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俗拾露 | 年画(三):岁朝佳兆图

 铁兵88 2023-09-28 发布于北京
年画(三):岁朝佳兆图


图片

《岁朝佳兆图》明 朱见深 故宫博物院

材质尺寸:

纸本,立轴,浅设色,59.7x35厘米

简要介绍:

图中画钟馗,犀利的目光紧盯着飞来的蝙蝠,一手持如意,一手扶在小鬼的肩头;小鬼双手捧着盛有柿子和柏枝的托盘,寓意“百事如意”。
明代以前,悬挂钟馗像是年节时一项重要的风俗活动,用以驱鬼辟邪,至明清之交此风俗才渐渐移向端午,所以这幅“岁朝佳兆图”可以看作是一幅祈祥祝福的宫廷年画。此图作于成化十七年(1481年),画法老练,衣纹的勾描顿挫有力,人物的造型生动夸张,显示了这位皇帝画家的娴熟技能。(聂卉,故宫博物院)

款识题跋:

款识:柏柿如意。一脉春回暖气随,风云万里值明时。画图今日来佳兆,如意年年百事宜。成化辛丑文华殿御笔。

钤印:

作者印:广运之宝。




“柏柿如意”——朱见深《岁朝佳兆图》解析(陈严)


一、前图像志描述

在古代皇帝中擅长绘画的并不在少数,成化皇帝朱见深便是其一。

《岁朝佳兆图》,又名《柏柿如意图》,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纸本设色,纵59.97cm、横35.50cm。从画幅左上方题字:“成化辛丑文华殿御笔”可知,此作品创作于明成化十七年,即1481年,宪宗朱见深三十五岁之时。画幅右上方有朱见深自题的诗一首“柏柿如意。一脉春回暖气随,风云万里值明时。画图今日来佳兆,如意年年百事宜。”画面上共有七处印章,如“广运之宝”“宣统御览之宝”“乾隆预览之宝”“御书房鉴藏宝”等。

图片《岁朝佳兆图》局部一

图片《岁朝佳兆图》局部二

图片《岁朝佳兆图》局部三

该画面以传说故事中的钟馗为创作主题,展现了驱鬼之神钟馗带领小鬼急行的场景。画中钟馗头戴一顶破帽,似有微风拂过,使其帽上细长的飘带随风轻摆着。他神情肃穆,双眼紧紧盯住前方迎面飞来的蝙蝠,硕大的眼眶中瞳孔紧缩,小小的黑眼仁使其更显神采。他巨鼻硕口,双唇紧闭上扬,鼻孔外张,颧骨突出,浓密乌黑的毛发在画家笔下细劲流畅,但却更显其气势,不怒自威。他身躯微微前倾,身着宽大的衣裳,衣纹线条变化多端,顿挫有力。他右手前伸,并持着一柄如意,指甲尖长,指着前方,足穿黑色长靴,一脚踏地,一脚后蹬,大步向前迈进。钟馗身旁,一个浑身淡红的赤足小鬼上身半裸,戴着黄色手环和披肩,宽松的短裤上系着红黄相间的腰带,双手高举,捧着一大盘柏枝与柿子,作为侍从与钟馗相伴而行。

图片

《岁朝佳兆图》局部四

二、图像志分析

在《岁朝佳兆图》中,观者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钟馗这一神话人物形象,作者选择以钟馗作为创作主体必然有其寓意。关于钟馗起源的传说有不少,其中流传最为广泛的,便是唐明皇梦钟馗捉鬼吃鬼。相传在唐明皇李隆基的梦中,他遇到一小鬼,偷妃子之物,正要下令抓捕,却不想这鬼竟冲向他。在千钧一发之际,又一大鬼出现,满脸虬须。大鬼伸手一抓,小鬼就被送入口中。大鬼对李隆基说,他本是终南山进士,但在唐武德年间殿试时,因相貌丑陋吓到皇帝,最终没有被录用。他忧愤撞死在了朝堂之上,进入阴间后,阎王惜才,赐他抓鬼宝物,专门捕捉游魂野鬼。李隆基惊醒后,急忙令吴道子将其梦中所见绘于宫殿壁上,这也就是钟馗像的由来。此后历代延续,钟馗这一形象渐渐成为古代人物画家常用的绘画题材之一,人们将钟馗像作为驱魔除灾、保佑平安的象征。在年末岁首,他成为门神形象的典型代表之一,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从《岁朝佳兆图》这一作品名看,岁朝,即为阴历正月初一;佳兆,即为吉兆、祥兆、好的征兆。这也就是画家选择以钟馗作为画面主体的原因之一,这幅作品绘制在年初,同时代表着吉祥平安,钟馗作为驱灾辟邪的象征就合理地作为主体出现在这一画面中。

