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军队“将军”是多大的官?

 清風明月逍遥客 2023-09-27 发布于北京

我国古代将军的含义与现代将军的含义有很大不同。现代军衔也称西欧式军衔,把高级军官称为将军,我国有上将、中将、少将,国外还有五星上将、准将等。现代将军只授予军队实职,是高级军官的阶位衔称,退休后继续保留。而我国古代的将军,既是高级武官的职位,也用于高级军政官员的称谓,又是军政官员的名誉职衔,甚至作为爵号使用等。

作为高级军事统帅,“将军”早在二千多年前就出现了。

春秋战国时期,将军为军队统帅的泛称,一般也作为高级武官的尊称。秦朝和西汉初期大略相同,以后逐渐成为正式官称,并冠以各种名号,如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等。职责是典领禁军,戍卫京师,或者受命出征。这些将军都是朝廷重臣,常加朝中官号,参与朝政另外有楼船将军、材官将军、将屯将军、伏波将军等杂号将军,地位稍低,统兵征伐时临时设置,因事立名,事后而罢。

魏、晋、南朝、北魏、北齐时期,专职武官将军有领军将军、护军将军,及其所领左卫将军、右卫将军、骁骑将军、前军将军、后军将军、左军将军、右军将军等,典掌禁军,各有职司,其余诸号将军名为朝中大臣和地方长官的加官,虽然也领军兵,但不是专职的军事统帅。

西魏、北周时期实行府兵制,各级府兵组织的统帅也带将军号,如柱国大将军、大将军、骠骑大将军、车骑大将军……

隋朝十二卫、唐朝十六卫等诸禁卫军都置大将军、将军,分别冠以卫号、军号,统领府兵、禁晃辽朝设北面御帐官、皇族帐官、诸帐官、部族官、属国官,军官中皆置将军,参掌本部军队之政令。

金朝宫中置宿直将军,统领亲军,掌宫城及出行禁卫;太宗正府下设诸宗室将军,分治宗室有关事务;章宗发兵攻宋时曾设置平南诸号将军,军归而罢明朝镇守边防的将领挂将军印,如驻守云南的总兵称征南将军,驻守两广的称征蛮将军,驻守辽东的称征虏前将军,驻守宣府的称镇朔将军,驻守甘肃的称平羌将军,驻守宁夏的称征西将军,驻守交趾的称副将军,驻守延绥的称镇西将军等。领兵出征的总兵官临时挂将军印,如平贼将军、平胡将军、平虏将军、征夷将军、前将军、副将军等,事毕纳印。

清朝临时派遣的军事统帅也授将军名号,如靖逆将军、扬威将军等,班师撤回时,军队各归原建制,印信缴还。

作为高级军政官员的将军,在某些朝代设置,如汉朝的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等,除典领军队外,也常参政魏晋南北朝时诸州郡长官加将军名号,可开军府,总领辖区内的军事和民魂清朝的将军为驻防各地的八旗最高长官,皆用满人,分别冠以驻防地名,如江南将军、奉天将军、伊犁将军等。后建新疆、奉天、吉林黑龙江等行省,将军改为总督、巡抚作为名誉职衔。

将军名号的使用尤其广泛。

魏晋南北朝时期,大多用于诸王、大臣和地方长官的加官荣衔,将军名号繁多,品秩不等,如建威将军、建武将军、振威将军、振武将军等等。

隋朝初期共设诩军、诩帅、征东、征南、征西、征北、内军、镇军、抚军……等四十三号自正六品至从九品的散号将军,作为加官。另外还有员外将军。唐朝、宋朝时置云魔、忠武、壮武、宣威明威定远、宁远、游击等散阶名号将军,自从三品至从五品,用以代表武职官员的品阶,并置有怀化将军、归德将军等,授予内附的少数民族首领。

唐朝府兵制度消亡后,十六卫将军成为武官虚低宋朝将十六卫将军置为环卫官,从四品,无定员,无执掌,以宗室、闲散武官为之,也作为武官赠典。

金朝、元朝武职散官置有广威将军、宣威将军、明威将军、信威将军、显武将军、宣武将军、武节将军、武义将军、武略将军。金自正五品至从六品,元自正四品至从五品。

明朝置散阶武官骠骑将军、金吾将军、龙虎将军……自正二品至从五品。

清朝置建威将军、振威将军、武显将军、武功将军,自正一品至从二品,用以封赠武职。清朝还把将军作为宗室爵号使用。清朝宗室封爵共分十二等,清制规定第九至十二等分别为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

此外,太平天国军中职官在指挥以下按炎、水、木、金、土名将军衔,分正副,如炎正将军、炎副将军、水正将军、水副将军等。出征时总制以下皆听调遣,初期定员一百九定都天京以后,又增加从一至十的排序,如炎一正将军、炎一副将军、炎二正将军、炎二副将军……依次类推。还设有提船将军、巡守将军(十八员)、恩赏将军、职同将军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