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谨防学习机成为“鸡娃神器”

 zhb学习阅览室 2023-09-28 发布于上海

“双减”政策实施以后,部分家长找到了学习机作为“鸡娃”新方式,一台学习机内可包含上千节全学科课程,从小学到高中全部覆盖,学生可自行选择学习。在部分学习机宣传页面,还有不少学生案例,如“学校还未开设英语课,一名一年级小学生英语听力大约达到五六年级水平了”。如此“培训”,提供课程内容的学习机生产商违规吗?

目前,揠苗助长的培训班几乎难觅踪迹,但学习机不能成为新的“阵地”,这也是时下社会各界普遍关注和担心的焦点问题。

按照“培训”的定义,学习机由于缺乏师生的直接交互,不属于“培训”范畴,属于监管的真空地带,但手段和措施与市场上的培训如出一辙,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学习机很容易加重学生负担,成为影响学生健康的一大杀器,需要引起学校、教师和家长的格外注意。

首先,家长要树立科学的育儿理念,丢掉功利化的思维方式。育儿需要久久为功的“陪伴”,要根据孩子成长变化不断适应调整,因材施“育”,不仅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还要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作为高科技产品的学习机,充其量只是一种辅助类学习工具,利弊共存,发挥正向作用还是负面作用,完全看家长的监督和把控。

其次,学习机不是学习神器,而是孩子发展的助力仪。学习机只是“知识”学习器,这是机器的基本功能定位。然而,学习不只是单纯学习知识,还包括孩子心智的发展,以及对社会经验的习得。课堂学习,除了知识的学习外,还包括师生的互动、同学间的互助,以及一系列质疑探究的过程,这是任何机器都无法代替的。如果家长利用学习机让孩子提前“起飞”,这种“学”是被机器强行灌输的,缺乏主动性、探究性,不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创新意识。另外,孩子提前学完课本知识,课堂上的时间又如何打发?他们还会专注听课吗?还能与同学进行良性互动吗?

再次,学习机潜在的辐射威胁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极为不利。对于一些新知识,由于没有教师的引导,要想真正学会,孩子只能靠一遍遍刷屏来实现。而但凡电子产品,一般都会有辐射,触屏时间一再延长,无形中会对孩子的视力以及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更为严重的是,容易使孩子患上机器依赖症,凡是遇到难题,不愿动脑筋,只想依靠机器。

最后,市场上质量相对好的学习机,价格多在1000—5000元不等,无形中会增加家长的育儿成本。

总之,育儿是父母一生的事业,家长必须亲力亲为、全力以赴,不能靠机器代劳,不能做甩手掌柜,这应成为家长的共识。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邹城市崇义小学)

《中国教师报》

作者:冯 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