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到底有多风流,居然会被称为“风流宰相”

 温柔的TIGER 2023-09-28 发布于福建
图片

谢安,字安石。320年生,陈郡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人,东晋时期杰出政治家。他出身世家陈郡谢氏,父亲是太常谢裒,哥哥谢奕、谢据,从兄谢尚,子侄辈谢玄、谢道韫,都是当时的名士。他自小有才名,热衷于谈玄论道、游山玩水,不关心俗事。隐居在会稽郡山阴县之东山,四十岁出山为官,东山再起,牵制桓温,对抗前秦,屡屡立下大功,使东晋王室得以存续。谢安于公元385年病逝,年六十五岁,被称为“江左风流宰相”。

 
作者:陈其歌
图片

         
有这样一个灯谜:“落花满地不惊心。打一历史人物。”
“落花满地”对应“谢”,“不惊心”对应“安”。即使落花满地,亦闲庭信步、从容不惊,谢安的一生,确实人如其名。
官场从来都是名利场,是欲望的源泉,是野心家实现功名的赛道。谢安生在权贵之家、世家大族,名副其实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公子哥,早早就拥有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名望、财富和地位,但他却对功名利禄避之不及,满心只想在东山隐居。
但最后却又是这样一个看似不问世事的人,凭着对百姓的责任感和出色的才干,挽东晋政权于既倒,他的人生可以说是历史上所有忠臣孝子的理想剧本,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能把“儒”“道”精神结合的人。
南齐的名臣王俭曾经评价说:“江左风流宰相,只有谢安一人。”作为“风流”这个词的最早定义者,谢安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图片
图|图源网络
         
