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曲村晋国邦墓地出土青铜器

 历史探奇 2023-09-27 发布于河南

摘要:以朱凤瀚先生《中国青铜器综论》收录曲村晋国邦墓地出土青铜器为主线,考察晋国邦墓地出土青铜器形制、铭文。墓地位于曲沃县曲村北、村中及村西北,面积东西长约800米,南北宽约600米。共发掘清理西周春秋墓葬641座,相当密集。其中西周墓出土青铜器墓葬44座,可见贵族墓极少多为平民墓。

曲村晋国邦墓地出土的西周青铜器在山西博物院、山西考古研究所、晋国博物馆、北大赛克勒都有收藏。以下按综论所收录顺序考察这些青铜器。

曲村晋国邦墓地M6081     出土鼎四(方一 圆三)、甗一、簋一、爵、觯、尊、卣各一。1981年发掘

图片

通高25.6厘米 口长19.8 宽15.8厘米,重4640克。直角小方鼎始见于殷墟二期偏晚妇好时期,小屯M5即妇好墓有出土,再早这种方鼎腹横截面近正方形,二里岗末期郑州南顺街大方鼎即是。妇好时期方鼎腹横截面近长方形,且腹由深变浅,方鼎腹由正方形演变到长方形有断层,目前未见殷墟一期方鼎,待考古发现来验证。

铭文:甲子,王赐寝孳赏,用作父辛尊彝,在十又二月,遘祖甲协日,唯王廿祀。这么多字商代青铜器铭文极少。

据殷墟卜辞,廪辛、康丁是兄弟(汉儒有说是孪生),其后武乙、文丁、帝乙 帝辛是父子相传。甲子日,商王(康丁)赏赐给侄子寝(官名管理寝宫者)孳(私名),祭祀其父辛(廪辛)。这个方鼎出现在曲村晋国邦墓地当为周人劫掠分器。

图片

这只鼎看形制及铭文应是商器。铭文:亚矣作父癸宝尊彝。

图片

铭文:“南宫姬作宝尊鼎”。共出土两只形制大小铭文皆同。高16.4厘米,口径14.4厘米。束颈扁浅腹高柱足,形制不见周文化区域。随州叶家山曾国墓地是2011年发掘,在此之前对曾及南宫氏的认识及其有限。也是随着对曾国是姬姓南宫氏认识学者对这只不同于周文化系统的鼎认识逐渐清晰。陈小三2014年发表在《江汉考古》第六期“简论曲村墓地发现的南宫姬鼎”有论述。形制可能来源于湖北望城县高砂脊商代墓葬出土青铜鼎。随州叶家山M50又有形制近似陶鼎,结论即这只南宫姬鼎模仿南方器制作,论述可从。缘何出现在晋国邦墓地呢?或为賵赙,或为陪嫁。南宫氏与晋南关系密切见证,有学者认为其或起源于晋南。

图片

侈口束颈鼓腹高圈足下有阶,西周早期偏早风格,环耳上宽厚的兽首,腹部斜格扁乳钉纹,内底铭文“伯作彝”。这种风格簋多具有南方特色,环耳上宽厚的兽首可以追溯至二里岗末期盘龙城李家嘴M1出土的簋,这也是目前考古发现最早的簋。由西周早期滕国青铜器铭文看同期世系 这里对这类簋有粗略探讨。通过铭文可知这种形制纹饰簋昭王时期也有制作,似乎昭与成康时期区别微弱,绝对年代判断还要依靠铭文。

图片

晋国邦墓地发现几组尊卣组合,这组尊卣腹倾垂,卣腹横截面椭方形,尊昭穆时期流行的两段式尊,尊卣腹部饰同款分解兽面纹,醒目的圆眼睛。典型昭王时期。尊卣同铭“伯作宝尊彝”。这个伯是谁呢?这种形制尊卣典型康王时期似罕见(下面观点下面有修正)。

