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读清代名医黄元御学术思想

 中医馆163 2013-08-23

解读清代名医黄元御学术思想

(2011-10-22 21:08:29)
标签:

中医理论研讨

杂谈

分类: 中医治疗

一、重视中气,扶阳抑阴。

清浊之间,是谓中气,中气者,所谓土也,是阴阳升降之枢轴,阴阳五行变化和万事万物生化的根本。

在人体,中气即脾胃之气,是人体脏腑后天之根本。

 

1(肺)阴虚的治疗滋肺养肺,不可滥用滋阴降火之剂(知柏八味丸)。

方用地魄汤:甘草、芍药、半夏、麦冬、五味子、元参、牡蛎。

(芍药甘草汤加牡蛎育阴潜阳。半夏、麦冬、五味子酸甘化阴)

 

2、阳虚的治疗:不仅要温肾阳,更要健脾阳

方用天魂汤:甘草、桂枝、茯苓、干姜、人参、附子

(四逆汤,加茯苓桂枝甘草,温中化散寒湿。辛甘化阳 。)

 

3、气病的治疗:人体之气,肝左升而肺右降,脾胃为升降之枢轴。

肝气郁结之源,在于脾之不升;肺气上逆之因,源于胃气不降。

气滞于右胁及胸膈者,降胃泻肺。(化脾肺之痰)

 

方用下气汤:

 

甘草、半夏、橘皮、茯苓、芍药、五味子、杏仁、贝母。

(二陈汤加杏仁贝母五味子)

 

气滞于左胁及脐腹者,治宜升补肝脾,(温阳化气)

方用达郁汤:

 

甘草、干姜、桂枝、茯苓、鳖甲、砂仁。

(甘草干姜桂枝温阳,茯苓利水助阳。砂仁行气。鳖甲通经活络。)

 

-第五代传人麻瑞亭一辈子用下气汤加减治百病,效验传奇。)

 

4、血病的治疗:血瘀之标在肝,之本则在于脾土之滞陷不升宜温中健脾,活血化瘀

 

方用破瘀血汤:

甘草、桂枝、茯苓、丹皮、丹参、桃仁、干姜、首乌。

(桂枝茯苓丸加干姜、首乌。)

 

治衄血必降胃气,降胃气必用半夏,不可以血证为阴虚而不用半夏,宜养肺阴,化痰降气。

方用仙露汤:

甘草、芍药、麦冬、五味子、贝母、半夏、杏仁、柏叶。

 

小思邈注:肺开窍于鼻,衄血(鼻子流血)可以是肺阴虚肺燥,血管破裂引起;“燥”为何成痰?因为流动的液体被“燥热”蒸发了。治疗要养阴化痰两面兼顾。如果是气虚引起的衄血”,用这个方子就没效。

 

5、精病的治疗:肝气不升则郁结于下,扰动精室而下泄。土湿阳衰生气不达,是以木陷而不升

治宜培土疏木而交通心肾

 

方用玉池汤:

甘草、芍药、茯苓、桂枝、砂仁、龙骨、牡蛎、附子。

木郁生热者,宜加泽泻、丹皮以泻脾湿而清肝热,不可用知母、黄柏之苦寒伤阴。

(这是桂枝龙骨牡蛎汤加减)

 

小思邈注:这方子不是治肾虚的遗精,而是治湿重引起阳气不能生发的遗精。因此“知母、黄柏”去肾火、滋肾阴的药不能用。甘草、芍药、茯苓、桂枝、砂仁都是治脾胃的药,龙骨、牡蛎有收敛的作用,附子有温阳化气,恢复脾气运转的功能。体现了黄元御十分留意体内“气”的流通的问题。

 

6、神病的治疗:胃气不降则心神不安,治宜和中安神

方用金鼎汤:

甘草、芍药、桂枝、茯苓、半夏、龙骨、牡蛎。

 

(调和营卫、降气化痰,震慑安神。)

小思邈注:胃不和的失眠可以使用。

 

7、水病的治疗:扶阳抑阴

方用黄芽汤:

人参、干姜、甘草、茯苓。 

共奏补火泻水、升降中气之效,阳旺湿去,水火自调,诸病自愈。

(人参汤易白术为茯苓以治水。)

 

心火上炎,心悸烦乱,加黄连、白芍以清心;

肾水下寒,遗泄滑溏,加附子、川椒以温肾;

肝血左郁,凝滞不行,加桂枝、丹皮以舒肝;

肺气右滞,痞闷不通,加陈皮、杏仁以理肺。

 

水胀者,黄氏认为:气病于下者,其水道必不利,水病于上者,其气道必不通。

水病之作,虽在肺肾两脏,而土湿木郁,乃其根本也。泻湿燥土,疏木行水,是定法也。

 

后世八味加减之方,地黄助脾之湿,附子益肝之热,肝脾未至极败,服之可效,肝脾病深则不效,而反益其害,最误人也。

 

