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蒙古足球可不可以学日本

 FTV足球频道 2023-09-26 发布于内蒙古

日本足球曾经和中国足球在一个水平线上,但是通过不断发展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他们的男足国家队不仅能够成为世界杯的常客,还是世界足球劲旅。在最近的两场热身赛中4:1大胜德国、4:0大胜土耳其,致使这两个对手炒掉主教练。他们目前还在积极的运作“托亚入欧”争取得到更高水平的锻炼。日本女足在2011年拿到了女足世界杯冠军;2014年拿到U17女足世界杯冠军;2018年拿到U20女足世界杯冠军;2022年U20女足世界杯亚军。日本足球在青少年足球基础搭建,人才培养体系完善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太多的可循经验,就看我们怎么去学,以什么心态去学,学习什么。

一、日本足球走过的百年曲折之路

日本自1868年明治维新,文明开化,教育兴国成为国策,无论是大学还是中小学,引进西式教育蔚然成风。最早接纳足球项目的是东京高等师范学校(现筑波大学),时间是1896年,该校的教授坪井玄道曾留学英国,在引进赛艇、体操、田径等项目的同时,破天荒的开设了足球项目。可以说,东京高等师范学校是推动日本足球最初的力量。

日本足球1929年就加入了国际足联,早在1936年就参加了柏林奥运会,并在落后两球的情况下,逆转当时的世界强队瑞典,创造了“柏林奇迹”。历经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自我放逐,日本在战后的1950年再次被接纳为国际足联的一员。战争让日本足球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从1936年的柏林到1968年的墨西哥,日本足球经历了长达三十年的至暗时刻。1960年,日本第一次聘请了外教,德国人克拉玛,他被称之为日本足球的“教父”。同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德国战后也是一片废墟。为重振德国足球,时任联邦德国足协教练主管的赫尔贝加提出“先培养100名优秀的教练员,继而让这些教练每人再带出100名教练”。这种重视基础的复兴策略,使得联邦德国在战后不到10年的时间,就夺得了1654年瑞典世界杯的冠军。克拉玛就是这一人才战略中的一员,他向一名传教士一样,把先进的足球经验带到了日本。

(被誉为日本“足球教父”的德国教练克拉玛

在克拉玛的带领下,日本男足依靠1964年东京奥运会的阵容班底,经历四年沉淀后,在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上勇夺铜牌,迎来了历史性突破。克拉玛带来的不仅仅是成绩,还推动了1965年开始的日本足球联赛,是日本足球的引擎从学校足球过渡到企业足球。1965年1月,日本足球联赛(JSL)八大始创球队出炉,古河电工(现千叶市原的前身)、日立制作所(现柏太阳神的前身)、三菱重工(现浦和红宝石的前身)、名古屋相互银行、丰田织机、洋马柴油发电机(先大阪樱花的前身)、东洋工业(现广岛三箭的前身)、八幡制铁。很多国脚进入到企业工作,一边工作一边踢球,经常在周末坐着火车参加客场比赛,又连夜坐火车赶着上周一的早班,后来随着条件的成熟,这些运动员开始半天工作半天训练,逐渐过渡为不再工作全天训练的准职业运动员。可以看出,当年的企业足球给后来的日本足球职业联赛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至今很多职业队使用的比赛场地,训练基地还是当年企业足球留下的。

