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最早的两栖攻击舰——二战日本陆军特殊船“神州丸”号

 朝_五_晚_九 2023-09-24

建造背景

日本陆军自一战后对两栖登陆作战问题日益重视,并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专用登陆舰艇的研发,先后设计建造了不同吨位的登陆用舟艇。

世界最早的两栖攻击舰——二战日本陆军特殊船“神州丸”号

“神州丸”号

1932年1月,继发动九·一八事变,吞并东北全境后,日军又在上海挑起事端,向驻沪中国军队发起进攻,是为一·二八事变。在这次历时约两月的局部武装冲突中,日本陆军第11师团曾在太仓七丫口等地登陆,迂回中国军队阵地。当时日军登陆作战的样式与一战时期差别不大,运载登陆部队的运输船队先在长江口集结,用起重机将登陆艇吊放到水面上,步兵利用网绳换乘,然后再编队向滩头冲击,这种登陆方式耗费时间长,效率低,危险性大,给防守方充分的反应时间。日军登陆部队在滩头与中国守军爆发激战,最后凭借火力优势才站稳了脚跟。尽管登陆取得了成功,但战局渐趋僵持,日军三度增兵仍然不能获得决定性战果,迫于国际压力于3月初主动停战议和。

世界最早的两栖攻击舰——二战日本陆军特殊船“神州丸”号

已经初具两栖攻击舰的模样

事变结束后,日军对作战教训做了总结,尤其对敌前登陆的困难性有了清醒的认识。当时中国军队火力薄弱,又无海空支援,尚能在滩头令日军陷入苦战,试想日军在美军经营多年的菲律宾及关岛登陆,又将付出怎样的高昂代价?有鉴于此,日本陆军当局认为有必要设计一种能够将登陆舟艇运至登陆海岸附近,以便向滩头发起迅速冲击的专用登陆舰船,并对此类船只提出四点要求:

1.能够将所载登陆艇迅速释放入水;

2.能够使坦克快速登陆;

3.可以搭载一定数量的飞机,并利用弹射器起飞;

4.通过起重机卸载大量物资。

在搭载能力方面,这种特殊舰船能够装载大型登陆艇(以下简称“大发”)和小型登陆艇(以下简称“小发”)共50艘,各型飞机15架,约2000名步兵及必要的粮食、弹药,所载登陆舟艇能够在一小时内全部出发,舰载机的起飞能在半小时内全部完成。

世界最早的两栖攻击舰——二战日本陆军特殊船“神州丸”号

小型登陆艇(简称“小发”)

世界最早的两栖攻击舰——二战日本陆军特殊船“神州丸”号

大型登陆艇(简称“大发”)

此类舰船完全是针对在菲律宾宽阔的浅水沙滩海岸实施登陆而设计的,它不仅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装备换乘,实现快速抢滩,而且还能出动飞机压制滩头阵地,确保登陆场的制空权,就作战理念来说,在当时的确是一种非常前卫的两栖作战舰艇。最后,由陆军省出面向播磨造船厂订购这样一艘特殊船只,不过基本设计还是委托海军舰政本部的技术人员帮忙完成,“神州丸”号由此诞生。

技术设计

'神州丸”号的设计建造在日本陆军中属于最高机密,虽然在设计上不得不求助于舰政本部,但对海军基本上是守口如瓶,即使在陆军内部知情者也仅限于少数高官和直接参与计划的人员,至于普通民众更是直到战争结束后才知道存在这样一艘特殊军舰。

“神州丸”号的船体与普通货船相似,为低干舷平甲板船型,船首垂直,装有商船式的防浪板,在船首甲板上安装有一部30吨起重机。船体中部为高约4.5米的大型箱形上层建筑,长度约为船体全长的二分之一,这是“神州丸”号的秘中之秘,其中设有机库和人员住舱。在上层建筑前部是略高的舰桥构造,舰桥后方上层建筑顶部的甲板上可以停放小型登陆艇,在上层建筑后部安装一部50吨起重机,舰尾圆钝。从外观上看,除了上层建筑比较大之外,“神州丸”号与货船差别不大。

登陆设施

“神州丸”号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装载登陆舟艇和登陆部队,实施两栖登陆行动,如何尽量多搭载舟艇,并使其迅速离船向滩头进发是该舰设计的重中之重。关于登陆艇的快速卸载,海军提出了三个方案:

