”到“党卫队员”一共分为5档21级。 由于党卫队特殊的历史渊源,它在创建初期和发展过程的前期和中期都仅是纳粹领袖阿道夫的私人保镖及卫队,它绝大部分的经费都来源于由德国财阀和寡头们所支持的纳粹党党产,而并非出自于国家划拨的军费。 因此这支队伍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军队,故而只有职级,根本没有什么所谓的“军衔”! 1938年开始,随着武装党卫军师级建制的野战部队越来越多,特别是在1941年入侵苏联后的东线战场,从“党卫军警卫旗队”和“骷髅部队”扩编而来的武装党卫军按照国防军的编制,组建成一个个的机械化装甲师、装甲步兵师或装甲掷弹兵师,拥有了独立的指挥系统后,这些部队只接受所在战区上级指挥机构以及统帅部大本营的指挥,战场指挥权从此不再隶属党卫队全国领袖和党卫军作战总部管辖。 1942年,随着武装党卫军成建制的加入到各个战场配合国防军作战,为了避免战场上武装党卫军与国防军在指挥协调上的职级混乱,武装党卫军不得不做出调整—— 用党卫军职极对应国防军军衔,明确界定出武装党卫军每一个职级,与国防军每一级军衔的对应关系。 但党卫军的“职级”与国防军的“军衔”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体系,只能横向对应,而不能互画等号去更改称谓! 诸如党卫队“一级突击队中队长”、“旗队领袖”、“全国副总指挥”等等职级,都只是本系统的内部级别,而并非军队军衔。 所以,绝不能把一名党卫军“一级突击队中队长”称为“上尉”,也不能把一名党卫军“旗队领袖”称为“上校”,更不能把党卫军“全国副总指挥”称为“上将”! 不可以改变称呼,但可以去相互对应,譬如:战场上武装党卫军与国防军协同作战,相互配合,一些局部战斗中谁指挥谁,谁服从谁,这时党卫军军官的“职级”与国防军军官的“军衔”就可以彼此对应了,谁高谁低一目了然! 之所以在太多的影视剧里或者刊物中,甚至百科词条上经常都会出现,把某个党卫军军官称为“某某中尉”、“某某上校”、“某某少将”等等,这都是犯了常识性错误,不客气的讲,这叫罔顾历史! 总之,党卫军的职级体系与国防军的军衔体系,只能横向对应,二者之间不能互换称谓,因为党卫军自始至终就只有职级,从来就没有军衔。 .........................................对于二战德国党卫队军衔的认知,要牢记三个原则:1、它存在有普通党卫队(下属党卫队)和武装党卫队(通常意义上的党卫军)两套军衔体系;2、两套军衔都属于党卫队内部的独立系统,互相之间可以横向划等号,却无需与德国国防军和其他国家的西式军衔比较,因为那不成立;3、把脑海中关于军衔“少中上就是一二三颗豆”的惯性思维暂时抛开。 然后你就会发现,其实读懂党卫队的军衔和领章是个很简单的事情,拿走不谢。(党卫队全国领袖专属领章) 在1939年这个二战爆发年之前,希姆莱的党卫队只有一套军衔体系,从“全国领袖”到“党卫队员”共五档21级,作为纳粹党的准军事组织,这套军衔既与陆军军衔体系相近又有自己的特点,可以理解为“似是而非”的性质。 1939年以后,随着党卫队野战部队形成规模,并且在作战行动中要隶属于最高统帅部和陆军高级司令部指挥,为避免在战场出现与国防军职衔混乱的情况,开始设置并使用武装党卫队(武装党卫军)的军衔称号和标识。由于期间有所增加和调整,我们仅以1944年的最终存在版本说明。 (注意迪特里希领章上的三颗豆) 一,将帅级军衔的对应方式和领章说明。1、“党卫队全国领袖”一职由希姆莱独享,等于武装党卫军的“陆军元帅”军衔,其领章是特殊的,没有其他可比性。 2、“党卫队全国总指挥”共授予了迪特里希和豪塞尔等四人,等于武装党卫军的“一级上将”(大将)军衔,领章是三片橡树叶下面三颗豆,这与大家对大将四颗豆的传统认知不符,就军衔对应的野战部队职务来说,希姆莱出任过集体军群总司令、迪特里希最高军职是党卫装甲集团军总司令。 (海德里希是两颗豆) 3、“党卫队全国副总指挥”共授予了105名高级党卫队领导,等于武装党卫军的“二级上将”,类同于国防军的兵种上将,1942年被暗杀的海德里希就是这个级别,领章是三片橡树叶下面二颗豆,虽然他没有武装党卫军的身份,但是身兼警察上将。 4、“党卫队地区总队长”等于武装党卫军的“中将”,《春天的十七个瞬间》里盖世太保头子缪勒就是这个级别,领章是三片橡树叶下面一颗豆,在武装党卫军部队一般担任师长职务。 (施季里茨旗队长只有一片橡树叶) 5、“党卫队旅队长”等于武装党卫军的“少将”,《春天的十七个瞬间》中央保安总局第六处处长舒伦堡(施季里茨的直接上级)就是这个级别,领章是只有黑板上三片橡树叶,注意下面没有豆,在武装党卫军野战部队中一般担任摩托化旅长、装甲旅长等职务。 6、“党卫队区队长”等于武装党卫军的“准将”(也有称党卫队团队长),这是党卫队军衔系统有别于国防军的地方,后者是没有大校军衔的。领章是变成了只剩二片橡树叶,在野战部队有党卫军准将、专属党卫军炮兵大校两种称谓,但意思是一样的,略高于正团级。 (派普混到党卫军中校,四星有杠) 二、校官军衔的对应方式和领章说明。1、“党卫队旗队长”等于武装党卫军的“上校”军衔,领章上只有一片橡树叶,标准的野战部队正团级干部,《春天的十七个瞬间》施季里茨正是这个级别,武装党卫军最年轻的上校派普与其对应。 2、“党卫队一级突击队大队长”等于武装党卫军的“中校”军衔,从这个级别起更改为单领章样式,一侧领章四颗豆加杠,派普在1944年阿登战役时以中校军衔率领的是一个装甲战斗群。 3、“党卫队二级突击队大队长”等于武装党卫军的“少校”军衔,领章是黑板上四颗银豆。 (派普还是党卫军少校时,四星无杠) 三、尉官军衔的对应方式和领章说明。1、“党卫队一级突击队中队长”等于党卫军上尉军衔,领章是三颗豆下面两道杠,二战最牛叉的党卫军坦克连长魏特曼就是这个军衔。 2、“党卫队二级突击队中队长” 等于党卫军中尉军衔,领章是三颗豆下面一道杠,可以理解为副连职。 3、“党卫队三级突击队中队长” 等于党卫军少尉军衔,领章是黑板上只有三颗豆,可以理解为正排职。 党卫队和武装党卫军的尉级军衔是最直观的,相对简单直白。(魏特曼上尉,三星两杠) 四、士官和士兵军衔的对应方式说明。党卫队突击小队长:党卫军本部上士或参谋上士 党卫队一级小队长:党卫军一级上士 党卫队二级小队长:党卫军上士 党卫队三级小队长:党卫军中士 党卫队三级小队副:党卫军下士 党卫队代理三级小队副:党卫军上等兵 党卫队突击队员:党卫军一等兵 党卫队组长:党卫军二等兵 党卫队队员:党卫军列兵 这一堆对我们来说了解的意义不大,所以一笔带过,领章样式随便看看图表就好了。(魏特曼少尉,三星黑板) 五、警察警衔与党卫队专用职衔的对应1942年为适应总体战争的需要,德国警察完全并入党卫队指挥序列,警衔也作了较大调整,主要是警官警衔改成与军官军衔完全相同,警察将官领章改与党卫队将官相似,同时设立了作为战争预备队使用的“野战警察”,警察在战区执勤也改着灰绿色野战服。 警察将官——警察大将、警察上将、警察中将、警察少将。 警察校官——警察上校、警察中校、警察少校。 警察尉官——警察上尉、警察中尉 、警察少尉。 一般而言,普通党卫队的保安部门和秘密警察(盖世太保)高级军官,都兼有警衔,比如缪勒就是党卫队地区总队长兼警察中将,但他们没有武装党卫军的兼衔,因为不属于作战部队序列。(这就是个党卫队三级突击队中队长) ....................... 首先,党卫军这个名称,属于中文翻译约定俗成的称呼,德语原文Schutz staffel是护卫队的意思,缩写为SS,而党卫军,则是军事化的党卫队,称为武装党卫队,也就是我们习惯称呼的党卫军。武装党卫队(党卫军)只是整个大的党卫队系统中的一个分支,搞清楚这一点很重要。 由此就涉及到两套衔级制度,即党卫队与武装党卫队的衔级是如何区分的? 党卫队形成之初并不是军事团体,它只是纳粹及希特勒的私人卫队,自然,也就不可能授予军衔,所以它的级别是沿用冲锋队的等级制度,按职务的高低来划分衔级,所以党卫队的标准衔级都是职务,而不是军衔。 党卫队全国领袖,最高级。 