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体平衡机制:运动感知觉系统

 xyf4345 2018-12-25

运动感知觉系统

运动感知觉系统维持人的平衡

包括:感受器--中枢神经--传出神经(动作或姿势)

感受器

机械感受器

肌肉感受器

外周感受器

1 机械感受器

关节囊内,对参与维持步态、姿态和呼吸的肌群产生强大的反射性影响(促进或抑制)特别是I型,鲁菲尼氏小体在姿态和运动感知觉上有着明显贡献

疾病或创伤引起的机械感受器损伤导致反射性姿态和动作异常

2 肌肉感受器:肌梭和高尔基腱器官

a 肌梭

一种本体感受器,分布于全身骨骼肌中,但四肢肌中的肌梭比躯干肌中多;

尤其在手肌、足肌内的肌梭特别多,如每克手指肌肉约有肌梭30个;

当肌肉受牵拉或主动收缩时,梭内肌纤维的长度发生变化,梭内的感觉神经末梢均受刺激,并将神经冲动传人中枢产生本体感觉;

参与深反射:如膝跳反射。

b 高尔基腱器官

腱梭又称为高尔基腱器官,分布于肌腹与肌腱的连接处;

一般认为,当肌肉受到牵拉时,首先兴奋肌梭而发动牵张反射,导致受牵拉的肌肉收缩;当牵拉进一步加大时,兴奋腱器官,使牵张反射受到抑制,这样可避免牵拉的肌肉受到损伤。

3 外周感受器

定义:位于皮肤上专门感知痛、温、触等信息的感受器

触觉感受器:当皮肤上不同的位点在关节活动范围内收到牵拉,这些感受器提供本体感觉信息,如膝关节完全伸展时,大腿后侧皮肤紧绷,便产生了膝关节伸展的信号。

疼痛感受器:产生刺激引发屈肌反射和对侧伸肌反射

这些反射被称为“退避反射”,属于脊髓水平反射,保护身体免受损伤

一侧足部受到刺激,则可在同侧肢体发生屈肌反射的同时,对侧肢体出现伸直的反射活动,这称为对侧伸肌反射;对侧伸肌反射属于姿势反射,具有保持身体平衡,维持姿势的意义。

本体感觉关键区域

关节感受器对姿势反射、关节稳定和动作控制有着重要的意义

人体有三个部位所送出的本体感觉输出对于维持姿势非常重要:足底、骶髂关节、颈椎

1 足底

刺激足底(如针刺、按摩)

治疗高足弓和增加关节活动度,改善本体感觉传入信息

2 骶髂关节

骶髂关节协助下肢和躯干之间的力量传递

关节机械感受器:维持直立姿势非常重要

慢性下背部疼痛原因可能是骶髂关节紊乱,其机制是骶髂关节会影响本体感觉、步态和姿势

3 颈椎

颈椎小关节的传入信号对维持姿态稳定非常重要,并对颈椎疼痛有着重要影响;

慢性颈部功能紊乱患者平衡能力不良

本体感觉关键区域分析

由于足底、骶髂关节、颈椎本体感觉器较多,这三个部位出现结构和功能性问题后,影响本体感觉信息传递,出现其他部位代偿,导致异常应力

因此,很多疼痛治疗常在足底、骶髂关节、颈椎

中枢神经控制

基础动作模式包括原始反射、平衡、翻正反射

三个水平的控制:脊髓、皮质下和皮质水平

1 原始反射:如交叉伸屈肌反射,当肢体近端伸肌受刺激时,会产生该肢体伸肌和对侧肢体伸肌同时收缩,反之,刺激屈肌会引起同侧和对侧肢体的屈肌收缩。

2 平衡:手机外周信息:视觉、本体感觉器、前庭(前庭眼反射和前庭脊髓反射)

3 翻正反射:动物首先是头部恢复正常位置(迷路感受,反射中枢在中脑)

这时躯干如果依然处于不正位置时,就发生颈肌扭曲,于是其肌梭的刺激就发出使躯干部恢复正位的第二反射(中枢在中脑或胸部脊髓中)。

1 脊髓反射:不经过大脑,直接通过来自关节感受器的传入信号产生反射

反应快,无意识,在主动肌和拮抗肌之间有相互协同作用(交互抑制)

2 皮质下水平:包括脑干、丘脑、前庭系统和小脑,起着控制均衡性、姿态、翻正和平衡反应作用;前庭系统在维持身体直立姿势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半规管复杂的排列感受三个平面的运动和头部位置变化;小脑控制身体平衡和动作协调性

3 皮质水平:

最高水平

最薄弱环节

有意识的运动控制是最慢的,但是最具多样性,意味着通过训练可以改善有意识的运动控制能力



神经系统的可塑性:

面部皮质区域和手、前臂相邻

肘部被截肢,四周后,用棉签轻轻滑过面部,他感到被截去的手被触摸了

动作输出

输出硬件包括α和γ运动神经元

α运动神经元:支配随意动作

γ运动神经元:调节梭内肌无意识的长度变化


中枢神经通过本体感觉神经末梢的反馈信息修正下行信号,从而产生动作;

本体感觉反馈对特定肌纤维的准确募集至关重要

小结

1 运动感知觉系统维持包括:感受器(传入)--中枢神经--传出神经(动作或肌张力)

2 传入决定传出,因此感受器很重要,足底、颈椎、骶髂关节很重要(治疗点)

转载,请注明来源:郑大解剖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