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慢性前列腺炎

 内科博士符医生 2023-09-24

慢性前列腺炎分为细菌性和非细菌性。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  

大多数慢性前列腺炎病人没有急性炎症过程。

其致病菌有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克雷伯杆菌、葡萄球菌或链球菌等,也可由淋病奈瑟菌感染,主要是经尿道逆行感染所致。

组织学上前列腺分为内层与周围层,内层腺管为顺行性,而周围层腺管呈逆行倒流。

射精时,如后尿道有感染,则有致病菌会大量挤向周围层。如排尿不畅,感染的尿液也可经前列腺管逆流至前列腺组织内形成微结石,使感染更难控制。

前列腺腺上皮的类脂质膜是多种抗生素进入腺泡的屏障,也是慢性前列腺炎治疗不理想难以根治的原因。

表现

1.排尿改变及尿道分泌物  

尿频、尿急、尿痛,排尿时尿道不适或灼热。

排尿后和便后常有白色分泌物自尿道口流出,俗称尿道口“滴白”。合并精囊炎时,可有血精。

2.疼痛  

会阴部、下腹隐痛不适,有时腰骶部、耻骨上、腹股沟区等也有酸胀感。

3.性功能减退

可有勃起功能障碍、早泄、遗精或射精痛。

4.精神神经症状  

出现头昏、头胀、乏力、疲惫、失眠、情绪低落、疑虑、焦急等。

5.并发症  

可表现变态反应如虹膜炎、关节炎、神经炎、肌炎、不育等。


诊断

诊断依据:

①反复的尿路感染发作;

②前列腺按摩液中持续有致病菌存在。但是,临床上常难以明确。

1.直肠指检  

前列腺呈饱满、增大、质软、轻度压痛。病程长者,前列腺缩小、变硬,不均匀,有小硬结。同时应用前列腺按摩获取前列腺液送检验。

2.前列腺液检查  

前列腺液白细胞>10个/高倍视野,卵磷脂小体减少,可诊断为前列腺炎。

但前列腺炎样症状的程度与前列腺液中白细胞的多少无相关性。

分段尿及前列腺液培养检查:检查前充分饮水,取初尿10ml(VB1),再排尿200ml后取中段尿10ml,(VB2)。而后,作前列腺按摩,收集前列腺液(EPS) ,完毕后排尿10ml(VB3),均送细菌培养及菌落计数。菌落计数前列腺液或VB3>VB1和VB2 10倍可诊断为细菌性前列腺炎。若VB1及VB2细菌培养阴性,VB3和前列腺液细菌培养阳性,即可确定诊断。此检查方法即Meares-Stemey的“四杯法”。

3.B超  

显示前列腺组织结构界限不清、混乱,可提示前列腺炎。

膀胱镜检查可见后尿道、精阜充血、肿胀。

治疗

治疗效果多不理想。

首选红霉素、多西环素(强力霉素)等具有较强穿透力的抗菌药物。

目前应用于临床的药物还有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等,亦可以联合用药或交替用药,以防止耐药性。

综合治疗可采用:

①热水坐浴及理疗(如离子透入)可减轻局部炎症,促进吸收。

②前列腺按摩,每周1次,以引流炎性分泌物。

③忌酒及辛辣食物,避免长时间骑、坐,有规律的性生活。

④中医治疗,应用活血化瘀和清热解毒药物。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

大多数慢性前列腺炎属此类。

由除细菌外的其他病原体,如沙眼衣原体、支原体、滴虫、真菌、病毒等所致。

性生活无规律、勃起而不射精、性交中断或长途骑车、长时间坐位工作等诱因下致盆腔及前列腺充血。

过量饮酒及辛辣食物常可加重前列腺炎症状。

发病机制可能与前列腺宿主防御减弱、尿液反流、免疫因素、化学性刺激、心理因素等有关。

临床表现类似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主要表现为长期、反复的会阴、下腹部等区域疼痛或不适,或表现为尿频、尿不尽,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性功能障碍、生育能力下降,精神、心理症状等一系列综合征,所不同是没有反复尿路感染发作。

体检与临床表现不一定相符。

直肠指检前列腺稍饱满,质较软,有轻度压痛。

临床上具有慢性前列腺炎的症状,尤其是盆腔、会阴部疼痛明显,而前列腺液检查正常,培养无细菌生长,称为前列腺痛(PD)。


治疗

致病原为衣原体、支原体则可用米诺环素、多西环素及碱性药物。

其他可用红霉素、甲硝唑等。

α受体阻滞剂可以解痉、改善症状。

某些植物制剂对改善症状也有一定的疗效。有精神心理障碍者,可用抗抑郁、焦虑等药物。

每日1次热水坐浴;每周1次前列腺按摩以及去除易造成盆腔、前列腺充血的因素,往往也可有良好的疗效。

生物反馈,针灸等也有一定的效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