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股票投资的第一性原理:供求关系

 eln 2023-09-25

周末闲暇,早上莲花山逛了两个小时,一种声音总是在脑海里打转:什么才是股票投资成功的底层逻辑呢?

要找到底层逻辑,就要明白第一性原理,抽丝剥茧,眼前忽然一亮,这第一性原理其实非常明白啊,那就是:供求关系。

供求关系我们常常以为主要用来研究周期股投资机会,其实不然,任何投资方法的底层逻辑的第一性原理都是供求关系。

想着想着,举一反三,豁然开朗。

回到家,冲个澡,赶紧把所思所想记录下来。

周期股:这个自然最关键的就是供求关系了,产品价格的涨跌仅仅是表现形式,完全依照产品价格涨跌去做周期股其实很容易亏钱,而能从底层的供求关系去判断投资机会,往往会取得非常高的收益率。比如这两年的煤炭行业,当大家都觉得是夕阳行业,会逐步被新能源取代的时候,供求关系正在悄悄发生史诗级别的转变,21年以来上涨超过10倍的煤炭股并不在少数,涨幅并不比新能源类股票小。

科技股:本质也是供求关系,当科技公司研发的新产品属于市场稀缺的时候,这明显就是供不应求,那么科技公司就有足够的定价权,资本市场上也自然能享受足够高的估值,然而一旦行业进入者居多,科技产品最后的归属就是工业品,红海之下,哪怕公司依然保持足够高的利润,估值也必杀,最终估值同普通工业股并不会有太大区别。

最明显的就是国产芯片股,当我们国产芯片刚突破的时候,市场会给到公司非常高的估值,但随着国产突破的企业越来越多,我们也能看到这些公司的利润在快速增长,然而股价却不再涨甚至下跌,也就是利润的上涨速度比不上估值下降的速度,背后都是因为大家预期供求关系会发生彻底性的变化,过剩会成为必然。

医药股:创新药曾经都给到非常高的估值,而仿制药的估值水平已经向化工企业看齐,而创新药企业也得考虑品种是否独家,进入者有多少,一旦进入者变多,无论利润还是估值都要考虑大幅下调。

这两年非常明显的就是HPV疫苗的万泰生物,在沃森生物的产品没有上市之前,万泰的利润持续增长,估值也是高高在上,而当沃森生物的产品上市后,万泰的估值可以打到10倍左右,对于一个疫苗企业,这在前几年简直就是无法想象的。

而医药股里面还能给到高估值的或许就是保密配方的中药了,比如片仔癀,虽然从高点下跌幅度已经很大,不过估值依然超过了50倍,背后的逻辑也是供求关系,毕竟它的产品是独此一家并无替代品,公司是可以管控供应的。

消费品:印象中无论是海天酱油还是涪陵榨菜,抑或是高端白酒,背后的逻辑都是供求关系发生了改变,因为人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酱油从以前的散装到小包装的过度,榨菜也是从市场摊贩到品牌包装的转变,白酒更是低端白酒消费转变到中高端白酒,而在这种转变的过程中,品牌产品因为产能的限制实际上是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状态的,自然利润也得到了极大提升,同样估值更是高高在上。而到现在,大部分消费类产品品质提升阶段已经到了或者接近了顶部,然而供应则越来越多,供求关系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当然消费品里面就必然要提到贵州茅台,这是一个另类的存在,也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一个奢侈品品牌,产品也是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状态,因此白酒的估值理应要高于其它白酒公司。

新能源:无论是光伏还是之前的锂电池产业链,在行业渗透率非常低的时候,下游需求出现了超预期的爆发式增长,而供应方的公司很多都还比较小,不具备大规模生产的能力,因此整个行业都处于供不应求状态,所以市场给的估值都非常高。

然而随着几年的发展,已经有非常多的公司具备了大规模生产的能力,同时大量跨界资本进场,供应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需求增长的速度,就算后期需求还有巨大的增长空间也意义不大了,市场必然是要杀估值的,未来新能源产业链的估值恐怕长时间都会围绕10倍PE做波动了,以前的高估值将一去不复返。

从微观上我们看到的是公司或者行业,从宏观上就要看到主要国家的政策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整个世界的整体是一体化的,完全分割已经是不可能了,老美的货币政策就可能影响到全球的资本市场估值,而国内的M2也同样会影响到A股市场。背后的本质也是供求关系,是资源的供求、是资本的供求、是话语权的供求。

未来任何的投资,在下决定前都必须认真思考背后的供求关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