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惟庸请朱元璋到家中喝酒,走到一半,朱元璋突然下令:满门抄斩

 一利阳光故事会 2023-09-28 发布于北京

前言

明太祖朱元璋开国之初以“杀戮之君”而著称,整个明朝建立在对手的血海之上。但即便如此,他的惶恐与猜忌还是随着权力的增长而膨胀。在朝堂上,他时刻警惕着权力的旁支,唯恐有人威胁皇权。胡惟庸便是在这股暗流中亡命的典型代表。

朱元璋是一个典型的猜忌之君,他创立明朝的过程可以说是踩着敌人的血海前进的。他先后铲除了陈友谅、张士诚等强敌,用残酷手段巩固了自己的地位。但即使权力到达顶峰,朱元璋的猜忌之心还在不断膨胀。他认为功高震主的大臣随时可能威胁到皇权,所以要防微杜渐,及时割除异己。

一、平步青云:依靠恩人攀龙身

胡惟庸生于元末明初,最初只是一个小小的元朝官员,在投靠朱元璋后,他的仕途一帆风顺。

胡惟庸与朱元璋本是同乡,都出身于淮西。这层关系让他获得了朱元璋的青睐。在朱元璋还是个起家的小角色时,胡惟庸就已隶属其麾下。两人来自同一故乡,说同一种方言,这在当时封建社会注重乡情的氛围下,使得胡惟庸受到朱元璋的优待。

但真正推动胡惟庸入朝为官的,还是当时掌握大权的丞相李善长。李善长也是淮西人,他看重同乡胡惟庸的才能,多次向朱元璋极力举荐。李善长的话语权重,而胡惟庸又恰逢其会,得此良机,他的官运于是一路高升。

在李善长的引荐下,胡惟庸先后出任太常寺卿、都察院左都御史、吏部侍郎等要职,权力与地位稳步上升。他处理政务勤勉负责,处理事务周到稳妥,受到朱元璋的欣赏。

1374年,李善长再次向朱元璋推荐胡惟庸出任丞相。朱元璋欣然赞同,胡惟庸终于登上了权力的最高峰。胡惟庸顺利坐上丞相之位,完全是依靠李善长的提拔扶持。如果没有李善长这位恩人的举荐,胡惟庸仅凭自己的才能,也无法一步步攀上这权力的巅峰。

一时间,朝野上下无人不称颂胡惟庸的才能出众。当时不少大臣都认为,胡惟庸之所以能够屡屡升迁,并不是单纯依靠恩人,而是实际才能卓著。但很快,胡惟庸在权力的顶点暴露出了新的一面。

二、跋扈作风:权倾朝野唯我独尊

成为丞相后,胡惟庸很快显示出他骄奢跋扈的一面。他不再谦逊低调,而是开始专断跋扈,要求百官对他绝对服从。

胡惟庸得到实权后,原有的谦和有礼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张狂跋扈的作风。他不再像从前那样谦虚谨慎,而是升任后立刻显露出其专横跋扈的本性。

作为丞相,胡惟庸手握大权,认为天下事务都可以由他说了算。他要求所有百官必须对他言听计从,不能有任何违抗。且不说他此举已经踏入僭越之境,单就这种强制性的要求,就让许多大臣对他颇有微词。

但胡惟庸根本不把这些批评放在心上,依然我行我素。他派系泛滥,大肆提拔自己的亲信到要职。如唐顺之等人都被他提拔重用,这使朝堂上的派系林立,党同伐异之风盛行。

胡惟庸还公开打压异己,排斥言论不同的官员,进行文字狱和清洗。如詹徽、王时敏等人都因言论出入被胡惟庸打压。一时间朝野对他颇有微词。但胡惟庸根本不把这些奏折放在眼里,直接扣押不报。

胡惟庸还暗中设计陷害政敌。他试图收买徐达身边守卫,欲加害于徐达,因为他看徐达不顺眼已久。还诬陷刘伯温谋反,导致刘伯温在还乡后郁郁而终。朱元璋对胡惟庸的所作所为心知肚明。但由于胡惟庸办事效率高,朱元璋暂时没有对他出手,而是静观其变。

