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内蒙古|万发金:额尔克哈什哈,一片美丽的沙漠花园

 阿拉善文学 2023-09-28 发布于内蒙古

原创作者:万发金|内蒙古阿拉善盟

轿车在沙海里像一只放大的甲壳虫蜿蜒爬行。身旁是漫无边际的沙漠,一浪连着一浪,就像静默而凝固的大海。我们在哈什哈的汪洋沙海里疾驰者。忽然,几行诗句跳动在我的脑海:
我是走了很远的路才找到你的
风吹走了你的脚印,却拉长了我的念想
我枕着念想入梦时,你进入了我的梦乡
随我的呼吸起伏了一曲思乡曲
梦幻般的诗句引发了我的思绪,我的思绪被拉扯得很远很远……
“额尔克哈什哈”系蒙古语,意为“有权力的将军”。在阿左旗西南部,是金黄色的腾格里沙漠,千百年来,哈什哈就是安睡在沙漠腹地的婴孩。在我固有的印象中,哈什哈曾经是一块遥不可及的地方,甚至在我的脑海里它只是一个朦胧的记忆图标。钱钟书先生的《围城》把婚姻比作是“围困的城堡”,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是“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而对于过去的哈什哈,却是外面的人不想走进,而里面的人又难以逃出。一位乡土作家曾经在一篇文章中很形象地写出了他对自己家园的切身感受:“我的家乡在腾格里沙漠腹地,牧人出入靠的是骡马、骆驼。从老家骑2天骆驼走到敖包图再乘班车至巴音浩特,最快3—4天。通讯全靠马背上的邮袋。……信息闭塞交通落后,哈什哈成为进不去出不来的'世外桃源’。分配到哈什哈的姑娘小伙子,考虑的第一件事就是啥时调走。”对于土生土长的作家,总是在万籁寂静的夜晚,期盼有一天,沙漠有绿色,沙漠通公路。

这段文字,是对过去的哈什哈最真实的写照。哈什哈的昨天,是一块让里面的人很难走出的沙的“汪洋”,也让外面的人望而却步,心怀恐惧。哈什哈人面朝黄沙背朝天,一年四季在沙中辛苦劳作而生活又依然贫瘠。“沙漠有绿色,沙漠通公路”不仅仅是作家一个人的期盼,也是所有哈什哈人朴素而又热切的向往。
“哈什哈到来!”在乘车人的吆喝声里,我从繁杂的思绪中回过神来,扭头望向窗外。这就是哈什哈吗?那个遥远在天际的哈什哈?来不及细想细看,车子换成了四驱越野车,带我们冲进了腾格里浩瀚的沙之海洋。

坐越野车冲沙是一项惊险刺激的游戏。车轮在沙子上沉闷又舒缓地狂野,广阔无垠的沙漠真的就是那凝固的海洋,放眼腾格里沙海,它炫耀着无边无际的波涛汹涌,低处是漩涡,高处是风浪。本土的司机是冲沙的优秀能手,熟练地握着方向盘,眼睛直视着前方。耳旁是好听的《阿拉善思念》,身旁是连绵起伏的沙山沙海。越野车带我们在沙海里悠然地盘旋而行,那种恣意、那种惬意,是在海浪上体会不到的妙处。随着沙山的峰回路转,司机驾驶着越野车像帆板冲浪一样劲急越上了沙海的脊梁,越升到风浪的顶尖,一车人的心也被高高地提起,提到了风口浪尖;忽然,车子又随着陡峭的坡势,猛然斜冲下去,直冲入沙海的漩涡之中。一车人的心也被重重的扔下去,身姿是东倒西歪,前仆后仰,失重的惊慌失措会让女士们声声尖叫,让男士们都脚底狠踩着刹车板。沙漠冲浪的质感优于海上冲浪,会让你真切体验到一种沙浪上曲折回旋的惊恐感,一种随心所欲攀爬沙浪的快乐感,一种游刃有余战胜沙浪的豪迈感。
经过了一番有惊无险的冲浪,几辆越野车把我们送到了沙海的腹地。此时此刻,刚才还大显威风的越野车静静地停在隆起的沙山上。走下车来,放眼望去,天空湛蓝,万里无云,整个沙漠陷于无声的寂静里。环视四野,我们无不惊诧于扑入视野的无边无际的色彩中。这是怎样的色彩啊!一株株,一簇簇,一片片……,沙梁上,沙窝里,开阔地……,到处是迷彩的身影。这迷彩里还夹杂着鲜艳的花儿,随风摇曳,多姿多彩,好似一大片一大片竞相盛开的紫色花海。

这就是花棒,一种旷野生长在浩瀚大漠中的神奇植物,荒漠化地区的固沙先锋。远观已不能填满狂喜的心扉,大家纷纷跑向了一株株的开满紫色活儿的花棒前,近距离赏玩起来。当近距离观赏时候,你会感觉到眼前的花棒生长得高大而茂密,像一棵棵葱绿的树木。每一株的花棒从沙丘、沙窝上拔地而出,粗大的根深深扎入地下,发达的根系吸吮着水分和营养,不断输送到枝干,才有了高有两米多、宽有几人合抱的花棒树冠来。每每春季,暖阳洒下柔和的光芒,花棒作为这里的主人,发枝抽芽,肆意生长;盛夏来临,花棒在繁忙地生在,大漠一片绿洲景象;处暑退去了热浪,秋风送爽,蓝天白云之下,黄褐色的沙坡、沙窝、沙丘上,到处是花棒摇曳的身姿,满树开满了紫色、粉红的花儿。你看吧!花棒的枝条随风轻轻晃动,粉红的花儿也随风轻轻地跳动像是一树跳动的音符,把整个腾格里的秋天渲染得五彩斑斓,装扮得分外妖娆,给黄褐色的沙丘增添了一道道靓丽的“女儿红”。

