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减持新规重塑市场生态 一个月逾百家上市公司股东按下减持“终止键”

 千股封牛 2023-09-26 发布于湖南
2023年09月26日 04:47
来源: 上海证券报


  据上海证券报记者统计,从8月27日中国证监会宣布进一步规范股份减持行为至今,已有超过百家上市公司的股东终止减持计划。其中,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监高是终止减持的“主力”,在终止减持案例中占比约八成。

  中央财经大学资本市场监管与改革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晓表示,减持新规的发布,能够严格规范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减持行为,这一举措体现了监管机构稳定资本市场、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市场稳定和保护投资者权益。同时,上市公司大股东和董监高在公司经营发展和治理中承担重要责任,限制其减持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促使上市公司提升经营质量,改善公司治理状况。

  逾百家公司股东终止减持

  8月27日以来,已有逾百家上市公司股东积极响应减持新规,一些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监高等提前终止减持计划。

  9月21日晚,皇氏集团公告称收到控股股东黄嘉棣出具的告知函,根据自身情况,黄嘉棣决定终止减持计划。

  据皇氏集团此前公告,黄嘉棣计划自7月中旬起,以集中竞价方式减持不超过上市公司2%股权。目前该减持计划尚未实施,黄嘉棣仍然持有上市公司24.78%的股份。

  除皇氏集团外,智度股份超华科技中关村等多家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提前终止减持计划。怡合达华康股份长江健康等多家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出于“对上市公司持续稳定发展的信心”等方面考虑,也纷纷选择提前终止减持计划。

  例如,怡合达9月15日公告称,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伟盈新能源科技(无锡)有限公司决定终止此前披露的减持计划,未完成减持的股份在减持期间将不再继续。在此之前,华康股份也表示,持股6.14%的股东福建雅客食品有限公司宣布提前终止减持计划。

  终止减持计划的还有上市公司的董监高群体。9月6日,米奥会展董事长潘建军,董事、总经理方欢胜,董事会秘书、财务总监姚宗宪,监事何问锡出具减持计划提前终止告知函。今年5月,上述4人先后披露股份减持计划,此后潘建军、方欢胜、姚宗宪已经分别减持0.26%、0.34%和0.30%的上市公司股权,何问锡未实施减持计划。目前,潘建军、方欢胜、姚宗宪及何问锡仍分别持有上市公司23.18%、23.30%、9.39%和0.27%的股权。

  同样,响应减持新规号召而主动终止减持计划的还有元隆雅图的多位股东。元隆雅图9月19日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元隆投资及其一致行动人李素芹,公司董事向京、岳昕、边雨辰,监事李娅,高级管理人员陈涛、赵怀东、饶秀丽等出具告知函,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决定提前终止相关减持计划。

  减持新规影响持续扩大

  减持新规有效规范了上市公司股东减持行为,一些公司股东为此也不得不终止原有减持计划。

  例如,在减持计划实施过程中,青海华鼎实际控制人之一致行动人创东方富达便在8月末表示,根据证监会监管的相关要求,结合公司的具体情况,决定提前终止减持计划。

  青海华鼎,股价虽未破发破净,但或是因业绩表现不佳,其最近连续三年未进行现金分红

  值得注意的是,青海华鼎已有意识规范分红行为。今年3月,根据证监会现金分红等规定,青海华鼎发布了未来三年分红规划(2023年至2025年),其中涉及未来三年累计分红金额不少于近三年年均可分配利润30%等相关规划。

  而威博液压相关股东的减持计划,则在实施前就按下了“终止键”。8月31日,公司公告称,根据证监会减持新规相关要求,并结合市场行情走势,基于对公司价值的合理判断和持续稳定发展的信心,持股5%以上股东、实际控制人之一致行动人淮安众博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公司控股股东淮安豪信液压有限公司以及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马金星决定终止减持计划。

  在李晓看来,减持新规的发布,有效保护了中小投资者利益,提升了投资者信心,同时使得投资者在进行决策时更加注重上市公司的长期投资价值和股东回报,将对我国股市的投资环境产生长远而积极的影响,促进资本市场持续稳定发展。

  据上海证券报统计,从8月27日中国证监会宣布进一步规范股份减持行为至今,已有超过百家上市公司的股东终止减持计划。

  而9月以来,按公告日统计的话,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仍有329只个股重要股东发生过增减持行为,合计净减持超过170亿元。

  药明康德被净减持最多,为111.55亿元。寒武纪紧随其后,重要股东净减持7.98亿元。华大九天居第三位,被净减持7.65亿元。久远银海文灿股份三星新材等也被净减持居前。

  重要股东净增持前20

  相反,江苏银行被重要股东净增持最多,为18.99亿元。新和成紧随其后,被重要股东净增持3.01亿元。福能股份居第三位,被净增持2.21亿元。恒力石化、双良节能等也被重要股东净增持居前。

文章来源:东方财富研究中心

减持规模骤减!新规落地满月 约百家公司股东终止减持 还有更多积极信号!

