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操72处疑冢是不是真的?

 清風明月逍遥客 2023-09-25 发布于北京

东汉末年,社会衰败、诸侯混战,汉王朝已没有能力统治天下,曹操统一北方,实现屯田制,对经济生产的恢复和社会秩序的维系都有重大贡献,也为后来晋朝统一全国打下了基础。

公元220年建安二十五年正月,襄樊战役结束后,曹操还军洛阳,因中风疾病死于洛阳,终年六十六岁。

二月,曹操下葬。《三国志·魏书》中明确记载,曹操去世后葬在了邺城西边。

曹操祖籍安徽亳州,但他死后却选择了葬在邺城。这是为什么?

在曹操的老家亳州,曹氏宗族的墓群集中在亳州城南的薛家孤堆。曹操的祖父曹腾、父亲曹嵩、长女曹宪等数十座陵墓分布在这里。文献记载,汉天子册封曹操为魏公,加九锡、建魏国,定国都于邺城。邺城实际上是曹操实施自己政治、军事抱负的重要活动中心。历史上,安阳市安丰乡也属于邺城的范围,这就是曹操墓不在亳州、不在洛阳也不在许昌的主要原因。

随着岁月的流逝,曹操墓渐渐销声匿迹,经历了无数后人的苦苦追寻,丝毫不见踪影。就在曹操去世一千三百多年后,明朝末年著名小说家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问世了。经过后人加工的这部小说,曹操成为阴险毒辣的乱世奸雄,并于死后在邺城设有72处疑冢。

《三国演义》第七十八回“治风疾神医身死,传遗命奸雄数终”,描述了曹操临终时,对群臣嘱咐后事的场景,曹操遗命于彰德府讲武城外,设立疑冢七十二,勿令后人知吾葬处,恐为人所发掘故也。嘱毕,长叹一声,泪如雨下。须臾,气绝而死。

传说曹操为了防百年之后陵墓被盗或被仇家毁坏,临终前就做了周密的安排,等到出殡的那一天,邺城内所有的城门同时打开,72具棺木分别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同时抬出,葬入事先准备好的墓室内。于是,后人再也分不清楚哪一座是曹操的真坟。

此外还有许城外河底说,出自清朝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其书卷十《曹操冢》曰:“许城外有河水汹涌,近崖深黯。盛夏时有人入浴,忽然若被刀斧,尸断浮出;后一人亦如之。转相惊怪。邑宰闻之,遣多人闸断上流,竭其水。见崖下有深洞,中置转轮,轮上排利刃如霜。去轮攻入,中有小碑,字皆汉篆。细视之,则曹孟德墓也。破棺散骨,所殉金宝尽取之。”

其实,《三国演义》《聊斋志异》的演绎、虚构,都并非史实。曹操生前并没有为自己的坟墓设下谜团,其墓葬也无丝毫神秘之处。

曹丕为曹操发丧是公开进行的,甚至有贾逵主持、司马懿护送曹操灵柩下葬的记载。这种公开的发丧,其墓葬的所在地是不可能保密的。

公元645年春,唐太宗李世民带军亲征高句丽路过高陵,专程拜谒了曹操墓,并亲自作了一篇题为《祭魏武帝文》的祭文,将曹操和商代的伊尹、西汉的霍光相提并论。显然,在唐朝,曹操不存在72处疑冢,高陵真实存在。

在曹操死后的几百年间,其形象基本属于正面人物,曹操形象的根本转变大约源自宋代。

从宋代到元末的几百年间,汉族屡遭外族的残酷压迫和统治,使得汉族人民不得不奋起反抗,这就导致一些带有明显倾向性的文艺作品的出现。而当时的作家又以最为流行的三国故事作为题材来体现“人心思汉”,遂把刘备、诸葛亮的蜀汉政权当做正统来加以怀念,董卓、曹操遂成为理所当然的反面,因此,曹操终于由一个有本事的人、一个英雄变成了一个花脸奸臣了,也就有了72疑冢之说。

经过安史之乱、唐末的藩镇战争以及五代十国的大乱,没有明显地上标志的曹操墓逐渐在人们的视线当中消失。北宋年间,知识渊博的王安石就已不知曹操墓的所在,因此其在诗《将次相州》写道:“青山如浪入漳州,铜雀台西八九丘。蝼蚁往还空垄亩,骐驎埋没几春秋。功名盖世知谁是,气力回天到此休。何必地中余故物,魏公诸子分衣裘。”

在秦汉时期,厚葬盛行。史书记载:两汉时期“天下贡赋三分之,一供宗庙,一供宾客,一充山陵”。其中秦始皇陵和汉武帝茂陵是帝王豪华陵墓的代表。

到了东汉时期,帝陵葬制有了很大的改变,比如西汉帝陵一般有四条墓道,而东汉时期就变为一条墓道;西汉墓封土堆多为覆斗形,东汉多为圆形;西汉墓的材质以木为主,东汉以石材为主;西汉墓多有大批随葬品,东汉由随葬品变为了“明器”。

东汉末年,战乱频繁,国力空虚,薄葬渐渐兴起,至曹魏建国,遂将“薄葬”作为国策施行。

《三国志·魏书》记载,曹操生前曾下令说“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因高为基,不封不树”。死前特别遗嘱后人“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即要穿着平时常穿的衣服下葬,不准用金银珠宝来做陪葬。曹丕子承父制,丧事更是从俭,以山为体,既无封树,也无寝殿。

受曹氏父子薄葬的影响和约束,后代君主以及曹魏皇室、官员大都实行薄葬,其影响一直到两晋时期。

关于薄葬的原因,一是由于当时天下大乱,经济凋敝,并无充足的财力和人力进行厚葬;二是对盗墓的恐惧,加上曹操曾率人盗掘过汉梁孝王墓,其对盗墓的危害更是体会很深;三是当时佛学、玄学、道教等的传播,成为薄葬得以推行的思想因素。

直至隋唐时,厚葬才再度风行。

一千七百多年后,1998年4月23日,河南安阳西高穴村村民徐玉超在自家砖窑厂取土时,发现一块青石墓碑,碑上写“墓在高决桥陌西行一千四百二十步,南下去陌一百七十步,故魏武帝陵西北角西行四十三步,北回至墓明堂二百五十步。”墓主人鲁潜是后赵建武十一年(公元345年) 大仆卿驸马都尉,距曹操死亡时仅125年。由此可知,从曹操下葬到十六国时期,曹操墓都是人人皆知的。

2008年12月12日, 抢救发掘正式开始,经考古研判,确定安阳西高穴的东汉大墓就是曹操墓。

曹操墓发掘现场高穴村二号墓地位于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南地一片开阔的田地里。曹操墓呈中字型土坑式砖石墓室,墓室分为前室和后室,中间有甬道相通,前后室顶部为四角攒顶,甬道为砖券拱形顶。前后墓室东西两侧各有一个耳室。两座墓室最深处距地表16米,属于典型的深埋墓葬。墓道长35米,宽9.6米,呈阶梯式内收。在这座墓里出土有金、银、铜器、陶器、兵器等,同时,在挖掘过程中还出土了三具骨架, 经专家鉴定,一具为男性,约为60多岁,另两具为女性,分别为20多岁和40多岁,男性死亡年龄与史书中记载的曹操死亡年龄极为相符。

关于曹操墓的怪诞传说才至此不攻而自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