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极强的融合能力,油画作为舶来画种进入中国后,一批年轻人迅速吸收西方油画精髓,如常玉、赵无极、朱德群、陈逸飞、吴冠中等等,他们的艺术创作融合了东西方的艺术和文化,为当时艺坛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激情,也为中国艺术的发展打开了一片新的天地。经过百余年的发展,中国油画已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画种之一,并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推动中国美术发展的强劲力量。 潘义奎是中国新一代油画艺术家中的领军者。他先是于西安美术学院打下了扎实的绘画基础;继而又负笈涅瓦河畔彼得之城,师从俄罗斯艺术科学院院士、俄罗斯赫尔岑国立师范大学杰出教授、绘画教研室主任瓦列里·列德涅夫学习更为纯粹的油画语言。经过六年的朝暮研习、探索和锤炼,潘义奎对油画的理解、对油画本体语言的研究进一步加深,对色彩调子、光影变化的把握都有了明显提升,进而找出更适合表达自己的审美、情感和思想的表现手法与独特风格。 现实主义绘画发展到今天不仅仅是一种创作方法或艺术语言,更是艺术家对待现实生活的一种态度以及表达个人情感的一种方式。潘义奎旗帜鲜明地选择了现实主义绘画创作之路,不仅是绘画技巧,更是选择了关注人民大众、深入生活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 ![]() 潘义奎油菜花80cm×100cm布面油彩2013年 在他看来,现实主义创作不仅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表现力和审美价值,而且具有无限的可能性,可以通过对现实世界的观察、感悟,通过油画语言来传达无比丰富的情感和无比深层的含义,以表达新时代的情感和新的视像。他敏锐地发掘生活中的美,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审视现实生活,他笔下的普通人物都洋溢着对生活朴素而真切的热爱,平凡中孕育着对心灵的撞击。 潘义奎的现实主义绘画并不是单纯的写实描绘。相比于早期的中国油画工作者,努力使画布上的颜色跟对象一模一样,即用一种固有色的观察与表现方法去运用色彩。潘义奎对油画艺术语言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驾驭,他能够很好地用色彩调子来组织画面的色彩关系,在一定的色彩调子中去呈现色彩的整体美感。并且在描绘之中凸显笔触与光色的表现性,增强油画的材质和感觉表现的厚度,在尊重现实主义油画本体语言特性的基础上强化了形质、肌理的效果,张扬油画语言的魅力。 ![]() 潘义奎甘南女孩120cm×100cm布面油彩2014年 同时,他把中国绘画的写意方式纳入油画的色彩和笔触中,注重笔性、速度和方向,在保持油画语言“纯正”的同时自觉追求中华民族气质。潘义奎以油画为主攻方向,但他也十分喜爱中国传统绘画,对水墨画的表现语言有浓厚兴趣。他经常到各大博物馆、美术馆中观看中国传统绘画,揣摩、借鉴传统写意水墨的手法,特别是其中的概括性、灵动感,以及线的表现力、“笔意”效果、空间语言的象征性和抽象性等,以求在尊重油画媒介的本体语言特性的基础上,赋予严谨写实的油画某种轻松感和潇洒,体现出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 坚实的绘画根底与坚定的绘画信仰,加上良好的色彩感觉,对光影气氛的处理及虚实关系的把握娴熟,使得他的画作视觉效果厚重质朴,“油画感”强烈,凸显了所表现的主题与内容,并且具有扑面的新鲜感,生动鲜活,充满乐观向上的精神。 潘义奎长期生活在西部地区,这里蕴藏着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资源和厚重饱满的地域美学,无论是灿烂明媚的阳光,还是壮阔浑厚的土地,淳朴乐观的民风……这些都成为潘义奎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他经常深入甘南西藏写生,创作了许多反映民族地区独特的人文与自然景观和民族群众精神风貌的作品。 ![]() 潘义奎快乐的日子150cm×160cm布面油彩2019年 以《快乐的日子》为例。田间地头边,一对平凡淳朴的中年农民夫妻坐在摩托车上,正准备出发。有人叫住他们,一起回眸的瞬间极具感染力。阳光照在他们的脸上,两人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笑容,笑容中透着坦率与真诚,快乐溢满整幅画面。人物的面部刻画细致入微、表情细腻生动,艺术家以朴实无华的现实主义绘画风格描绘了新时代的西北农民的日常工作与生活,呈现了新时代普通劳动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希冀。整幅画面色调明快,光影、颜色变化丰富,笔触饱满流畅,张弛有度,毫无刻意雕琢、矫揉的痕迹。 又如《葡萄园里的小女孩》吸收了印象派的色彩表现手法,色彩浓郁、丰富明快,笔触挥洒自如,同时又注重画面整体与色关系的把握,充分利用画面整体的暖色调营造意境。阳光照射在小女孩身上,鲜艳的服饰与灿烂的阳光交相辉映,组成了一幅温暖欢快又充满诗情画意的美丽图画。 《八步沙三代追梦人》表现以“六老汉”为代表的八步沙林场三代治沙人矢志不渝、拼搏奉献,40多年来持续推进科学治沙造林事业的事迹。艺术家特意选取了治沙工作者拿着劳动工具站立在绿洲中的场景。广阔的天空、低矮的地平线、逆向的光线都凸显了治沙英雄们昂扬不屈、坚韧高大的奋斗者形象。全画以暖色调为主,营造出大家齐心协力、共同作业、干劲十足的氛围。 ![]() 潘义奎八步沙三代追梦人200cm×300cm布面油彩2020年 优秀的艺术家都有一双透视社会的眼睛,如实地关照民众、再现社会。潘义奎的作品中塑造的不是单纯的人物,而是一种时代精神风貌,艺术家独具慧眼地将朴实的生活展现在人们眼前,用最真实、最鲜活的形象去打动观众。他的作品体现出对自然、对人的爱,对不同民族和文化的尊重,充满深切的人文关怀,因此极富感染力。 ![]() 潘义奎义诊专家到草原100cm×120cm布面油彩2019年 邵大箴先生曾指出艺术创造需要激情和想象,但做艺术本身又是一件实实在在的事,来不得半点虚假和夸张,需要有务实的精神,需要沉下心来积累经验,解决一个又一个的实际问题。在潘义奎身上,正具有这样务实的品质。他始终坚定地选择现实主义的艺术道路,坚守本民族文化传统,通过对前人的学习,不断沉淀总结,对油画艺术精髓的真正吸收掌握,在实践中逐渐积累经验,关注当下的中国文化和社会,关注当今社会人们的生存现状和精神状态,以及与人密切关联的环境,结合当代的审美以及自身的感悟不断创新,以求创作出贴近人民、贴近生活,反映时代和社会新面貌的艺术作品。 潘义奎的艺术成就得到业界众多关注和好评。俄罗斯艺术界最高权威机构也予认可并大力推崇。2013年,俄罗斯艺术科学院和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冬宫)分别授予他俄罗斯艺术科学院金质奖章和俄罗斯尼古拉·列里赫国际奖章。后者规格高、入选难度大,是俄罗斯艺术界专业类最高奖项,素有“俄罗斯艺术界诺贝尔奖”之誉,潘义奎也是第一位获此大奖的华人艺术家。 尽管已经收获了累累硕果,但潘义奎并不以此为傲,他对自己有着更多更高的要求,不断精进着技艺。立足本土、面向世界、放眼未来,相信潘义奎在现实主义的艺术道路上将取得更多更大的硕果。 (文/李虹霖,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委员会委员) ![]() 潘义奎梨树下的女孩120cm×100cm布面油彩2010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