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山水画留白的意象性》发表十周年重

 艺趣看点 2023-09-25 发布于天津
编者按2023年9月是《中国书画报》发表郭文伟的《中国山水画留白的意象性》十周年。该文章发表十年来,对中国山水画和海洋画的意境、气韵和对中国海洋画理论体系等研究都起到了推动作用。用郭文伟的话说:留白是中国山水画、海洋画最活跃、最具感染力的元素,是最富综合科学含量和最经济的中国绘画元素。其与浓淡变化的墨彩随意搭配,使留白具有了明显的综合科学优势。

今天重读并重新推出郭文伟的这篇文章,旨在进一步促进对中国画留白的研究。推动中国画更好更快的发展。

郭文伟近照

中国山水画留白的意象性

郭文伟

留白是中国画意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山水画最活跃的意境元素。我们在讨论留白问题之前,不妨先体验一种朴素的视觉现象。当我们欣赏展厅的山水画时,在画面刚刚进入视野的那一舜间,最夺目的是画面上黑白对比度最大、最醒目的那片留白亮光。尽管这种感觉只是一瞬间,但感觉十分清楚。这是人们对画面留白的客观视觉感受。我们的祖先科学地运用了这一视觉效应,在山水画创作中,把画面上的留白作为山水画的臆造对象,使之提升为画面意境的重要元素,成为人们无限遐想的空间。为了挖掘中国画的科学宝藏,科学的认识中国山水画的内涵,提高山水画创作和欣赏水平,促进中国画的发展,笔者认为对留白的意象性和它在山水画创作中的作用及其与笔墨、构图和意境等多方面关系的系统性研究,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着重讨论山水画留白的意象性及其在山水画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早在山水画还没有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画科之前,中国画便有了留白这一中国画特有的绘画元素。说它是绘画元素,主要是指这种留白是画家在宣纸或绢白上创作时,有意留出的空白(简称“留白”),它是中国独有的、内涵极其丰富的人为意象性元素,所以,把它称之为“中国画特有的绘画元素”。中国山水画鼻祖的晋代画家顾恺之,以山水为陪衬的《洛神赋图》中的留白和对山水明暗光影的描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而且在他的《画云台山记》中就有了光影、留白意象之说。尽管当时乃至以后多代尚无形成“留白”一词,然而,一千多年的中国山水画历史证明,留白这一意象性元素,一直是山水画意境的主导要素之一。山水画留白及其变化之妙,可以使画面阴阳相济,虚实相生,臆造出气韵生动、给人以无限遐想空间的神妙意境。这是古人体察自然气象、彻悟周易老庄、巧用绢白或宣纸的具体体现,是中国山水画的科学性所在。

洛神赋图(局部) 顾恺之作

纵观中国山水画传世之作。可以看出画家对留白布局的好坏,显示着他的意境构图能力;对留白的大小、形状、疏密、参差等“不齐之齐”的意象之间的关系处理的好坏,代表着他的笔法和造型功夫;对留白的灰度变化及其与相邻物象的黑白对比关系处理的好坏,揭示了他的墨法水平和思想感情的升华程度;留白承载虚实意象的双重功能的发挥,即意境中的虚白和由墨线、墨块所构成的代表物象某一部分的实白(如白墙、树叶和石的高光面、水的浪花和瀑布等)的信手妙用,代表着画家融会古今、师法自然、与时俱进的创新能力。

这里所说的虚白就是空,是无。空即是空灵、空旷,空可成万物,中国画的空,可盛纳作者和欣赏者无穷的想象。从佛学范畴讲,“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空是佛门修炼的最高境界。所谓“无”,从中国老子的传统美学范畴讲,就是无限、无形、无极、无规定性。“无”是老子美学中“妙”的体现,是所谓产生万物的“道”的一个方面,天地万物是无和有的统一,是虚和实的统一,虚中盛满了“气”,进而能使万物永动、生命不息,这虚和气就是“无”。这和佛学中的空是相通的,魏晋直至当代,山水画讲究的是气韵生动、虚实相生、空灵无限、令人遐想万千的意境美,而其中的“气”、“空灵”和“令人遐想万千的空间”就是“无”,就是“远”。而宋代郭熙的“三远”、特别是韩拙的“三远”中所说的远就是画家通过笔墨和留白意象(指虚、实留白)所臆造的意境。在这里,虚白的作用就是承载画面的虚无缥缈、玄远空灵的意象和画家的超然情思。根据现代视觉理论分析,这种留白意象所构成的意境,以及它所引起的主观思维效果,进一步体现了中国画所具有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的科学含量。由此可知,虚白在山水画意境中所占的重要地位。   

我国历代传统山水画,都以大布局留白引领细部留白的变化,使画面逸如仙境。所谓“细部留白”是指用中国笔墨臆造出的物象之间或物象本身留出的空白,例如截断山、石、树木、庙宇的“仙气”(局部云、雾)和凸显的“神光”(亮光、幻影)以及代表物象某一部分的实白等。(“细部留白”,这是笔者为叙述方便而启用的名词)。传统山水画,最有代表性的,当属南宋“四大家”中的马远(马一角)、夏珪(夏半边)的作品。例如:马远的《踏歌图》、《对月图》,夏珪的《溪山清远图》、《长江万里图》等等。

