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运动感知觉系统在髌韧带重建康复训练中的应用

 物理治疗_PT 2023-09-27 发布于河南

患者基本情况:外伤髌韧带重建35天后来运动医学训练中心就诊。患侧大腿肌肉维度较健侧有明显差异,屈膝主动90度被动110度。

一、对患者康复中行为的思考

杨达在感觉器输入信号在产生动作反应过程中的作用中提出:在站立或行走时整合反馈机制和前馈机制产生自动化动作输出来维持平衡。

  1. 在前期的行走过程中病人感觉自己光脚走路比穿鞋走路的步态更加的自然和流畅,但是感觉自己在行走过程中双腿不一样长,说明刺激足底感受器的灵敏对单腿支撑的下肢稳定有帮助作用但是同时患者也能更加灵敏的捕捉到两侧的异常,但是通过训练这种异常会逐渐消失而患侧单腿支撑的稳定性会得到更大的提高。

  2. 在对病人进行平衡性训练时,在平衡板上病人长表现出不敢闭眼或者要用视觉去观察自己患侧的膝关节才能保持稳定。

通过以上这2种现象我们可以得出来一个结论:当人体关节的本体感受器受到抑制或者破坏的时候人体会用另外2个系统代偿即前庭系统和视觉系统来代偿以用来维持人体的稳定。

刺激前庭系统:在对患者进行前庭系统测试进行针对性协调性和平衡性训练练习之后下肢稳定性有所提高。

刺激足底感受器:通过光脚或者用柔软的物体比如说鸡毛去刺激患者的足底来达到改善运动感知觉和姿态稳定性的作用。

刺激视觉系统:在患者做动作的时候可以放置一面镜子,让患者可以通过镜子来观察自己所做动作的合理性从而进行调节。

如果在创伤或者术后对本体感觉造损伤,那么第一:我们可以通过刺激足底感受器和视觉系统来暂时性的代偿本体感觉的缺失,第二:还可以通过训练本体感觉来使本体感觉得到恢复,第三可以通过训练肌肉来增加主动稳定系统的稳定性,或者可以理解为训练肌肉系统和神经控制系统来代偿关节韧带系统的暂时性下降,但是为了不让这种暂时性下降变成永久性的缺失,我们需要更多的是要对病人的本体感觉或者肌肉—神经系统进行训练,这也是我们在运动康复中往往做的不足和忽略的地方,当然这也和患者的主观意愿意识形态等等因素有关,我们作为治疗师需要在病人来的第一天里就应该向病人阐述本体感觉对他未来活动和动作控制的重要性,我想这也是很多膝关节术后病人膝关节炎和软骨损伤高发的原因之一,当然关节囊的增生也是造成关节弹性和软骨损伤的另一原因。

二、对康复动作流程的设计和实施

  1. 比如要让患者做一个双脚夹球上抬的动作,那么首先要激活病人的腹肌,当腹肌激活之后腹肌才能稳定骨盆,防止髂腰肌发力造成腰椎的过度屈曲引起腰痛。

2.患者表示在患侧单腿屈膝支撑时,表现出不稳定,恐惧发不上力的情况。那么根据杨达提出的运动感知觉系统,我们假定病人的中枢系统是没有问题的,那么问题就会出现在2端,经过测试发现病人的信息感觉系统和动作应答系统都出现问题,那么我首先需要的是训练病人的本体感觉,单腿闭眼1015S一组,做5组。然后分析单腿支撑是臀大肌、股四头肌和腓肠肌的离心收缩,于是我就做臀大肌、股四头肌和腓肠肌的离心收缩激活,在让患者单腿屈膝支撑,病人感觉比之前更加稳定了。

3.训练安排的从易到难,为了让患者达到一个综合性高难度的动作,你必须把这个高难度的动作拆分成几个可以单一完成的动作,在这些单一的动作可以熟练的完成之后,在综合起来进行高难度动作的练习才会更加的合理,这就需要治疗师对于患者康复进程的把握和对康复计划的制定、实施进行多方面的思考。

三、对患者心理的干预和行为上的刻画

1.对于在康复过程中进展缓慢的患者作为治疗师一定要对患者进行鼓励,对于发现患者有一丁点的进步,治疗师一定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就像老师教育学生一样,这样的激励训练,对于提高患者的自信心、配合意识和训练激情都是大有裨益的,也可以大大加快康复进程,这对于治疗师和患者来说都是极好的。

2.给予患者适当的家庭练习,这是提高康复进程的催化剂,患者有很多的时间进行自我训练,那么在科学正确的指导下,这是完全合理的。就像是“不做家庭作业的孩子是考不上清华北大”是一样的。还要告诉患者现阶段那些动作对于自己是不利的,以及以后的康复计划的安排是怎样的,如果康复的进程缓慢,那么我想患者会把自己更多的时间用在家庭训练上的。

结束语:

那么相信每一次的治疗都是精心设计的,过程都是程序化的,那么结果也一定是圆满的,作为治疗师,一定要多向病人学习,多向现象学习,因为最本质的条件反射才是最真实的多去思考,病人才是我们最好的老师,感恩遇到的每一个患者,最后祝愿你们一生平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