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若你遇事烦躁、情绪失控、总不快乐:不是智慧不够,而是心力不足

 L木萧 2023-09-26 发布于山东
若你遇事烦躁、情绪失控、总不快乐:不是智慧不够,而是心力不足

心治则百节皆安,心扰则百节皆乱。

作者:洞见CC

毕淑敏说:很多人每天会和自己进行上千次对话,其中绝大多数话语,都是在否定自己。

比如说:我不行,我不会,我做不到,我很差劲……

这一切的根源,不是因为他们智慧不够,而是心力不足。

心力,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内心的支撑力。

心力不足的人,外界的一点风雨,就能在他的世界掀起惊涛骇浪;他人的三言两语,便足以让自己寝食难安。

因此,他们很难调动自己的积极情绪,一旦遇到问题,便会将自己困在消极的状态之中。

一个人情绪不好,总不快乐,就在于内心的支撑力不足。

1

遇事烦躁的人,定力不够

有人说:遇事的第一反应,往往能看出一个人的定力如何。

遇事心浮气躁者,必定难成大事;

真正定力强的人,遇到任何难题,他们总能稳住自己的情绪,有条不紊地解决所有麻烦。

《三国演义》里的袁绍,便是一个典型的遇事情绪先行,事败又定力不足的人。

董卓之乱后,袁绍一家独大。他欲争天下,所以率领70万大军讨伐曹操。

出征前,他的谋士田丰劝他,现在伐曹时机不对,不宜妄兴大兵。

可袁绍却觉得田丰拂了他的面子,一气之下将田丰关进了大牢。

后来袁绍果然战败。

当时论兵力,袁绍的大军依旧是曹操军队的好几倍。

但袁绍却无法接受自己被打败的事实,整日神思恍惚,只想退兵。

儿子袁谭劝说他,曹操兵力不如我们,此时追击曹操,还可挽回败局。

袁绍却说:“我已心乱如麻,神魂颠倒,还打什么仗啊!”

最终袁绍退兵,袁军的士气也从此一蹶不振,七年后就被曹军完全吞并。

看过一句话:“人这一生,不在静心中求稳,就会在浮躁中跌倒。”

沉得住气,定得下心,才是强者的处世之道。

王阳明年轻时,也曾因屡试不第,受到无数人的嬉笑嘲弄。

可他非但不怒,还很淡定地说:世皆以不第为耻,我以不第动心为耻。

后来王阳明终于考上进士,得以进入官场,又因弹劾宦官奸臣,被昏庸的皇帝贬去了贵州龙场。

遭遇这种变故,王阳明却始终平静如常,他甚至还让人打了一口石棺,一有空便坐在棺中冥想悟学。

正因为王阳明这种波澜不惊的定力,才让他能够静下心来思索人生,继而有了后来的龙场悟道,立地成圣。

《淮南子》里写道:心治则百节皆安,心扰则百节皆乱。

遇到事情,把心定住了,则万事皆安;心若定不住,则一切全乱。

人生中的很多懊悔,往往都是心浮气躁时种下的祸端。

在往后的日子里,不断修炼自己的定力,做到有事心定,无事心静。

我们才能在无常的一生里,从容应对所有变数。

若你遇事烦躁、情绪失控、总不快乐:不是智慧不够,而是心力不足

2

情绪失控的人,抗挫力缺乏

作家丁玲曾说:人,只要有一种信念,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能适应。

这种信念,就是一个人的抗挫力。

抗挫力差的人,无法直面人生的困境。一旦遭受打击,便会做出过激的事情。

作家饶雪漫笔下,写过一个特别优秀的男孩,叫毛北。

他家境优渥,成绩优异,又有父母宠爱。

从小到大,几乎都没受过什么挫折。

高考前他立下誓言,一定要考入北大。

可高考那天,他竟然忘了带准考证。

等他匆匆从家里拿到准考证,再赶到学校时,早已过了开考时间。

面对这样的结果,毛北只感到天塌地陷,接下来的几场考试,他也没去参加。

他将自己锁在屋子里,冲着门外的父母嘶喊:“都丢了一整门的分数了,还考什么考!”

高考结束当晚,毛北就以极端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在这个世上,多的是事与愿违,少的是一帆风顺。

一个人能不能走到最后,看的就是他的抗挫能力。

扛得住所有重击,并且反击回去的人,才能掌控自己的命运。

生于战争年代的汪曾祺,少时便经历了战乱流离,尝尽了生活窘迫。

中年以后,他又被下放到农村改造。

此后将近10年的时间里,他时常被人殴打、辱骂,遭受了各种折辱、欺凌。

可无论经历了什么,汪曾祺总能云淡风轻地面对一切,将挫折内化为成长。

我们每个人一生,也都会经受大大小小的打击,和层出不穷的磨难。

但正如席慕蓉所说:“挫折会来,也会过去,热泪会流下,也会收起,没有什么可以让我气馁的,因为,我有着长长的一生。”

在必经的磨难里,别把自己活成一颗经不起摔打的玻璃球。

你要不断修炼反脆弱的能力,把自己的心塑造成一颗橡胶球。

那么,无论跌落多深的谷底,你也能触底反弹,愈挫愈强。

若你遇事烦躁、情绪失控、总不快乐:不是智慧不够,而是心力不足

3

总不快乐的人,念力不足

文化名人马家辉,小时候因为运气不好,常被人称为“衰仔”。

他也觉得自己天生倒霉,什么事都做不成,甚至因此患上了严重的心理疾病。

后来,难以排解苦闷情绪时,他就开始读名人传记。

读书多了他就发现,这些了不起的大人物也会走霉运,但他们却通过心念,改写了自己的命运。

马家辉从中深受启发。

自此之后,他开始相信自己迟早也会被好运眷顾,于是大胆去尝试自己喜欢的写作。

神奇的是,在他转变心念后,他的人生之路竟真的就变得无比顺畅。

大二那年,他顺利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书。

毕业后,又当上了知名媒体的专栏作家,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和追捧。

在书中看过一句话:“凡事都有两面,只要不往坏处想,人就能往好处走。”

生活的好坏,往往就在我们的一念之间。

钱钟书在西南联大任外文系教授时,曾因薪水高遭到了不少人的排挤。

不堪其扰的他,果断辞了职。

很多朋友都为他的辞职可惜不已,连西南联大外文系主任都亲自上门劝说。

可钱钟书却觉得“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以后,未必找不到更好的工作。

果然不久后,蓝田国立师范学院又聘请钱钟书担任外文系主任。

在这里,钱钟书不仅有了轻松愉悦的工作氛围,还创作出了久负盛名的《谈艺录》。

“相信法则”中写道:

一个人的心念会左右他的现实生活,当这种念力足够强大,任何事情都能达成。

这就是念力的力量。

念力,能改变一个人一生的气运。

如果你觉得,糟糕的事情总是发生在你身上,那不妨尝试正念改命。

永远记住,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绝望的心境。

凡事往好处想,一定会有好事发生。

《传习录》中有言:天下无心外之物。

世间的一切问题,其实都是心的问题。

心不通透,看到的全是鸡毛蒜皮;心不强大,遇到的尽是困难重重。

人生就是一个修心的过程。

当你的心力足够强大,哪怕境遇再糟,你也能把自己拽出生活的泥潭,抵达更广阔的天地。

点个赞吧,与朋友们共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