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齐桓公五顾茅庐

 名将英雄两千年 2023-09-26 发布于福建

照前所述,

在齐国的大国崛起之路中,

貌似全都是管仲在大放光芒,

齐桓公倒更像是个因人成事的幸运儿,

其实不然,

齐桓公在其中起了非常巨大的作用,

甚至一点儿不比管仲小。

齐桓公做的第一件事儿,

就是移风易俗。

我们别看齐桓公自己挺好色,

其实他对齐国的“精神文明建设”

还是非常重视的。

齐国自古民风开放,男女关系混乱,

通奸率离婚率非常高,影响极坏,

这不仅对齐国的国际形象非常不利,

而且让齐国生育率大大降低,

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

于是齐桓公接受管仲的建议,

发布了一条很特别的法令,

规定男子如果休妻三次,

则取消他的齐国国籍,驱逐出境;

而女子如果改嫁三次,

则发往国家粮仓舂米进行劳动改造。

这个法令虽然有些不人道,

但效果还不错,

至少那些大男人们不会随便休妻了,

齐国因此而离婚率大大降低,

人口迅速增殖,大国气象日渐明晰。

又据《韩非子》一书记载,

齐桓公有一次微服出巡,

发现齐国竟然有很多人年老无妻,

生活非常孤苦,

便问管仲,管仲说:

“国有腐财则人饥,

宫有怨女则人老而无妻也。”

齐桓公恍然大悟,立刻知错就改,

把宫中尚未被宠幸的宫女

全部放出去嫁人,

与民同乐

另外宣布一条法令:

齐国男子必须二十岁之前娶妻,女子必须十五岁之前嫁人。

韩非最后说,

齐国的腐女旷男因此而立刻减少了很多,

想必生育率也因此大大提高了。

这便是中国最早的婚姻法

只不过我们现在是规定年龄下限,

当时齐国是规定上限。

齐桓公做的第二件事儿,

就是授权。

在一般的看法,

掌控权力对一个领导人而言非常重要,

殊不知适度的授权才真正重要。

一个只知道控制权力的领导人,

充其量只是一个政客而已,

他永远做不了一个伟大的政治家。

当然我们要注意,

这里说的授权是适度的授权,

而不是不分轻重,统统授权下去,

有些权力是不可以随便授的,

比如人事任免与生杀大权。

在《管子》一书中,齐桓公有句名言,经常被烂俗电视剧引用:“仲父命寡人东,寡人东;令寡人西,寡人西。仲父之命于寡人,寡人敢不从乎?”可见其对管仲之言听计从。

另外,《吕氏春秋》和《韩非子》还都记载了这么一件事儿。说有一次,某官员向齐桓公请示事情,齐桓公却说:“以告仲父。”意思是你找管仲去,不要来烦我。

于是那官儿只好去找管仲,过了几天,他又有一件事请示齐桓公,齐桓公还是那句话:有事找管仲,别惹我,烦着呢!

如此三次,桓公手下的官员们都受不了了,纷纷议论说:“一则仲父,二则仲父,易哉为君!”意思是说桓公就知道叫我们找管仲,啥事儿不管,你这个国君当的也太容易了吧,简直就是个甩手掌柜!

齐桓公听说了这件事儿,大笑:“吾未得仲父则难,已得仲父之后,曷为其不易也?”

可怜的秦始皇雍正等累死的皇帝,

好好学习一下人家齐桓公吧!

齐桓公对管仲的宠信可以说到了极点了,

然而对旧制度、旧习俗的变革

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往往受到种种阻碍。

韩非还为我们记载了当时新政浪潮下

暗流汹涌的情景:

“管仲始治也,桓公有武车,戒民之备也。”

桓公外出时竟要配备全副武装的战车,

以随时防备有人闹事儿,

由此可见史上无论何种改革,

激进的,温和的,都难免一路荆棘。

齐桓公做的第三件事儿,就是招贤。

管仲再能耐,他也是一个人,

经济能力超强,但并非万事通,

所以齐桓公决定多聘请些贤人帮助他,

让各方面的人才

为齐国政坛注入新鲜血液,

保持齐国领导层的全面性和先进性。

为此,齐桓公想了三个办法,

一为“庭燎待士”,二为“三选之法”,三为“游士招贤”。

我们知道,“燎”是古代最尊贵的仪礼,

通常只有祭天的时候才燎起火炬,

称为燎祭”

而“庭燎”则是在宗庙内筑台燃炬,

以为接待宾客盛礼。

齐桓公便是每夜坐在噼里啪啦火炬的怀抱中

凝神静气,

敬待贤士。

从 夜未央一直等到夜未艾,

从夜未艾一直等到夜乡晨,

一直等,一直等,无怨无悔。

又《礼记》曰:

“庭燎之百.自齐桓公始也。”

庭燎之数要根据爵位的高低来定。

天子为一百,公爵为五十,

侯伯子男均为三十。

桓公为了求贤,

竟然不惜冒天下之大不韪,

僭用天子之礼来待士,

这百点燃炬,

都是他的一片求贤若渴之心哪!

