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汪品先院士:中国正在制定大洋钻探的学术计划

 蓝林观海 2023-09-27 发布于山东

图片

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汪品先日前在“2023浦江创新论坛第二届女科学家峰会”演讲时表示,过去25年间,中国参加过大洋钻探的女性科研人员共占中国参与人数的21%,与世界地球科学家比例一致。因为科普越来越多青少年开始对深海有兴趣了,最近几年中国人参与大洋钻探的人数是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将来世界的大洋钻探可能是美国、欧洲、日本、中国的四方联合进行。现在大洋发现仅靠打井钻探的方法已经落后,以后要靠深网、深钻、深潜等“三深”联合的方法进行研究。中国正在制定中国大洋钻探的学术计划,向深部进军!

(以下为演讲内容)

大洋钻探是国际上历时最久,已经55年了,它的规模最大,它最兴旺的时候是年预算2亿多美金,科学项目这么大的是不多的。大样钻探干了这么多年,有一个什么好处呢?就是掀起了地球科学一次大的革命,就是把地球科学的概念都变掉了。

我们中国起步晚了点,但是很幸运,我们1999年就打了大洋钻探,所以我们很高兴,中国参加了25年,中国就一举登上了深海研究的国际舞台。现在我们南海,打了四个半航次,打的都是最深的地方,没有这样的技术,所以为什么要抱团干,这是美国船,但是科学家是各国的科学家,这就是国际合作。现在南海成为世界上边缘海深部研究最好的海,这个项目是我主持的,我也很骄傲。

我们发现了些什么呢?

第一,我们发现了气候变化不是原来说的那样,冰盖决定的,而是低纬度决定的。因为气候说到底都是水循环,水的三相变换决定气候,不是风,我们提出来原来错了,你原来只是看高纬度,不对的。

第二,我们也发现看不见的那些海洋里面的溶解的有机碳,从前看不见,海洋里海水里面的微生物从前看不见,这个恰恰是海洋里面的主角,所以我们把概念换过来了。

再一个概念就是,南海怎么形成的?从前的概念都来自大西洋,从大西洋的东西搬过来,南海打的几次钻就是来检验大西洋的模型对不对。但是最后打出来。不对,我高兴得要命,为什么呢?这就是科学发现,原来的科学就是靠否定前人的基础上(发展),所以我们现在正在研究我们南海的机理。

这个是研究的空白,我们现在提出来,我们中国应该想办法来进一步研究。从前大西洋研究是板块学说的上集,我现在要唱板块学说的下集。根本在哪里?地球科学是在欧洲产生的,所以很容易什么东西都往欧洲靠,其实这个是不完全对的。

在25年里面,全国各地有41个研究单位,我们有168个人次参加大洋钻探。我非常高兴地讲,我们参加大洋钻探的里面男士是132个人次,女士是36人次,女士占21%,世界上地球科学的科学家比例就是这个比例。我们最近这几年中国人占大洋钻探的人数,是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我们也做了很多科普活动,使很多青少年对深海有兴趣了。

以后怎么办?本来是美国、欧洲、日本三角,我们将来世界的大洋钻探可能是四家联合,我们自己提出一串新的概念。

另外,从前光是靠打井的方法已经有点落后了,要用更多的办法,那就是我们要用“三深”联合,深网、深钻、深潜三种办法。这里一个例子就是我可以打一个钻,在井里面做实验室,进行微生物的培养,这就是深网和深钻结合起来的办法。

我们正在制定中国大洋钻探的学术计划,总而言之,我们要奋斗起来,向深部进军!

文章来源 | 第一财经中国经济论坛

载请注明信息来源及智慧海洋圈子排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