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怀孕妇女的扶阳理路---孕妇法

 悦草盆 2023-09-26 发布于山西

       女人怀孕的孕期大概在十个月左右,也就是俗话说的十月怀胎,在这十个月的孕期,孕妇会在不同的阶段而出现不同的反应及病状。因此针对孕妇在不同的阶段,以及在各个阶段出现的不同反应,从而对孕妇就制定了不同的立法。下面呢,我们就分阶段详细讲解这些立法。

第一阶段:一月~三月

图片

一、卢太师论曰:

     “一月至三月,水木生成之时。假如有恶阻、咳嗽、反胃、吞酸之象,用化气和胃之法。又如腰痛腹疼,脐冷肢软,体倦之态,用温水扶阳之法。再如子嗽、胎漏,用纳气固元之法。更有胎动、子鸣、下坠,用奠安水火、交通上下之法” 。

     [释义]

       孕妇从怀孕的第一个月到第三个月,正值水木生成之际,假如有恶阻、咳嗽、反胃、吞酸,就用化气和胃之法。

     1、恶阻:恶阻就是妊娠呕吐,是妊娠早期的征象之一;多发生在怀孕一至三个月期间,轻者即妊娠反应,出现食欲减退、择食、清晨恶心及轻度呕吐等现象,一般症状轻微的不需要治疗;少数妇女反应严重,呈持续性呕吐,甚至不能进食进水,并伴有上腹饮闷不适,头晕乏力,或伴有反胃吞酸等现象,这种现象称之为妊娠呕吐,也就是恶阻,就用化气和胃法

      2、腰痛腹疼:如果在怀孕一月到三月出现腰痛腹疼,脐冷肢软,体倦之态,就用温水扶阳法

     3、胎漏:如果有咳嗽、胎漏,我们就用纳气固元之法;胎漏,就是妊娠期间出现的阴道少量出血,或时出时止,或淋漓不断,如果没有出现腰酸、腹痛、小腹下坠的症状,中医就称之为“胎漏”,也称之为“胞漏”或“漏胎”。胎漏多发生在妊娠早期,西医称就叫做“先兆流产”。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就用纳气固元法。

     4、异常胎动、子鸣、下坠:如果出现异常胎动、子鸣、下坠,就用奠安水火法来交通上下。

      1)胎动,是指胎儿在子宫腔里的活动冲击到子宫壁的动作。胎儿在子宫内伸手、踢腿、冲击子宫壁,这就是胎动。怀孕满4个月后,可明显感到胎儿的活动。胎动的次数多少、快慢强弱等表示胎儿的安危。如果12小时胎动少于20次,就叫异常胎动;少于10次,就表明胎儿在子宫内有缺氧现象。如果在一段时间内胎动频繁,或无间歇地躁动,也是宫内缺氧的表现。胎动次数明显减少直至停止,是胎儿在宫内重度窒息的信号。异常胎动是因病理情况和功能障碍,如脐带绕颈较紧、胎盘功能障碍,或孕妇不正常用药及外界的不良刺激等,导致胎儿在子宫内缺氧。当胎儿的生命受到威胁时,胎儿便出现异常的胎动,不仅表现在次数上,而且还体现在性质上,如强烈的、持续不停的推扭样的胎动或踢动,甚或是微弱的胎动,这些都是不祥之兆。在妊娠28周后,胎动部位多在中上腹,很少出现小腹下部。如果小腹下部经常出现胎动,则可视为异常,表明胎位不正常,我们同样用奠安水火之法。

       2)子鸣又是什么意思呢?朱丹溪老人家在《产宝百问》说:“妊娠腹内钟鸣或儿在腹哭,或鸣叫,名曰子鸣”。所以说,子鸣指的就是孩子在母亲的子宫里面哭泣。《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里面说:“孕妇腹内有钟声或婴儿在腹内啼哭者,名曰子啼”。

清朝雍正年间的《女科指掌》中的描述也极为生动有趣:“一妇怀娠八月,因举手挂窗,遂致儿在腹中哭,众莫能治,一老稳婆教以大豆一升撒地,令孕妇拾之,果未及一半而愈”,同时还赋歌一首,说呀:“妊娠腹内似钟鸣,或有婴儿哭泣声,鼠窟黄连虽主治,要知育后不长生。”出现子鸣,我们扶阳医学呢,就用奠安水火之法。

