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军南方游击区战史(29)闽水沧茫(八)叶飞与闽东苏区

 兰州家长 2023-09-28 发布于甘肃

闽东苏区地处福建省东北部,包括福安、霞浦、宁德、福鼎、寿宁、周宁、柘荣、连江、罗源等县,以后又发展到古田、屏南两县。境内太姥山、白云山、鹫峰山绵亘其间。海岸线长达1500多公里,有著名的三都澳、福宁湾、罗源湾等港口,海域辽阔。北邻浙江,具备利用两省边界山地进行红色割据的条件。

闽东地处海隅,文化落后,能远去北京、上海等地念大学的青年学生很少,大多是在福州念中等学校的青年学生,如马立峰、杨而菖、叶秀藩、范浚等人,都是在1928、1929年先后入党,以后又受福州党组织的派遣,回乡传播马克思主义,进行建党活动的。

马立峰出生在福安县马厝村的中农家庭,在福州理工学校半工半读,1928年参加革命互济会和反帝大同盟,1929年2月入党,和陈铁民、郭文焕等组成福安小组。是年暑假,马立峰在福安开展工作,发展小学时的同学詹如柏等入党,开始进行农村建党工作。

杨而菖,连江透堡人,1929年2月入党,1930年以透堡小学教员身份作掩护,开展革命活动,同年12月连任连江县委书记。

叶秀藩,寿宁人,1929年在福州高等师范学校入党,1931年5月以寿宁嗷阳小学校长的身份为掩护,秘密发展党组织,1932年11月寿宁成立特别支部,任特支书记。范浚与叶秀藩同时入党,回寿宁后任特支委员。

他们的主要工作是发展党的组织,开展农民运动。1931年8月成立了福安中心县委,马立峰任书记,指导福安、宁德、寿宁、霞浦、福鼎五县党的工作。1932年底又成立连江中心县委,杨而菖任书记,指导连江、罗源两县党的工作。

1932年5月,中共福州中心市委扩大会议强调福安党组织要马上组织游击队,要求'在农村中进行解决反动武装,帮助及发动农民起来斗争,要在这样的工作当中去创造新的苏维埃区域。'

会后,福州中心市委书记陶铸亲自来到福安指导工作。陶铸是黄埔军校毕业生。广州起义时担任团参谋长,长期担任福建省委军事部长。9月14日,他在福安亲自组织了闽东工农游击第一支队,随后又到连江,帮助杨而菖成立了闽东工农游击第十三支队。

叶飞是1932年下半年由福州中心市委派遣到闽东巡视工作的。

叶飞,1914年5月生于菲律宾吕宋岛的一个山区小镇上。菲律宾华裔很多,港口三宝颜就是华人聚居之地。传说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时到过这里,所以叫'三宝颜'。据明史记载:'福建商贩数万人,往往久居吕宋不返,生育子孙。'

叶飞的父亲叶孙卫,原是福建南安人,由于生计无着,飘洋过海来到菲律宾,娶菲律宾姑娘为妻。故叶飞的生母为菲律宾人。

1919年,叶飞随父亲回到了故乡﹣一福建省南安县的金淘区深按乡。这里距闽南古城泉州一天路程,虽然山清水秀,但人多地少,又是穷乡僻壤。几百年来,不断有人背井离乡,飘洋过海到南洋谋生。南安人性格剽悍、豪爽。明末清初,南安出过两个人物:郑成功和洪承畴,一忠一奸,南安人总是以他们的经历来教育后代。

叶飞在厦门读中学时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1928年冬,担任共青团厦门区委书记。1931年底,调任福州团中心市委书记。这一次他是以市委特派员的名义到闽东的。此后五年,叶飞一直领导着闽东的革命斗争。

自1932年至1934年8月,在叶飞的领导下,闽东党先后创建了7支革命武装。第一支队(福安)支队长詹如柏、政委马立峰;第三支队(宁德)支队长颜阿兰,1933年7月牺牲后,由谢丙成继任支队长;第五支队(福安)支队长任铁锋(后脱离);第七支队(寿宁)支队长范铁民;第九支队(连江)支队长魏耿(后叛变),政委杨而菖。这就为闽东全区性武装暴动打下了基础。

当时,闽东没有懂军事的干部。1933年6月,由福州中心市委派赖全彪来闽东,才使闽东的干部对建军问题有个了解。赖全彪是广东大埔人,红十二军排长,彭杨军事学校的优等生。组织上选派他去苏联深造,途经福州时,因去海参崴的交通断了,中心市委便把他留下来,派送闽东游击队。他熟知人民军队的建设经验和战略战术。在他的指导下,闽东游击队在战争实践中,逐渐学会了打仗。