日本国家队取得的成绩建立在精英模式、外籍教练、海外拉练之上,足球联赛依靠日本经济腾飞时期的企业赞助。日本期初把目标设定在奥运会上,而不是世界杯,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才逐渐意识到,世界杯才是足球的最高舞台。它们之前搭建的基础不是“金字塔”而是“危塔”,这也导致了后来日本男足持续低迷长达三十年。在企业足球时代,日本足协通过丰田杯、天皇杯等一系列自办赛事,实现了盈利,有了足够的底气。在企业足球退出历史舞台后,日本开始着手创办职业联赛,始于1993年的J联赛,早中国甲A联赛一年,在联赛渐入佳境的基础上,1998年日本以亚洲区预选赛第三的成绩,第一次进军世界杯,可是成绩却是小组赛三战皆败,铩羽而归。2002年韩日世界杯后,时任日本足协主席的川渊三郎意识到,职业足球时代沿用以往的“集训模式”已然行不通。日本足球崛起,不仅需要塔尖出类拔萃,更需要塔基坚实稳定。只有把塔基做得更大,才能通过不断竞争与淘汰,培养更出色的职业运动员。此后,日本足协通过“船长使命”等一系列规划指导,努力在全社会普及推广足球运动,积极扩大足球人口。其中,发展青少年足球成为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日本男足在卡塔尔世界杯上连克德国、西班牙,

在八分之一决赛中点球惜败克罗地亚)

二、青少年是日本足球发展基石

日本青少年足球发展采取双轨制,一方面持续开展校园足球联赛,另一方面狠抓俱乐部青少年梯队建设。日本青训主要依靠三方面力量:校园足球、俱乐部梯队、社会青训组织。

在日本,足球项目被列入中小学教学大纲之中,在足球教育活动中,学生的学训是一体的,学生运动员必须完成所规定的文化课程学习,并修满所需学分,在不影响学业的前提下适当开展足球训练活动。而在学校的足球训练课程中,会采取自愿的原则,一般训练次数为每周2-4次,主要采取兴趣班的培养方式进行训练,把身体锻炼、技能培养和文化学习结合起来。由于足球项目的普及性、趣味性和教育性比较好,再加上学校组织形式灵活多样,因此参加足球训练的日本学生数量非常多,热情也非常高涨。

日本认为足球运动的成才期一般在10 年左右,8-12 岁是足球技能学习的“敏感期”,如果错过这个“敏感期”,足球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将十分困难。因此,日本将青少年足球培养分为5 个阶段:8-9 岁为启蒙期,10-15岁为基本技战术学习与实战过渡期,16-17 岁为实战期,18-21 岁为成熟期,21岁以后为完成期。因此,中小学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足球的兴趣,进行基本技术、战术的学习,并参与相应级别的比赛。高中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实战比赛来强化技能,并为选拔优秀足球人才做准备。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在幼儿园阶段,就对孩子们进行了各类运动的启蒙开发,主要解决了孩子们的身体协调性,柔韧性,对每一项运动都有了很好的认识。他们强调专业化和游戏化同步,既有乐趣又有意义。日本针对自己民族人种的特点,创造了很多独具特色的训练方法,最大限度的开发出孩子们的运动潜能,所以我们看到日本的孩子在开展正规的足球训练时,起点就已经很高了。

(日本幼儿足球训练)

(日本幼儿园体育课)

高中是日本校园足球运动员流向的分水岭,有潜力的学生球员会流向职业足球,没有潜力的学生球员会流向各级高校,而大学里的学生球员如果能力符合职业足球水平,也可以流向职业足球,但高中是最主要的人才来源地。

日本的大学、高中、初中、小学都有相应的比赛,其中每年被中国媒体争相报道的“日本高中联赛”其实是一个错误的说法,这项始于1917年的比赛正式名称是“全国高校サッカー选手権大会”,意思是全国高中足球选手大会,是一项名副其实的杯赛,而且是从第一轮到最终的总冠军,全部采取单场淘汰制,也就是说,拿到全国总冠军必须是全胜。这项赛事的主办方为日本足球协会和日本全国高等学校体育联盟,以及各地的媒体和企业。日本各地代表队48支(东京2支)进入全国总决赛,决赛地为东京。决赛的举办场地放在国家体育场,现场观众往往能达到5、6 万人,电视台进行直播,电视观众群体更是庞大。

(日本高中足球选手大会)

日本完整的校园足球体系与数量惊人的赛事令人印象深刻。日本小学年龄段共有两项赛事,分别是全日本八人制U12足球锦标赛与地区女子八人制U12足球大赛。值得注意的是,全日本八人制U12足球锦标赛允许男女同场竞技。

