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世界第一大肝病——脂肪肝 正常肝内脂肪占肝重3%—4%,若肝内脂肪含量超过5%即为轻度脂肪肝,超过10%为中度脂肪肝,超过25%为重度脂肪肝。据统计,全球每100个成年人中就有20-30例脂肪肝患者。 提到脂肪肝,大家的第一反应是肥胖人群专属,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连油水都不沾的素食主义者,也可能会得脂肪肝。因为肝脏是人体的新陈代谢中心,如果营养不良,人体蛋白质缺乏,导致极低密度脂蛋白合成减少,这样就会造成肝脏分解甘油三酯的功能发生障碍,使脂肪在肝内堆积,脂肪肝也就产生了。尤其是有些女性为了追求苗条的身材而长期节食,三餐只吃蔬菜和水果,应小心脂肪肝的“造访”。 此外,长期过量饮酒也是脂肪肝的重要病因之一,俗称“酒精肝”。酒精对肝细胞的毒性,使肝细胞对脂肪酸的分解和代谢发生障碍,引起肝内脂肪沉积而形成脂肪肝。饮酒越多,脂肪肝就会越严重,久而久之还可能会诱发肝炎甚至肝硬化。有研究指出,平均每天饮160克白酒的话,75%的人可在15年内造成严重的肝脏伤害。 ![]() 2 脂肪肝的危害 轻度脂肪肝多无症状,中度脂肪肝稍微会有些倦怠、疲劳等不适感,让一些人放松了对它的警惕。事实上,脂肪肝是一种慢性疾病,危害甚大。 脂肪肝不仅仅是肝脏的问题,还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其危害不亚于任何其他肝脏疾病: 1 可诱发动脉硬化、高血压 脂肪肝患者血液中甘油三酯高,常伴有高血脂血症,血液粘稠度增加,引发动脉粥样硬化,进而易导致高血压、冠心病。 2 可诱发或加重糖尿病 脂肪肝患者脂代谢失调,会引发和加重糖代谢失调。糖尿病患者中合并脂肪肝的约占50%,可见脂肪肝与糖尿病是一对难兄难弟。 3 可导致肝硬化、肝癌 脂肪长期在肝内过度蓄积,肝脏的血液供应、自身代谢受到持续影响,会造成脂肪性肝炎,使肝细胞炎症浸润、变性坏死。15%-25%的脂肪性肝炎会出现纤维化,3%-8%的患者最后会发展成肝硬化、肝癌和肝功能衰竭。 4 可降低人体免疫与解毒功能 脂肪肝患者肝细胞脂肪变性或坏死,且常伴有脾脏肿大,肝脾功能异常可抑制细胞免疫的功能,降低解毒功能和抵抗能力,易导致内外毒素潴留和感染。 ![]() 肝脏是人体的运转中枢,肝脏功能受损,全身其他器官也会受到很大影响,脂肪肝应引起人们足够的警惕和重视! 3 传统预防及应对脂肪肝的方式 01 戒酒 酒精是肝脏的“第一杀手”;戒酒4-6周,脂肪肝可停止进展,甚至最终有可能恢复正常。 02 饮食营养均衡 饮食定时、定量,吃到七八分饱;多吃优质蛋白、水果、蔬菜;适当用粗粮代替部分精米白面。 03 加强运动,控制体重 保持中等量的有氧运动;每周4次以上,累计时间不少于150分钟。 04 合理使用降脂药 根据血脂升高情况,合理应用降脂药,避免带来肝功能损害。 05 降酶、保肝 若转氨酶升高,则需要适当应用保肝药物。 06 定期体检 健康人至少每年体检一次,脂肪肝患者要每半年检查一次。 除了以上传统对策以外,国内生物医学领域学者发现,干细胞干预脂肪肝也有一定的疗效。 ![]() 4 干细胞 让肝无忧 干细胞(Stem Cell)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复制和定向分化能力的种子细胞。同时,干细胞能分泌多种细胞活性因子,其中肝细胞生长因子能修复并减少肝脏细胞的损伤,抑制肝细胞凋亡,并能调节肝细胞生活的微环境,改善肝细胞的生存状态。 1 细胞修复 干细胞进入肝脏后能修复损伤肝细胞,并能分化成为肝细胞样细胞。干细胞是干预脂肪肝最有潜力的种子细胞,能起到抑制脂肪肝进一步发展的作用。 2 干细胞分泌作用 干细胞进入肝脏后能分泌多种动脉细胞因子和细胞活性因子,例如肝细胞生长因子等,能减少肝脏细胞的损伤,并减少肝实质细胞凋亡,改善肝功能。 3 改善微环境 干细胞在肝脏内可以分泌肝细胞生长因子等生物活性物质,可以调节肝细胞生活微环境,从而改善肝脏细胞的生存状态,进而修复和保护受损的肝细胞,促进了脂肪肝的干预好转。 4 免疫调节 正常人中肝脏具有免疫功能,由于肝功能受损导致肝脏免疫功能异常,产生炎症。炎症在肝病的整个阶段持续存在,抑制肝脏炎症反应的过度表达是改善肝硬化的一个重要环节,干细胞的免疫调节机制可以抑制“攻击性免疫细胞”异常激活,从而起到保护作用,减少免疫排斥反应。 5 抗炎作用 干细胞通过细胞间的旁分泌作用,抗炎作用,杀伤炎症细胞,抑制炎症因子的分泌,对细胞修复和保护具有显著作用。 由于饮食习惯、饮食结构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会出现各种“富贵病”,脂肪肝就是其中之一。随着再生医学和干细胞技术的发展,干细胞疗法在干预脂肪肝的应用上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有巨大的发展前景。未来,干细胞疗法将成为肝脏疾病的一种全新治疗方法,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