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秋史 第六章 ---- 第十章

 新用户4541Ay47 2023-09-28 发布于上海

第六章 齐桓称霸前的国际形势

绪论   黄河下游的诸国中,以形势论,以国力论,最容易发展的,本来是齐国。但因这时西方的压力刚去,东方各国一时还透不过气来。同时周室的尊严尚在,与王家关系较切近的国家到底占些便宜;而郑庄公又是一位不世出的雄主,敢于力征经营,所以春秋最初期的历史竟成了郑国独强之局。但一时的机会毕竟敌不过自然的形势,东方的霸权终于渐渐落入齐国的手里。

郑国的中衰 鲁桓公十一年的夏天,郑庄公去世,国内发生变乱,郑国就中衰了。原来庄公的太子名叫做忽,是邓国的女儿邓曼所生。庄公又娶了宋国雍氏的女儿叫做雍篯,生个儿子叫做突。雍氏是宋国的贵族,为宋国的君主庄公所宠。郑庄公死后,太子忽即位,是为昭公。宋国人气愤不过,设法诱骗了郑国的大臣祭仲到宋国来,把他拘住,硬逼他拥立公子突为君。祭仲本是昭公的保护人,到这时因为自己的性命要紧,只得答应宋人,与他们结盟,带了公子突回国,拥他即位,是为厉公。昭公便逃到卫国去了。当厉公将要回国的时候,也被宋人拘住,逼着要贿赂,厉公只得答应。厉公即位以后,宋国逼讨贿赂很急,逼得郑国喘不过气来,宋、郑间的国际感情就日趋恶劣,将要打起仗来。那时鲁国连同宋国会盟,想出来做调和人。鲁桓公十二年,鲁侯又同宋国在句渎之丘结了一次盟,但讲和的事情仍不见头绪;再会于虚和龟两处地方,宋国到底不肯答应和议。那时激恼了鲁国,便与郑国会盟于武父的地方,联兵伐宋。到了第二年,郑国又联合了纪、鲁两国,与齐、宋、卫、燕(南燕)四国开战,结果四国联军打得大败。于是鲁、郑两国格外交好,连次会盟,联成一气。在这里可以看出郑鲁与宋卫到底是两个国际的集团(齐本也是郑党,这次所以加入宋、卫一边,乃因纪与鲁联合的缘故,参看下文),此时差不多又恢复了春秋开始的形势。又可看出郑究竟比宋强,所以在这个时候郑还能占到胜利,真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了。但宋国吃了亏那里肯服,就又联合了齐、蔡、卫、陈诸国的兵伐郑,焚了郑国的渠门,一直打进大街;又侵扰郑国的东郊,夺取了牛首的地方,把郑国大宫(祖庙)的椽子抢回去做了宋国卢门的椽子。这一次的战事,因为寡不敌众,却是郑国吃了亏了。

郑国在败弱之际,内部又发生变乱起来。原因是厉公为祭仲所拥立,所以政事很被祭仲把持;厉公颇忌他,就派他的女婿雍纠设计去杀他。不料雍纠是个没用的脚色,他不知怎样把消息透漏给他的妻子雍姬。雍姬便去问她的母亲道:“父亲与丈夫是哪一个亲近些?”母亲道:“只要是个男人,都可以做女人的丈夫;但父亲却只有一个!”雍姬听了这话,便把雍纠的阴谋暗示给祭仲,于是祭仲把雍纠杀了。厉公一看事情不稳,逃到蔡国去。昭公就回国复了位。先前被郑所灭的许国也乘这机会复了国。厉公又引动郑国栎地的人民杀了守将檀伯,占居栎地,做昭公的敌人。鲁国本与厉公交好,便结合宋、卫、陈、蔡等国一再伐郑,想送厉公回国,结果没有成功;于是鲁、郑也分裂了。在这里,我们知道伐郑的五国中,鲁本是郑党,这次伐郑还是为了郑;宋、卫、陈、蔡四国却是郑的敌人,他们只不过想乘机打劫罢了。

卫国的第二次内乱 郑国的内乱未定,跟着卫国又发生了内乱。原因是卫国的宣公收纳了他的庶母夷姜为妻,生个儿子叫急子,把他交给宗亲大臣右公子职保护。急子长大以后,宣公替他娶了齐国的女儿;因为齐女长得美丽,宣公舍不得配给儿子,自己收用了,是为宣姜。宣姜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叫做寿,一个叫做朔。宣公又把寿交给另一宗亲大臣左公子癢保护。夷姜因为失了宠,自己吊死。宣姜与他的小儿子朔日夜在宣公面前说急子的坏话,宣公信了谗言,就派急子到齐国去,暗遣刺客在莘的地方等待着杀他。宣姜的大儿子寿听得这消息,忙去告与急子,叫他赶快逃走。急子不肯,说:“天下哪里有没有父亲的国家可以逃奔呢!”寿看劝他不醒,便用了一计:在他动身的时候,替他饯行,把他灌醉,寿自己载了急子的行旌先去,想牺牲了自己来救急子,果然给刺客杀了。急子却不肯对不住他的弟弟,急忙赶去,对刺客说道:“你们要杀的是我,他是个无罪的人,你们杀错了!”于是刺客又把急子杀死。为了这个缘故,急子和寿的保护人左右两公子都怨恨朔,鲁桓公十二年,宣公去世,朔即位,是为惠公,隔了四年,二公子起来作乱,拥立了公子黔牟,惠公只得逃到齐国去。