踏歌图   马远作

 对月图  马远作

《溪山清远图》 (局部) 夏珪作

他们用大布局的留白引领意象和山石间的细部留白,蕴润着“半边”、“一角”刚劲多变的笔墨,臆造出绝世意境,使留白的作用发挥到了古代传统山水画前所未有的高度。众所周知,马、夏师法李唐,他们把简练构图、局部取景、引发遐想的创作手法推向了极致。其作品中,虽然有形的景物只占画面的一角,或不满半边,但却使整个画面生动无比。这实际上就是采用了以大布局留白为主导,以刚劲、多变的勾、皴、点、染所臆造的微妙细部留白做呼应的经营手段,进而创作出了一幅幅境界高雅、意境深邃的旷世之作。近现代不少著名画家也都采用大布局的留白引领着山石、树木间的细部留白的创作手法。如董寿平的《胸中丘壑》等作品就是典型的代表。

现代山水画大大发展了留白的功能。由于画面构图打破了程式化的传统构图模式,涌现出了大量的融汇古今、师法自然、构图新颖的创新型山水画作品,其中满构图作品最具特色。这些作品,作者在创作中,充分发挥了细部留白与墨线、墨块的对比作用,利用多变的非程式化的树、石、水皴法和积点、积线、积墨、渍墨并用的古今相融的笔法及墨法,臆造出了无数个大大小小、造型丰富、光感微妙、虚实相生的意象,使留白浸润到画面上的每个意境单元中,为观者展现出了满纸无尽的遐想空间。例如黄宾虹的《仙霞岭上》、李可染的《千岩竞秀 万壑争流》、石鲁的《南泥湾途中》和天津著名画家吕云所的《山月》及当代众多满构图优秀作品等等。这些作品都能够融汇古今 、重视黑白对比所产生的视觉效果、充分利用留白对眼睛的刺激作用、加大视觉冲击力和意境的感染力,具有极强的传统笔墨功力,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笔墨妙功和多变的细部留白的作用,臆造了千变万化、错落有致的细部留白群,使无数个单元意境有机的组合成了气象万千的神妙画卷。

仙霞岭上   黄宾虹作 

千岩竞秀万壑争流     李可染作

山 月 (局部)  吕云所作

从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出,他们都长于留白,白处生韵,虚白迷茫,实白刚亮;长于积墨,墨间空灵,笔法精湛,实笔生虚;在留白处,用浓淡墨色跳染,灰度多变,若即若离,拨动起生命的音符,使留白成了作者心灵的窗户。其与沉稳凝重、苍劲腴润的山体和植被有机地构成了那满纸絪蕴、浑厚华滋的神妙意境,这就是现代山水画留白的微妙作用。李可染先生早年就画面灵动的问题请教国画大师黄宾虹,黄老别有风趣地指着自己的眼睛说:“看我的眼睛”!使李可染先生恍然大悟!大师的动作和提示,精辟地诠释了中国山水画留白的神奇功能。

现代山水画紧跟时代,形成了百花盛开、门派倍出、风格万千、欣欣向荣的多元化发展局面。但是,不论哪家哪派、大小写意,也不论水墨、焦墨、还是青绿重彩,不论何种风格,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笔墨意象中,谁也离不开留白(在青绿重彩山水画中常以重彩“铺白”取代之),这是中国画的意境特色。

我们无论是创作还是欣赏山水画,都应充分重视留白在画面中的重要作用,尤其在山水画创作中,更应把创造留白的美作为臆造神妙意境的重要任务之一,充分发挥留白在中国山水画意境中的特殊作用。以便创作出意境深远、气韵生动、感人肺腑的佳作。 

(原载《中国书画报》2013年9月第70期插图有所增加)

郭文伟,1939年生于河南省许昌,大学本科,中国焦墨海洋画开拓者,现任中国海洋画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太平洋学会海洋画派研究分会副会长、海洋画派研究中心副主任、河南机电职业学院中原美术学院特聘教授、郑州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原书画院和天津海天书画院艺术顾问、新加坡南洋画院及北京狮城南洋画院副院长,还在中国楹联书画院、天津长城书画院、、天津嘉翰画院、天津洪喆文化书画院、天津画讯俱乐部、许昌清荷书画院等多家书画院兼职,一级美术师、现为天津市美术家协会、香港特别行政区文联美术家协会、中国交通书画协会、天津市书画艺术研究会、天津山水画研究会等会员、教授级高工、原中国测绘学会海洋测绘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航海学会会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其焦墨海洋画和艺术理论研究填补了多项中国画艺术空白。


郭文伟 | 试论中国画分久必合的发展趋势

2022年海洋画家郭文伟的艺术贡献

融合 包容 开拓 | 画家郭文伟解读纪振民、姬俊尧大景山水画超常之道

理性的升华 时代的赞歌 | 著名焦墨海洋画家郭文伟线上“2023·新年心声海洋画作品展”

海洋画派理论家郭文伟揭示海洋画发展脉络 论证中国传统海洋画可溯可考

著名画家郭文伟焦墨海洋画奏响海洋画派创建二十周年庆典乐章

郭文伟:霍然新意象泼彩艺术的研究

天津海洋画家郭文伟焦墨海洋画技法原理有新解

焦墨坚守 为天下式——郭文伟的焦墨海洋画及其责任担当

著名画家焦俊华与郭文伟师徒共创国画焦墨巨制《万壑松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