1.在略高于吃水线的船体甲板上设置全通式登陆艇停放库,通过船尾的滑道直接入水;

2.在船体中部设置商船式的舷门,利用门式起重机将登陆艇吊至海面;

3.通过船体前后的大型起重机卸载停放在甲板上的登陆舟艇。

世界最早的两栖攻击舰——二战日本陆军特殊船“神州丸”号

正滑出舰艉门的大发艇,艉门机构极为复杂。

为了实现一小时内全部舟艇出发的目标,陆军最后决定同时运用这三种方法。“神州丸”号在船体上甲板下设置了几乎贯通整个船体的大型登陆艇停放库,能够容纳25艘大发,这些舟艇都通过缆绳与设在库顶天花板上的传送带相连,由电动绞盘带动传送带运行,将大发依次牵引到船尾下水滑道上。“神州丸”号的登陆艇下水机构设计很独特,大发先被牵引至一个水平的活动翻板上,当到达一定位置后在重力作用下翻板向下翻动,与倾斜7度的下水滑道连接,缆绳断开后大发就从翻板上沿着滑道向下滑行,穿过船尾打开的舱门入水。在“神州丸”号船尾设有两条下水通道和两扇舱门。通过向后部调整水舱注水可以使船尾下沉约1米,便于大发入水。

世界最早的两栖攻击舰——二战日本陆军特殊船“神州丸”号

内部结构图

此外,在与停放库甲板同高的中部船体两舷开有大型舱门,在门上装有吊车,也可以将库内的大发吊放至水面。在船首和船尾的甲板上也停放有大发或用于火力支援的装甲艇,它们都通过船体前后的大型起重机吊离母船。小发停放在上层建筑顶部的甲板上,也用起重机卸载。

关于“神州丸”号搭载舟艇的数量众说纷纭,有资料称搭载大发29艘、小发16~25艘、装甲艇4艘,还有大发30艘、小发10艘的说法。大发能够装载陆军的89式中型坦克,“神州丸”号上搭载有16辆此型坦克,运载步兵的数量为2000~2300人,大约是两个步兵大队的兵力。

世界最早的两栖攻击舰——二战日本陆军特殊船“神州丸”号

“神州丸”号视图

航空设施

按照最初的菲律宾登陆作战计划,运输船队的空中掩护和登陆地区制空权的确保都由海军飞机负责,陆军只需提供侦察机协助地面战斗,具体地说就是将飞机分解后用运输船运至滩头,在登陆部队建立机场后组装飞机,执行任务。

随着陆军航空队的壮大,陆军希望投入更多的飞机支援作战,包括战斗机和轰炸机,而且出于指挥系统上的不同,陆军也不情愿接受海军飞机的支援。然而,陆军飞机都是陆基的,在运用上受到两方面的限制,一是对机场的依赖,日本陆军的土木作业能力较为薄弱,建设一座机场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二是根据战时经验,将分解的飞机重新组装最快也要四天时间,这意味着在最关键的登陆初期阶段不可能得到陆航飞机的支援。如果登陆部队能够控制一块可供飞机降落的场地,这些舰载机还是一支非常具有威胁的力量。

日本陆军在设计“神州丸”号时强烈要求搭载飞机,以便在第一时间为登陆部队提供空中支援。在初期设计阶段,陆军曾坚持要安装飞行甲板,但是船只航速仅为20节,飞行甲板长度也不过几十米,均不能满足舰载机滑行起飞的条件,最后只好接受海军的意见,使用弹射器起飞,不过在后继的特殊船上,还是实现了飞行甲板的配置。

舰载机

“神州丸”号搭载何种飞机及其具体数量至今也没有确定的说法,有资料称最初计划搭载10架八八式侦察机,后来改为91式战斗机6架、97式轻轰炸机6架,共计12架。舰载机在弹射起飞后无法返回母船,只能在陆地应急机场降落。由于“神州丸”号在服役后基本没有发挥其航空能力,所以其航空装备的情况还有很多不明之处。

世界最早的两栖攻击舰——二战日本陆军特殊船“神州丸”号

91式战斗机

动力装置

“神州丸”号最初计划安装柴油机,但最终选择了蒸汽轮机驱动,安装一台石川岛式蒸汽轮机和两座舰本式重油专烧锅炉,输出功率7500马力,也有8000马力的说法,单轴推进,航速为20.4节。轮机舱和锅炉舱位于船体后部登陆艇停放库甲板下,一根较细的烟囱穿过数层甲板直达上层建筑顶端。在1937年9月开赴中国上海作战前,为了防止被驻沪的欧美军舰一窥真容,“神州丸”号还在上层建筑顶部安装了一座大型伪装烟囱,实际上是“日向'号战列舰在大改装后废弃的后烟囱,以掩盖上层建筑中机库的存在,这座假烟囱要比后面的真烟囱粗大许多。