欣赏着这无边无际的紫色花海,你也许会突发奇想,这莫非是哪位路过此地的神仙把一盆彩色的墨汁泼洒在这里,让这凝固的万顷波涛变成了一望无际的花海!借一句古诗可以恰当点赞这花海的妙处:天上何曾有山水,人间岂不是神仙。其实,这片蓝天浩瀚之间大美的景色,既不是神仙下凡的妙笔生花,也不是哪位游仙的神来之笔,它是这一片土地上勤劳的牧民巧夺天工的作品,是辛勤的林业工作者战天斗地的创举,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荒漠化草原的生动实践。

8月31日,又一个天高气爽的日子,第二届额尔克哈什哈“苍天浩瀚·花棒花海生态文化节”在乌日图霍勒嘎查隆重开幕。彩旗飘扬,旋律优美,裸露的沙海就是舞台,悠扬的歌声在空中回荡,欢乐的气氛在花棒成片的草地上发酵,掌声阵阵,歌声嘹亮,骑马、射箭、摔跤……小型拉达幕传统项目撩拨起牧民的热情。全苏木的干部、牧民,还有远方的游客,都来到了会场,牧民群众齐欢颜,共同欢庆花棒花海文化节的举办,共同畅想自己美好幸福的新生活。

就在这片欢乐的土地上,在一片花海包围的沙梁上,阿左旗林业工作站站长刘宏义激情讲起花棒落户苍天浩瀚的生动故事。2010年,全旗启动百万亩梭梭林种植,哈什哈因为得天独厚的沙漠“优势”,也首当其冲成为梭梭林种植的首选。但是,令技术员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梭梭林尽管能成活,却不生长,也不能延伸。真理来自群众,探索来自实践,艰苦的探索从来没有停止,他们发现有的牧户种植的花棒,生长得特别旺盛。这真是应了那句古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从此,额尔克哈什哈开始了花棒种植的历史,也开启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致富之路。苏木党委、政府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深入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绿色之路成为牧民的希望之路,“沙漠有绿色,沙漠通公路”由梦想逐渐变为现实。

乌日图霍勒嘎查,是一块镶嵌在腾格里沙海中待开发的处女地。这个全苏木土地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纯牧业嘎查,昔日是沙漠阻隔,信息闭塞,交通不便。尽管拥有几百万亩的荒沙荒地这个富矿般的“金山银山”,却是产业结构单一,集体积累少,经济发展滞后,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有句话说得好,思路决定出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劲风吹拂下,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强力推动下,嘎查党支部一班人顺势而为,持续坚持“借助生态项目,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农牧民增收”思路,在旗林业工作站的技术支持下,因地制宜引导牧民群众走多种产业发展之路,种梭梭,种锁阳,尤其大力发展花棒种植产业。艰苦探索,春华秋实,在“党支部+龙头企业+农牧户”一体化发展模式下,农牧民放弃了单一养殖模式,守着“金沙湾”,唱着致富经,走进致富路,昔日的荒沙地成为沙产业发展的最大优势,家家种花棒、采花籽……牧民零星补贴达到240多万,贫困户全部摘掉了帽子,嘎查集体积累由过去的10元,到今天的320多万。金沙窝里飞出金凤凰,乌日图霍勒这个昔日最贫穷的嘎查,在荒漠化治理的征程中,一跃成为全苏木沙产业发展最为强势的嘎查。
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当下,乌日图霍勒嘎查在荒漠化治理大背景下,抓住产业发展机遇,正在创建国家三级沙漠地质文化村。一个偶然的机缘,我有幸见到北方民族大学陈美君教授,这个看似纤弱而又性格坚毅的女教授,一年四季奔走在花棒花海中,正在与乌日图霍勒嘎查合作研发这个项目。她告诉我,沙漠地质文化村申办建成后,将会从基础设施、民俗文化、生态科普、产业发展等方面,着力提升展示乌日图霍勒嘎查的地域品牌,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农牧民增收,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同比增长。

啊!额尔克哈什哈,那片曾经遥远的浩瀚大漠,这片寄托了哈什哈人祖祖辈辈生生不息顽强精神的家园,和着时代发展的脉搏,在全国举措开展荒漠化治理的今天,正在经历着一场天翻地覆的蜕变,渐由原来的黄沙漫漫变成了万顷葱绿、花深似海。你不再是一个“大漠风尘日色昏”的地方,你是镶嵌在腾格里沙海腹地,也是盛开在大西北一个盛大的美丽花园。

万发基层正高级教师、语文特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内蒙古草原英才、自治区首批语文学科带头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级沙盘游戏师、三级健康管理师、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标准生涯规划师、内蒙古自治区作家协会会员。


★★ 平台简介 ★★

阿拉善文学】公众平台是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文艺两新”合作平台,《驼铃》文学季刊、阿拉善盟作家协会、阿拉善盟文艺评论家协会联合推荐原创文学平台,为《阿拉善文学》期刊推选优秀作品及新人。公众平台不限年龄、地域,为作家、评论家、诗人、文学爱好者等提供原创文学作品免费编辑、分享发布、推广展示等服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