图片
《岁朝佳兆图》局部五

钟馗旁的小鬼也是有所讲究的,在大多数以钟馗为创作对象的作品中,小鬼作为次要角色并非一成不变。最早的小鬼形象在钟馗画中多是作为被驱逐或斩杀的对象出现,但后来小鬼形象也逐渐被演绎为侍者的身份出现。这一变化不仅仅在《岁朝佳兆图》中可见,明代戴进所作的《钟馗夜游图》等亦是如此。这一点在《钟馗传》中也有所记载:“阎王派神荼郁垒,外加三千阴兵供钟馗除魔飨鬼之用。”

图片

《岁朝佳兆图》局部六

朱见深的《岁朝佳兆图》是一幅寓意吉祥的作品,所以其中的小鬼形象便是以侍者身份出现。同时在这副作品中可以看到,朱见深选择使用淡红色来对侍从小鬼进行描绘,这在画面中必然也有其意义。自古以来,红色在我国多数时候都代表着吉祥与喜庆。且在古代神话里,每到除夕夜就会出现一种害怕红色的怪物,年兽。它会袭击人类村庄,但在红色的刺激下,它就会仓皇而逃。因此,红色就慢慢成为了岁朝时的一种主流颜色。画家选择这一淡红色侍从小鬼作为画面陪衬,无疑也是与当时这一时间点相贴合的。

图片《岁朝佳兆图》局部七

图片

《岁朝佳兆图》局部八

画面中除了钟馗与小鬼外,还有许多值得探讨的元素,比如如意、蝙蝠、柏枝与柿子等。如意,相传最早是与佛教一起从印度传入中国的,据说是僧侣在传道中用来记要点的东西,现在很多寺庙的佛像都是手持如意,它是佛具的一种,形状如长柄钩,钩头扁如贝叶,因其形状像祥云,所以被人们视为吉祥之物。柏枝,一些地方习俗认为在过年时将柏枝插在家门或堂前,有延年益寿、常年青翠的吉祥之意。柿子,属于吉祥植物,果实光滑圆润,色泽鲜艳,在传统文化中代表着诸事大吉,万事胜意。柏枝的“柏”同“百”谐音,柿子的“柿”同“事”谐音,再结合如意这一元素,即可将其理解为“百事如意”。蝙蝠,它相貌丑陋,形象怪异,翅膀占身体的三分之二,在西方国家多被认为是邪恶的化身。这些西方国家观察事物往往更注重于形,但中国一直以来都善取其意,意在形外,也在形内,两者相互渗透。所以在中国古典文化里,蝙蝠所扮演的并非冷酷邪恶的形象。蝙蝠简称“蝠”,因与“福”谐音的缘故,它被视为“福寿吉祥”的化身,代表着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期盼,象征幸福与福气。在《岁朝佳兆图》中,蝙蝠形象凌空飞舞,即象征着“福字当头”。

图片《岁朝佳兆图》局部二

从画面题字角度进行分析,“一脉春回暖气随”,从字面可理解为正值岁朝之际,新旧年更替,春景将回,气候也慢慢回暖。“春回”隐喻着复苏与希望,一切都将是新的开始,“暖气随”则表达了画家对于新年之后的一切抱有积极的祝愿。“万里风云值明时”,“万里风云”可理解为万里无边的风云来为其开辟昌隆的运势,即做事有天助,必将迈向成功与辉煌。“明时”在古代常用来称颂本朝,“值明时”象征着当前的局势明朗,可大展宏图。“画图今日来佳兆,如意年年百事宜”更是画家对于未来的一种美好憧憬与祝愿,希望诸事顺利,万事大吉。