日本初中年龄段共有五项赛事,分别是高元宫杯全日本U15足球锦标赛、全国初中体育大赛足球赛、日本U15俱乐部青年足球锦标赛、日本U15俱乐部青年足球东西对抗赛和U13地方足球联赛。其中全国初中体育大赛足球赛仅允许初中校队参与,日本U15俱乐部青年足球锦标赛、东西对抗赛、U13地方足球联赛主要参赛队伍是俱乐部梯队,而高元宫杯的参赛队伍中既有学校代表队,也有俱乐部球队。由于初中阶段不同年龄球员身体发育差距较大,高年级生在其中往往会有更多出场机会。因此,为了让低年级球员也能获得足够的锻炼,U13地方足球联赛应运而生。

日本高中年龄段目前有八项赛事,分别是高元宫杯U18足球超级联赛、高元宫杯U18足球王子联赛、全国高中足球锦标赛、全国高中综合体育大赛足球赛、全国高中定时制通信制体育大赛足球赛、日本U18俱乐部青年足球锦标赛、全国少年体育大赛足球赛以及U16国际梦想杯。其中高元宫杯王子联赛是超级联赛的二级联赛,其下还有两级地方联赛,这四级联赛间均有升降级关系,学校代表队与俱乐部梯队均可报名参加。随着联赛制的普及,日本校园足球赛事量持续增长。

日本校园足球体系中规模最大、地位最高的比赛是全日本大学足球锦标赛。这项锦标赛包括各地区联盟赛事以及决赛阶段赛事,前者是主客场联赛赛制,每支球队将参加22场比赛,后者则采用集中赛地的单场淘汰赛制。为了保证比赛的激烈性与公平性,全日本大学足球锦标赛还设有专门的升降级制度。除了大学联赛,杯赛、对抗赛、职业球队交流赛等比赛也进一步丰富了日本大学足球的赛事体系。

由此不难看出,日本校园足球的兴盛一是源自庞大且扎实的赛事体系,二是在校园足球与职业足球之间搭建了可靠的互通桥梁。自初中年龄段开始,日本青少年足球赛事中就有学校代表队与俱乐部梯队同台竞技的舞台,到了高中乃至大学,二者间的交流更加频繁。日本校园足球正是在这种赛事体系基础上,在日本足协与职业联赛的扶持下,得以保持与俱乐部梯队实力接近的水平。如此来看,日本校园足球的土壤中能培育出如此多的优秀国脚便不足为奇了。

日本高中每年向职业联赛输送大量的优秀足球人才,过去今本上都是输送到J1、J2联赛,被誉为日本足球最强高中的青森山田中学每年都有学生进入职业足球,像进入神户胜利船的相家友太曾和伊涅斯塔同场竞技征战亚冠,流经大柏高中的关山郁万是日本青年队的队长,今年第101届日本高中选手权大会中,鹿儿岛县神村学园高中的福田狮王,更是被德甲的门兴格拉德巴赫俱乐部直接签约。

(日本高中生福田狮王签约德甲门兴格拉德巴赫俱乐部)

日本过去也搞过整队留洋的项目,类似中国的健力宝、万达、恒大等模式,但是效果不好,因为出去的孩子因为语言交流和生活习惯等原因,抵触或害怕和国外的孩子们交往,所以在本质上解决不了与欧洲足球接轨的问题。因此,日本采用了单独输送的办法,将优秀的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向外输送,让他们完全欧化,接触到最先进的足球理念,最好的训练方法,最强的比赛对抗,于是我们才看到日本国家队在征战世界杯的大名单中,实现了全欧阵容。

