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络系统的组成(中医学)

 内科博士符医生 2023-09-25

经络系统,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和十二皮部等,在内连属于脏腑。在外连属于筋肉、肢节和皮肤。(图3-1)

经脉分为正经和奇经两类。


  正经有十二条,即手足三阴经和手足三阳经,合称“十二经脉”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

  奇经有八条,即督、任、冲、带、阴跷、阳跷、阴维、阳维,合称“奇经八脉”,有统率、联络和调节十二经脉的作用。奇经八脉,是十二正经之外的八条经脉,因其与脏腑没有直接的相互络属,相互之间也没有表里关系,故称“奇经”。督脉,行于背部正中.对全身阳经脉气有统率、总督作用。

任脉,行于胸腹正中,总任全身阴经脉气;又主胞胎,为人之妊养之本。冲脉.其脉上至头,下至足,贯穿全身上下前后,为一身要冲,且能通受十二经气血。带脉,其运行环身一周,束腰如带。

  阴阳跻脉,起于足跟,与人的“跷健"善行有关,是人体举足步行的机要。阴阳维脉,具有维系诸阳经、阴经的功用。

  十二经别是从十二经脉别出的经脉,具有加强十二经脉中相为表里的两经之间在体内的联系,并通达某些正经未循行到的器官和形体部位,以补正经之不足。十二经别和十二正经有关,从某经别出的,就称为某经经别。如从手太阴肺经别出者,则称为手太阴经别。

  此外,尚有十二经筋、十二皮部。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有约束骨骼,主司关节屈伸运动的作用,其命名依十二经脉而定,如手太阴经筋、足阳明经筋等。十二皮部是十二经脉的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其命名与十二经脉一致 ,如手太阴皮部,足太阳皮部等。

络脉有别络、浮络和孙络之分。

  别络是较大的和主要的络脉,共15条,其中十二经脉与督脉、任脉各有一条别络,再加上脾之大络,合为“十五别络”。别络的主要功能是加强相为表里的两条经脉之间在体表的联系。

  别”,有本经别走他经之意。别络以从经脉别出处的络穴名称来命名。手太阴之别络,名日“列缺”;手少阴之别络,名日“通里”;手厥阴之别络,名日“内关" ;手太阳之别络,名日“支正”:手阳明之别络,名曰“偏历”;手少阳之别络,名曰“外关”;足太阳之别络,名日“飞扬";足少阳之别络,名日“光明";足阳明之别络,名曰“丰隆”;足太阴之别络,名曰“公孙”;足少阴之别络,名日“大钟”;足厥阴之别络,名曰“蠡沟”;任脉之别络,名日“鸠尾" (尾翳);督脉之别络,名曰“长强”。

另有一支脾之大络,名曰“大包”。

  浮络是浮现于体表的络脉,孙络是最细小的络脉,两者难以计数,遍布全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