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酒壮怂人胆,聊聊抑郁与生命

 清谈阁 2023-09-26 发布于北京


我无力改变这种摧残以及附加其上的世态炎凉,抽身来了北京。十多年的沉沉浮浮,我经历过自己孤岛悬崖般的抑郁,宽慰过有倾向的同事,勉励过有迹象的求职者,开解过展览现场的妄想症老者,也开导过正在渡劫的朋友……从小村庄迁徙到大城市,抑郁从来没有从我身边或者心上走远。这是“爱屋及乌”,也是人之为人应有的悲悯。

人生是一个看起来漫长实则短暂的过程,无常即是生命的恒常。有孩童在知道爸妈离婚需要他出庭作证的刹那双目失明而抑郁,有青葱女孩儿被分手后扛不住巨大的冲击而躁狂,有高知苟同不了职场的暗流汹涌而分裂……同是人间劳碌客,谁也不知道自己会遭遇什么变故,也不知道触动哪些暗礁,有的只能是在未知与不确定的探索中避免堕入迷宫。

如何防患于未然,从轻微倾向到最严重时的无药可医来看,其实是没有什么防范和根治方法的。这里我提到的也仅是三个具有普遍意义的自我愉悦的参考方式而已。

人活着的神气来自笃定的信仰。从古至今,儒家倡导君子,道家倡导真人,佛家倡导觉者。历史长河至今几千年的绵延中,数不胜数的先辈做出了表率。其中最为著名也最为现代人喜爱的偶像当属苏东坡,一人贯通了儒释道三家。

苏东坡屡遭贬谪,几经流放,最惨时到岭南的蛮荒之地爱妻、续弦、宠妾及最小的儿子,一个一个都先他而去。功业、家庭都经历着生命不能承受之痛,但他依然乐观,选择爱生命、爱美食、爱他耿直坦率的为人。他并非天生如此,而是在一次次的磨砺中,才成为如今活了近千年的寿者、智者、觉者,且仍将温暖风趣可爱的活在未来。

人活着的灵气来自诚挚的爱好。科举取士的封建时代里,读书考取功名只要求“八股文”做得好,便能入仕成为帝国的管理人才。至现代,有一段时间,只靠一个“学霸”的行头便能有好的出路。眼下早已今非昔比,是“学霸”总还要附加些才艺。看看孩子们的课业,就知道竞争早已严酷到“从娃娃抓起”了。

竞争如此激烈,不管幼时的爱好是否真挚,是否支撑得起如今的重重压力,但有爱好总是好的。最关键的是,人还可以持续发掘自身的新爱好。像我们现在常吃的东坡肘子,若非他被贬后生活条件艰苦,也未必有兴趣研究如何吃猪肉。如果他不研究,我们现在没准儿吃到就是他人命名的肘子了。爱人亦或爱物,只要是本真,总能滋养心眼里的灵气。

人活着的淡然来自独立的思考。思考力不是天赋异禀,也不是凭空而有,而是以大量阅读为基础的生活习惯,也是“君子不器”的核心能力。如果说每个人都是命运的器物,思考力则是造就器物格调的灵力;如果说每个人都是命运的棋子,思考力则是落棋无悔的决策力。诚然,现代教育制度下不乏读死书的刻板器物之人,但绝大多数还是活学现用的独特之辈。

知识信息如此丰盈却又良莠不齐的时代,终身坚持学习、阅读,才是人不困于生活的唯一出路。纸质出版物的百花争艳,电子读物的迭代更新,视频、音频讲座的精彩纷呈……只要愿意坚持学习,人永远都有一种、甚至几种适合的方式选择。知识过于渊博有时可能形成障碍,但智识不拘多少永远都是力量。

絮叨了这么多,总结起来,预防堕入抑郁迷宫的参考方式就三个关键词、八个字——“信仰”“爱好”“终身学习”。简单得不能简单了吧?但在诱惑繁多、内耗频繁的生活里,不是从嘴上而是从行动上做到这三点,个人认为称得上“隐秘而伟大”,令人敬佩。

“修己”要“隐秘而伟大”,对他人可按星云大师的教导“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如此,每天再加点欢也适量的运动,保证吃得欢睡得香也过得安。即使有不愉快投射到广袤的心田,也会是一闪而过的阴霾。天道损有余而补不足。美好永远都在明天升起的太阳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