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字活的关键靠笔势,不是结构!王羲之的笔势秘诀被他总结出来,从此书法水平一飞冲天!

 新用户16814421 2023-09-26 发布于北京

字活是因为有笔势。

很多人把结构当笔势。

这是不对的。

结构没有方向性,而笔势有方向性。

比如你站在不动,就没有方向性。只能有个结构。

如果你朝某个方向跑,就有了方向性。在书法上,称有了笔势。

你会发现,笔势是一个动态,有朝某个方向的动态。

所以字有了笔势,点画有了动态方向,字就活了,有生命特征。

结构只是一个点画组合。没有点画运动方向,就形成不了笔势。

有笔势的字肯定有结构,但是有结构的字不一定有笔势。

所以高手不但让字的结构漂亮,而且还要让点画有动态方向,让字活。

只有把字写活,才能写出韵味,写出神采。

否则只是一个呆板的骨架。

王羲之的笔势秘诀被他总结出来,从此书法水平一飞冲天!

董其昌总结出王羲之的笔势秘诀是,转左侧右。

这种笔势的特点是笔势向右上倾斜。

图片

转左,是一个承接上一笔。侧右,侧是倾斜的意思,笔势向右倾斜的。

王羲之的这种笔势其实是由手腕的生理结构决定。

手腕向左起笔的时候,活动范围很宽。所以你会看到左边的起笔笔画间隔较宽。(上图红线左端)

起笔后,往右行笔。手腕最舒服的方向是右上(如上图红线箭头方向)。

你可以试着写一下,如果真把横写平了,手腕会很别扭。不那么顺畅。

写笔势最忌讳不顺畅。

蔡邕说,(笔)势来不可挡,势去不可遏。

笔势,有阻挡就不对。

所以,王羲之的笔势是“侧右”,向右上方倾斜,最合理。最能把笔势释放出来。

能把笔势释放出来,字就活了。

还是以上图这个“群”字做例子。如果把“横”都写平,从结构上看也挺好看。

但是笔势向右上的笔势没了,字的动态也就没了,字也就成静态了。

董其昌是临帖高手,他总结出王羲之的笔势秘诀后,书法水平一飞冲天。

许多人拿他的字当法帖练。

结束语:

临字帖,一定要会读帖。

读,就是一个研究过程。

比如临王羲之的字帖,你会发现为什么字都是向右上倾斜,但是感觉都是正的?

这很奇怪。

其实这由人的眼睛生理特点决定。

人的眼睛对不同处敏感,对相同处不敏感。

比如一堆红苹果中有一个绿的,你的注意力会聚焦在绿苹果上,忽略一堆红苹果有什么不同。

同样一个字中,笔画大部分都是斜的,突然有一笔是正的,你的视觉注意力就会盯在这笔上,这笔正,你就会觉得这个字就是正的。

(如上图)王羲之写的这个“群”字,很多“横”画都是斜的,但只要下面“羊”字“中竖”正,就这一笔(主笔)正,就把字调成正的。

但是反过来,就不行了。

比如还是上图王羲之写的这个“群”字,横都是正的,唯独“羊”字“中竖”(主笔)是斜的,那这个字就是斜的。

人的眼睛就是挑刺的。

比如你是一个好人,一辈子做好事,就做了一件坏事。别人只会记住你做的这件坏事,好事没印象。

一个坏人,做了一辈子坏事,突然做了一件好事。人们感恩戴德,称其浪子回头金不换,放下屠刀就这一件好事,人家成佛了。你说气不气人?

书法也是这样。

你甭管笔势怎么斜,只要主笔(注意力聚焦处)那一笔是正的,这个字就是正的。

有的同学没总结出这个诀窍,小心翼翼把字写得横平竖直,就是主笔有一点点歪,那这个字就是歪的。

经常写楷书的同学对此会有深刻的体会。

王羲之的字势是,似奇反正。诀窍就是这个原因。

刷刷刷几笔,笔势是斜的,动态感很强。主笔一正,这个字就是稳的。

你读帖的时候总结出这点,就不会在意像不像的问题。

董其昌说,临帖要意临。

意临的前提条件,就是先抓住王羲之的笔势特点,你的注意力才有时间去体会王羲之的神采。

你如果忙着一笔一画照抄字帖,脑子估计不太会有空,去体会王羲之的神采。

照抄式临帖,只是一遍一遍重复点画外形,离开字帖还是不会写字,书法水平不会有大的进步。

学习书法,古人的方法还是很有效的。不能瞎练!

原创作者:墨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