      3)下坠就是腹部感觉很沉重,像要大便的样子,这就是下坠。

图片

二、立法方药

   针对一至三个月怀孕的妇女可能会出现的不同病状,卢太师将其具体立法分述如下:

   一)、立法一:化气和胃

    1【组成】制附子、桂枝尖、白术、大麦芽、老叩、茯苓、炙甘草、生姜,(酌情加淫羊藿)。

    2【释义】 这个处方用了扶阳医学的附桂法,一是说明病人整体脉象轻取紧,也就是说病人有一点外邪,所以用了桂枝尖;二是说明病人脉象沉取也紧,或滞、或短、或小、或弱,或乏力乏神,所以用了附子;因为外邪未尽,所以用了建中法,即大麦芽加白叩,不想吃用大麦芽,吃不下用白叩;另外,脾胃脉有湿滞,故用茯苓。

    3【方解】化气和胃法是附子桂枝法加麦芽,老叩和茯苓组成,此法乃为建中宫而设的法。用附子温烈之性,大启太阳之气机,使大气升举。桂枝再开太阳,启少阴之微阳,随太阳布于三焦。白术崇土制水,以伏火,使火能温水,气能上通,脾肾之精液,逐渐分化;随脾之运转,使清者归于清道,浊者归于浊路。老叩(豆蔻)拨充胃囊,使廊廓开调,收纳可尽。淫羊藿拨转阴阳,使阴阳互相助益,精也,质也,皆能有用。麦芽调理肝脾,使血液常通。云苓渗淡之品,平淡之性,利水渗湿。甘草奠安中土,助脾之运化。

生姜通神明而交通更畅,两火互相照耀,是谓阴阳二气分合之意,化浊为清,黜邪崇正,脾胃畅达,中宫无阻,胎元得其养,故为化气和胃之法也。

二)、立法二:温水扶阳

    1【组成】制附子、桂枝尖、白术、砂仁、北耆、益智仁、炙甘草、生姜。

    2【释义】温水扶阳法主要是用制附子、西砂仁温肾水;肾水温暖之后再与北芪相合,就可以把气升起来扶上焦肺气,也就是温水扶阳(脾阳和肺阳)。肺阳肺气升起之后再遇茯神、生姜通达神明,同时用西砂仁、白术、炙甘草固护脾胃,杜仲通经络,从而达到肝舒肾强,经络调畅,胎元得固的目的。

     本法以附桂法为例,用附子说明肾脉不过关,用桂枝说明轻取脉有表证,比如脉有紧象。用砂仁,益智说明紧象并不重,因为砂仁,益智都是收纳的,若有明显外感,轻取脉紧则是不能用的,否则会引邪入里。用黄芪说明湿不重,舌苔和脉象符合黄芪的应用指征(湿重时要慎用黄芪,否则会把湿邪引到全身各处;若脉洪大,高血压的病人,使用黄芪要注意剂量)。

    3【方解】用附子大壮水主,强生化,升大气,阳得其正,阴得其养,一切污秽,自然有路可分。白术与北耆(黄芪)相合,纳于气血阴阳之中,三焦之能使,自然畅通,八脉之流行亦自然交达无阻。砂仁纳五脏之气,益智温脾益肾,桂枝再开太阳,大气随机而升,无往不利。生姜通达神明,心君朗照,脏腑自然分明,气血随之运转,一切凝瘀渐化为乌有,其阳亦布满全身,经络骨节无不调畅矣。炙草奠中宫,安四旁,火土自然交纳,是谓益火温水之意,使阳输而阴运,肝疏而肾强,于是经络调畅,胎元得固矣。是为温水扶阳之法也。

图片

三、立法三:纳气固元

    1【组成】西砂仁、生贡术、北芪、上安桂、生杜仲、补骨脂、茯神、炙甘草、生姜。

    2【释义】纳气固元法,是针对肾不纳气以及肾气不固而立的法。肺主气司呼吸,肺为气之主,肺的呼吸要保持一定深度,须赖肾的纳气作用,才能防止呼吸表浅,故称肾为气之根。生理状态下,肺的呼吸功能和肾的纳气功能协调配合,则呼吸通畅。