齐鲁的暗斗 这时齐、鲁两国正因纪国(在今山东寿光县一带)的事发生冲突:原来纪国的君所娶的是鲁国的女儿,所以鲁要保护纪。因为齐、纪是世仇,齐国常想灭纪(报仇的话其实是托辞,齐国想的是开拓疆土。又齐、纪结仇的事只见于汉人的记载,究竟可信与否,也未能定)。在齐僖公的时候已与郑庄公合谋袭纪,没有成功。后来纪人嫁女为王后,似乎想藉王威以抵抗齐国,也不发生效力。鲁桓公十三年,鲁、纪、郑三国与齐、宋、卫、燕四国的战事,其中恐也包含着齐、纪的问题;这次齐国虽然失败,但究竟不能使他息了并纪的阴谋。到了僖公去世(鲁桓公十四年),他的儿子襄公诸儿即位,与鲁国修好,图谋灭纪更急;纪国向鲁国求救,鲁国也没有切实的办法,反而弄得与齐国又翻了脸:鲁桓公十七年,鲁、齐两国的兵战于奚的地方。不久鲁国助宋伐邾,似是想联宋以抗齐。但到了第二年,鲁桓公与齐襄公会于泺的地方,又与夫人文姜一同到齐国去;大约是想与齐国修好,不料竟被齐国害死;齐国只把刺客除杀以卸责。鲁国也不敢对齐国怎样。

齐国的始强 在鲁桓公死的那年,齐襄公又曾杀了郑君子?。先是,郑庄公在世的时候,想用高渠弥做卿,太子忽很厌恶这人,竭力劝谏庄公不要用他,庄公不听,等到昭公(太子忽)复国,高渠弥怕昭公要杀他,便先把昭公杀了,拥立昭公的弟弟公子?为君。齐襄公听见这事,想替郑国讨贼,借此可以摆出他大国的架子来;于是带了兵马驻屯在首止的地方,叫郑君来相会,公子?不敢不从,带了高渠弥前去。襄公杀了公子?,把高渠弥车裂了。公子?同高渠弥既死,祭仲便向陈国迎了昭公的另一个弟弟子仪回国即位,是为郑子(不成君为“子”)。

鲁桓公既死,纪国失了后援,齐国便乘机迁了纪国的絠、襸、?三邑的居民,把这三邑收为己有;跟着纪侯的弟弟纪季也以纪国的餋地入于齐国,纪国越发难以保存了。鲁国到这时还想与郑国一同援救纪国,但是因郑也有内乱,惧怕齐国,无力助鲁,反与齐国相合,于是纪的生命终于不能维持下去。到了鲁庄公(桓公子同,桓公死后即位)四年,纪侯便把全国交给纪季,逃出国去;纪季把纪国全部归了齐,纪国便灭亡了。

这时卫国内乱未定,卫惠公逃在齐国。齐国号召了鲁、宋、陈、蔡诸国一同伐卫,把惠公送回国去。惠公回国以后,把公子黔牟放到周国去(这大约是因为公子黔牟与周有些关系的缘故,当诸侯之师伐卫时,周兵曾来救卫),杀了左右两公子,重登了君位。

齐国的内乱 这时中原的国家已推齐国最强。齐襄公灭纪伐卫又服鲁,几乎成了桓公以前的伯主。可惜不久齐国也发生内乱,伯业没有做成功。先是,齐襄公派大夫连称、管至父两人去驻守葵丘的地方;两人是在瓜熟的时候去的,襄公对他们说道:“到明年瓜熟的时候,我派人来代你们。”到了期限,他并不派人去代,两人向襄公去请求,他也不许;因此他们两人很怨恨襄公,合谋作乱。那时齐国有个宗室叫做公孙无知,是襄公的叔父夷仲年的儿子。他为襄公的父亲僖公所宠,一切待遇都如太子。到襄公即位,把他的待遇降低了,他很怨恨。连称、管至父两人就奉了他图谋作乱,连称有个堂房的妹妹做襄公的侍妾,不为襄公所宠,他们就叫她做间谍;无知许她事成之后立她为夫人。鲁庄公八年十二月,齐襄公游于姑棼的地方,乘便在贝邱的地方打猎,受了伤,连称等就在这时发动,把襄公攻杀了,拥立公孙无知为君。不料无知又被大夫雍廪所杀。那时襄公的庶弟公子纠逃在鲁国,鲁国想把他送回齐国为君;不幸被襄公的另一个庶弟叫做公子小白的从莒国趁先回国即了位,这便是赫赫有名的齐桓公。齐桓公即位以后,发兵抵抗鲁国送公子纠来的兵,在乾时地方(在今山东博兴县附近)开战,把鲁兵杀得大败,齐兵乘胜打到鲁国,硬逼鲁国杀死公子纠,献出公子纠的臣子管仲、召忽。召忽自杀了,管仲却忍辱做了囚犯,由齐兵把他带回国去。那时齐军的主帅是鲍叔牙,本是管仲的好朋友,知道管仲是一个有大本领的人,便在半路上解放了他,在桓公面前竭力保举。桓公听了他的话,重用管仲为相,后来果然成就了所谓“一匡天下”的大功业。

楚国的形势 当春秋开始时,黄河流域诸国正在勾心斗角的时候,南方已有一个蛮夷的强国起来,这就是楚。鲁桓公二年,郑国约蔡国会于邓的地方,《左传》说这次盟会的原因是开始惧怕楚国。以郑庄公之强,尚且对楚国发生畏惧,可见楚国在那时候的强盛已经超过了郑了。楚国当时已控制了汉水流域和长江的中游,在他四面的都是些小国和野蛮的部落,楚国文化既较高,同时武力又很强盛,所以开疆辟地势如破竹,不到几十年的功夫,就成了南方唯一的霸国。

