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国专机护送、英国人叫“祖师爷”,这位顶尖天才回国后却被迫养猪?

 华人星光 2023-09-24 发布于陕西
华人星光(ID:hrxg2020)原创
作者:华人星光

任正非曾说过这样一件事:
当年,
中国向英国买喷气式飞机时,
英国人说了一句话,
喷气式发动机的出现,
要感谢中国科学家的伟大发明。
国内马上查这位科学家是谁,
一查这人在养猪,
赶紧调回去当热物理所所长。

这个人叫吴仲华。
他年纪轻轻就惊动世界航空界,
美国专机护送,
英国人称他“祖师爷”。
本该受尽世人敬仰,
可最终他的遭遇 ,
却是又悲又痛......


1917年,
吴仲华出生于上海普通家庭,
自小目睹山河破碎风飘絮,
饿殍遍野战火隆,
怀着“工业报国”的理想,
他考进了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
在这里,
他遇到了一生挚爱李敏华,
1944年两人结婚后,
一同远赴美国麻省理工,
攻读博士学位。
这一去,
是他站上世界之巅的开端。

三年后,吴仲华一毕业,
给他抛来橄榄枝的,
就是美国刘易斯喷气推进中心。
这家航空中心,
被称为“全人类的骄傲”。
能步入这里,
都是加入美国国籍的顶尖人才。
美国向来不大度,
不喜欢外籍人尤其是中国人,
涉及到核心机密研究,
但那一年却出现了特例:
仅有4名外国人,
获准加入到刘易斯喷气推进中心,
其中竟有2个中国人:
 一个是吴仲华,
另一个则是他的妻子,
麻省理工航空系,
第一位女性工程博士:李敏华。


作为“全人类的骄傲”,
多少人挤破头要成为美国人,
好加入刘易斯喷气推进中心,
然而这对夫妻,
自从破例进了这座“金字塔”,
不管领导怎么劝说,
也无论多好的待遇,
就是不肯加入美国国籍。
美国人毫无办法,
但依然将机密大门给他敞开,
为什么给吴仲华这样大的容忍度?
答案只有一个:
他的能力太强了。

上世纪五十年代,
世界发生两件大事,
足以影响百年
一是计算机的发明;
二是航空界,
叶轮机械三元流动理论的创立。
而这两件大事,
都和同一个人联系到一起,
正是:吴仲华。

当时二战刚结束,
航空工业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为提高飞机发动机性能,
各国都狠狠砸了天价资金。
但航空喷气发动机技术含量极高,
要想飞的更快、更高,
首先要解决内部涡轮流动研究,
在全世界都束手无策之际,
谁也不曾想到,
一位来自中国的年轻人,
会破开这道难题!


1950年冬,
在纽约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年会上,
一篇调挑战航空权威的论文横空出世,
其内容经过严格论证分析,
提出了叶轮机械三元流动理论,
直接打破了传统!

简单来说,
就是飞机发动机内部的一些零件,
如风扇、压气机、涡轮的叶片等,
在它们的设计和制作中,
要计算出这些东西在使用中,
能否让飞机飞得更高更快。
1950年前,
国际一直沿用的计算方法,
是飞机孤立叶片模型,
不过这种计算方法,
有一个极大的缺陷,
就是不能计算叶片的扭转、弯曲。
到1950年左右,
飞机已经开始使用叶轮机械,
该机械叶片数量很多,
显然,
原本的计算方法已经不再适用。

就在权威们束手无策之时,
这篇惊动世界的论文出现了,
它针对复杂的叶轮机械流动,
创建了新的理论模型,
并提出相应的求解方法与基本方程。

更令人惊奇的是,
作者能将计算机和航空联系起来。
当时计算机技术还不够发展,
流体力学界普遍推崇解析分析法,
而这篇论文作者,
选择利用计算机数值求解方法。
在计算机刚刚诞生,
人们尚未预料到其变革性影响,
这个人已经开启了,
利用计算机进行航空求解的、
国际大规模科学计算的先河。

这篇论文一经发表,
就造成世界级轰动,
而作者那一栏赫然写着:
中国,吴仲华。
国外一查,
此人博士毕业仅仅3年,
年仅33岁,
他何以敢挑战权威、挑战经典?
因为他是对的。


他提出的叶轮机械三元流动理论,
被国际称为:“吴氏通用理论”,
理论中的基本方程则称为“吴氏方程”,
指导国际上一系列航空发动机设计,
包括后来著名的斯贝发动机,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
他可以称得上是“斯贝发动机之父”。
一位中科院院士曾在采访中说:
“比如说美国的GE、普·惠公司,
英国的罗·罗公司,
都派人向吴仲华请教,
国际上著名的飞机,
像波音707、737、747、
空客等飞机的发动机,
都用了吴仲华的理论。”

清华大学教授叶大均说:
“从50年代到现在,
吴仲华就是叶轮机械设计界的导师。”

这件事过去40年后,
吴仲华当时的主要争论对手,
加州理工学院教授Frank Marble,
回忆起这段经历时微笑着说:
“吴是对的,我当时错了。”


而当年,
吴仲华就凭这一篇论文,
成为了美国“科学名人”,
受最好的待遇和最好的科研,
不过,
辉煌成就没能留住他的心。

朝鲜战争爆发后,
吴仲华和妻子,
做了不再为美军方服务的决定,
期间不断有人来劝他们留下
享受高薪生活,
夫妻二人,全都选择了拒绝。
而他们的另一个决定,
没有任何人知道。
直到1954年8月的一天,
趁着纽约机场移民局休息的机会,
吴仲华全家以赴欧洲旅游为名,
先后辗转英国、瑞士、
奥地利、捷克、前苏联等地,
绕过了大半个地球,
最终,
他们回到了阔别14年的北京。
也在此时,大家才知道,
原来吴仲华夫妇的目的,
回国效力。


