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种“小团伙”的生命力是非常强大的。他们往往也会发生内部矛盾,不过,一旦老师试图拆散他们,不幸又被他们有所觉察,他们自己必定会团结起来,一致对外反抗老师。所以,对这样的“团伙”,聪明的班主任一般不会轻易去干涉,倒可以认真分析一下,班级里的“小团伙”有多少个?每个“团伙”里谁是核心人物?他们的观点是怎样的?对班风建设起什么样的作用?各“团伙”中间关系如何?是互不往来,还是友好相处,或者彼此敌对,等等。 然后分析一下,哪些“小团伙”的影响,和教师对班级的影响是一致的,便重点扶持他们,让他们的舆论占上风;那些“小团伙”的影响,是和教师的工作背道而驰的,便小心提防他们。只要潜在的“小团体”支持教师的工作,教师就得心应手,可以顺利开展工作;如果潜在的“小团体”总是否定教师的意见,教师工作的推动就会步履维艰,所以我们做这些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 摘自李迪老师《做学生欢迎的班主任》 第三章 与小团伙的相处 P78 ![]()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学生群体也是有分群的,但是如何了解他们,就必须调查好班级的“小团体”。这些“小团体”是班级的非正式组织,我们不可能完全让这些非正式组织消失,而是在做好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正确的引导,这才是正道。 作为班主任,我们应该阅读经典的书籍《乌合之众》《影响力》等,用好一些心理学方法,就可以像杠杆原理一样,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以往的时候老师们学习心理学往往是个体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必要学习。 我们学习李迪老师的调查的科学方法,更要学习李老师对于班级管理的认真态度。正是对于教育工作的热爱,对于班级管理才会有方法。这就是先有道后有术,向您学习了,李迪老师! ![]() ![]() ![]() ![]() ![]() |
|
来自: 新用户5020Ha0y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