三、日本足球人才的培养模式多种多样

日本足球强调个人技术,他们认为不论打什么战术,没有脚下技术都是难以实现的,这与日本足球早期就定义走巴西技术流风格相关。日本企业足球时代,在崇拜强者的天性和胜利的驱动力下,众多的日本企业各显神通,引入巴西足球技术元素。洋马发动机是第一个引入巴西外援的企业球队,以尼尔逊·吉村(即后来的吉村大志郎)为首的巴西球员纷纷来日本淘金。当时洋马专务理事兼足球部部长的山冈浩二郎突发奇想,希望洋马巴西工厂能物色到一名年轻的、球技高超的日裔巴西球员。吉村正是就职于洋马巴西工厂的日裔三代,于是以一名“转盘工研修生”的身份加盟球队,成为日本足球历史上的第一名外援。有着日本人的外貌,但一个停球、一个假动作、举手投足间无不显露出巴西球员出神入化之功的吉村的存在,极大的影响了日本球员对于足球技术追逐的渴望。

(日本足球第一名外援尼尔逊·吉村)

内外激荡的时代氛围也给了创作者最好的素材,“大空翼热”的出现也就变得顺理成章。20世纪七八十年代,漫画家兼足球评论员高桥阳一创作了后来影响了整整几代人的动漫作品《足球小将》,1982年,15岁的三浦知良在静冈学园中途退学,前往巴西学习足球技术。日后的中田英寿、城彰二、本田圭佑等球星都感言自己是看着《足球小将》长大,追逐大空翼、沙里拿斯等儿时偶像走到今天的。受三浦知良等人的影响,很多足球少年在家人的支持下,自发走上了海外留学之路,有超过一万名日本少年自费去巴西学习足球技术。

(日本动漫《足球小将》)

(56岁的“足球小将”仍然征战葡萄牙甲级联赛)

日本这些年始终强调技术训练,不论是学校还是俱乐部梯队,都强调脚下技术的运用,日本一直以来都是传控足球和技术流的代表。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社会俱乐部也都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针对个别位置的一对一个人技术训练,让日本队员受益匪浅。2022-2023赛季在英超表现抢眼的三山薰,就是凭借着自己出众的技术和超强的启动能力让众多英超后卫叫苦不迭的。日本球员在加强技术的同时,也不断强化体能和对抗训练,现代足球要求在强对抗下快速完成技术动作,攻防转换要快,整体移动要快,丢球反抢要快,个人速度也要快,但是前提条件都要建立在超强的技术之上。

日本对于世界足球技战术潮流的分析也是出了名的,在以巴塞罗那为典型的传控足球被广泛研究后,这一打法一时间很难取得突破,传统的中锋在进攻防守两端的支点作用依然十分重要,就连经常使用无锋战术的瓜迪奥拉,在拥有了哈兰德这样的顶级中锋后,技战术风格也做出了很大的改进。2006年德国世界杯赛后,离任的主教练济科曾有过这样的评价,即日本球员的技术、战术、个人能力等已经具备了世界级水准,但“身体是先天的”,这是日本足球“无法逾越的障碍”。针对球员身材矮小,日本一直作者积极的改变。早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日本队就将1985年出生的平山相太跳级召入了阵中,因为他的身高1.90米,在日本足坛被称为“平成怪物”,毕竟日本足坛当时很少能有身高超过1.80米的出色足球运动员。但时至今日,如果我们稍微留意的话,就可以发现,日本足坛如今不仅身高超过1.80米的所处可见,更重要的是,在中锋位置上,各个年龄段都有“大高个”球员,而且身高基本都接近1.90米甚至超过1.90米。一方面是日本足球从小选材时就注重这方面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在“传控”足球遍及世界足坛之时,日本足坛研究欧洲足球的发展趋势,发现“高中锋战术”未来依然会重新成为重要的战术手段。所以,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一直在努力发掘与培养高中锋。2022年U23亚洲杯赛上,日本队21岁的中岛大嘉就是一名典型的高中锋,身高达到1.88米,而且在对阵塔吉克队的比赛还取得了首个进球。在2022年举行的 “梦想国际杯赛”上,日本2006年龄段队伍的20名球员中,一半球员的身高均在1.80米以上。除了效力于名古屋鲸俱乐部U18梯队的门将幸冬堀尾身高为1.91米为最高之外,第二高度就是中锋15号矶崎麻九,身高为1.89米。在对阵墨西哥队的比赛中,他就帮助日本队攻入锁定胜局的一球。矶崎麻九还不是日本06年龄段国少队中的“第一高度”,因伤未能入选的木吹翔太身高更是达到了1.98米,后者目前在日本福岛精英学院中接受重点培养,而且高而不“笨”,脚下技术相当出色。