图片世家大族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两句诗我们耳熟能详。王,就是琅琊王氏,王导的家族;谢,就是陈郡谢氏,谢安的家族。当时著名的门阀世家,两家前后成为东晋王朝的中流砥柱,文采风流,功勋卓著,而留名在史册。
东晋时期,门阀制度作为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达到了鼎盛状态。高门大族不仅富有财产和土地,他们的子弟还是朝廷官员的首要选择——不需要考试,凭借名望,就能跻身权贵之列,甚至甫一出生,就已经在名流的圈子里有了一席之地。
不仅如此,有财有权,自然也有藏书、有人脉,各个名门望族因此发展出自己的私学,用来培养自家子弟。在没有公学的时代,有条件的家族围墙高筑的私学,完全把庶民隔绝在教育系统之外,直接形成了知识文化的垄断。
图片
图|图源网络
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正反映了当时世代为官的大族垄断了政治权力上层,而寒门子弟不管多么优秀,也都无法进入士族阶层,只能怪自己命不好。
让这种权力的天平更加倾斜的是,因为重视门第,婚姻自然也讲究“门当户对”,于是世家大族之间互相联姻,形成了一个密不透风的士族关系网,把士族和寒门隔绝在楚河汉界两边。
出身寒门却心怀大志,且有真才实学的人不是没有,像鲍照,那个写出“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的人,最终也只能借诗文抒发内心的苦闷,更何况其他人呢!
当时住在“乌衣巷”的“王”“谢”两家——琅琊王氏和陈郡谢氏,就是当时权倾朝野的两大士族,是寒门子弟只能仰视的门第。而谢安,正出生在显赫的谢家。
图片
图|图源网络
谢安的父亲谢裒,官至吏部尚书,执掌国家人事任免的权力,拿捏住许多官员们的仕途命脉。谢安的祖父谢衡,以学识闻名,担任国子博士,也就是当时京城最高学府的校长。谢安家中兄弟六人,他排行第三,长兄谢奕和四弟谢万,也都官居高位,颇有声望。
但是谢安和他们都不一样。
谢安年幼时就受到不少名流关注,这一方面是因为他是显赫家族的子弟,另一方面则是他的为人,即使在社会的上流中也显得颇为独特。他的独特,我们在他仅有的几条早期记录里可窥见一斑。
谢安才四岁的时候,桓彝见到了他。桓彝也是世家大族的子弟,属于谯郡桓氏,他是后来大将军桓温的父亲,是谢安爷爷辈的人。桓彝一见年幼的谢安,就大惊,说:“这孩子气质不同于一般人啊,风神秀彻,长大后不会比王东海差!”
图片
图|图源网络
他所说的“风神”一词,后来发展成了品评诗歌神采、神韵的专用词,当时是桓彝在评价年仅四岁的谢安的风采和神韵,所谓“秀彻”,就是既清秀,又通达。年幼的谢安,就已经展露出与众不同的气质,被名士桓彝捕捉到,并认为他不比王东海差。王东海就是王安期,被认为是东晋初年的第一名士。谢安当时还只是个刚学会说话的小孩,就被寄予了如此高的评价和期待。
现在说名士,我们常常不甚了解,甚至有人会觉得是作秀作出来的名头。但是仔细品味这些被称为名士的人的生平,我们会发现他们所共有的优秀品质,它的主要内核其实也就是儒家颂扬的“君子”品性。
 “君子”本就是统治阶层内的概念,“名士”也往往限定在名门望族的范围内,他们具有的品德,是属于高阶层的品德,适合安邦治国的品质。不同的是,名士没有地位职责的限制,往往因为衣食无忧、文化熏陶,更有潇洒恣肆的资本。
图片
图|图源网络
我们以这个角度看看谢安。在他还小的时候,他哥哥谢奕担任剡县县令,一边带弟弟,一边处理公务。有一个老人犯了法,谢奕要处置他,就拿烈酒给他喝,作为惩罚。因为技术的原因,当时的烈酒提纯不够,里面多半掺杂了甲醇等等酿酒副产物,比现在的酒要更伤身体,这种惩罚看着轻,但对一个年迈的人来说并不轻松。老人喝了,醉得很厉害,都要承受不住了,谢奕还不停止惩罚。
当时谢安也只有七八岁,穿着青色的布裤子,坐在哥哥膝头上。看见老人受苦,说:“哥哥,老人家很可怜,怎么可以这样做!”才七八岁的弟弟就已经敢于劝告哥哥用仁爱之心待人,谢奕一听,气也消了,就由着弟弟的意把犯法老人放走。从这件事上,已经能看到谢安名士风度的影子。
还有一件事,也发生在谢安年少时。那时的谢安长大了,开始学习,也开始钻研当时名士们热衷谈论的哲学道理。他慕名拜访名士王濛,和他谈了很久。王濛的儿子王修见识到两人的谈论,很受震撼。离开后,王修问:“刚才的客人是什么大人物?”王濛没有正面回答,只是说:“这位客人勤勉不倦,日后一定名望逼人啊。”谢安勤勤恳恳,而不是像有的位高权重者一样,“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不是所有有着显赫出身的人都能做名士,而谢安可以。
图片
图|图源网络
年少时的谢安,就已经展露出名士气度。这种名士气度,无他,不过是仁爱和勤勉。处于权力的高处,还能对下层人怀有仁爱之心,还能勤勤恳恳,不沉溺于酒色享乐,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君子、对名士的要求。谢安无疑是人民百姓眼中理想的当权者,但是,他志不在此。
青年时期,谢安开始纵情山水,无心功名。
大部分人向来习惯于把功成名就当做成功的标志。好一点的像儒家,想带领百姓过上衣食无忧、不受战争肆虐的生活,想带来太平之世。儒家的功成名就就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糟糕点的就是哪个时代都不缺的名利之徒,他们的功成名就就是为了换来把别人践踏在脚下的机会,所谓“万人之上”。
但是谢安不同,他自小衣食无忧,也见惯了权贵,没有争取地位利益的动力,也早早就看清了名利场内的阴暗,他满心只是想着钻研学问、游玩山水,追求自己心中的快乐与自由。
图片
图:国画 ©️吴青霞|图源网络
谢家的老邻居——隔壁琅琊王氏,也出了一个人物,就是我们都熟知的书法大家王羲之。他和谢安年纪相仿、性情相投,两人成了特别投契的好友。两人一得空便一起出去玩赏山水、饮酒赋诗。
我们都知道,王羲之因为一次在兰亭修禊(春季在水边的祭祀祈福的活动),举行了一次文艺聚会,写下《兰亭集序》而闻名。在这次有名的聚会中,谢安显然也参与了,他也写下了《兰亭诗二首》,以作纪念:

伊昔先子,有怀春游。

契兹言执,寄傲林丘。

森森连岭,茫茫原畴。

回霄垂雾,凝泉散流。
——谢安《兰亭诗二首(其一)》

相与欣佳节,率尔同褰裳。

薄云罗阳景,微风翼轻航。

醇醪陶丹府,兀若游羲唐。

万殊混一理,安复觉彭殇。
——谢安《兰亭诗二首(其二)》
图片
图|图源网络
谢安这两首诗都点到为止,充满了古意。第一首写了春天兰亭绿意茫茫的景象,那垂落地面的浓雾、清洌的泉水,无不展现出一个森然的世外之境,这也许就是他心理状态的缩影。第二首则深入到对万物的理解,这些纷繁的变化都遵守着同一种自然法则,从这种体悟中,他悟出了生死、荣辱都没什么不同。
这种超然的认识,无疑主宰了他的精神世界。有着这样的认识,他当然完全可以把功名、财富都置之度外,但早早就获得了盛名的他,要隐身在山林之中,是不可能的。他的能力、名望,都不允许他作壁上观。
因为,在被疫病、战乱控制的乱世中,老百姓们希望有一个人来拯救他们于水火之中。
天下人都以为,谢安很合适担当这个角色。
         