楚国的发展 鲁桓公六年,楚武王起兵侵随(在今湖北随县),先派了鑅章到随国去议和,自己带兵驻在瑕的地方等候。随国也派了一位少师前来证和。楚国的大夫斗伯比对楚王说道:“我们所以不能在汉东得志的缘故,是我们自己造成的:我们张大了武备去恐吓他们,他们自然害怕了要联合起来对付我们,弄得我们现在没法使他们离散。但是汉水东面的国家以随国为最大,随国倘若自大起来,必定丢开了其他小国;小国分离,正是楚国的利益。现在随国派来的少师是个很骄傲的人,我们可以故意把老弱残兵陈列出来去哄骗他,使他们上我们的当。”楚国的另一个大夫熊率且比听了斗伯比的话,说道:“随国有个季粱,是很有智谋的人,这套计策,恐怕骗不倒他罢?”斗伯比说:“我们用这计策是为日后打算。要知道少师是随君的宠臣,随君很听他的话呀!”楚王用了斗伯比的计策,故意把军容毁坏,然后请少师进来。少师一见楚兵疲弱,回去便请随侯起兵追赶楚师。随侯正想听他的话,季粱果然出来劝谏道:“老天爷帮楚国的忙,楚国势头正盛,他们是故意的示弱,在哄骗我们呵!”随侯听纳了季粱的话,便止住了。在斗伯比的话里,我们可以看出那时南方的形势是楚国独强,勉强能与楚国对抗的只有随国。随国联合了汉水东面的诸小国做楚国的敌人,所以楚国汲汲的要想打服他。他们所用的政策,是先离间汉东诸小国与随国的联结。

过了两年,楚国邀合南方诸侯在沈鹿地方(在今湖北钟祥县附近)盟会,只有黄、随两国不来。楚武王派了鑅章去责问黄国,自己带了大兵去伐随国,驻兵在汉水、淮水之间。季粱劝随侯与楚国讲和,楚国不许然后开战,这是使本国的人民发愤而懈怠敌人的计策。少师却对随侯说道:“我们快动手的好!不然,楚兵又要像前次一样逃走了。”随侯听了少师的话,便起兵与楚国开战,在速杞的地方被楚兵打得大败,随侯步行逃走,楚国俘获了随侯的兵车,把车右少师杀死;于是随国只得服从楚国了。

不久,楚国又开辟了濮地(在今河南省南部和湖北省一带),打败了邓国(在今河南邓县附近)和郧国(在今湖北安陆县附近)、绞国(在汉水流域湖北省境内)的兵,声势更是不可一世。不料就在这时吃了一回亏:在鲁桓公十三年,因为罗国(在今湖北宜城县?)有意对楚国挑衅,楚国起了大兵伐罗,在屡胜之后轻看了敌人,未设防备,被罗国联合了卢戎(在今湖北南漳县?)打得大败。

楚国虽然败了这一次,但实力并不大损。在鲁庄公四年,楚武王造了一种“荆尸”的阵法,在军队中参用戟队,起兵伐随,在半路上死了。令尹斗祈、莫敖屈重把丧事按住,开辟了行军的直道,在蟟水上面搭了桥,领兵深入,直逼随国。随国人大怕,又同楚国讲和。莫敖假托了王命到随国与随侯结盟,并要求结会于汉禭(汉水之曲)的地方。事情办好,班师回国,渡了汉水,然后发丧。在这里,我们又可看出楚人是怎样的一种尚武力征的种族。他们肯这样努力经营,所以才能为南方的伯主。武王死后,子文王熊赀即位,联合巴国伐申,后又灭了申、息(在今河南息县附近)、邓等国,攻入了蔡国,势力骎骎北上,从此成了中原诸侯的大患了。

第七章 齐桓公的霸业

绪论 春秋初期,列国并峙,互相争胜。在这时期中,黄河流域比较活跃的国家是郑、齐、鲁、宋、卫五国。五国之中约略说来:郑、齐、鲁为一党,宋、卫为一党。两党的势力,以前一党为强盛。前一党中起初最强的是郑,后来是齐。郑、齐两国在春秋最初期,可以算是准伯主的国家。郑因发生内乱中衰,齐国代兴,灭纪败鲁,渐渐做成了真盟主。到了公元前六百七十九年(鲁庄公十五年),齐桓公正式登了伯主的宝座,应合时势的需要,做出了一番“尊王攘夷”的事业来。这“尊王攘夷”的事业,是有适合的背景的,先叙如下。