治用苓桂浮萍汤:茯苓、桂枝、泽泻、半夏、杏仁、甘草、浮萍

 

煎大半杯,热服。覆衣,取汗。

中气虚,加人参,寒加干姜,肺热,加麦冬、贝母。

 

苓桂阿胶汤:茯苓、泽泻、甘草、桂枝、阿胶,

 

煎大半杯,热服。

小便不清,加西瓜浆,热加栀子。

中虚加人参,寒加干姜。

调理中气者,才是治疗之根本。

 

小思邈注:仲景用苓桂术甘治脾胃的水湿引起的水肿。此处用泽泻与浮萍代苍术,加半夏杏仁降气化痰,增强去水的速度。下焦虚、腰痛的老人有下肢水肿,仍要考虑用肾气丸。

 

二、中土回环,气机升降的圆圈理论。

以法半夏、茯苓、甘草为三驾马车,旋转中焦,升降气机,治疗百病。

 

1、《四圣心源》桔梗玄参汤治鼻炎:

 

桔梗9g、玄参9g、杏仁9g橘皮9g、半夏9g、茯苓9g、甘草6g生姜9g

 

桔梗主升,开肺排脓;玄参亦升,润燥解毒;杏仁降肺;橘皮化痰降逆;半夏和胃降逆;茯苓升脾除湿;甘草补脾胃,坐镇中州;生姜散外表之寒。

 

小思邈注:二陈汤加桔梗、杏仁增强祛痰的功能,玄参有补肺的作用,甘草、生姜合作也有提高肺的活动力的作用。肺开窍于鼻,把肺调理好,鼻炎自然消失。

 

中医称九窍不和,皆属脾胃就是这个道理。

 

湿气特重用苓泽姜苏汤:

 

茯苓9g、泽泻9g、杏仁9g、橘皮9g、苏叶9g生姜9g、甘草6g

 

2、治吐血案:

 

茯苓、半夏、丹皮、牡蛎、桂枝、白芍、甘草、干姜,月余病愈。

 

茯苓除湿升脾;甘草补脾胃,坐镇中州,是圆圈的轴心;半夏燥湿降胃。茯苓、甘草、半夏构成了圆圈的核心,有升有降(处方时必用之药)。干姜暖脾升土,暖肾以助封藏;丹皮疏肝升陷;牡蛎收敛浮火,随胃气而降至下焦;桂枝亦为疏肝升陷之品。

 

另有一案治妇女吐血用方:

 

茯苓、甘草、半夏、川椒、附子、干姜、桂枝、白芍、丹皮、肉苁蓉

 

妇女调理肝经很重要,桂枝升肝、白芍柔肝、丹皮清肝,附子非干姜不热,干姜引附子药性入肾经。

 

3、治齁喘(哮喘)方:

 

苏叶、杏仁、橘皮、半夏、茯苓、干姜、生姜各三钱,甘草、砂仁各二钱。

 

另方:

 

茯苓、甘草、半夏、干姜、橘皮、桂枝、细辛、砂仁。

 

细辛对顽固性风寒头痛、咳喘有明显效果,砂仁暖肾燥湿、引气归肾。

 

[]心悸咳喘方:

 

茯苓12g、泽泻9g、炒杭芍9g、粉丹皮9g、制首乌12g、广橘红9g、杏仁9g、法半夏9g、广郁金9g、苏泽兰30g、柏子仁9g、北沙参12g、砂仁6g

 

4、治中风方

 

左半身瘫痪不灵:(温通)

 

桂枝三钱、白芍三钱、甘草二钱、何首乌三钱、茯苓三钱、砂仁一钱;

 

右半身瘫痪不灵:(化痰补气)

 

生黄芪三钱、人参三钱、甘草二钱、茯苓三钱、半夏三钱、生姜三钱。

 

其弟子麻瑞亭称:

左半身瘫痪为血虚型,加鸡血藤五钱、丹参五钱、路路通四钱,以通血络;

右半身瘫痪为气虚型,加夏枯草、茺蔚子、决明子各五钱,以疏肝气,并各加入杏仁三钱,以降肺气。

 

【体会】按以上法则论治,临床常常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曾治糖尿病一例,男,60岁,舌质淡嫩少津有裂纹,用益气养阴药物三十剂,无明显效果,

于是参照地魄汤处方:

 

茯苓40g半夏20g、玄参30g、麦冬15g、牡蛎40g、白芍30g、桂枝15g、内金20g、虎杖30g乌梅20g

 

水煎服,五剂空腹血糖由112降至75,继用五剂,血糖正常,又按此法调理二十余剂,半年后复查,血糖仍然正常。由此可见,阴虚者必用半夏,概降肺胃而助收藏耳。

 

2、张女士,甲亢,

处方:

半夏20g桂枝15g、茯苓40g、龙骨40g、牡蛎40g、白芍30g、玄参30g、麦冬15g

浮小麦30g、山萸肉30g、防风15g、白芷30g、木香10g

二日一剂,水煎服,服药十剂,诸症悉平。

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