图片乱世隐士
谢安自320年出生起,就隐居在家,会稽东山,直到“不惑之年”才“东山再起”,隐居的时间有整整四十年。
这四十年,正处于东晋政权动荡变革的时代。虽然隐居深山,谢安却一直备受天下瞩目。
在曹魏政权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西晋,尽管在名义上勉强实现了大一统,但却是一个仅延续了51年的短命王朝。里面的祸根并不难看清。
自从曹丕开启九品中正制选拔人才后,名门望族开始在国家政权中进一步占有绝对的统治地位,并且这一个个家族,在朝中形成了一股股具有亲缘关系的势力,权、钱、名和地位,顺着这一股股势力流向一个个亲缘关系网,哺育了那些同宗同姓的人。
图片
图:曹丕(187年冬—226年6月29日),字子桓,曹操的次子,三国时期魏朝的创建者,为魏文帝,都洛阳。在位期间,平定边患。击退鲜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复汉朝在西域的建置。黄初七年(226年),曹丕病逝于洛阳,时年四十岁。庙号高祖(《资治通鉴》作世祖),谥号文皇帝,葬于首阳陵。|图源@360百科
但问题来了:最高统治者也有着他们自己的家族,有着兄弟姐妹,你们名士逐渐把持朝政,那皇帝的那些亲族们该如何自处呢?
可他们不仅仅是血脉里和皇帝流着相近的血,同时还是对皇位有直接威胁的人。所以皇帝本身,也一直防着他们。从魏文帝曹丕起,到司马氏建立晋朝,那些皇帝的兄弟们——藩王,都不得不远赴边疆镇守藩国,以免谋权篡位。正是因为如此,世家大族往往能够压倒皇亲国戚。
曹魏时候,曹魏藩王们远赴边疆,无权无势,位高权重的世家大族司马氏造反的时候,曹氏孤立无援,只好将江山拱手相让。到了司马氏的西晋,情况又反了过来。以奇葩皇后贾南风独擅朝政作为触发店,司马氏的王爷们纷纷扯起大旗开始造反。
最热闹的就是我们熟知的“八王之乱”。
图片
图:八王之乱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族内乱之一,其核心人物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八王。实际参与这场动乱的王不止八个,但八王为主要参与者。|图源@洛阳网
要是王爷们关起门来互相打,那问题还没有那么严重。结果王爷们担心自己力量不够,请起了“外援”,这些外援可都是国土外的强大势力,生活在资源短缺的领域。残酷的环境把军队练得如狼似虎,看着资源丰足的中原,怎么可能不动心?
长达十六年的“八王之乱”(291年—306年),晋朝的国力已经被大大消耗,战争使得民生凋敝,也使得国力空虚,内部的消耗最终给外族带来了他们等待已久的机遇。
匈奴、鲜卑、羯、羌、氐等多个胡人部落建立起的多个势力,联合起来侵略奄奄一息的晋朝。直到311年爆发“永嘉之乱”,晋都城被匈奴攻破,西晋势力已无力回天,苟延残喘几年后在317年灭亡。王氏世家大族中的王导、王敦带领皇室南迁,在江左地区建立了东晋,和北方的外族势力对峙,维持着脆弱的太平。
图片
图:'永嘉之乱'致使中国再次走向分裂。中国北部进入战乱不休的五胡十六国;南方则建立起东晋政权,史称'衣冠南渡'。|图源网络
谢安正出生在东晋建立后不久。可以想象,那些被迫南迁的遗老们,操着一口北方话,生活在和自己家乡截然不同的潮湿南方,时时思考着保全晋朝、收复家园的方法,可皇族偏偏不争气,衰弱不堪,整个朝廷和天下的重担都落在了世家大族的肩头上。
但是谢安不想操心这副烂摊子,尽管家里叔伯兄弟都位高权重,谢安依然甘心在家闲居,和家族的孩子们在一起,当个奶爸。
他当奶爸可是尽心尽力又尽责,教育方法也尤其先进,从不拘泥于说教。像他这样早就看透功名利禄不过作茧自缚的人,一颗赤子之心更能品味世间真情趣。一天下大雪的时候,他在家给孩子们讲文章,正好雪下大了,看着这情景,他兴致大发,课也不讲了,问他们这大雪纷纷落下像什么。
那时他大哥谢奕的女儿谢道韫、二哥谢据的儿子谢朗都在,叽叽喳喳地抢着回答。谢朗说“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韫则回答“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听了哈哈大笑。这个小课堂生动活泼又其乐融融。
