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脑血管解剖与变异—硬脑膜动脉系统(二)

 老赵0717 2023-09-26 发布于山东

图片

图片

图片

为响应全球教育向在线平台的转变,纽约市纽约大学朗格尼医学中心的神经介入放射科医生Maksim Shapiro, MD 创办了http://,该网站致力于提供免费的在线神经血管解剖学教育。Neuroangio.org 致力于纪念 Pierre Lasjaunias 教授。Pierre Lasjaunias 教授是一位杰出的解剖学家和多产的作者,他与 Berenstein 和 Ter Brugge 博士一起出版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外科神经血管造影”一书,彻底改变了欧洲介入放射学领域。网站涵盖神经血管解剖多板块的学习和讨论内容,特别推荐给神经介入专业的医生及医学生。为了及时分享网站最新内容,《神介在线》特邀全国中青年临床医生编译分享给全国神介战友。版权归原网站。如想观看查阅更多内容,譬如脑血管解剖和变异、静脉及相应脑解剖、脊髓血管解剖等,欢迎登录网站http://

图片

图片

对于从事神经介入工作的医生,理解大脑和脊髓的正常和病理性血管形成至关重要。“脑血管解剖和变异”通过心血管系统的胚胎发育来解释脑血管解剖变异的机制,创新性地应用纵向动脉和横向节段吻合的网格理论加以佐证。更多地涉及神经血管进化和血管神经胚胎学的内容。这种认识可以促进对脑血管病理的更好理解,不仅能在诊断工作中点睛,还能为治疗中做出适当决策而添翼。

图片

硬脑膜动脉系统

脑血管解剖与变异—硬脑膜动脉系统(一)


1

颅骨血液供应



什么动脉供应颅骨?我们很少谈论这个话题。答案是毗邻颅骨的动脉。从内部看,是脑膜动脉。从外部看,枕动脉,颞浅动脉,颞深动脉等等。一如既往,变异总是存在的。但是,一般来说,脑膜动脉提供了大量的颅骨血供。这有点难以想象。当在切线位造影图上看到部分颅骨增强时,你就可以知道什么时候有颅骨的血供。然而,在同一DSA视图上,你不能分辨你所看到的增强是硬脑膜还是颅骨,因为对于头部的大部分不是切线位的。减影DYNA 图像有时会有帮助。这是我们上面展示的同一张图片,白箭头显示了切线位观察到的颅骨血供。

图片

造影后期,同一病人。看看所有这些“膜的增强”——事实并非如此。这个病人没有硬膜下血肿,这些全是颅骨。

图片

正面视图中的另一个例子——上矢状窦壁上的静脉湖也用一个空心箭头显示(在静脉部分有更多介绍)

图片

我们如何详细研究颅骨血供,例如我们如何区分非切线位增强的是颅骨还是硬膜。这很难—— 我们还没有找到可靠稳定的技术。具有立体视图的减影DYNAs现在可能是最好的。在下面的图像中,立体视图可以看到斑片状增强部分在脑膜主要动脉的浅表——因此是在颅骨中,而不是硬脑膜中。

图片

这是同一病例的立体图像

图片

仅仅因为硬脑膜的血管供应颅骨并不意味着其他血管不能供应。有大量病例,经乳突/颅骨的乙状窦区动脉既参与了硬脑膜瘘(所有的枕骨分支) ,又供应脑膜后部的动脉。然而,这种情况可以发生于任何部位。看看这个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脑膜中动脉造影——顶部硬脑膜没有显影是怎么回事?

图片

这是脑膜中动脉栓塞后,枕动脉穿过颅骨向硬脑膜供血,颅顶部似乎是这种罕见现象的多发部位。

图片

当然,我们用颗粒材料栓塞了它——直接到达经颅骨分支——在这一点上,谁知道这样的分支是否有助于血运重建并导致脑膜中动脉栓塞的失败。

图片

2

静脉窦壁中的动脉通道


这些内容我们已经强调了很多,参见“脑膜血管”页。这是我们经常使用的示意图,显示了主要窦壁上的动脉网络,下面是字母 r,v,w,x,y。

图片

下图中的字母“c”

图片

这些是外层初级血管网所有的脑膜动脉的一部分。在正常和异常的血管系统中有很多这样的情况。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这些血管在实际应用中至关重要。它们常常是形成硬脑膜瘘的众多其它动脉的“共同收集者”。见案例1,2,3。在某些情况下,它们可以作为栓塞的入路——见此处筛窦瘘的例子。