图片

1975年陕西扶风召李村M1出土的铭文“伯作尊彝”卣,综论1242页定西周早期偏早成康时期,《周原出土青铜器》7--1324页宽泛定西周早期。形制为椭方腹倾垂,饰阳线兽面纹。据综论1269页卣“垂腹此阶段(康晚--昭王)始时兴”(按器物发展规律前段会有“零星”出现),考古发现或传世青铜卣哪只可以定康晚呢?若按小盂鼎铭文为据康王世25年计,康王13年后都算康晚,哪个卣可归入这个时期。这种阳线兽面纹风格似穆王时期班簋,所以有学者认为类似阳线兽面纹或为昭穆时期青铜器特征。

器物演变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缓慢的动态发展过程,卣自西周早期早段鼓腹挺拔秀美状到西周早期晚段的腹倾垂必然有其演变规律,在昭王时期已经流行的状态下必有一个前奏,这个“前奏”的初始阶段应该在康王晚期或更早零星出现,(事物发展的节点很难准确,总会有“苗头”提早出现)只是目前我们没有发现这个初始阶段的卣,或者说依据目前材料我们没有准确分辨出哪只是康王晚期的卣。

图片

盘也是商器 戈父辛。戈族器西周早期在陕西泾阳高家堡发现很多可能是戈族族墓地。

出土的爵、觯据线图来看是西周早期偏早成康时期,综论定这个墓葬一期即成康时期,但从尊卣形制看典型昭王时期,定墓葬二期或恰当。这个墓葬出土两只铜器“伯”作彝,环耳宽厚兽首簋铭文“伯作彝”,垂腹分解兽面纹卣铭文“伯作宝尊彝”。昭王时期晋侯燮父长子称伯有说这个墓葬是第一代晋侯燮父长子,仅凭这些好像证据不足。这个墓葬可能是晋国邦墓地最早墓之一。

下面通过对匽侯旨卣分析,这个墓出土的“伯作宝尊彝”尊卣或定康晚比较恰当,墓葬还是二期,以上不改动记录认识过程。

-------------------------------------------------------

曲村晋国邦墓地M6069,出土青铜器鼎3,鬲1,甗1,簋1。

图片平折沿鼓腹粗柱足根饰兽面纹外侧有小扉棱,口沿下一周分解兽面纹饰带,腹深与柱足大致相等,这种形制及纹饰配置盆鼎在西周早期早段比较流行。2003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庄李M9出土鼎与之近似。

图片

绹索状立耳深腹倾垂,柱足相对腹深略短,口沿下夔纹与饼状涡纹组成纹饰带,形制逻辑上偏晚于上一只鼎,实际情况或不然,考古所见成康时期这种形制也是流行的。

图片

这种象首鬲在西周早期周文化圈比较多见,这只较高颈部,略鼓腹,联裆,袋足线条优美,长柱足。类似鬲琉璃河燕国M253一只,叶家山曾国M27 28、65都有发现,皆西周早期早段成康时期,这些腹部都没有M6069这只鬲圆鼓,整体挺拔秀美。1971年陕西扶风黄堆齐镇M2出土一只象首鬲腹更加圆鼓且柱足粗短整体宽扁,综论定西周早期晚段即康王晚期至昭王时期。M6069这只象首鬲逻辑上形制介于以上两段之间。

图片

甑部侈口 深腹 腹壁斜直内收,口沿下列旗兽面纹带。鬲高柱足弧裆腹饰牛角兽面纹。 西周早期偏早,甑内壁铭文“克作旅甗”(图片铭文信息取自出土铜山西--170页)

图片

这只簋形制纹饰配置西周早期成康时期流行样式,侈口深腹高直圈足接高阶,环耳上清晰的长耳兽首,环耳下接勾状小珥,口沿下及圈足饰有目云雷纹状兽面纹。内底铭文“作宝彝”。昭王时期不流行这种样式。

图片

扁圆鼓腹,提梁端大耳貘首理论上或为康晚出现新风格,盖缘及器口沿下细密云雷纹上缀垂冠顾首线状小夔纹。器口沿下中部大耳长嘴貘首分割左右夔纹带,盖缘中部则是省变兽首分割左右夔纹,有人据此认识这种盖子或为后配,实则考古发现青铜卣这种纹饰配置较为常见。簋盖缘与器口沿下基本都是同款配置,卣的纹饰配置这个情况常见。判断青铜器要以考古发现之器来衡量传世器。