胡惟庸得罪了朝中两大权臣徐达和刘伯温,还毫无顾忌,这表明他已目中无人,自负到了极点。他认为自己地位稳固,一时不可动摇,因此志得意满,开始酝酿更大的计划。

三、野心膨胀:拉党结派图谋不轨

朱元璋猜忌之心益发膨胀,朝堂上派系林立。胡惟庸觊觎皇位已久,这成为了他谋反的契机。胡惟庸暗中拉拢心怀不满的陆仲亨和费聚。陆仲亨屡遭朱元璋羞辱,费聚被贬黜边陲,都对朱元璋心生怨恨。胡惟庸适时走上前,对两人授意谋反。

当时朱元璋的猜忌日益严重,他认为功高震主的大臣随时可能背叛,所以经常辱骂大臣以显示权威。陆仲亨就因私自返回朝中而被朱元璋一顿臭骂,还被剥夺了田产。费聚更是被调离京城,流放边远之地。

这两人都受到朱元璋的刻意打击和排挤,心中积怨已深。正好遇到胡惟庸的拉拢,如获救星,便表示愿意跟随他,对朱元璋不满的情绪更加膨胀。胡惟庸敏锐地抓住他们的不满,将两人拉入自己的谋反派系。

胡惟庸还拉拢昔日恩人李善长。李善长虽不愿参与,但也默认了胡惟庸的行为。胡惟庸遂认为道路已通。李善长是胡惟庸的恩师,胡惟庸一步步上升皆仰仗李善长。如今要谋反,理应需要李善长的支持。

胡惟庸多次引诱李善长,但李善长以老迈为由推脱。但他也没有揭发胡惟庸的野心,这被胡惟庸视为默认与支持。胡惟庸由此更加相信自己的谋反可以顺利实现。

除了拉党结派,胡惟庸还在家中积聚武器,储备粮草,表面上修建水井,暗中挖掘地道,全方位准备突袭禁宫。一时间,胡惟庸府第人来人往,刀兵林立,为即将到来的叛乱做足了准备。

四、阴谋败露:莽撞行事激怒君王

就在胡惟庸准备起事之际,一个意外打乱了他的计划。胡惟庸的儿子不慎从马车上跌落身亡。胡惟庸大怒,将赶车的马夫杀害。朱元璋得知后,严词训斥胡惟庸私刑滥杀,要他以命偿命。

胡惟庸的儿子名叫胡延龄,是他的独生子。胡延龄性格较为鲁莽,有一次在马车上玩耍时不慎跌落,当场摔断了脖子丧命。胡惟庸对儿子寄予厚望,见他突然夭折,悲痛欲绝,暴跳如雷。

他认为是马夫看管不周所致,便找来马夫将其痛打一顿,随后杀害泄愤。这种私刑滥杀的行为很快传到朱元璋耳中。朱元璋大怒,严辞训斥胡惟庸不该私自处置人命,要他以命偿命,交出自己儿子的性命以示惩戒。

胡惟庸感到自己的地位岌岌可危。为了自保,他决定提前发动叛乱,先发制人。胡惟庸本就野心膨胀,这次儿子的变故让他意识到,朱元璋随时可能找理由除掉自己。为了防患于未然,他决定抢在朱元璋动手之前,先发制人夺取皇位。

胡惟庸诱骗朱元璋前来家宴,准备趁机行刺。朱元璋起初对家宴的真实性抱怀疑,但还是准备前去探个究竟。就在皇帝出宫的途中,一个内侍冲出告发胡惟庸有谋叛的蛛丝马迹。

朱元璋立刻识破,下令将胡惟庸一家捕杀。胡惟庸与儿子欲起事的野心就此败露。朱元璋将胡惟庸等人连夜擒下,投入大牢。不久,胡惟庸就与儿子一起遭到腰斩处死。

结语:

胡惟庸从一个小官起步,依靠恩人一步步爬上权力之巅。但权力带给他的不是满足,而是无休无止的欲望。这股欲望驱使他肆意跋扈,图谋篡位。胡惟庸的最终害死了自己。他的结局充分说明,在封建专制下揽权过甚必将招致杀身之祸。权力欲望膨胀到一定程度,就会害人害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