叶飞在一生的战斗生涯中,几经生死的考验。1933年冬天的一次,他几乎已经到了死神的怀抱。福安县有一个叫狮子头的地方,离县城约有60多里地,是个渡口。这个渡口有家客店叫狮子头客店,是一座孤零零的上下两层的木头房子。来往赛岐和福安之间的行人在这里登岸后,大多要在这家客店里休息、吃饭、等船,然后再上路。客店实际上是闽东地下党的一个交通站。

一天,叶飞中午12时到狮子头客店接头。他正在二楼吃饭,突然从楼梯口跑过来3个人,将他按住并开枪,叶飞头部中弹,倒在楼板上。他们搜去叶飞身上的手枪和笔记本,接着就走了。

叶飞脑子还清醒,听到有人下楼梯的声音,便抬头一望,这下坏了,原来只下去了两个,还有一个留在楼梯口正在察看他死了没有。那人一见叶飞抬头,就大叫起来:'还没死!还没死!'并跑过来朝他又连开三枪。叶飞接受了第一次的教训,躺在那里一动也不动。他头部、胸部、手臂都中了弹,躺的地方周围都是血,不由想到这次非死不可了。又躺了一会儿,一个念头突然在他脑中闪现:也许不会死,我不能在这里等死,我要争取活下去!要想办法脱险,要离开这个地方!他憋足劲,顺着楼梯一级一级往下爬,一直爬到客店后面一座小磨房旁的小水沟边,再也没有力气了,昏了过去。等他醒来,已是半夜12点了。他被狮子头村党支部救起。

第二天,敌人派部队封锁了狮子头方圆十里内几个村子的路口,到处搜寻,整整折腾了一个星期。狮子头村党支部决定把叶飞送到山上游击队的根据地去。

他们想出一条妙计。那时福安农村的妇女还裹小脚,家境好一点的妇女回娘家要坐轿子。上路那天,叶飞穿上妇女的服装,他当然穿不进'三寸金莲'的小鞋子,就穿进两个脚趾,然后在膝上盖着一床棉被,只露出一点小鞋尖。这样,叶飞终于脱险了。

到达游击队根据地后,县委立即请医生给叶飞动手术,取出了头部的那颗子弹。胸部的那颗子弹无法取出,成为终身的纪念。

1933年11月,趁福建事变的机会,叶飞领导闽东各游击队发动了全区性武装暴动。到1934年1月,闽东党已控制了100多万人口的地区,创立了一整块红色根据地。这一时期是闽东苏区的'黄金时代'。

闽东苏区是在第五次反'围剿'的紧张气氛中诞生的,是全国最后建立的一块苏区。中共中央只是从敌人报纸上知道这里有党的活动,有红军,有苏区;它的创建不同于主力红军开辟的苏区,主要是依靠本地党组织和革命群众的英勇斗争,是土生土长的苏区。

1934年3月,由于叛徒的破坏,闽东苏区失去了和福州的联系。叶飞决定成立闽东特委,统一领导闽东的斗争。那时讲究工人成份,工人出身的苏达担任特委书记,叶飞、马立峰、杨而菖、詹如柏、曾志、阮英平、叶秀藩、郑宗玉等为特委委员。

1934年8月,北上抗日先遣队东进闽东时,寻淮舟曾向叶飞建议,组建一支主力部队:闽东独立师。闽东过去没有成立师以上的军事指挥机构,主要是缺乏军事领导干部。抗日先遣队给闽东苏区留下100多名伤病员,团、营、连、排干部都有。这对闽东苏区来说,确实是一笔宝贵财富,闽东独立师因此得以成立,使闽东苏区到达鼎盛时期。

闽东苏区的全盛时期,为时不到一年。北上抗日先遣队主力在皖南失败后,国民党即抽调大批兵力,向赣东北、闽北、闽东各苏区大举'清剿'。闽东苏区邻近福州,更是首当其冲。

这就是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开始。对各个苏区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转变,但对闽东来说战争形势却没有改变。所以,从1932年9月算起,闽东进行了五年游击战争,这也是闽东地区斗争的一个特点。

1935年1月,国民党军兵分四路向闽东苏区进行'围剿'。进攻福安地区的主要是新十师萧乾部;进攻连江、罗源地区的是八十七师王敬久部;进攻寿宁地区的是从山东调来的刘珍年师;另一个二十三师(刘和鼎部)和第四十师一部兵力在闽浙赣三省边界构筑封锁线,将赣东北、闽东、闽北地区加以分割。