狄族探原 齐桓公时,中原的强敌在南是楚,在北有狄。据考证:狄就是商代的鬼方,周代的狁和犬戎,《易经》上说商王武丁领兵伐鬼方,一打打了三年,才把他们克服。打一处仗要用三年功夫,在古代真是一个极大的战争了。古书上又记周王季伐西落鬼戎,俘获了二十个翟(狄)王;西落鬼戎就是鬼方。打一次仗就俘获了二十个王,又可见鬼方部族的强大。在文王时,也曾征伐过犬戎。到西周时,成王(或康王)又曾派了一个叫做盂的人去伐鬼方,俘获了一万三千另八十一个人回来,这真是西周对北方蛮族斗争的第一次大胜利。穆王时,又曾去征过犬戎,俘获了五个王,又得到四只白狼和白鹿,把戎族迁到太原(在河东)的地方。夷王时,命虢公带兵伐太原的戎族,到了俞泉地方,俘获了一千匹马。厉王或宣王时,狁内侵甚急,他们占据了焦、(在今山西阳城县?)地方,攻打镐、方(在今山西夏县?)、西俞等处,一直到洛水(现在陕西的洛河)和泾水(现在的泾河)的北面。周王亲征,在(即彭衙,在今陕西白水县)地方打败狁,又命大臣尹吉甫等带兵直追到太原,更命一个叫做南仲的到朔方(方)去筑城,连攻连守,才把狁暂时平定了。到了宣王晚年,又兴兵征伐住在太原的戎族,却得不到胜利。到幽王时,戎狄格外强盛起来,蚕食周地,结果犬戎竟把西周灭了。东周之初,戎族在西方扰乱,梁国(在今陕西韩城县)曾抵抗过“鬼方蛮”,秦文公又赶走了占居周地的戎族;其后秦、虢等国与西戎就屡有交涉。鲁闵公时,以虢国之小也曾击败犬戎,可见犬戎已衰。到秦穆公的晚年,西戎全被秦所征服。秦国霸了西戎,西方的戎祸就告一段落了。

狄族的发展 西方的戎祸稍靖,北方的狄寇又起来了。上文说过,狄就是鬼方的一支,与狁、犬戎是同族。他们以今山西、陕西两省为根据地,势力一直到达了河北、河南和山东。晋曲沃庄伯二年(春秋前九年),翟(狄)人伐晋,一直到了晋都的郊外。晋献公时晋国强盛,兼并狄土,狄人被驱,同时,黄河下游诸国正互相争斗得筋疲力尽,狄人乘势东侵南下,一时中原诸侯大受他们的威胁,大家惧怕狄人,比惧怕楚人还要厉害些。

戎夷的侵扰 狄之外,春秋初年为中原祸患的还有诸戎。春秋时的戎族,除狁后裔的犬戎外,东方的戎国虽与鲁盟好,他们也有时为寇,与鲁、齐等国争战;又曾侵犯过曹国(在今山东定陶县附近)。北戎的势力较为强盛,曾侵犯过郑国,被郑国打败,又曾伐过齐国,也被郑国的救兵杀退。山戎曾侵扰过燕国(这是北燕?都城据说在今河北宛平县,恐未必可信)。扬拒、泉皋、伊雒之戎曾联兵伐周,攻破了王城,被秦、晋联军所打退(参见下文)。其他诸戎势力不强,不大为中原之患。总之,春秋时的诸戎虽不及狄族之强,然而中原列国也是受到他们的侵扰的。至于号称夷族和蛮族的,除了楚外(楚就是蛮夷的一种),在春秋时都不占势力,他们和中原就不发生什么关系。只有淮夷较强,曾侵扰过杞国,详见下文。

王室的衰微 以上所说的是“攘夷”事业的背景,至于“尊王”事业的背景,那就更容易知道了。东周王室在春秋开始的几年还有些威权,自从周、郑繻葛之战,王师大败,就一蹶不振;后来又继续发生内乱:鲁桓公十八年,周公黑肩想杀了庄王(桓王子佗,嗣桓王位),拥立桓王交给他保护的王子克(庄王弟)为君;有个大夫叫做辛伯的把周公黑肩的阴谋告诉庄王,庄王杀了周公黑肩,王子克逃到燕国去。这是春秋时周王室的第一次内乱。鲁庄公十九年,惠王在位(庄王死,子僖王胡齐立;僖王死,子惠王阆立),周室又发生第二次内乱,由郑、虢两国代为平定,惠王酬谢郑、虢二君,就赐给郑国虎牢以东的地方,赐给虢国酒泉的地方。于是王畿削小,王室也更趋衰弱了。

“尊王”与“攘夷”政策的关联 因为王室衰微,所以造成列国互相争胜的形势;因为列国互相争胜,中原内部因不统一而更不安宁,所以又造成戎、狄交侵的形势。要“攘夷”必先“尊王”,“尊王”的旗帜竖起,然后中原内部才能团结;内部团结,然后才能对外,所以“尊王”与“攘夷”是一致的政策。这是春秋初年的时势的需要,并不是齐桓公和管仲一二人突然想出来的花样!

管仲 “五霸”的事业是一部春秋的骨干,而五霸之中以齐桓、晋文为首。孟夫子说:“《春秋》,其事则齐桓、晋文。”又说:“五霸,桓公为盛。”可见齐桓公的霸业是春秋史中最重要的节目。但是齐桓公的霸业是管仲帮他做成的。管仲字夷吾,据《史记》说他是颍上的人氏,大约是周的同姓管国(在今河南郑县)之后。又据《史记》说,他少年时曾与鲍叔牙交好,鲍叔牙知道他的贤能,很敬重他。管仲那时极贫穷,与鲍叔牙一同出外经商,等到分利息的时候,管仲常常欺侮鲍叔牙,自己多要好处;鲍叔牙始终不同他计较,仍是很善待他。这段故事实在是不甚可信的。我们知道管仲是齐大夫管庄仲的儿子,乃是贵族阶级,怎会有微贱而经商的事呢?(商人在古代是微贱的阶级)这恐怕只是战国人用了战国的时代观念造出的故事(这段故事始见于《吕氏春秋》)。后来鲍叔牙依属了公子小白,管仲也做了公子纠的臣子。等到齐襄公去世,公子小白与公子纠争国时,管仲曾发一箭,射中了小白的衣带钩。桓公(小白)即位,打败鲁兵,逼鲁国杀死公子纠,把管仲俘虏回来;因鲍叔牙的竭力保荐,管仲竟做了桓公的相,他替桓公规划政事,先立定了创霸业的基础。

