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有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被称为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为了谋生,不得不外出打工,把他们留在农村的老家,由祖父母或其他亲戚照顾。这些孩子缺少了父母的陪伴和关爱,生活在孤独和无助中。为了打发时间和寻找慰藉,他们往往会选择用手机来消遣。然而,这种选择却给他们带来了更多的问题。 近年来,留守儿童因手机而发生的一系列问题,尤其是与手机暴力和血腥事件相关的事例,引发了广泛的社会担忧。 ![]() 据统计,中国有900万留守儿童,其中至少40%拥有手机,这一数字还在逐年增加。手机原本被认为是留守儿童的伙伴和工具,但它如今却成为了一种令人担忧的“精神鸦片”。底层穷人的孩子们,尤其是留守儿童,受到了手机的负面影响,这使得他们的生活更加艰难。 沉迷手机已经成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对于大多数留守儿童来说,他们与手机的互动时间比与父母、祖父母或亲友的时间还要多。这一点也得到了教育界的印证。 在鄂东乡镇小学,超过80%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他们几乎人手一部手机。教师们对学生携带手机入校深感忧虑,因为手机不再仅仅是通讯工具,它们取代了家长的陪伴功能。 留守儿童的思想发育不够成熟,自控能力有限。在缺乏正向引导和监督的情况下,他们容易沉迷于虚拟世界,难以自拔。虽然学校已经意识到手机使用的后果,开始明令禁止手机入校,但学生们寻找各种方法继续带手机入校,这使得管理变得非常困难。 ![]() 不仅如此,在校内管理困难重重,留守儿童在校外使用手机的问题更加严重。 例如,来自河南农村的小光就是一个例子。在2018年之前,他是一名优秀的小学生,但自从沉迷手机游戏后,他的成绩急剧下降,甚至辍学在家。 父母常年在外务工,小光由祖父母照顾。然而,祖父毫无教育经验,认为只要孩子不出门闹事,就没有问题。小光沉迷于手机游戏,祖父力图保护孙子,使他更加放纵。这种情况在农村很常见,孩子们放学后无所事事,只能靠手机游戏来打发时间。 与小光同村的小涛表示,如果不玩游戏就与同龄人失去共同话题,交不到朋友。游戏已经成为社交的一种必备技能。这种现象在重庆忠县也得到了验证,有不少留守儿童蹭网而来,而他们并非为了吃饭,而是为了玩手机游戏。这使得他们在没有监管的情况下,只能通过游戏来填补生活的空虚。 ![]() 相比之下,城市孩子通常有更多的社交活动和兴趣课程,因此对手机的依赖较低。男孩子可能更喜欢玩游戏,而女孩子则更喜欢刷短视频。然而,对于那些沉迷手机的留守儿童来说,手机已经成为了他们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这对他们的心理和身体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沉迷手机使孩子们失去了对现实世界的兴趣,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不利影响。一些孩子可能表现出抑郁、焦虑和其他心理问题,这进一步削弱了他们与他人正常交往的能力。 在一些极端情况下,沉迷手机甚至导致了严重的暴力事件,如一起发生在江西的案件,其中一名少年因沉迷手机游戏而杀害了自己的爷爷。 ![]() 沉迷手机不仅对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还会影响到学业。 学生们沉迷手机后,学习成绩下降,这在某些农村学校尤为突出。例如,一个农村学校的数学及格率为14.85%,优秀率更是低至0.36%,这导致绝大多数学生无法进入高中或大学,将来在社会上找工作也会面临困难。 面对留守儿童的手机困境,我们不能视而不见,也不能简单地禁止或剥夺。我们应该从多方面入手,寻找积极有效的解决方案。 ![]() 首先,我们应该加强家庭教育和亲情关爱。 家长是孩子最重要的教育者和引导者。他们应该尽量带着孩子一起生活或者定期回家探望孩子,并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和联系。他们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关心和鼓励,并教育孩子正确使用手机的方法和原则。同时,他们也应该尊重和支持学校和社会对孩子的管理和帮助。 其次,我们应该完善学校教育和管理制度。 学校是孩子成长和学习的主要场所。学校应该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规范和限制学生使用手机的时间和范围,并加强监督和检查。同时,学校也应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并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