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灭吴名将,被人诬陷,背后的潜规则:红花要给领导带!

 子霄读书 2023-09-26 发布于北京

公元280年,西晋名将王濬巧用火烧铁索之计,灭掉了东吴。从此,三国分裂的局面,终于结束了,华夏大地又重回了统一的局面。

王濬灭吴的功劳,那是明眼人都看在眼里的。但是,王濬却遭受了诬陷。

安东将军王浑以不服从指挥为由,把王濬交给司法部门研究论罪,同时还诬陷王濬攻入建康之后,抢夺了大量的金银珠宝,都是吴国皇宫的财宝。

一连串的遭遇,让王濬感到有心无力,自己费心费力,在战场上拼命努力,换来的居然是这样的结果。

同时,他也想到了当年蜀国,刘禅投降之后,大功臣邓艾灭蜀,没过多久,就被谗言构陷而死。

这个时候的王濬,非常担心自己走了邓艾的老路。

于是,他一个劲儿地上书给皇帝,陈述战场的实际情况,向皇帝申辩,自己并没有罪,而且自己还是有功的。

晋武帝司马炎看了王濬的申辩书,不仅没有治他的罪,而且还对他进行了封赏。

按理说,这件事到这里就可以画上句号了。

王俊既没有被诬陷获罪,也得以平反昭雪获得了封赏,让大家认可了自己的功劳,可以说皆大欢喜。王俊也没有必要再斤斤计较,挂在心上了。

但是,王濬每一次想到自己立了大功,却被豪强大臣压制,心里的不满、愤怒,总是涌现出来。

这种不平之气,让他每次在见到皇帝的时候,都会跟皇帝陈述自己伐吴之战的种种辛苦,以及被人冤枉的义愤和心酸,甚至在说到激动的时候,这家伙还想跟皇帝递上辞呈,离开这个黑暗的朝廷。

王濬老这么搞,很招人反感呀,相信大家都会明白:这家伙离死不远了。

王濬的朋友发现了这个问题,有一天找到王濬,对他说:“你的功劳确实很大,功不可没。大家都看在眼里,但是,你总是这么居功自傲,却没有做到尽善尽美。所以,也没人愿意支持你,而且你还会麻烦不断。”

王濬问:“那你什么意思呢?”

朋友告诉王濬:“当你得胜回来的时候,就应该退居家中,不要再提你的功劳了。如果有人问起来,你就说这是皇上圣明、诸位元帅的努力。我有什么功劳可夸的?这样安东将军王浑能不惭愧吗?也就不会再针对你了。”

王濬听了之后,若有所悟,按照朋友的说法去做了,果然再也没有人说他坏话了,没有人进他的谗言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很老生常谈的道理:做下属,最忌讳的就是自表其功,自尽其能,居功自傲。

这种人十个里边有八九个,都会遭到领导的打压,同事的排挤、嫉妒,甚至下属的叛变、出卖。

历史上还有一个非常著名的事。

刘邦问韩信:你看我能带多少兵?

韩信怎么说的:陛下带兵,最多也不能超过十万。

刘邦又问:那么你呢?

韩信说:我是多多益善。

下属这样的回答,作为领导,刘邦心里又怎么能痛快呢?

领导给你按一个居功自傲的罪名,就把你给灭了。

同时,那些嫉妒你、眼红你的同僚,也不会对你伸出援助之手,领导灭你正符合他们的心意。

所以,那种有功之臣,居功自傲的,往往后果都很惨,没有人愿意伸出援助之手,因为他小看了人性,小看了人性的恶,所以,把功劳让给领导、荣誉分给同事,这是明智的捧场,也是稳妥的自保之术。你觉得是这样吗?

煮酒论英雄,读史通谋略。

关注我,每天为你分享读史感悟。

我的《资治通鉴》解读专栏,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订阅一下,为你解读《资治通鉴》中的领导智慧和成事之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