简而言之,朱见深的《岁朝佳兆图》,是以钟馗及所带侍从小鬼为描绘重心,辅以如意、蝙蝠、柿子、柏枝等元素,并通过题诗《柏柿如意》及画面印章“广运之宝”等,来表达对于新年的美好祝愿与憧憬,希望来年诸事顺利,一展宏图。
三、图像学解释
(一)创作背景

图像学最深层的研究即图像学解释,分析图像元素出现在作品中的原因,理解作品内在的意义,探寻作品更深层的本质。要了解《岁朝佳兆图》的内在信息,我们可以从画家朱见深的角度入手,思考其创作的背景、目的等。朱见深是明朝第九代皇帝,年号“成化”,庙号“宪宗”。由于早年比较特别的经历,他性格内向、胆小怕事,加上身体有缺陷,所以自小起就喜欢在宫中看书、写字、绘画。他生于英宗正统十二年,即1447年,原名朱见濬,是英宗皇帝朱祁镇的长子。年轻时的朱见深曾有着两为太子的经历。在明朝史上有过一起著名的历史事件,被称为“土木之变”。正统十四年,即1449年。明朝接到也先领导瓦剌军队侵犯的情报,明英宗朱祁镇决定北伐亲征。但在事变中,英宗皇帝于同年八月被瓦剌部也先所俘虏,于是虚龄三岁的朱见深就在皇太后的主持下被立为了太子。俗话说“国不可一日无君”,由于当时太子尚且年幼,英宗皇帝的弟弟朱祁钰,便在以于谦为首的文武百官拥戴之下,登基做了新皇帝,即明景帝,年号“景泰”。他废除了朱见深原先的太子之位,并将其下放,当了沂王,而后重新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但世事难料,不久后也先将被俘的英宗放了回去。所谓一山不容二虎,为此朝臣便分成两派,争执不休。终在景泰八年正月之时,朱祁钰患病,部分文武大臣乘机发动了“夺门之变”,英宗又重新登上皇位,朱祁钰被废黜,于谦被杀。朱见深的地位再一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天顺元年,即1457年,他再一次成为了太子。天顺八年,英宗去世,十七岁的朱见深即位当了皇帝。在他登基不久后,便为死去的叔叔朱祁钰恢复了皇帝的名号,同时为被其父所冤杀的于谦平反,渐渐化解了原先朝廷中的矛盾。

朱见深的《岁朝佳兆图》画于成化十七年,即1481年。在此前的数年里,皇宫之外,四川、山东、江浙、河南等地接连遭遇天灾。成化十六年,宿敌瓦剌部亦思马因又南下骚扰大同,逼近京师。因早年父皇曾被瓦剌部所俘的经历,朱见深对此感到十分惊恐,急命人率兵马抵御。面对内陆灾情与边防威胁,朱见深便于岁朝画了这幅作品,以表达“如意年年百事宜”的美好祝愿。另一方面,皇宫之内,朱见深于成化十三年曾令大臣汪直,率百余名锦衣卫建立了当时权力最大特务组织“西厂”。但在短短几年间,西厂势力不断做大,结党私营、滥捕无辜、屡兴大狱、权倾天下,甚至出现了百姓只知汪太监而不知还有皇上的窘况。面对这样的局势,朱见深早已暗下决心要处置汪直等人,于是便通过这幅作品向臣民传递这一信息。就在创作此图的同年,朝臣领会了朱见深的用意并纷纷上书攻击汪直及其所统领的“西厂”。翌年,汪直被贬,党羽被辍,民心为之大震。