更多示例请参见脑膜血管总论页面

3

脑膜层血管网


“ML”中的字母“I”

图片

连接外层和内层的血管网。直径约40微米。血管相对较少,在大体结构下不可见。

4

内层血管网


BCL中的字母“J”。包含平行出现的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尺寸的动脉。薄而密度相对较大。位于关键的“边界细胞层”。准确来说这些细胞是硬脑膜的一部分,但是与蛛网膜紧密地粘附在一起。事实上比硬脑膜的脑膜层更紧密。这是慢性硬膜下血肿所在的层。不管是轻微创伤、脑萎缩等什么引发的,接下来就是内层微出血、过度增生、脆性增加和进一步微出血的循环。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内表面和内表面的内部发现是多层的网状结构,即“内膜”。事实上,硬膜下血肿确实是在硬膜内的,或者至少在硬膜内层之内。硬膜下间隙就是硬脑膜下的空间,但没有进入蛛网膜,整个概念从手术的角度来看是非常有用的,但是从组织学的角度来看,硬膜下间隙并不是一个恰当的说法。这一点,加上对慢性硬膜下静脉破裂理论的执着坚持,真的阻碍了我们几十年来如何治疗它们。

正常硬膜内层在血管造影和 dyna CT上几乎不可见。如上所述,在二维图像上很难区分硬脑膜和颅骨增强。减影的 DYNAs图像有时会有帮助,但目前还不能一贯有效。从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人的DYNA影像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血管丰富并增厚的硬脑膜的“膜”。下面是一位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人的减影DYNA CT。交叉眼立体影像显示硬脑膜动脉深部有斑片状硬膜增强,因此是在硬脑膜内,而不是在颅骨内。

图片

同一病人的立体图形。

图片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栓塞后的CT横切面(轴位)影像,所有结构都在其位。长白箭头指向颗粒栓塞后充满造影剂的格外增厚的膜。楔形箭头指向“硬膜下”血肿内侧的膜——上图中的字母“M”所示。空心箭头指向造影剂从栓塞的膜扩散到“硬膜下的”液体。最后,球箭头指向上矢状窦附近的静脉间腔中的增强 (详见硬膜静脉系统页面)。

图片

硬膜下血肿膜—迄今为止我们发现的硬膜下血肿内膜新生血管的最佳证明——由Eytan Raz博士、Matthew Young博士提供。

图片

图片

图片

Super GIF/MP4s

图片

图片

令人难以置信的电影渲染图像

图片

图片

Anaglyph stereos

图片

图片

Cross-eye stereo pairs

图片

图片

Daniel Sahlein 博士提供的另一系列大血肿的膜血管

图片

ONYX 穿透硬膜内膜会怎么样?ONYX进入导静脉或静脉窦是常见的。然而,硬膜下腔的铸型不会发生——看看Eytan Raz博士的这个病例——红箭头是动脉,蓝箭头是静脉(板障——见正视图),黑色椭圆形所示为膜内的ONYX。

图片

细节

图片

参考文献/来源

这里有一些优秀的旧资料,是关于硬膜内动脉解剖和病理的体外可视化,尤其是与硬膜下血肿栓塞有关的。

Rowbotham GF, Little E. NEW CONCEPTS ON THE AETIOLOGY AND VASCULARIZATION OF MENINGIOMATA; THE MECHANISM OF MIGRAINE; THE CHEMICAL PROCESSES OF THE CEREBROSPINAL FLUID; AND THE FORMATION OF COLLECTIONS OF BLOOD OR FLUID IN THE SUBDURAL SPACE. Br J Surg 1965;52:21–4.

Kerber CW, Newton TH. The macro and microvasculature of the dura mater. Neuroradiology. 1973;6:175–9.

Roland J, Bernard C, Bracard S, et al. Microvascularization of the intracranial dura mater. Surgical and Radiologic Anatomy. 1987;9:43–9.

Schachenmayr W, Friede RL. The origin of subdural neomembranes. I. Fine structure of the dura-arachnoid interface in man. Am J Pathol 1978;92:53–68.

Friede RL, Schachenmayr W. The origin ofsubdural neomembranes. II. Fine structural of neomembranes. Am J Pathol 1978;92:69–84.

Edlmann E, Giorgi-Coll S, Whitfield PC, et al. Pathophysiology of chronic subdural haematoma: inflammation, angiogenesis and implications for pharmacotherapy. J Neuroinflammation 2017;14:108.

Mack J, Squier W, Eastman JT. Anatom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meninges: implications for subdural collections and CSF circulation. Pediatr Radiol 2009;39:200–1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