(日本福岛精英学院培养的中锋木吹翔太身高达到了1.98米)

日本在在卡塔尔世界杯上,日本男足就放弃了一直以来坚持的传控战术,改打流行的防守反击,战术理念贯彻执行的非常好,小组赛中先后战胜了强大的德国和西班牙,如果没有很好的个人技术,没有高强度的训练,高水平比赛作保证,是很难实现的。正在进行的女足世界杯中,日本女足也贯彻了这一打法,这支以2018年U20女足世界杯冠军和2022年U20女足世界杯亚军为班底的日本女足,未来十年在亚洲乃至世界,都将是不可忽视的力量。

(征战2023澳大利亚女足世界杯的日本队)

四、内蒙古足球人才储备的思考

(一)选材:内蒙古足球基础薄弱,在成为全国足球改革试点前,足球专业队已经停摆三十年。没有任何根基,所以开展职业足球,发展草根足球都不能给内蒙古足球带来质变。按照党中央的指示精神,是看重内蒙古孩子的身体素质和蒙古马吃苦耐劳的精神,适合开展在足球运动。在选材方向上,我们要在身体素质和意志品质两个方面入手。现代足球不断向着在激烈对抗下快速完成攻防转换的方向发展,想要适应现代足球就必须有良好的基础体能作保障,同时,灵敏的技术动作和顽强的意志品质是决定能否成为优秀运动员的先决条件。因此在体型、身高、最大吸氧量、动作频率、快/慢肌比例、肌肉长度、神经类型等数据都与足球运动员的选材有关。从形态来说,青少年选材时,应把身高作为必要条件,既要考虑现有的身高,也要考虑未来的发展潜力。选材对象能够向身高较高的“高大灵活型”或身高相对不足的“速度力量型”,两种类型发展的情况均可考虑;从机能来说,心功指数、肺活量都是参考依据;从素质来说,30米跑、立定跳远、12分钟跑都是能否适应现代足球特点的重要条件;从心理来说,灵活、稳定、兴奋型的孩子更适合足球运动;综上所述,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理想体型应具备身材匀称,下肢较长,跟腱清晰,足弓较大,心肺功能强大,心理沉着、分析判断能力强、讲道德、守纪律、有自我牺牲的拼搏精神。根据我们内蒙古的实际情况,我们的运动员身高、爆发力不如山东、辽宁运动员,我们的灵活性、协调性不如南方球员,但是内蒙古历来出长跑和重竞技的优秀人才,我们在耐力和对抗上是有优势的,可以考虑田径、跆拳道等项目的运动员跨界选材。田径运动员奔跑能力强,跆拳道运动员身体灵活,都是适合足球运动员的好苗子。目前英超最强的中锋哈兰德在少年时期就打破了很多欧洲青少年的田径比赛纪录,而瑞典神锋伊布拉希莫维奇少年时代就是跆拳道运动员,所以他才能在球场上完成那些匪夷所思的进球动作。内蒙古的孩子,尤其是牧区长的孩子,天生有着适应恶劣自然环境的能力,有着吃苦耐劳的精神,足球运动艰苦,要求运动员具备强大的抗压能力,这一点后期可以锻炼,但是对于孩子的先天品质更需要重视。

(正在训练中的内蒙古足球少年)

