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壹厰筆記02:齐头并进(工序物流和销售物流平行前进)

 场景学社 2023-09-26 发布于江苏

这是一个假想,不过在2009年的时候部分实现过。当时的行业特殊,基本是一次投料,后续工序都是加工。所以在去客户的送货路上,安排了几个工序的能力服务商(也就是加工厂),一般是暂停2个节点就可以到达客户的车间。这个试验很有意义,好处在于自己工厂承担第一道工序,完成后就出厂,节约了空间,减少了内部的各种手续。缺点是需要太多的沟通确认,编排转运计划,实际上也增加了一部分运输成本。

如果是现在来做,在移动终端和通讯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会简单许多。现在是这样的做法吗?肯定不是那么简单地复制了。生产和物流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越来越普及,带给我们的可能性也必然是越来越多。

工厂内部的工序奔赴销售物流的矢量力是天然的,毋容置疑的。这是我们进行讨论,和这个认知的起点。

在一个目标纯净的车间里,它每一个计量单位的物料都是有具体方向,并与交付相关的其他能力单元有内在连接的。

最近的几个案例观察到一个现象,就是制程里的物料跟踪方面的许多缺失,主要是既有系统内的业务流程推进跟不上物料流动的速度,还留下了很多系统中无法记录的状态。本来,有了业务系统的企业,应该是可以数据驱动业务了,但在现场我们看到数据滞后于业务,甚至要通过补单据的方式来处理数据,这多少是背道而驰的。具体有这样的几个表现:

  • 生产领料是按整件、整卷领用的,对于具体订单而言,是超额领料。在该工序完工后的订单,应该进行退料处理,但实际上并没有退料的系统动作,因为对于一线的工作来说,信息处理这类事情是没有工资的,耽误挣钱工作的(应该为基层的员工设一个数据处理津贴吗?)

  • 领料是按批次进行的,但是生产出的半成品无法追溯到领用的材料。

  • 倒冲领料是补手续的一种常态,在ERP系统中比较普遍。

  • 产品已经发货了,车间里领料手续还没有做完,不用说成品的入库和出库了。

这一方面是推式计划形成的,另外一个方面是物料流动和数据流动没有同步。

经典APS不适应今后企业发展需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需要在一个若干条件已经基本“锁定”的前提下,进行快速运算,然后给出具体计划,形成新的条件。运算的速度足够快,对大部分企业来说,是适用的。然而企业是一个“有机体”,不可能将停下来等待计算结果,在一个为期30分钟的计算过程中,又有许多新的业务在发生。为什么一定要这样计算呢?能不能即时安排,或者是在一个“时间围栏”里,比如每60分钟就做一次安排?安排只需要小部分的计算,和各个工序上的可用产能做匹配?--这需要另外一篇或者几篇的笔记来做阐述才好。

回到我们的主题,如果以终为始的话,为销售物流的需要,重新定义工序物流,那会怎么样?至少是保证了工序的正向,少了迂回,多了效能。这是第一重要的。也是无法回避的。如果我们通过多次审计,就可以发现,其实是可以做不少工作的。许多时候因为“忙”和司空见惯,就不会留意工序衔接中的迂回问题。

-------

PS1:昨天和今天参加了福建CIO网在晋江主办的《传承晋江经验,创新数智未来》主题活动,内容极其丰富,明天陆续进行整理。许多方面,也恰好和我们这个系列的内容接近。其实与其说是“接近”,不如说是“因为喜欢,所以看见”。

PS2:关于系统里的数据跑得慢的情况,值得在后面的探索里做笔记。另外需要思考的问题包括:如何看待MES和WMS的关系,PMC的新做法是什么?怎样不破坏车间的整体性。这些都是具体的。

PS3:此行晋江,发现了一个宝贝--“晋江经验”,这是继苏南模式、温州模式之后的更具体的县域经济发展范式之一,有许多内涵。从初步查阅的资料来看,基本都不是很深入,尤其是在与时俱进方面。这就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值得探索。

壹廠筆記更新目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