武备和防护

“神州丸”号的自卫武器包括88式75毫米高射炮4门和20毫米机关炮4门,高射炮位于船首和船尾的火炮平台上,而机关炮安装在舰桥两侧及上层建筑后部两侧。船上还装有2具45厘米探照灯,但有人考证认为是2具海军式的75厘米探照灯。“神州丸”号基本没有装甲防御,在1937年5月曾在舞鹤海军工厂进行加强水下防御能力的改装,并计划在舷侧船体上加装两层25毫米钢板,增强防御能力,后因战事中断。

建成与服役

“神州丸”号于1933年4月8日在播磨造船厂开工兴建,1934年3月14日下水,同年11月15日完工,随即驶入宇品港,在1935年1月前往广岛,在广海军工厂航空部安装了弹射器,并在岩国海军航空队进行了起飞试验,最后在1935年2月下旬完全竣工。

在完成时“神州丸”号的性能数据为:总吨位8108吨,标准排水量7180吨,全长156米,宽22米,吃水4.2米,输出功率7500马力,航速20.4节,装备75毫米高射炮4门、20毫米机关炮4门,搭载大发29艘、小发25艘、装甲艇4艘,89式坦克16辆,步兵2200人,舰载机12架,编制人员220人。在建造“神州丸”的同时,陆军航空本部还借用海军的弹射器和训练设施,在滨松基地对陆军飞行员进行弹射起飞训练。

1935年5月,刚刚竣工的“神州丸”号在九州宫崎县的土土吕海岸进行了首次实战登陆演习,当时在陆军参谋本部任职的天皇之弟秩父宫雍仁亲王少佐亲临现场观摩。演习开始后,“神州丸”号航行至距离海岸4千米处,开打舰尾和舷侧的舱门,一艘艘满载步兵的登陆艇鱼贯而出,有大发、小发共计21艘,将620名士兵、1辆坦克和2辆装甲车送上海滩,卸载过程仅用了大约40分钟,令亲王殿下非常欣悦。“神州丸”号竣工后两年间,进行了多次登陆演习,足迹遍及日本本土、冲绳和台湾高雄等地。

世界最早的两栖攻击舰——二战日本陆军特殊船“神州丸”号

1937年在吴淞附近的黄浦江上由美军拍摄的照片,为了掩人耳目特意装载了伪装烟囱。

侵华战争

“神州丸”号的首次实战登陆行动发生在1937年8月13日,正值日军在上海展开军事行动。当天,“神州丸”号航行至天津大沽港外的海面,利用起重机将数艘装甲艇和登陆艇吊放至水面,接着从船尾的舱门又放出多艘大型登陆艇,停靠在周围的日军运输船近旁,将船上的日军第10师团部队转运至港口。当时大沽实际上已经被日军占领,“神州丸”号的行动没有受到任何火力威胁。

世界最早的两栖攻击舰——二战日本陆军特殊船“神州丸”号

本舰的甲板上、侧舷边、舰艉后都簇拥着大的登陆艇。

11月5日,为了打破淞沪战场的僵局,日军决定实施H作战,命令第6、18师团在杭州湾金山卫登陆,攻击中国军队侧后。“神州丸”号也参加了杭州湾登陆行动,除了利用自身的舟艇运送登陆部队外,还四处劫掠了100余艘中国渔船,充当登陆艇使用。日军在杭州湾的登陆使得中国军队腹背受敌,被迫全线后撤,放弃上海,淞沪地区遂沦入敌手。

太平洋战争

1941年12月初,在日本海军航母机动部队向夏威夷开进的同时,准备入侵马来半岛的日军部队也在海南岛三亚湾集结,26艘运输船满载着山下奉文中将指挥的第25军所属部队,于12月4日起锚南下,其中就有化名为“龙城丸”的“神州丸”号,船上搭载着第5师团的第一梯队登陆部队,山下中将也乘坐该船开赴前线。12月7日夜,几乎在日军舰载机突袭珍珠港的同时,“神州丸”也开启了船尾舱门,将第一批满载士兵的登陆艇放入水中,向尚在沉睡的马来海岸开进。登陆行动非常顺利,日军部队势如破竹,长驱南下,于1942年2月15日攻陷了大英帝国在远东的头号堡垒——新加坡。