图片

这是翼城大河口霸氏M1出土的匽侯旨尊卣,一尊二卣组合,考古发现大概在西周早期偏早成康时期逐渐形成。尊是西周早期偏早成康时期的三段式尊,中腹较圆鼓,圈足外撇接地,整体粗壮,形制略晚于成康。卣盖子两侧对生犄角,提梁端大耳貘首,扁圆鼓腹,通过对匽侯旨活动时间认识(泉屋藏匽侯旨鬲鼎,铭文“匽侯旨初见事于宗周……”及大河口M1出土匽侯旨诸器,匽侯旨大概活动于康昭时期,上限可能康早),这种形制尊卣大概是康王晚期风格。除盖子两侧犄角及其近似M6069卣。

图片

刚劫尊卣,铭文:王征盖,赐刚劫贝朋,用作朕高祖宝尊彝”。盖即奄今曲阜一带,周公“三年践奄”东征的之事。尊是西周早期偏早成康时期,整体相对匽侯旨尊呈挺拔状。卣腹倾垂 盖子两侧有犄角。通常我们认为这种形制卣是康晚--昭王时期始见且穆王时期更加流行,当然穆王时期这种卣腹扁圆,整体宽扁,例如效卣 丰卣等多件穆王时期标准器。很多时候青铜器会有“超前”,类型学断代只能作相对年代判断,绝对年代还要依靠铭文。

图片

刚劫卣形制属于“超前”特例,匽侯旨卣转型初始形制,作册卣与召卣通体素面,形制扁圆腹倾垂昭王时期新风格,据铭文作册瞏卣昭王十九年器,召卣铭文“在炎师是昭王南征器也是昭王晚期。器的断代还应该综合整体信息看问题,有准确信息铭文可断代王世。通过这些类型学考察我们认为M6069这只扁圆鼓腹貘耳卣大概是西周早期偏晚康王晚期风格,属于中间式(陈梦家在1945年《中国青铜器的形制》一文中以纹饰对青铜卣的分类),前面讲到的M6081铭文“伯作尊彝”卣属于康王晚期华丽形。

图片

召卣同人器召尊是三段式形制宽中腹圆鼓,铭文同召卣,就像前面讲过器物发展不是一蹴而就,商周青铜器断代也不能一刀切,流行趋势是缓慢进行的过程,会有反复所谓超前 延滞时有发生。

综上M6069出土的青铜礼器多为西周早期早段成康时期,这只卣要晚到康王晚期,一个考古单位所出土的最晚信息的器物即这个考古单位之年代。M6069年代是西周早期晚段康昭王时期,属于综论的西周青铜器二期。

曲村晋国邦墓地M6210  出土青铜器鼎3  鬲1    甗1 簋2 爵觯尊卣斗各一件。M6210M6069可能是夫妻异穴墓,两墓相距22米。

图片

疫情前在北大赛克勒常展。最大的深腹盆鼎装饰风格近似上海博物馆藏匽侯旨鼎,年代相仿。另两只盆鼎西周早期偏早风格。

图片

上海藏匽侯旨鼎  铭文“匽侯旨作父辛尊”,深腹粗柱足,口沿下省变兽目相对凸弦纹为框,这种近素面风格青铜容器大概康昭之际出现。据泉屋藏匽侯旨鬲鼎铭文”燕侯旨初见事于在宗周“,以及翼城大河口霸氏M1出土的匽侯旨诸器形制及铭文,燕侯旨大概活动于康昭时期。这只匽侯旨鼎不出康昭之际。

图片

有流有鋬,腹部极其膨胀,袋足粗短,腹部极其膨胀鬲康晚出现。有流有鋬除了盉、匜,其他器目前发现有鼎 盘,这种特殊形制或许使器更加实用。

图片环耳上宽厚兽首内卷小珥腹部斜格扁圆凸乳钉纹与M6081簋极其近似,或出自同一铸铜作坊,口沿下纹饰带有异。图片

出土的尊三段式 扁圆鼓腹卣及折柄斗,这只卣与M6069同款,遗憾尺寸不详,根据考古所见应是一大一小,一尊二卣组合西周早期风格。尊是三段觚形腹部无身兽面纹配置高冠勾喙站立凤鸟,中腹圆鼓,整体粗壮宽扁,圈足外撇接地,风格是西周早期偏晚康晚。制作的一套酒器分别放置,关系密切。曲村晋侯邦墓M6210西周早期偏晚康昭时期。