相当于将军级别的是:党卫队全国副总指挥,地区总队长,旅队长。 相当于校官的级别:地区队长,旗队长,一级突击大队长,二级突击大队长。 相当于尉官的是:一级突击中队长、二级突击中队长、三级突击中队长。 士官级别:突击队长、一级小队长、二级小队长、三级小队长、三级小队副。 士兵级别:党卫队组长、突击队员、党卫队员、预备队员等。 从上面的衔级可以看出,党卫队都是以各种“队长”这种职务来划分等级的,每一个党卫队成员都有一个对应的职务也就是等级,这种职务等级一直沿用到纳粹德国覆灭的那一天。 在武装党卫队也就是党卫军组建之后,随着其规模越来越大,必须对它进行正规的军事化管理,因此,党卫军就按照国际标准的军衔制度设立了自己的军衔,这个军衔与国防军同级别相对应,但它只授予武装党卫队人员,也就是说党卫队系统的官员要担任武装党卫队的军官,就必须另外单独再授予一个党卫军的军衔才行,这个军衔一般也是与此人在党卫队的职务衔级相对等的。 比如,一个党卫队旗队长要去武装党卫队部队担任团长,那么他就必须被授予党卫军上校的军衔才能任职,明白了吗?在整个党卫队系统中只有武装党卫队这个分支才单独设立了一套军衔,其目的就是为了在作战时便于国防军指挥部门的管辖和指挥。 有朋友可能会问,那么党卫队的衔级与国防军究竟如何挂钩呢?下面就具体阐述。 全国领袖-元帅 全国总指挥-大将 全国副总指挥-上将 地区总队长-中将 旅队长-少将 地区队长-准将 旗队长-上校 一级突击大队长-中校 二级突击大队长-少校 一级突击中队长-上尉 二级突击中队长-中尉 三级突击中队长-少尉 突击队长-参谋军士长 一级小队长-军士长 二级小队长-上士 三级小队长-中士 三级小队副-下士 党卫队组长-二等兵 突击队员-三等兵 党卫队员-上等列兵 预备队员-列兵 注意党卫队衔级里,校尉官级别的“突击”后面没有“队”字,不能称之为一级突击“队”大队长,士官衔级里没有“突击”二字,不能称之为一级突击小队长。 以上就是我对党卫军军衔和职务划分的回答,喜欢二战历史请关注烟雨蒙蒙未沾衣,我写作二战德国人物、军衔、服装等内容,客观讲历史,批判法西斯,更多史料请点开我的用户名,在“文章”栏目里查看。 .................... 党卫军以职务名称为军衔等级。 二战德国党卫军军衔 元帅:全国领袖; 将官:总指挥、副总指挥、总队长、旅队长; 校官:区队长、旗队长、一级突击队大队长; 尉官:二级突击队大队长、一级突击队中队长、二级突击队中队长、三级突击队中队长; 士官:一级小队长、一级小队副、二级小队长、二级小队副; 士兵:三级小队长、三级小队副、组长、队员。 ................ 纳粹德国党卫军的军衔等级应该是从两个阶段开始的,前期纳粹党卫军并不完全是个军事组织,而是个政治打手组织以及希特勒私人保镖队伍它的规模开始并不大,而且隶属于纳粹冲锋队。 第一个阶段,从1923年到1936年纳粹党卫队分四个等级;第一个等级是党卫队全国领袖也就是希姆莱,这个等级并不完全是军衔应该说是职务级别。第二个等级应该是党卫队副总指挥、地区总队长、区队长、旅队长,对应军队中的军衔是大将、上将、中将、少将、准将。第三个等级是旗队长二级突击大队长一级突击大队长,对应军队中的军衔是上校、中校、少校。第四个等级侍卫官对应的军衔是一级突击中队长、二级突击中队长、三级突击中队长,对应军队中的军衔是少尉、中尉、上尉。第四个等级是士官与士兵,及一级突击小队长一级突击小队副,二级突击小队长,二级突击小队副,对应的是是军队中的一等上士、上士、中士、下士。第五个等级是三级突击小队长、三级突击小队副、小组长、党卫队员。 第二个阶段是1936年以后,纳粹党卫队中的的机动部队中的党卫队开始扩大逐渐的向军队的架构开始靠拢,军队特色越来越浓。在战场上党卫队员一般都不称呼党卫队的等级等级别,而是用军队的等级别标称自己的级别。但比如说盖世太保、帝国中央保安总局以及党卫队保处等等,还是用党卫队的等级街别来标称自己的职务。这也是为什么在苏联电影《春天里的17个瞬间》中帝国中央保安总局、党卫队保安处,盖世太保们依然穿黑色制服用党队的等级称呼。 .................... 历史总是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比如二战期间的党卫队,它最初成立的目的只是希特勒拿来保护自己和对付自己的政敌,规模比较小,但权力非常大,类似于我国明朝时的锦衣卫!但党卫军的后期发展规模越来越庞大,人数也越来越多。 ![]() 纳粹党卫军—注意其头盔上的两个SS标志 事实上,二战期间臭名昭著的党卫军只是党卫队的一个分支,包括德国国家秘密警察组织(俗称盖世太保)。党卫军的全称是武装党卫队,是20世纪最名声在外的精锐之师的作战部队。 关于党卫军的军衔和职务划分,其实有两个不同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1934年以前,从最低级的党卫队员(对应的是列兵)到最高级的全国总指挥(对应的是大将),共分19个衔级。如下图: ![]() 1934年之前的党卫军军衔划分 第二个阶段是1934年至1945年,这个阶段也是党卫队包括党卫军发展壮大的鼎盛时期。因为纳粹德国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后,占领别的国家土地,需要党卫队大规模扩张。这个时期的党卫军划分是:最低级增加了两个无相应编制的候选队员和预备队员,预备队员以后才是列兵。并且士兵中最高可达到突击小队领袖及突击小队长,对应的是军士长军衔,最高领袖则改为了元帅。 ![]() 党卫军军衔对应的职务 二战时期的德国国防军名声要好于党卫军,这是因为国防军大多是由德国的传统军人世家组成,他们效忠的对象是德国政府,而不是希特勒。党卫军则不同,党卫军的效忠对象是希特勒本人。在二战期间,党卫军屠戮无辜,无恶不作,可以说是丧尽天良。这也是为什么曼施坦因和古德里安能够寿终正寝的原因。 ........... 全国总指挥(大将) 全国副总指挥(上将) 全国总队长(中将) 旅队长(少将) 地区总队长(准将) 旗队长(上校) 一级突击大队长(中校) 二级突击大队长(少校) 一级突击中队长(上尉) 二级突击中队长(中尉) 三级突击中队长(少尉) .......................... ............. 纳粹德国党卫军的军衔等级应该是从两个阶段开始的,前期纳粹党卫军并不完全是个军事组织,而是个政治打手组织以及希特勒私人保镖队伍它的规模开始并不大,而且隶属于纳粹冲锋队。 第一个阶段,从1923年到1936年纳粹党卫队分四个等级;第一个等级是党卫队全国领袖也就是希姆莱,这个等级并不完全是军衔应该说是职务级别。第二个等级应该是党卫队副总指挥、地区总队长、区队长、旅队长,对应军队中的军衔是大将、上将、中将、少将、准将。第三个等级是旗队长二级突击大队长一级突击大队长,对应军队中的军衔是上校、中校、少校。第四个等级侍卫官对应的军衔是一级突击中队长、二级突击中队长、三级突击中队长,对应军队中的军衔是少尉、中尉、上尉。第四个等级是士官与士兵,及一级突击小队长一级突击小队副,二级突击小队长,二级突击小队副,对应的是是军队中的一等上士、上士、中士、下士。第五个等级是三级突击小队长、三级突击小队副、小组长、党卫队员。 第二个阶段是1936年以后,纳粹党卫队中的的机动部队中的党卫队开始扩大逐渐的向军队的架构开始靠拢,军队特色越来越浓。在战场上党卫队员一般都不称呼党卫队的等级等级别,而是用军队的等级别标称自己的级别。但比如说盖世太保、帝国中央保安总局以及党卫队保处等等,还是用党卫队的等级街别来标称自己的职务。这也是为什么在苏联电影《春天里的17个瞬间》中帝国中央保安总局、党卫队保安处,盖世太保们依然穿黑色制服用党队的等级称呼。 ................ 二级突击大队长为少校对应,一级突击队中队长对应为上尉,二级突击队中队长为中尉,三级为少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