(二)训练:坚持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坚持大运动量训练的“三从一大”训练原则,按照《中国足球协会青少年训练大纲》的总体设计,科学融入我们自身的特点。足球运动从青少年阶段就夯实技术,不厌其烦的磨练基本功,而且要模拟各种复杂场景和实战环境下合理的技术运用。从小加强专项体能的训练,结合实战,结合球,增强对抗,没有对抗、没有干扰的训练在现代足球中已经逐渐被淘汰。任何技术训练、体能训练均以实战出发,科学合理的进行力量训练,保障不必要损伤的同时,稳步提升青少年的对抗能力。磨练出跑不死,打不透,攻不破,顽强拼搏,技战术执行坚决,韧劲十足的内蒙古足球技术风格。风格的形成源于日常的训练和要求,来源于各级梯队、各学校对于足球训练形成共识,统一要求,严格落实。

(三)比赛:再好的训练,没有实战检验都是空谈,中国足球掉队始于基础培养阶段,始于没有高质量的训练和高水平的比赛。青少年阶段,每年必须保证50场高水平的比赛。目前,内蒙古的孩子显然做不到,区内的比赛水平较低,失去了比赛的意义。应该加大办赛和参赛力度,一方面健全各年龄段的青少年足球比赛,严肃赛风赛纪,提升比赛质量,杜绝假赌黑渗透至青少年足球活动中。一方面走出去请进来,让内蒙古的足球少年多接触高水平的比赛,积累丰富的比赛经验。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利用好国家北方足球训练基地,利用内蒙古夏季凉爽的气候特点,举办全国性的高水平足球训练营和比赛活动。冬季我们可以走出去和全国的优秀队伍比赛,也可以逐渐向周边足球水平相对较高的国家辐射,我们在东亚的老对手日韩,我们的近邻俄罗斯,水平逐渐超过我们的东南亚国家等等。积累的越多,收获就越多。

(四)教练员:日本在1994年提出了一项“培养9000名C级教练”的五年计划。这是在赫尔贝加提出“先培养100名优秀的教练员,继而让这些教练每人再带出100名教练”的影响下提出的,日本在这一方面做到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反观我们,这些年教练员等级培训班没少办,等级证没少发,但是优秀教练员却很少。一是培养不成体系,年轻教练员没有机会得到锻炼;二是培养方式过于简单,培训流于形式,没能给教练员们真正的足球养分;三是不能与时俱进,将培训作为常态化进行,缺少必要的回炉再造,更缺乏与实战结合紧密的使用培训。我们不仅要在培训基数上下功夫,还要在培训质量上下功夫,培养出优秀的本土教练人才。以德国为例,很多在职业生涯中难以达到一定高度的运动员,在职业生涯中有过严重伤病,影响职业前途的运动员,都优先接受教练员培训,他们很早就在青年队执教,早早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也很早就成名,成为了世界足坛颇具影响力的少帅,魏格尔斯曼、图赫尔、克洛普都是其中的代表。内蒙古应该引进优秀的足球教练人才,对本土教练进行培养,成体系、有计划的让我们的教练员队伍得到提高,从而培养出更多会踢球的孩子。

(前女足国家队队长任桂辛退役后到内蒙古科技大学任教)

(五)改革:中国足球基础薄弱,内蒙古的实际情况更是如此,因此更需要、更适合进行改革。可以吸纳有足球信念,有良好信誉的社会机构加入到内蒙古青少年足球发展工作中来,通过项目合作的模式,让社会机构和体育系统、教育系统良好互动,与足球协会紧密协作,相互促进。通过改革项目促动青少年足球发展,在体教融合方面取得突破,打造良好的足球氛围,改变踢球的孩子没学上,学校难以保障孩子们的踢球时间,家长们不敢拿自己孩子的命运前途做赌注的难题。搭建起内蒙古青少年足球的金字塔,让基础坚实,发展稳定,效果显著。

(六)宣传:培养青少年参与足球运动的兴趣,让取得成绩的足球少年有荣誉感,都是促动青少年参与足球运动的动力源泉。这其中宣传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要加大对于青少年足球赛事的转播工作,青少年足球的宣传工作,拍摄制作出符合传播需要,富有正能量,激励青少年上进的优秀作品,起到积极地推动效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