谢安说,他不愿意用说教、规训去教育孩子,而是更希望用以身作则的方法,让孩子们受到教育。也正是这种优秀的教育,让才女谢道韫更能发挥所长,而不是受到扼杀,成为了历史上一个博学机警、智勇双全的奇女子。谢安多次夸赞她,说她有“雅人深致”(也就是像个有格调有品位的名士),不同于普通老百姓。她能参与清谈,而且谈锋过人,后来她的丈夫,左将军王凝之与孩子都在起义中被杀害,她还率领侍女持刀抵抗义军,颇不失谢家名士风范。
但是,谢安在家中过着教育子侄、闲居清谈的生活,受到了很多现实的阻碍。身为名门大族中的优秀子弟,身为本应在外闯荡的男子,他在功名上无所建树,让家族蒙羞。
谢安的妻子刘氏,是名士刘惔的妹妹,嫁入显赫的谢家,看见谢安兄弟个个都位高权重,唯独谢安本人在家里吟诗带娃,四处游山玩水,过着退休的生活。刘氏心里感到既困惑又不甘。她有一次问谢安:“难道大丈夫就不想富贵吗?”意思是,作为大丈夫,立身处世,难道不应当在功名上有点追求吗?
谢安听了也很无奈,他掩住口鼻,小声地说:“就怕避免不了啊。”
当时隐居东山的谢安,他的名声竟然比担任西中郎将、豫州刺史,戍守边疆、肩负重任的弟弟谢万还要高,明明没有当官,大家却都把他当成领导人,他的一言一行都会流出,然后成为大家行事效仿的榜样。
谢安多半已经看出了,大势所趋下,自己终究会身不由己,但他此时依然没能找到一个出山的理由。他想要人人崇拜吗?他想要财富地位吗?他只想要自由自在的精神生活。
有好长一个阶段,谢安因为嫌弃功名富贵,整天担心怎么避免当官,像别人躲避战争灾祸一样躲着。
但当时担还只是任丞相,后来的简文帝司马昱,却十分笃定谢安会出山。他说:“谢安现在游山玩水,喜欢和别人一起玩,一起喝酒吟诗、哈哈大笑,与人同乐,当别人身处危难的时候,他也自然不得不与人同忧。再征召他当官,他必然会答应。”
这一切,都被简文帝说中了。
359年,作为守边将领的谢万领兵北伐前燕,本想率军深入的时候,与他兵分两路一同进军的郗昙患病退回,谢万以为是因为前燕兵力强大,一时慌张,也跟着仓促命令收兵。
传说谢万带兵,只顾自己潇洒,不怎么安抚将士。谢安知道他的性格,曾劝告他要设宴慰劳大家,没想到谢万在宴席上,虽然表扬兵士,但却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结果适得其反,大家更加不信任他,自然不愿为他卖命。
作为统帅,谢万首先乱了阵脚,士卒自然更4是慌张。本来就不想为谢万卖命,一时之间,军队就溃败四散。豫州治下的许昌、颍川、谯郡、沛郡等郡县全部陷落到敌人手上。在士卒簇拥下出兵的谢万,只落得个单骑败逃而归。
犯下这等大错,谢万本应被杀头,但大家都说:“看在谢安的面子上,还是不杀吧。”谢万捡回一命,被贬为庶人。
谢万的事触动了谢安的心弦。他决定出仕,进入到时代的洪流中去,也许是为了弟弟,也许是为了谢家,也许是为了江山社稷。历史上一个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知识分子,很少有人真能躬耕山里,不问世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才是他们共同的追求。
图片
图:谢安画像|图源@历史菌w
就在谢万被贬为庶人的第二年,谢安答应了时任征西大将军的桓温的邀请,担任他帐下的司马一职,这是一个管理军务的官职。
谢安要出山,在当时是大新闻。他出山的车马队伍,热闹非凡,既有百官随同,也有很多百姓送行。御史中丞高崧跟他开玩笑说:“你一次又一次违抗皇上的旨意,隐居在东山,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我们常常互相说,谢安不肯出山,怎么面对天下老百姓?现在你出山了,天下老百姓要怎样面对你呢?”
这句话深深戳中了谢安的愧疚之心。在乱世,一个有才能的人隐居不作为,任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就跟害百姓受苦的人没有什么区别。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已经步入不惑之年的谢安,终于要直面自己不得不承担起时代赋予他的使命和责任了。
点亮【在看】 【赞】关注星标🌟,探析更多文人系列。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