1935年3、4月间,敌人占领了闽东苏区的所有村镇,杀了许多人,然后搜罗一伙叛徒,拼凑了一批反动民团,强迫老百姓编好保甲,地主豪绅又作威作福起来。国民党军以为革命力量已经消灭,'清剿'任务已经完成,逐渐撤出了苏区。

独立师抓住这个时机,返回苏区进行反攻。闽东各地的游击队也积极活动。在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红军游击队取得一连串胜利。

福安湄洋、松罗山区的革命群众,至死不从敌人移民并村的政策,纷纷跟着苏维埃政府和红军游击队撤进深山密林,不少人后来就饿死在大山里。

在福寿交界的岗珑山区,人民群众在密林深处搭起了一间间茅草棚,让特委机关工作人员和红军伤病员住下,然后在周围几十里的广阔地带巡逻放哨,一有敌情,就一个山峰一个山峰地用暗号报信。

有不少革命群众,被敌人抓住,严刑拷打,宁死也不泄露党和红军的秘密。为保护红军而惨遭杀害的群众为数不少。在那严峻的日子里,许多群众省下最后一点粮食,拿出被敌人洗劫后仅有的一件衣衫或棉被,来支援红军。

1935年4月中旬的一天,叶飞带领陈挺和师特务队共30多人,从福寿去霞鼎。陈挺带两名特务队员先行,约定如发现情况就鸣枪。晚上9点,陈挺一行到达交溪渡口。他们警惕地观察了一阵,便小心翼翼地趁黑向渡口摸去。突然,猛地有人大喊一声。糟啦,碰上了敌人潜伏哨!一时间枪声大作,陈挺带领一名战士退到六坑村,这时天快亮了,两人又冷又饿,便想在村西山上的一间旧草棚里歇一会儿。他们掀开草棚草帘一看,那里面竟睡着一位老人。老人翻身坐起,直愣愣地望着他俩。

'老乡,对不起,吵醒你了。'陈挺说明他俩是红军。看看老人的神色,似乎不大相信,便把昨晚在交溪遭遇敌人的情况相告,老人才放心。

'白军常到这里吗?'陈挺问。

'大前天有一队过路兵,说话叽哩哇啦的,听不懂。这两天倒没见过。'老人说完爬下铺,指着他那唯一的用木头架起来的茅草铺说:'你们歇歇吧!'

草棚里,靠门口有个土灶,一堆柴草,此外,就是那几根木头支起的铺了,上面堆着一团破棉被。

看看老人那不爱搭理的样子,陈挺不好多问,这草棚里安全吗?树林里虽然安全,夜里下了一场雨,到处湿漉漉的,没地方休息。陈挺犹豫着,掀开草帘,外面浓浓的白雾,一团一团翻滚着,四周的景物看不见了。根据经验,敌人搜山都在雾散之后才开始,趁雾散之前这二三个小时,先在这里歇一歇也好。他俩把被雨水打湿的外衣脱下,身子一倒下,眼睛就睁不开了。

不知过了多久,突然,草棚外有人大声吆喝,一下子把陈挺惊醒了。

'里面的人出来!'

老人走出去了。

'这里有共产党游击队吗?'

'没有。'老人回答。

'棚里还有什么人?一块出来!'

陈挺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喉咙口。

'什么人也没有。'老人在门口回答。

'真的没人?'又听见敌人问。

'不信,老总自己来看,这破棚子只我这个老头,连一只老鼠都藏不住!'

老人眼看敌人走远了,仍背靠草棚,往前面眺望。他神态自若,仿佛没有发生刚才的事情。陈挺听到敌人已走远了,立即动手整理行装,正要掀开草帘,老人猛地用树枝抽过来,又听他朝远处大声喊道:

'你们的人已经过去了,对,前头那村上。'

原来路上又来了几个白军。待敌人都走远后,老人才走进棚里说:'你们赶快进后面的树林里,爬过这山岗,千万别走大路,这群黄狗到处盯着你们。'

直到这时,陈挺才看清老人的模样。他约60多岁,中等个子,身材瘦削,头上一顶破了几个窟窿的黑线套帽,身上的蓝布衫满是补钉。就是这位善良的老人,在危急关头,不顾个人的安危,机智地掩护了红军战士。

闽东的党和红军游击队就是这样,在广大群众的支持下粉碎了敌人的'围剿'。到1937年,大部分根据地得到恢复和巩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