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48黄维兵团在双堆集的最后一周--(突围使用“化学武器”事件史料)

 西津旅程 2023-09-25 发布于江苏

背景:

淮海战役第二阶段(1948年11月23日至12月16日)的主要经过,即是黄维12兵团在南平集地区(安徽濉溪南坪镇)正式加入淮海战场,11月25日左右各部被逐渐压缩于双堆集区域,至12月15日其全军覆没的过程。

根据1949年第三野战军司令部编印的《淮海战役总结材料》,黄维兵团实力统计为4个军11个师,8万人。

分别为:10军(18、75、114师)、14军(10、85师,军长熊绶春战役中阵亡)、18军(11、49、118师)、85军(28、110、216师)。现在网络资料,如百度百科中称为4个军10个师,兵力10万(甚至还有说12万的),应该不如当时的作战资料来的确切。

在11月25日被围后,黄维曾经于11月27日准备强击突围。但是其属下,85军110师师长廖运周,带着5000多人阵前叛变,导致军心起伏。27、28号这两天最猛烈的突围(以四个师兵力向东南方向六纵阵地突围),均以失败告终。

此后,黄维兵团每天都进行2-3个团或者3-4个营这种规模的突围尝试,均不奏效,兵力也逐渐被蚕食。其最终被压缩在双堆集纵横仅5公里左右的范围内,12月15日全军覆没。

黄维兵团突围过程中,国民党方面曾计划使用所谓的“化学武器”,并由空军全力配合,但是最后还是被否定,并未执行。

台湾“国史馆”近年开放了大量的原始资料,记载中确有其事。不过根据当时中国的化工能力,这种所谓的“化学武器”,应该就是一些催泪瓦斯样的东西,和当今理解的化武--“沙林、氯气、芥子气”之类,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同时,从黄维和蒋介石的电报互通情况看,蒋对黄维是极为看重的,其“土木系”的身份和势力,非同一般。黄维在被俘后始终没有“变节”,是有其历史根源的。

以下为电报件:

1、蒋介石12月10日手令,告知黄维(写的太急,黄写成了王),明天会有空投命令到。

2、这份手令,就是12月10日,蒋介石告知黄维,空军全力助战,准备使用“化学武器”对付共军,不要气馁,革命到底。并特别交代,看过以后要烧掉。

3、这是12月12日,蒋介石给黄维胡琏的手令,告知其化学武器已经准备好,要黄维镇定,争取胜利。

4、12月12日,黄维电告蒋介石,阵地已经破碎,只剩下第10、18军部队。

5、12月13日,蒋介石电令黄维,天气转好,空军可以出击攻击聚歼共军,望他加强工事。

6、12月13日8点,黄维电蒋介石,和王叔铭(空军司令)的计划,13日再不实施,就无济于事了。

7、12月13日9点多,黄维电蒋介石,10军18师阵地失陷,守军大部阵亡,共军部分调动可能去攻击李延年兵团。

8、12月14日下午2点多,黄维电蒋介石,解放军以猛烈炮火攻击118师双堆集阵地和75师无名庄阵地。玉王庙要点阵地失陷,守军损失惨重。

9、12月14日晚6点,黄维电蒋介石、顾祝同,12日没有收到空投,11、13、14日就收到10吨粮食15吨弹药,再不大量补给就难以为继。

10、这是黄维在兵团崩溃当天,12月15日中午给蒋介石发的最后一封电报。

内容为各阵地遭到猛烈攻击,守军大部牺牲,仍在激战中。

11、12月16日,战地视察官龙韬电告蒋介石,黄维突围后联络中断,双堆集依然大火中。

12、值得一提的是,12兵团副司令胡琏在突围中逃出生天,并在10个月后的金门作战中,给三野十兵团造成了巨大的打击。

这是49年10月12日,汤恩伯发给蒋的电报,将调胡琏来大金门接替李良荣指挥的说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