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顺治、康熙、雍正母钱的探索、鉴定与欣赏

 馱夫 2023-09-28 发布于福建
各位领导、协会的同仁、以及各位藏友大家好!

      十来天前,衢州市钱币收藏协会的郑乘霞会长给我来电,邀请我在八月五日举行的竞买聚会前做个专题讲座,我自视学浅,先是婉拒,然盛情难辞,那就把我古钱收藏三十年来对清早期顺、康、雍母钱的把玩经验浅显道出,以供藏友探讨。




01

收藏经历


雍正通宝.宝浙局雕母


  1993年8月,我正式走上古钱收藏这条路,开始那几年也刨过地皮,收过批量古钱,每年也会到杭州半道红、上海大木桥、南京夫子庙等古玩市场交流。

  开始是什么都玩,古钱、铜元、银元、纸币都收藏过。在江山乡下,出的最多是清钱,收的多是顺、康、雍以及咸丰浙十的通货,收的量多了,慢慢就主要玩清钱了,自然而然就专注清钱版别了。

  2000年前后网络兴起,国内出现了几个知名的钱币网站,如《古泉园地》、《开元泉社》、《义和泉苑》、《龙之藏》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古泉园地》。2002年9月,我申请为《古泉园地》会员,由于发帖积极,还经常发表一些与众不同的见解,就被古泉园地吸纳为清钱信息版块的版主。作为版主,要经常在线,对一些不合规的帖子及时处理,就这样大约做了三、四年版主。

  记得是1994年的初秋,我在江山卅二都一个石匠家里,以每枚5元的价格,买到了几十个清钱。其中有一枚是雍正通宝宝浙局,该钱当时有层厚厚发禄包浆,后经清理,精美异常,字口、地章均为手工雕刻而成,自我感觉就是书上说的雕母,只是当时认知有限,自己也不能确认性质。后请教过几位前辈,都没得到确性的答案。

  在当时,清早期雕母只发现有雍正泉、源二局,总数不到十枚,地方局的雕母更没发现过。狐疑无果,那就自己把它搞清楚。从此,我就走上探索雍正浙局雕母的路,这个过程,也是我对顺、康、雍母样钱的探索过程。

  当时流行有种说法,清早期三代无母钱,直至现在,还有藏友以为顺、康、雍无母钱。但问题来了,大量存在的顺、康、雍流通钱是怎么铸造的呢?

  事实上,在当时,已有康熙母钱得到部分藏家的认可,如康熙中广母钱,就是最早得到藏家认可的。同理,清早期顺康雍三朝的其他铸局都应该有母钱存在的。




02

初得康熙母钱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最早收藏并判定为母钱的是康熙母钱,时间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未至2000年左右,在江山城中路古玩市场,差不多在同一时期,同一泉友处收得二枚。


01-康熙通宝.宝浙局母钱  27.7*1.1mm

《宝浙清钱谱》k-002 原物

  一枚是康熙通宝宝浙局母钱,此钱是《宝浙清钱谱》k-002 原物(01图)。



02-康熙通宝.宝昌局母钱

  另一枚是康熙通宝宝昌局母钱(02图)。




03-康熙通宝.宝苏局大样母钱

  后来又得到一枚康熙通宝宝苏大样母钱,直径达28.3mm。


  此后,过手的顺康雍母钱也渐渐多了起来,也摸索出辨别它们的特征。




03

顺康雍母钱的特征


  首先,为什么顺康雍母钱鲜有发现呢,我觉得是当时对顺康雍母钱认知有偏差造成的,是前辈们对母钱总结的部分特征,误导了绝大多数泉友对顺康雍母钱的认知。

  “铜质精良,字口深峻,地章光洁,穿口精修,鱼脊边道”等,这些都是前人总结的清母钱几大特征,绝大多数泉友都把这几点当作辨别清母钱的标准。

  从实物总结发现:我认为顺、康、雍母钱与乾隆及以后的母钱特征是有所区别的。下面我来分析一下这几个特征,顺、康、雍母钱的到底与乾隆及以后母钱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区别又在哪里,是什么原因挡住了我们认识顺、康、雍母的慧眼。