从此之后,

宫庭之内每逢大事点满火炬或蜡烛

就成为一种习俗了,

不过后世这些帝王不是为了求贤,

而是为了摆谱,

“庭燎待士”这个方法看似不错,

但毕竟被动,

所以齐桓公待了近一年,

也没待来半个贤士。

失败,前所未有的失败;

失望,齐桓公很失望。

据《韩诗外传》记载,终于,在齐国东野有个懂九九乘法表的野人(这里野人不是指没进化好的人,而是住在鄙野从事耕作的人,社会地位比国人低)来应聘了,齐桓公哭笑不得,道:“九九足以见乎?”九九乘法在我们现在小学生都会,春秋时期数学落后,会的人不太多,但也不是啥了不起的本事,最多去做个低级财会官,难怪齐桓公失望。

那野人回答道:“臣闻君设庭燎以待士,期年而士不至。夫士之所以不至者,君、天下之贤君也,四方之士皆自以不及君,故不至也。夫九九、薄能耳,而君犹礼之,况贤于九九者乎!夫太山不让砾石,江海不辞小流,所以成其大也。

对呀,

如果寡人对个会背九九乘法表的人

都大为重用,

那么还怕有更大才能的人不抢着来么?

齐桓公于是大喜,

大大的礼遇了那鄙人一番,

又是封官,又是封爵,好生一通炒作。

结果事情传出,天下为之哗然,

不到一个月,四方贤士云集而至。

成功,前所未有的成功;

开心,齐桓公很开心。

但经过这件事儿,

齐桓公也发现“庭燎待士”还是太被动了,

他必须走出去,深入基层,

主动去求大贤。

据《吕氏春秋》记载,

有一次,齐桓公打听到一个叫“稷”的贤人,

于是前去拜访,

而且一天之内连续拜访了三次,

竟都没见着“稷”,

齐桓公的随从们都气坏了,说:“万乘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弗得见,亦可以止矣。”

而桓公却不以为然,

他认为士可以因为轻视爵禄而轻视君主;

但君主绝不能因为轻视士而轻视霸业,

所以他一定要锲而不舍的拜访下去,

直到见到贤士为止。

就这样,齐桓公最后总共拜访了五次

才终于见到稷。

刘备三顾茅庐算什么,

人家齐桓公比他足足多了两次,

而且“顾”的是远远不如诸葛亮的稷

——也不知是后人高估了刘备,

还是低估了齐桓公。

又据《韩诗外传》记载,

有一次,

齐桓公麦丘(今山东省商河县西北)打猎,

碰到一个八十三岁的老农人,

一番交谈,齐桓公发现此老甚是有才,

于是主动扶他上车,

亲自当司机,将他载回朝中,

礼遇有加,并将麦丘交给他治理。

读者须知

1.不要再一遍一遍的问我写到哪儿啦!八年前我告诉大家,我会花八年的时间将中国三千年战争史中三百余位名将全部写光光,大家都觉得我是疯子,结果八年我坚持下来了,然而进度却远远未能让人满意,我只能告诉大家现在快些到隋唐了。后来有人说不然给你十八年吧,我现在想说,这玩意儿太难写了,海量的资料,宏大的篇幅,病魔的纠缠,其中的艰辛与痛苦实在难与外人道。现在我只愿这辈子能写完就不错了。如果这辈子都未能大功告成,我也许会在诸位将粉中挑选一位来继承我的遗志吧!


2.想要找我买书的朋友,《烈烈先秦》因出版太久市面上已基本买不到,我通过出版商那里还能弄来一点库存,卖完也就没了,其他只有等以后是否有机会再版了。《伤心楚汉》网上还有很多地方可以买,不要来找我。《天下强汉》合同里的最后出版期限是明年一月份,至于到底何时能出版,也不是我能控制的了的,编辑说大概再一两个月吧,权且一信。

3.公众号的内容是《千古名将英雄梦》系列和《笑谈春秋谁霸唱》系列的图文版,我会保证每天都有更新。码字辛苦,寻图不易,排版麻烦,念我辛劳,大家可随手转发朋友圈,即是施惠于我。其余公众号与自媒体则谢绝转载,否则我必撕逼到底!

4.大家的水管不要堵住,都来做我的自来水吧!

5.我的读者必须三观正。三观不正的,看完我的文字,我希望你三观变正,如果看完了你的三观还没正,那至少希望你的三围正,如果连你的三围都不正,请你离开。

6.上了我的船,就是我的人,我的人叫将粉,将粉们都叫我盟主,千秋万代,一统江湖!!

给我从正面上,重重地长按下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