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瑞即心理:「无效陪伴」比不陪还伤孩子,有的快改正

 瑞即心理咨询 2023-09-25

有句话说: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但有时候家长陪伴孩子的时间越长,矛盾反而越多,和孩子的关系越差。

看似简单的陪伴却大有讲究。

CAUTION

其实陪伴的关键,在于家长有没有真正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来,起到积极正面的作用,亲子关系有没有变得更加紧密。

如果你也出现以下4种情况

说明你也正在「无效陪伴」

没有用心

陪伴只是陪着

父母陪伴孩子时

最常见的表现就是不用心:

  • 家长在一边玩手机、追剧

  • 孩子问问题家长敷衍

  • 家长对孩子置之不理

  • ...

长期不用心的陪伴,带给孩子的是一种情感忽视,孩子会怀疑自己的存在感和重要性,渐渐变得不自信。

当成人陪伴儿童一起看动画片时,如果成人能够给予孩子共同注意,即使是2岁儿童,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理解动画片中主人公的想法;

但当成人干着自己的事

心不在焉地“陪伴”儿童时

这种陪伴的效果≈不陪!

家长看似和孩子待在一起,但没有真正和孩子处在同一时空。缺少从语言到情绪的互动交流,亲子之间也没有产生情感连接。

过度的干涉和控制

相比渴望父母陪伴的孩子,还有的孩子非常排斥父母的陪伴,每当和父母在一起时,他更多的感觉是紧张、压力大,想要逃离。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家长在陪伴孩子时管得太多,对孩子指手画脚、命令孩子按自己的想法来做事。

这样一来,陪伴就变成了监视、控制,带给孩子的更多是紧张和焦虑,孩子感受到的是父母对自己的不接纳、不满意,自信心受到损伤。

这样的相处模式,孩子无法安心享受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光,也容易引发亲子之间的矛盾,破坏亲子关系。

且控制型的父母容易给孩子

造成什么影响呢?

  • 孩子性格软弱,没什么主见

  • 孩子比较缺少自信

  • 易形成讨好型人格

  • 青春期特别叛逆、攻击性过强

  • 孩子不会处理人际和亲密关系

  • 孩子自尊水平偏低

  • ...

成年的孩子和父母之间

总是会有一个关系期待

作为子女的期待是:

如果父母满足了我的预期,比如说我期待他们独立,我期待他们不干涉我了,我期待能改变他们。

作为父母的期待是:

如果孩子能够

按照我的预期去生活的话...

当我们对父母或者孩子有着高期待时,就会不停地在内心计算着,他们离自己期待的结果还差多少。

不停地焦虑、浮躁不安

如果能保持一颗平常心,放下高期待,也许会在对方的身上发现不同的闪光点。

打断和干扰

破坏孩子专注力

如何提高孩子的专注度

是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其实,孩子天生是具备专注力的,只是在日常生活中,被家长在无意之间破坏了。

比起提高注意力

懂得保护孩子的注意力才是最紧要的事情

如果你还在做这些事情

只会不断地干扰孩子的专注力

  • 孩子写作业时嘘寒问暖

  • 阅读时送水果送宵夜

  • 随意进出房间打断孩子学习

  • 偷偷监视孩子有没有偷懒

  • ...

孩子正在专心做事时,尽量不要去打扰他,可以在一旁安静地看书、工作,家长专注的样子,也会给孩子带来积极影响。

陪伴者

精神状态不稳定

陪伴孩子的过程中

家长的情绪和状态也很重要

RELATIONS

 EDUCATION 

如果家长悲观消极、爱抱怨诉苦,孩子往往敏感自卑、内心压抑;

家长爱发脾气、摆脸色,孩子易形成讨好人格,或是同样爱发脾气。

带着这样的情绪、状态陪伴孩子,孩子成了家长情绪的垃圾桶或拯救者,不利于心理健康和性格发展。

一个和谐温暖的氛围,是陪伴的基础。

对家长来说:要做好情绪管理、调整好状态,再去陪伴孩子。


更进一步,是成为孩子情绪教育的引导者,当孩子表现出情绪的时候,表示接纳和理解,并教孩子认识情绪、学会管理情绪。


这样的陪伴,孩子才会从中受益,亲子之间的情感也会愈加深厚。

就像哈佛心理学教授吉尔博特所说:

十年以后,你不会因为少做一个项目而遗憾,但你会因为没有多陪孩子一个小时而遗憾。

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

家长陪伴的时间也是有限的

正因陪伴如此珍贵,我们才要学习正确的方式,让每一次陪伴都能成为亲子之间美好的回忆,双方都得到滋养和成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