管仲治齐的政策 管仲替桓公所规划的治齐国的方法,可分为内政、军事、财政三方面。他所用的政策,约略说来,是分划都鄙而集权中央,奖励农商以充实国富,修整武备以扩张国威。现在根据《国语》等书,就分内政、军事、财政三项,略叙管仲治齐的政策。

管仲的内政计划 关于内政方面,管仲所定的计划是:把国都分为六个工商的乡,十五个士(兵士的士)的乡,共为二十一乡。这十五个士的乡,由桓公自己管领五个,上卿国子和高子各管领五个。把国政也分为三项,立出三官的制度:官吏之中立出三宰,工人之中立出三族,市井之中立出三乡;又立三虞的官,管理川泽的事;立三衡的官,管理山林的事。又规定郊外三十家为一邑,每邑设一个司官;十邑为一卒,每卒设一个卒帅;十卒为一乡,每乡设一个乡帅;三乡为一县,每县设一个县帅;十县为一属,每属设一个大夫,全国共有五属,设立了五个大夫。又立出五正的官,也派他们各管一属的政事,而受大夫的统属。在每年的正月里,由五属大夫把他们治理属内的成绩报告给桓公,由桓公督责他们的功罪。于是大夫修属,属修县,县修乡,乡修卒,卒修邑,邑修家,内政就告成了。

管仲的军政计划 关于军政方面,管仲所定的计划是:作内政而把军令寄在里面。他规定国都中:五家为一轨,每轨设一个轨长;十轨为一里,每里设一个里有司;四里为一连,每连设一个连长;十连为一乡,每乡设一个乡良人。就叫他们掌管军令:每家出一个人,一轨有五个人,五人为一伍,由轨长带领着;一里有五十人,五十人为一小戎,由里有司带领着;一连有二百人,二百人为一卒,由连长带领着;一乡有二千人,二千人为一旅,由乡良人带领着;五乡有一万人,立一个元帅;一万人为一军,由五乡的元帅带领着。全国三军,就由桓公与国子、高子带领了。桓公等三人也就是元帅。这便是一种保甲制度,也是一种军国制度。他们定出这种制度来,每逢春季和秋季借了狩猎来训练军旅,于是就“卒伍整于里,军旅整于郊”了。训练完成以后,下令全国的人不许自由迁徙,每伍的人有福同享,有祸同当,人与人、家与家之间都互相团结,就做到了“夜里开战,只要听到声音,大家就不会乱伍;日里开战,只要看见容貌,大家就互相认识”的地步;这样的军队自然是最好的了。

那时齐国缺少军器,管仲又定出一种用军器赎罪的刑法来。臣民犯了重罪,可以用一副犀牛皮制的甲同一柄车戟赎罪;犯了轻罪,可以用一副皮制的盾同一柄车戟赎罪;犯了小罪,可以用铜铁赎罪。打官司的人应该用一束箭做入朝听审的讼费。这样一来,甲兵也便充足了。

管仲的财政计划 关于财政方面,管仲所定的计划是:“相地衰征”(衰是等差的意思,征是赋税;相地衰征,就是看土地的好坏来等差赋税的轻重),通货积财,设“轻重九府”之制,观察年岁的丰凶、人民的需要来收散货物,制造钱币,由官府掌管。更提倡捕鱼煮盐的利益。于是齐国就富庶了。

管仲政策的批评 我们综看管仲治国的方法(虽然《国语》等书的记载未可尽信,但必保存些当时的真相的影子),实在是一个大政治家的手腕。他知道治国的要点先在分划内政和统一政权;富国的要点先在整理赋税和发展农商,而由国家统治经济。尤其可以佩服的,是他把军令寄在内政上,使武备不为独立的扩张。兵属于国,民属于兵,兵民合为一体,国家岂有不强盛的道理。即此可以知道一国的强盛固然需要其他内在和外在的条件,而大政治家的有益人国,也是绝对不可否认的事实!

齐鲁宋的争衡 在齐桓公称霸以前,还有齐、鲁、宋三国争衡的一段历史,这为自来研究春秋史的人们所不大注意的。现在我们先把它挑出来谈一谈:原来当齐桓公尚未成霸时,鲁国曾强盛过一时。当鲁庄公十年,齐国起兵伐鲁,大约是报上年鲁国伐齐纳公子纠的怨恨。那时鲁国虽刚吃了败仗,但元气尚不甚损伤,齐兵来时,恰巧鲁国有个很有智谋的人叫做曹刿,他去见鲁庄公,谈了一会,很合庄公的意思;庄公便带了他起兵与齐兵在长勺的地方开战。曹刿劝庄公先不要擂鼓(擂鼓便是准备开战的信号),等到齐兵擂了三次鼓,见鲁兵始终不动,正在发呆的时候,曹刿才请庄公擂鼓发兵,一下子就把齐兵打得大败而逃。曹刿又劝庄公不要就追,自己先下车去看看齐兵的车迹,再登车望望齐兵的旗帜,才请庄公发兵追赶,这一仗鲁兵就得了个大胜利。曹刿先叫庄公不要擂鼓的原因,是为了鼓是兴奋军气的物事,多擂了,军气便衰竭了;齐兵的军气已竭,鲁兵的军气方盛,所以齐兵便被鲁兵打败了。他叫庄公不要就追的原因,只为齐是大国,难以猜度,恐怕齐兵假败,另有埋伏;后来他看了齐兵的车迹紊乱,旗帜也倒了,知道他们是真败,所以又请庄公追赶。曹刿的举动是很合兵法的。查曹刿和管仲都是下级的贵族,他们都很有才能,一个被齐用,一个为鲁用,可见在当时较次的阶层已渐渐抬头了。