2023年09月27日 00:38  来源: 证券时报


  今年8月27日,证监会发布了进一步规范股份减持行为相关规定,上市公司存在破发、破净情形,或者最近三年未进行现金分红、累计现金分红金额低于最近三年年均净利润30%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不得通过二级市场减持本公司股份。

  此次公布的减持新规最鲜明的特点在于将控股股东和实控人减持条件和上市公司分红及股价挂钩。减持新规的底层的逻辑就是只有把公司经营好、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才有资格进行减持,某种意义上是建立了控股股东或实控人减持行为的激励约束机制,也更大程度保证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与中小股东利益的一致性。

  在对控股股东和实控人减持行为进行约束的同时,证监会从严控制其他上市公司股东减持总量,引导其根据市场形势合理安排减持节奏;鼓励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他股东承诺不减持股份或者延长股份锁定期。

  如今,减持新规已发布一个月,政策效果如何,哪些减持行为受到遏制?有没有新的“花式”减持行为?

  新规满月效果明显

  减持新规实施已满一个月,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包括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大股东、董监高等)减持规模明显下降。据Wind数据统计,8月27日至9月26日,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参考减持市值约为126.71亿元,环比7月27日至8月26日的336.04亿元减少62.29%。

  上市公司重要减持规模缩减,减持新规效果立竿见影。据Wind数据统计,8月27日至9月26日,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净减持规模为73.05亿元,相比7月27日至8月26日的297.66亿元明显缩减。

  减持新规针对的主要是控股股东和实控人的减持行为,新规发布后,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减持金额明显下降。据Wind数据统计,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7月27日至8月26日期间减持参考市值约为42.73亿元,而8月27日至9月26日,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减持金额缩减至20.58亿元。

  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减持金额下降,主要因为减持新规从破发、破净、分红等维度,给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和实控人减持戴上“紧箍咒”,多家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主动对照新规要求,终止减持计划,也有部分公司董监高出于稳定市场预期等意图,主动终止减持计划,或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不减持等。

  据统计,从破发角度看,两市有820家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和实控人减持受限;从破净角度看,有364家;从分红不达标角度看,有1292家。

  “减持新规实施满月,A股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减持金额明显减少,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减持新规产生了一定的效果。” 黑崎资本首席投资执行官陈兴文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减持新规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市场稳定,防止减持行为对股价造成过大的冲击。减持新规的实施使得重要股东减持行为受到限制,减持规模明显减少,有助于减小市场的不确定性和风险,维护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约百家公司股东终止减持

  减持新规发布后,多家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控人、董监高等提前终止了减持计划。据证券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8月27日以来,已有约百家上市公司发布了股东终止减持计划公告,其中,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监高是终止减持主要构成部分。

  例如,9月22日,皇氏集团公告称收到控股股东黄嘉棣出具的告知函,根据自身情况,黄嘉棣决定终止减持计划。而据皇氏集团此前公告,黄嘉棣计划自7月中旬起,以集中竞价方式减持不超过上市公司2%股权。目前该减持计划尚未实施,黄嘉棣仍然持有上市公司24.78%的股份。

  除皇氏集团外,金桥信息恒信东方、威博液压等多家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提前终止减持计划。怡合达华康股份、奥迪威等多家上市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出于“对上市公司持续稳定发展的信心”等方面考虑,纷纷选择提前终止减持计划。

  此外,还有元隆雅图九强生物永悦科技等多家上市公司董监高,结合市场情况、公司股价以及对公司长期投资价值的认可,也纷纷选择提前终止减持计划。

  与此同时,还有多家上市公司股东自愿承诺不减持。如9月21日,昆仑万维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周亚辉及其一致行动人承诺未来3年不减持。原因则是基于对AI行业及公司发展战略高度认同并长期看好,同时为了激励董事会和管理团队更加关注和实现公司的长期战略目标。

  陈兴文认为,上市公司重要股东自愿终止减持计划、承诺不减持公司股份对A股市场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这表明重要股东对公司的长期发展和股价表现表示信心,增强了市场的稳定性和投资者的信心。其次,这种行为可以减少市场的供给压力,减少对股价的冲击,有助于维持市场的正常运行。最后,重要股东自愿终止减持计划也有助于改善公司的治理结构,增强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信任和合作关系。

  增持计划增多

  除了提前终止减持和承诺不减持外,还有多家上市公司、董监高发布增持计划。

  如中国电建9月26日盘后公告,公司控股股东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拟自公告披露之日起6个月内,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系统允许的方式增持公司A股股份,累计增持比例不低于增持前公司已发行总股本的1%,不超过增持前公司已发行总股本的2%,增持总金额不超过人民币24亿元。

  据证券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减持新规发布前一个月,约有31家上市公司发布重要股东增持计划,减持新规后一个月,增至38家。

  值得一提的是,减持新规发布后,发布减持计划的上市公司也大幅减少。据Wind数据统计,减持新规发布前一个月,约有217家上市公司发布股东减持计划公告,减持新规发布后一个月,发布减持计划公告的上市公司骤减至个位数。

  还有上市公司虽然在减持新规后发布了股东拟减持公告,但随后便火速撤回了相关减持计划。例如丽人丽妆8月29日公告称,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上海丽仁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及其一致行动人扬州丽秀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因自身资金需求拟减持IPO前取得股份,合计减持股份数量不超过 702.12万股,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1.75%。

  不过,丽人丽妆随后火速发布撤回减持计划的公告。丽人丽妆称,股东方考虑到其自身的资金需求已经另有安排,决定撤回本次减持计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