世界最早的两栖攻击舰——二战日本陆军特殊船“神州丸”号

“最上”的姊妹舰“三隈”号的鱼雷管特写,上面清晰地标有舰名的片假名

1942年2月18日,包括“神州丸”号在内的56艘运输船组成一个庞大的编队向爪哇岛开进。2月28日夜,日军正在爪哇岛西端巽他海峡入口处的孔雀港和万丹湾登陆,突然遭到美军“休斯敦”号重巡洋舰和澳大利亚轻巡洋舰“佩思”号的袭击,以“三隈'、“最上”号重巡洋舰为首的十几艘日军舰船慌忙应战,港湾内乱成一团,炮弹横飞,鱼雷四窜。混战中正在规避盟军炮火的“神州丸”号突然被一枚鱼雷命中舷侧船体,迅速倾斜下沉,包括今村均中将在内的船上人员纷纷落水,所幸水浅,“神州丸”号以右倾45度的状态搁浅在海岸附近。事后调查发现击中“神州丸”号的鱼雷竟来自“最上”号重巡洋舰!日军航程超远的93式氧气鱼雷在脱靶后一气钻进了日军运输船队中间,遭殃的不仅是“神州丸”号,还有1艘运输船和1艘医院船。

有着“人情将军”之称的今村均中将提议将这一事件掩藏起来不再追责,对外宣称损失是由敌军攻击造成的,在“神州丸”打捞时找到的九三式鱼雷碎片也被扔进大海,为海军保全了面子。

世界最早的两栖攻击舰——二战日本陆军特殊船“神州丸”号

被自己人的鱼雷击中以后,“神州丸”号在万丹湾倾覆。

日本人并不想就此放弃“神州丸”号,在“大隅丸”号协助下该船于9月23日被打捞起来,修复主机后驶往新加坡做应急修理,随后在1943年5月15日回到门司港进行彻底修理。此时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已经没有什么机会实施登陆作战了,“神州丸”号也改头换面,成为一艘运输船,拆除了伪装烟囱,增加了防空武器,于1943年10月31日重返前线,从事本土与菲律宾之间的运输行动。

世界最早的两栖攻击舰——二战日本陆军特殊船“神州丸”号

'神州丸”在空袭中,美国“大黄蜂”号舰载机所拍摄。

1945年1月3日,从菲律宾返回本土的“神州丸”号在中途停靠台湾高雄港,当天下午港内响起凄厉的防空警报,该船急忙起锚出港避难,仍在次日下午遭到美军舰载机的攻击,虽然击落了1架美机,但被命中3枚炸弹和10余枚近失弹,船体严重破损,导致弹药殉爆,火焰冲天,被迫于23时弃船。正在高雄外海巡弋的美军“金吉鲈”号潜艇(SS-309)捡了个便宜,在23时37分向燃烧的“神州丸”号发射了6枚鱼雷,其中2枚中的,终结了日本陆军第一艘特殊船的生命,沉没地点在北纬21度57分、东经119度44分。

“神州丸”号在世界两栖作战舰艇中,占有着重要的一席之地,对于其研制者日本陆军而言,确实是针对其用兵战略,刻意开发建造的一种比较有效的兵器。当然,由于“神州丸”号也寄予了来自陆军过多的期望,因此,和其他日本饱受期待的武器一样,存在着企图一举达到多种目的的通病,比如,本舰被赋予的主要任务有两项,一是运载登陆艇,二是搭载空中支援的飞机。

虽然最后看似都勉强达到了目的,但显而易见的是,作为飞机运输舰“神州丸”号是不合格的,这一点日本陆军也心知肚明,但是他们却执着于实现原本希望的采用飞行甲板滑跑起飞的计划,却丝毫没有考虑该舰种更重要的使命,反而为本舰不能更好地运用飞机耿耿于怀。这也是日后日本陆军竟然会开发起航空母舰的原因。相反对于本舰而言更为主要的机能:运输登陆艇,他们却为既得的战果沾沾自喜,没有意识去将研制登陆艇运输舰的路走下去这以后,最终没有建造出更加合理有效的舰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