鲁国胜了这一仗以后,国势便振起了,于是起兵侵宋。齐国不服,又联合了宋兵来打鲁国,两国的兵驻在郎的地方。鲁国的大夫公子偃对鲁庄公说道:“宋国的军队很不整齐,我们可以先把他打败。宋兵败了,齐兵自然回去。”庄公不听他的话,他就自己带了军队从南城门偷偷出去,在战马的身上蒙了虎皮,先冲宋营;庄公带了大兵接应上去,把宋兵在乘丘地方(在今山东滋阳县附近)打得大败。宋兵既败,齐兵果然自己回去了。次年,宋国为了报复乘丘之败,又起兵来侵鲁国。庄公发兵抵御,乘宋兵尚未结阵的时候冲杀过去,又把宋兵在鄑的地方打败了。

宋国的第二次内乱 宋国被鲁国打败两次,内部又发生了变乱。先是乘丘之战,宋国的勇将南宫长万被鲁庄公亲自用了“金仆姑”(箭名)射倒,给鲁兵擒了去。宋国因他是本国的勇士,向鲁国请求释放;鲁国答应了,放他回国。那时宋国的君主是宋闵公(庄公子捷,嗣庄公位),他当面取笑南宫长万道:“从前我为了你勇敢,很敬重你;现在你做了鲁国的囚虏,我要改变态度了。”南宫长万听了这话,恼羞成怒,图谋作乱,在鲁庄公十二年的秋天,他在蒙泽地方对闵公下了毒手,又杀死大夫仇牧和太宰华督,拥立公子游为君。宋国的群公子逃奔萧地,闵公的弟公子御说逃奔亳地;南宫长万派他的儿子南宫牛和部将猛获带兵围困亳邑。宋国萧邑的大夫萧叔大心同了宋戴公、武公、宣公、穆公、庄公的后裔发动曹国的兵反攻南宫长万,先到亳地把南宫牛杀死,又打到宋都杀了公子游。他们奉公子御说为君,是为桓公。猛获逃奔卫国,南宫长万逃奔陈国。宋国向卫国要回猛获,又用贿赂向陈国要回南宫长万,把他们都杀了。

齐国独强局面的造成 那时齐国已灭了谭国(在今山东历城县附近)。鲁庄公十三年,齐国邀集宋国、陈国、蔡国、邾国在北杏地方会盟,平定宋国的内乱,征召遂国(在今山东宁阳县)赴会;他们没有前来,齐国就把遂国灭了。鲁国那时连败齐、宋的兵,本很强盛,但因诸侯都归附齐国,寡不敌众,又因邻近的遂国被齐国所灭,感到威胁,便也只得和齐国在柯的地方结盟,开始与齐通好。就在那年,宋国大约因齐、鲁结合,而鲁国是宋的敌人的缘故,背叛了齐国。次年,齐桓公邀集陈、曹两国的兵伐宋,又向周室请派王师。周王派单伯带领军队跟三国的兵会合伐宋,于是宋国只得屈服了。自从郑庄公假借王命征伐诸侯以后,这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事业的第一次重现。

便在这时,郑厉公从栎地攻打郑国,到大陵地方捉住郑子仪的臣子傅瑕;傅瑕情愿投降,替厉公做内应;厉公与他结盟,放他回国。傅瑕回去就杀了子仪同他的两个儿子,迎厉公复位。厉公回国,恩将仇报,杀了傅瑕;又怨大夫原繁不向自己,也把他生生逼死。这可见厉公手段的毒辣,不亚于他的父亲庄公。厉公看清了时势,复位以后就与齐国联结。齐桓公又邀单伯与宋、卫、郑三国在鄄的地方(在今山东濮县附近)会盟;第二年,齐、宋、陈、卫、郑五国在鄄地又重会了一次,《左传》上说齐国就在这次盟会里开始称霸了。

我们综看齐桓公创霸的经过,他的政策是先想征服鲁国,不成,便联结宋国;用了两个大国的声威,团结陈、蔡、邾诸小国成一个集团,又灭了遂国做榜样,硬把鲁国逼服。鲁国归服以后,宋国背叛齐国,桓公又邀合诸小国,假借了王命,把宋国打服。鲁、宋两大国既服,郑本是齐党,卫本是宋党,自然都来归向了。这可见齐桓公创霸时的对象是鲁、宋两国,只要征服了鲁和宋,霸业的基础便建筑完成了。

齐桓霸业总论 齐桓公的霸业可以分作三个时期来讲。第一时期约从鲁庄公十五年起至二十八年止,这个时期可以说是联结中原诸侯的时期。第二时期约从鲁庄公二十八年起至鲁僖公四年止,这个时期可以说是安内攘外的时期。第三时期约从鲁僖公五年起至十七年止,这个时期可以说是尊王和霸业成熟的时期。现在先说第一时期。