---------------------------------------------------------

曲村晋国邦墓地M6131 ,出土鼎一,簋一,漆豆一

据线图鼎斜直壁 深腹倾垂,口沿下省变兽面纹两侧有目云雷纹,粗短柱足,大概西周早期偏晚。漆豆应是木胎有嵌硬螺钿,琉璃河燕国有类似复原器。

图片

又一只宽厚兽首环耳腹饰斜格乳钉纹簋,有盖子的很少,簋作为盛食器似都应有盖子,可能后期使用中遗失。综论收录的M6214也有这样一只簋,是不是制作这类簋的铸铜作坊在曲村晋国一带,要是发现类似侯马铸铜遗址出土类似陶范才好下结论。铭文“同作父壬尊彝”。这类有宽厚兽首环耳簋多腹部饰斜格圆凸状乳钉纹,设计思路样的。祭祀父用日名,应是殷遗民,那么从哪来的殷遗民呢?《左传》定公四年:分唐叔大路、密须之鼓、阙巩 、沽洗 ,怀姓九宗,职官五正……晋国在夏墟之地民人复杂。M6081的日名青铜器应是分器,这只同簋或许是墓主之器,发掘报告墓东西向,不是周人葬俗。

-------------------------------------------------------

择选几件曲村晋国邦墓地出土的有特色青铜器试作讨论

图片

曲村晋国邦墓M6214出土的觯,腹部作三凸棱状,整体形制大概西周早期偏晚昭王时期。类似形制青铜器1985年山东济阳刘台子M6出土尊卣,腹部也是三凸棱状,整体形制不出昭王之世,这类形制青铜器多是模仿釦器所为。铭文据综论“欠(?)作新邑旅”。全集6--四十八著录介绍在书后“叔作新邑旅”。全集收录的青铜器很有重点,图片多清晰,只是器之介绍在书后不随图,看起来很麻烦。这是目前作的最好的青铜器全集,出土铜太拙略太敷衍,完全不专业,图片颜色多是失真,有些图片模糊的,随图介绍完全不专业,器之年代笼统“商或西周”,太业余,非常失败的工作。

图片

曲村晋国邦墓M6384出土的晋仲韦父盉,盖内 器口内有铭文“晋仲韦父作旅盉,其万年永宝“。器主是某代晋侯排行“仲”的弟弟字韦。这只四足盉侈口长颈扁圆鼓腹,四长柱足,捉手是一只站立野猪,腹底有一环应是悬铃遗失,晋南悬铃器比较多见,这种风格有说与李家崖有关。盖缘及颈饰分尾横S状小鸟纹。在天马——曲村 北赵晋侯墓地青铜器考察               ———————————M114--M6  讨论M113出土的垂冠凤鸟四足盉时对四足盉有简单论述。M6384这只四足盉形制不出穆王世。穆王时期晋侯是北赵晋侯M9墓主武侯宁族,被盗空的M6墓主晋成侯大概也是穆王时期在位。M6384墓主应是穆王时期晋侯胞弟。M6384墓室面积3.6平方米是曲村晋国墓地唯一7平方米以下墓出土青铜器食酒水器组合完整墓葬。

图片

M6384出土的与晋韦父盉配套的是铭文”家父作宝皿,其万年子子孙永宝“。盘是附耳三高足,形制少见,腹部饰分尾小鸟纹。世间总有巧合,上海博物馆征集一只盘

图片

形制同于M6384家父盘,铭文“晋韦父作盘,其万年子子孙永宝”这只晋韦父盘与M6384晋韦父盉原本是一套,或许下葬时由于形制雷同搞错了,或许其他原因,考古发现类似情况还有。