  一、铜质精良

  我认为这个标准适合于历朝历代母钱,当然铜质精良,也是相对性的,同一钱局不同时期,或者同一时期不同钱局,均可能有差异性。

  二、字口深峻

  有一部分母钱是雕母直翻的,这类母钱字口多很深峻,少有修字口现象。也有些是用精铸母钱再翻铸加工为母钱的,可能出现字口不好,局部有粘连现象,少数母钱也有刀修字口的情况。

  顺康雍钱直径较大,厚度较薄,字口就没清中期钱来得深,要稍浅稍平夷些,母钱也是如此,这是顺康雍母钱与乾隆及以后母钱的区别之一。

  三、地章光洁

  母钱相对于同版子钱,母钱的铸沙也比铸子钱的铸沙细腻一些,母钱的地章比同版子钱光洁平整的多。但也有些铸局铸沙较粗,就算是母坯钱也可能地章有流铜,所以部分母钱见有用刀清刮地章的情况,顺康雍母钱也是如此。

  四、穿口精修

  母钱必修穿,但修穿的不一定是母钱。我认为这话是有道理的,母钱修穿,样钱也有修穿的情况,他们修穿的工艺有所不同,母钱修穿是为了翻砂好脱模,样钱的修穿是为了穿口干净无渣,美观一些。

  乾隆及以后的子钱直径较小,重量稍轻,但厚度相对较厚,为了便于脱模,所以母钱的穿口修得较斜,绝大多数面2~4分,背6~8分,也有单面斜的,宝福局后期的母钱就是这样。

  顺康雍钱径普遍较大,厚度相对较薄,其母钱修穿的工艺就不同于乾隆及以后的母钱,一般都较直些,稍圆些,当然也有其他情况。正是因为较薄,所以顺、康、雍的母钱穿口容易有裂,请看图。



  五、鱼脊边道

  上面说了乾隆以后钱径较小,厚度较厚,多数母钱穿口修得较斜,同样的边道也修成斜口像鱼脊背,这样好利于脱模。顺、康、雍钱径较大,厚度较薄,但稍重些,边道就不用修成鱼脊背,多数是圆口直边,请看上图。

  通过上面几个特征分析,顺、康、雍母钱与乾隆及以后母钱的区别主要在字口、修穿与修边上,如按单纯用乾隆及以后的母钱特征作标准,是很难找到顺康雍母钱的。

  所有母钱的直径均比同版子钱稍大,一般大0.4~0.7mm,这主要是子钱锉边边造成的。还有顺康雍母钱的厚度与子钱相差不大。



04

顺康雍母钱欣赏


04顺治通宝.满汉原-点原母钱


05顺治通宝.满汉河-大样母钱,径过29mm



06顺治通宝.缶宝光背母钱



顺治通宝.缶宝光背母子钱对比



07康熙通宝.满汉浙母钱,径28.2*1.4mm



08康熙通宝.满汉福-大福母钱


康熙通宝.满汉福母钱穿口大图




09康熙通宝.满汉昌-七分钱大样母钱




10康熙通宝.满汉宁-角头通母钱



11康熙通宝.满汉临-大头通母钱



12康熙通宝.满文宝泉-母钱




13康熙通宝.满文宝泉-母钱



14雍正通宝.宝浙-类方头通母钱




15雍正通宝.宝浙-四笔乡母钱-28*1.2mm




16雍正通宝.宝武-大样母钱-28.9*1.1mm




17雍正通宝.宝武-大样母錢

29.1~29.7 *1.5mm





18雍正通宝.宝巩-宽巩母钱


  以上发布的18枚母钱,与各位泉友一起探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