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秀才』到『三兔共耳』

 清谈阁 2023-09-26 发布于北京
昨天看到一则新闻,名为『秀才』的网络主播涉嫌违规被封。究竟是哪里违规了呢?
按照目前调查的情况,『秀才』靠着被中老年女性认可的“色相”,比如模式化的笑容、服饰、对口型唱甜美情歌等,诱导“阿姨们”持续点赞、打赏,从而获得巨额收入。若按常规点赞、打赏,也可归属为个人快乐付费的现代消费之一,并不在违规之列。但现实总是奇幻的。
“阿姨们”豪爽起来那也是一掷千金的。打赏金额从几万到十几万不等。最出圈的一位,沉迷『秀才』的直播,打赏金额高达52万(据说是花光了自己的养老钱),跟老伴儿闹翻离婚后,专程跑到安徽去见『秀才』,结果人非所愿,最后选择报警。另一位打赏十几万后,生病住院无钱医治,请求『秀才』“给予”支持被拒绝,后『秀才』在朋友的调解下,方才退还给老人几千块。还有一些打赏者,由高走低,便被『秀才』踢出粉丝群……
早在蒲松龄先生的《聊斋》里,『秀才』都是被动者。如今,『秀才』也可翻身成为『诱导者』。角色虽有转换,但男女精神世界的“黑洞”却是相通的,或缺关注、或缺尊重、或缺情爱……确实,没有哪个人是完整的。
抱团合作,三只兔子都有两只耳朵
这让我想起敦煌壁画中的“三兔共耳”——三生万物,三只兔子寓意人间的普罗大众。早在一千多年前,古代匠人就借助一幅小小的穹顶壁画,昭示了这个真理。每个人终其一生都是不完整的。这种“不完整”的本能属性——需要合作才能实现相对完整,在不同的生命阶段会呈现不同的“黑洞”。而“黑洞”又要求每个人都具备完整的精神独立性。简单来说,就是“我”跟任何人合作,“我”既是“我们”,“我”也是“我”。
套用在“阿姨们”身上,就是有直播的『秀才』,我们是共同建立欢乐的合作者,双方都有施与受;没有直播的『秀才』,我也是可以独自欢乐的探索者。尽管如此,我还是不建议沉溺于“外求圆满”的网络直播,而建议凡事求诸于己的“清心养性”。或者退一步,别说52万,就说10万,买漂亮的衣服、首饰、山珍海味,这都不香了么?
个人精神独立性的精髓,正如安·兰德在《源泉》一书中,借助男主人公洛克之口说的话:“一个人赤裸裸的来到这个世界上,大脑就是他唯一的武器。……但是,心智是个人的属性。并不存在所谓集体的大脑这样的东西,并不存在所谓集体的思想……没有一个人能用自己的肺来代替别人呼吸。没有哪个人能用自己的大脑代替别人去思考。” 人偶尔丢一次大脑不可怕,可怕的是大脑一直离线中。
失去理性的思考和判断,任何诱惑都可能变成一场灾难。
当然,我们也无需埋怨或指责一个因为失去思考而陷入困境的人,特别是老年人。“供需”或“因果”毕竟需要一定社会土壤才能存在。如此,倒不如来思考下,如何让那些缺乏关爱、有钱也有闲的老人,爱有所托,情有所归。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