1961年,
人类第一位宇航员加加林进入太空,
应邀就职中科院的吴仲华,
立即组织并参与“星际航行座谈会”,
把自己在国外的航空理论和知识,
全部倾囊讲解。
这次座谈会上,
未来的中国“航天四老”中两位:
任新民、梁守磐,
第一次认识到了航空发动机的重要性。

航天四老。左起:黄玮禄、任新民、屠守锷、梁守槃

同年,
全世界都在开展航空发动机、
燃气轮机的研制。
发动机、燃气轮机系国之重器,
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水平,
和科技能力的重大标志。
吴仲华最大的理想,
中国能够独立发展航空发动机、
燃气轮机。

他以超凡魄力和远见,
在新中国空白一片的热物理领域,
点燃了第一把炬火:
他在清华大学动力工程系,
创办了中国第一个燃气轮机专业
(后改为工程热物理专业)。
后来,在他带领的教研组里,
先后出了7位院士,分别是:
吴仲华、蔡睿贤、徐大懋、蒋洪德、
于文虎、倪维斗、王玉明,
他们皆受到过吴仲华的指点,
一门七院士,
构建起燃气轮机领域的半壁江山,
可谓“史上最强教研组”


然而,
就在吴仲华拼命追赶发达国家时,
一切开始事与愿违。
1954年开始,
他断断续续被隔离接受改造,
所带领的航空发动机科研受到冷落。
所有的工作都被停掉了,
不能做研究只能去扫厕所,
一次次精神折磨之后,
的身体每况愈下,
可是他依旧坚定地告诉别人:
“我不是搞政治的,我是搞工程的,
我回来建设国家,
没有搞资本主义的本领!”

但,没有人会听他说一句话,
而比起精神的折辱,
让他更加难受的是,
航空发动机的研究刚起步便夭折。
原本,
这该是他人生中最黄金的20年,
是我国航空,
最有希望追上世界的20年,
可岁月,终究还是蹉跎而去.......
不得不说,这是他人生的,
也是我国航空界的,
莫大的悲和痛.....


直到1974年,
吴仲华终于恢复工作,
为了弥补虚度的光阴,他拼了命。
他将自己辛苦做出的,
叶轮机械三元流动理论计算程序包,
无私地提供给国内高校、
研究所、工厂;
还去沈阳、
西安航空发动机工厂,
进行发动机改型设计、试验;
1978年,
他心心念念多年的工程热物理学科组,
终于成立;
他还创建了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
创办了工程热物理学报,
极力在美国,
出版中国工程热物理学报。
从此,工程热物理学科,
有了全国性的学术交流场所和平台......


1979年,
中国从英国进口三叉戟飞机发动机,
发现有质量问题,
马上向英国厂家提出交涉。
可英方傲慢的很,
料定中国不会有懂行的技术人员,
根本不承认质量问题。
最后吴仲华代表中国参与交涉,
谈判中,
英方发现这个新来的代表很不一般,
对飞机发动机的原理十分熟悉,
很不好对付。
于是忍不住请问他的姓名,
他回答道:“我是吴仲华。”
英方首席代表一听惊讶万分,
这是“祖师爷” 级别的人物!
赶忙喊话全体代表起立,
向他郑重鞠躬说:
“您是我老师的老师。”
谈判由此顺利进行,
英方最终将发动机全部换新。


英国对他恭敬,
美国也对他十分尊重。
中美建交之初吴仲华率队访美,
在洛杉矶转机时,
通用电气公司,
专门派了两架总裁专机接送,
并升中国国旗欢迎,
他们说,
如果地球上要列一个,
“加速世界文明的中国科学家”榜单,
吴仲华这三个字,一定会在其中。

但面对盛情,吴仲华也说了:
“中国人搞出的理论,
首先要为中国人服务!”
这是他一生的理想与抱负。
1980年吴仲华带领下的,
单双级轴流压气机试验台建成;
1984年,
超跨声速叶栅风洞建成.......

1984年,吴仲华(右三)带队访问英国。

要在十年里,
追上过去二十年耗费的光阴,
就是铁打的人,也熬不住。
1987年,吴仲华不幸患上肝癌
术后养病期间,
他念念不忘科研工作,
病房成了他的办公室,
在病房内不断给各方写报告,
倡议在国内开展,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等总能系统的研究。

春蚕到死丝方尽......
1992年8月,
吴仲华上午主持热物理学会会议,
下午就被紧急送到了医院。
他人生的最后几天,
是这样度过的,
“当时吴先生已经非常虚弱了,
一个病人,一个老人,
在快病危的情况下,
还要去写几万字的关键性报告......”
9月,76岁的吴仲华逝世,
中华大地上,
航空领域一颗伟大的星星,
陨落了!


国有脊梁,热血满腔,
这一生,
他背负着祖国航空伟业艰难前行,
看着这个领域,
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成长、壮大”,
他所有的付出沉寂却光芒万丈

壮志未酬誓不休,
甘洒热血写春秋。
2023年9月,
吴老逝世31周年祭,
巨星离去,精神永存!
中国航空史册,
世界航空史册
永远有他光辉的一页!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