鲁郑的叛离与征服 当鲁庄公十五年的春天,齐桓公再合诸侯于鄄,开始称霸以后,这年夏天,鲁夫人文姜也到齐国结好,可说黄河下游的鲁、郑、宋、卫四大国已都服了齐国。但那时诸侯内部还未完全和协,郑、宋两国的世仇也还未尽解释。就在这年秋天,齐、宋、邾三国去伐荋国(就是小邾国,在今山东滕县附近),郑国偷乘了这个机会便起兵侵宋,于是次年,齐、宋、卫三国的兵伐郑。楚国这时也来伐郑,一直打到栎的地方。这是齐、楚两大国努力以郑国为冲突焦点的开始。这年冬天,因郑国降服,齐、鲁、宋、陈、卫、郑、许、滑、滕诸国又在幽的地方同盟了一次。不久,郑国又不肯去朝齐国,于是齐国拘了郑国的执政大臣郑詹。遂国的遗民也在这时起来扑灭了齐国的驻兵。郑詹从齐国逃奔鲁国。鲁国在这时与莒联结,夫人文姜两次往莒,大约也想背叛齐国,所以齐、宋、陈三国伐鲁西鄙。

这时王室也发生内乱,大夫国们联结了苏、卫、燕等国拥立王子颓(庄王子)为君,周惠王奔郑,由郑、虢两国保护惠王回国平乱复位。已见上文。大约郑国因得罪齐国,所以与王室联络,想借王命来抗齐。卫国这时是齐党,卫国叛王起兵伐周,拥立王子颓,齐国不去责问,也很有助逆的嫌疑,这场安定王室的大功竟让郑国占了。要不是郑厉公不久就死,以厉公的手腕,很可能联合西方诸侯(如晋、秦、虢等国)奉了王室另外结成一个团体,以与齐国对抗。如果这样一来,春秋中世史就会变换个样子,齐国的霸业或者就此终结也未可知。幸而郑、虢两国因争周王的赏发生嫌隙,周、郑的国交也因此破裂,厉公不久又去世了,所以齐国得以乘机服了鲁国,与鲁互通姻好,国交日睦;因势又服了郑国,邀合诸侯再盟于幽,于是霸业大定。周王也派了召伯廖来赐齐桓公的命,叫他伐卫,讨立王子颓的罪。齐桓公观察情形,早已丢开卫国,这时奉了王命,大张旗鼓的去伐卫,大败卫兵,以王命数责他的罪,却取了贿赂回去。卫国既服,黄河下游诸国就结成一个团体了。(以上第一时期)

楚国的北略 当齐桓公开始称霸的时候,楚国已灭了息、邓等国,攻入蔡国,跟着又伐郑国,势力已发展到中原。隔了两年,巴国伐楚,楚文王起兵抵御,因有内乱的缘故,打了个大败仗;回国时管城门的官吏鬻拳不肯开门,硬逼文王再去伐黄,把黄的兵打败,保全了楚国的声威。文王回到湫的地方,得疾去世;鬻拳把他葬在夕室,也自杀了。文王的儿子堵敖熊囏即位,被弟弟熊恽杀死;熊恽自立,是为成王。鲁庄公二十三年,楚成王开始派使聘问鲁国,这是楚国与东方诸侯交通之始。

鲁庄公二十八年的秋天,楚令尹子元又带了六百乘兵车伐郑,打进郑国的外城,一直攻入大街市井。郑国却连内城的闸门也不下,兵士们学了楚国的方音出门应敌。楚兵被他们的空城计吓倒,不敢前进。恰巧这时齐、鲁、宋等诸侯的兵来救郑国,楚兵就连夜逃走了。郑国人本想逃到桐丘的地方去避难,间谍报告说,楚兵的营幕上已有乌鸦停着,大家知道楚兵已去,方才停住不走。楚令尹子元从郑国回去,竟占住了王宫,被大夫申公鮭班杀死,由一个叫鮭於菟的继为令尹。斗谷于菟就是那赫赫有名的令尹子文,他是一个很能干的人,他见当时楚国内乱未定,就自己毁了家来安定国难。楚国得了这样的贤臣,从此便格外强盛了。

山戎的征讨 此时山戎常常侵扰燕国,齐桓公起兵征伐山戎,直打到孤竹国,得胜回来。于是燕国也入了齐国的党。齐国的势焰大盛,鲁国甚至于替管仲修筑私邑小谷的城,借此向齐国讨好。齐、楚两国的势力既都发展到相当的程度,终不免有一次冲突。齐国势力较大,便先谋伐楚,向诸侯请会。

鲁国的第二次内乱与齐桓的安鲁 就在这时,鲁国又发生内乱。先是鲁庄公娶了大夫党氏的女儿孟任,生个儿子叫般;般长大后,有一次鲁国雩祭,先在一家梁氏的家里演习祭礼,庄公的女儿去看演礼,有个圉人(马夫)叫做荦的从墙外调戏了她,被般知道,把荦责打,荦因此记下对公子般的仇恨。鲁庄公三十二年,庄公得病将死,向他的异母的三弟叔牙问立后的事,叔牙道:“二哥庆父(叔牙的同母兄)很有才干,可以继位为君。”庄公又向他的同母的四弟季友询问,季友道:“臣愿以死力奉般为君。”庄公告诉他,叔牙曾保举庆父,季友便假托君命,派一个叫?季的用毒酒把叔牙毒死了。不久庄公去世,季友奉般即位,暂驻在党家;庆父利用圉人荦对般的仇恨,派他到党家把般刺死,季友逃奔陈国。鲁人又奉庄公的庶子启方即位,是为闵公。鲁闵公初立,内乱未定,就与齐桓公在落姑地方结盟,请齐国叫季友回国。齐桓公答应了,便派人到陈国去叫季友回来。齐国又派了大夫仲孙湫来省问鲁国,仲孙湫回去报告桓公道:“不把庆父除了,鲁国的国难是不会完结的。”桓公便问:“怎样除去庆父?”仲孙湫答道:“他作乱不息,自会自己走到死路上去的,你可以姑且等候着!”桓公又问:“我们可否乘机取了鲁国?”仲孙湫道“鲁国还保存着周礼,未可轻动,你应当竭力安定鲁难,才是正理!”不久,鲁闵公又被庆父派人害死,季友奉庄公另一庶子公子申逃奔邾国,庆父也因对付不下国人而逃奔莒国。庆父既去,季友就回国奉公子申即位,是为僖公;送贿赂到莒国,请求他们把庆父押解回国,莒国答应了,送庆父来,庆父自知罪大,在半路上自杀了。这时齐国又派上卿高子来与鲁国结盟,竭力拉拢鲁国,鲁国的国难就从此平息。