(二)形象塑造

从《岁朝佳兆图》中,观者可以发现朱见深对于钟馗形象的塑造也是很独特的,作品中所绘钟馗并非是最为传统的钟馗形象,他为什么会选择以这样的方式来塑造钟馗像,这背后必然也有原因。根据北宋鉴赏家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的记述:“昔吴道子画钟馗,衣蓝衫,鞟一足,渺一目,腰笏,巾首而蓬发,以左手捉鬼,以右手抉其鬼目……”这一段文字描绘了最早吴道子所创的钟馗形象,也是后世流传下来最为传统的形象。但在之后,由于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没有赐过钟馗封号,更没有为其修建过庙宇,因此民间对于钟馗形象的塑造就变得漫无边际。由于没有官方统一的标准,当时的民间画家便在其书画创作中赋予了钟馗无限法力。据有关记载,最迟自宋代起,钟馗便不再被认为是仅代表着驱魔捉鬼的神,他有着更为强大的神力。因此,很多以钟馗为创作主题的绘画作品也随之出现极大变化,人们通过不同的钟馗像表达着各种美好愿望,如镇宅、祈福、求财、献寿等。随着钟馗信仰不断衍化,其身份更加多元,所以关于钟馗形象的塑造也更显多样化。到了明代,越来越多的画家都在创作以钟馗为主题的作品,这一时期的钟馗像更着重表达着祈福与祥瑞,也常被作为画家自我情感抒发的一种载体。朱见深的《岁朝佳兆图》其实就是以钟馗这一形象作为载体,辅以柿子、如意、蝙蝠等吉祥元素,来抒发着自身情感的作品。他改变了传统画面中的钟馗形象,以此为这一作品赋予更多的吉祥寓意。

(三)艺术市场
一件书画作品的创作,必然和当时的艺术市场有所联系,朱见深的《岁朝佳兆图》也不例外。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便有史料记载,书画作品以商品的形式出现,不过当时的书画作品交易多是部分群体自发的偶然行为,还没有形成真正有一定规模的艺术市场。直到唐代商品经济渐渐发展起来,书画的艺术与审美价值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买卖交易的现象也变得愈发多见。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就有提及“董伯仁、展子虔、郑法士、杨子华、孙尚之、阎立本、吴道玄屏风一片,价值二万金,次者售一万五千”。宋代绘画比起唐代更加繁荣,政策上“崇文抑武”,喜好书画的风气从皇室官僚蔓延至民间百姓。另一方面“交子”的出现,也为书画艺术市场的繁荣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到了朱见深所处的明代,书画的商品化机制已真正形成,市场交易场所发展得更加稳定、广泛。这一时期出现了独立的书画装裱店、交易铺、杂货铺等,甚至有的卖家还会亲自上门销售书画作品。在都穆的《寓意篇》中有记载 :“卖画孙生持示元季雪庵绢书唐人绝句诗四轴,其字大可数寸,似学颜鲁公,惜无神气。”艺术市场具有一种“隐性”的力量,它潜移默化地作用于画家的价值取向,使其或主动,或被动去调整自身创作思路、绘画形式及绘画题材等。朱见深在《岁朝佳兆图》的创作过程中,肯定也受到各种“隐性”力量的影响。在岁朝这一时间点,市场上所流行的节令画之一便是以门神为主题的年画,而钟馗又是门神的代表形象之一,这或多或少影响着朱见深对于自身创作主题选择。另外对于画面元素的构成也同样如此,当时市面上以蝙蝠、柿子、柏枝、如意等元素来辅助画面,给予美好寓意的作品不在少数。他作为一位喜爱书画的帝王,又处于这一书画繁荣的时代,所接触的书画作品量必然很大。另一方面,既然当朝天子有着这么深的书画造诣,那他所交往的人中定也有不少书画才子。因而他在艺术市场中所见过的优秀作品与所交往的书画才子群体,对他所施加的“隐性”力量,也都会反映在他这一作品之中。


参考文献:
[1]  陈严. “柏柿如意”——朱见深《岁朝佳兆图》解析[J]. 河北画报, 2022(8): 22-24.



声明:本公众号内容部分源于网络,此处仅作学术交流、研究探讨之用,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另读者如对内容相关的书籍、文献、图画等资料感兴趣,可私信以获取,本公众号乐于分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