   《医碥》里面讲到:“气根于肾,亦归于肾,故曰肾纳气,其息深深。肺司呼吸,气之出入于是乎主之,且气上升至肺而极,升极则降,由肺而降,故曰肺为气主。肾主纳气,故丹田为下气海,肺为气主,故胸中为上气海” 。

   《仁斋直指》也说:“肺出气也,肾纳气也。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本”。若肾气虚衰则摄纳无权,下焦元气的根本就不能固,气不归元,肺失清肃,气逆于上,从而导致咳喘气急,不足以息。

肾气不固与肾不纳气,就其临床症状而言呢,肾气不固主要表现是精关不固,冲任带脉失于固摄为特点。男子精关不固,早泄遗精;女子冲任带脉失于固摄,胎动易滑。气虚,是肾气不固与肾不纳气的共同表现。肾不纳气,是以肾元不固而不纳肺气,气逆上奔和肺肾气虚证为病机特点。下面,我们为纳气固元法做一个方解,并归纳一下纳气固元法的应用要点。

   3【方解】用西砂仁纳内薄膜中之微阳,交于肾中之微阳,连袂而升,是气血双举。贡术奠安脾土,挟黄耆迎水精达于四旁,化精为气,气成于上,化源于润下,滴滴归根。安桂温血暖气,气血交流,三焦之通,交会之处,都成自然。固脂强肾脾之精液,使以濡润胎儿,母之气血,亦渐渐丰富。杜仲缓筋束骨,起阴维阳维循行常常连续无间。炙草奠安中宫,使土气活跃四旁。生姜宣君火之神明,与相火相接,诚为上下交蒸,五脏得其暖和,正气乃可伏藏,是谓金木相调之意。夫人之气生于肾而藏于肺,凡孕妊咳嗽不已,胎漏不止,必为水冷金寒,更宜暖水藏而化上升,益肺源而乾金清。是为纳气固元之法也。

  4【应用要点】

    1、此法是卢铸之妇科法之一。常人(即使不是妇女)气虚,下元(小腹,腰)冷也可用此法。

   2凡孕妇咳嗽不已,胎漏不止,必为水(肾、子脏)冷金寒,宜暖水脏而气化上升,益肺源而乾金清,以纳气固元法为止。

  3要解决水冷金寒的问题,五脏都要解决,而非某一两脏的问题。

   4孕妇咳嗽,若切脉紧象不重,无明显外邪,最好不用桂枝法,可用此法。

   5此法主要是用西砂仁、上安桂温肾水;肾水温暖之后再与北芪相合,就可以把气升起来扶上焦肺气,也就是温水扶阳(脾阳和肺阳)。肺阳肺气升起之后就可以止咳,再遇茯神、生姜通达神明,同时用西砂仁、白术、炙甘草固护脾胃,杜仲通经络。

四)立法四:奠安水火

    1【组成】桂枝尖、贡术、西茴香、陈皮、炙甘草、生姜。固脂、杜仲、灶心土。

    2【释义】本法乃桂枝法,加固脂、杜仲、灶心土。卢铸之认为:当水火交攻之际,火土合德之时,正子壮健之秋也,稍有感动,子气鸣于内,母气散于外,瓜未熟似有待落之态,急宜奠定中宫,调和百脉,内外交合,则无损也。本法主要是针对妊娠后期,胎动不安有早产之迹象者选择运用。

   3【方解】用桂枝迎太阳之气,透达于上下内外,是阳长而阴消。西茴交合肝脾,使脾畅而木润。陈皮开腠理,通皮毛。杜仲引五脏之精气都归于筋络薄膜之中。贡术镇中宫而四方有用。固脂(补骨脂)温固脾土,调摄心肝,使脉络缓和,攸放自然。生姜宣通神明,通心阳下归于脾,又得甘草以奠之安之,心脾上下相照,而五行大运,处处皆春,一切凝结不通之瘀,自然渐渐而清。伏龙肝(灶心土)镇定魂魄,肝脾双调,养小儿之魄,安孕妇之魂,是使阴阳合璧,是谓镇脾土而火长水清之意;并为奠安水火之大法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