图片

这只三耳簋实为殷墟二期瓿在西周早期加了三只兽首环耳下有长珥,这个环耳必是后铸,连接处会有痕迹,内壁会是怎么样呢,未见实物不知详情。铭文“王赏小臣(鹿) ,(鹿)祖乙”。商周时期三耳簋有传世器。

图片

故宫藏晚商三耳簋,腹部斜格尖凸状乳钉纹高斜直圈足,环耳上饰外卷角神面纹,在故宫青铜器展厅常展。另一只勾状小珥腹饰斜格乳钉纹高圈足簋是法国赛努齐博物馆藏,伦敦苏记在80年代拍过一只晚商三耳簋。这种特殊形制青铜礼器可能是前卫的铸工实验所为,三耳并不实用,视觉效果没有商周礼器追求的对称性。西周初期出现过四耳簋,宝鸡石鼓山 纸坊头、戴家湾  河北元氏西张村臣谏簋 传世的邢侯簋都是四耳簋视觉威武,制作繁琐,西周中期后罕见。下面介绍的M7113也是四耳簋。

图片

M6384出土一只唢呐状青铜觚,形制与庄白一号窖藏微史家族的铭文“旅父乙”觚近似,圈足线状有目兽面纹或有镶嵌。这只觚也是曲村晋国邦墓地发现的唯一青铜觚。庄白这只觚多定西周早期,但从纹饰考察这只觚进入西周中期了,纹饰呈窃曲状。

图片

曲村晋国邦墓M7113出土的四足簋,疫情前在北大赛克勒常展。四兽首环耳之垂珥延长为四足,器身设计思路似穆王时期班簋,不同之处是班簋四足内卷,这只簋四足外卷,都是象鼻状。盖及腹饰分解阴刻兽面纹圆目凸出,记忆中这种工艺纹饰配置少见。口沿下饰相背两只歧尾小鸟纹,以兽首环耳分割,纹饰信息不出穆王时期。器盖同铭“伯作簋”。

图片

琉璃河燕国M209出土的伯作乙公簋两垂珥为足圈足接两附足,盖及腹饰卷鼻象纹,也是穆王时期。所知四足簋最早一例饰上海收购的妊簋,圈足接四兽足,象鼻为环耳,口沿下折身小蛇纹腹饰斜格扁乳钉纹。M7113出土一鼎一簋,鼎腹部极其倾垂。综论定墓葬西周四期即西周中期偏晚懿孝夷时期,通过出土青铜器考察不出穆王时期。簋加高足是为了使用方便吗,目前所见并不是很多,可见并不流行。西周晚期有足簋多是短足,这个问题值得研究。

图片

曲村晋国邦墓M6231有一只斜直壁深腹椭方状,略圜底三兽足壶,短边上腹部对生竖直环耳,圈足状捉手底部对穿孔,线图看盖子有子口,如果不考虑兽足,这是一只提梁缺失提梁壶,或许这是有机物如麻绳作提梁。器加兽足宝鸡竹园沟M4(弓鱼)季墓有一只敞口垂腹两段式有鋬四兽足尊。

图片

两个图片光线不同表面颜色有异,表现不同都喜欢,都留存。这只器纹饰非常特别,宝鸡鱼国地处西周王畿边陲这里出的很多器与中原不同,勾喙顾首夔纹中原风格但其是两只夔纹尾尾相接如此表现似中原罕见。很早注意宝鸡鱼国出土青铜器,器多有自己特色且铭文大多粗糙。准确而言称其为鱼氏更为合理,这个族属可能是助武王克商的蜀人。

那么这种器为何要兽足呢?我解释不了。通常有高足器鼎、 爵、 角、 斝 盉等都是为了便于加热,考古发现器底有发现烟炱。这种矮足器呢?仅从装饰讲不通,商周青铜礼器都是实用器,添加装饰是更加实用,应该按这个思路去想问题。

曲村晋国邦墓地多为中小贵族及平民墓葬,出土青铜器虽不是很多有些器还是特点明显的,限于材料不能逐一考察非常遗憾。整体而言晋侯及晋国邦墓地出土青铜器不及目前发现晋南一带同时期的怀姓九宗之倗 霸氏族的青铜器,似与姬姓诸侯国地位不符,其中原因不得而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