狄人的南侵与邢卫的救护 此时狄人起兵攻打邢国(在今河北邢台县附近?),管仲对齐桓公说道:“戎狄的性情和豺狼一般,没法使他们满足的;诸夏之国都是亲戚,不可丢了他们;安乐是荓毒,不可过分留恋。请你起兵救邢罢!”桓公听了他的话,就发兵去救了邢国。不久狄人又起兵伐卫,卫懿公(惠公子赤,嗣惠公位)起倾国之师抵御,在荥泽地方开战,卫兵大败,懿公被杀。狄人长驱攻入卫都,竟灭了卫国;并追败卫国的遗民,直至黄河。宋国救出卫国的遗民,男女只有七百三十个人。添上了共、滕两邑的居民,刚凑满五千人,就在曹地(在今河南滑县)立了卫惠公庶兄昭伯的儿子申为君,是为戴公。齐桓公派他的儿子公子无亏带领三百乘兵车、三千名甲士替卫国戍守曹邑,又送给卫君乘马、祭服和牲口、木材等等,并送给卫夫人乘车和做衣服用的细锦。这时郑国命大夫高克带兵驻守河上,大约也是防御狄人的。驻兵竟致溃散而归,这也可见狄人的强盛了。隔了些时,狄兵又攻邢很急,齐桓公再邀宋、曹两国的兵救邢。邢国的人逃出城来,投奔诸侯的军队。诸侯的兵赶走狄人,把邢国迁到夷仪地方(在今山东聊城县?),齐桓公更命诸侯的军队替邢国筑了城。卫国的戴公去世,弟文公?即位,齐桓公又带领诸侯的军队修筑楚丘城(亦在今河南滑县),把卫国迁到那里。《左传》上形容这两国人民的高兴,说“邢国的迁徙好像回家一样,卫国也忘记了灭亡了。”(卫文公穿了粗布的衣,戴了粗帛的冠,以俭朴治国,努力复兴事业,提倡农工商和教育,并任用能臣,不久卫国便渐渐复兴了)这安鲁、救邢、存卫,是齐桓公的三件大功业。

齐楚的争衡 北方的狄难未息,南方的楚患又起。鲁僖公元年,楚国再起兵伐郑。齐桓公邀诸侯在柽的地方盟会,图谋救郑。从鲁僖公二年到三年,齐国又结合了宋、江、黄(江在今河南息县附近,黄在今河南潢川县附近)三国在贯和阳谷地方接连盟会了两次。江、黄两国本是楚的与国,到此时也归入了齐国的掖下了。齐国的势力越发扩张,楚国恰在这时连次伐郑,齐桓公便召合鲁、宋、陈、卫、郑、许、曹等国的兵侵蔡(蔡这时是楚国的与国),蔡民溃散,诸侯的兵就顺道伐楚。楚王派了一个使者来质问齐桓公道:“你住在北海,我住在南海,任何事情都是没有关涉的。这次你们会到我们这边来,不知是为了什么事?”管仲代桓公答道:“从前召康公奉了周王的命令,曾对我们的先君太公说过:'五种侯,九个伯,你都可以专征!东边到海,西边到河,南边到穆陵,北边到无棣,你都去得!’你们不向周王进贡祭祀用的灌酒的包茅,已是失礼;况且周昭王南征,死在半路上,与你们也不无关系。我们现在前来,正是为的责问这个。”楚使答道:“不进贡确是我们寡君的罪;至于昭王南征不归的一件事,你只好到水边上去责问了!”齐桓公见楚国的态度强硬,便进兵驻在陉的地方(在今河南郾城县附近)。楚王又派一个大夫叫做屈完的到诸侯的军营里来讲和,诸侯的兵便退驻在召陵地方(亦在今河南郾城县)。齐桓公陈列了诸侯的军队,招屈完同车前去,指点给他观看,说道:“带了这许多人马去打仗,谁还能抵挡得?带了这许多人马去攻城,还有什么城不可攻破?”屈完答道:“您若用德义安抚诸侯,谁敢不服;如果用兵力来威胁我们,那末楚国可以把方城山当城,把汉水当池,城这么高,池这么深,你的兵虽多,也是没用的呵!”齐桓公一听屈完的话厉害,便许他与诸侯结了盟。

齐桓的东略的开始 伐楚的事刚刚完结,不料诸侯内部就闹出了意见。原来那时诸侯的军队中有一个陈国的大夫辕涛涂,对郑国的一个大夫申侯说道:“各国的兵如果打从我们两国之间回去,我们的本国一定要受到很大的破费。如果再到东方去,向东夷示威一次,循着海边回去,岂不很好!”申侯说:“这个办法不错!”辕涛涂听了申侯赞成他的话,就把这个回兵的计划去告诉齐桓公,齐桓公答应了。回兵行到东方,军队因疲劳的缘故很受损失。申侯反去见齐桓公说道:“我们的军队疲乏了,打从东方回去,遇到敌人,恐怕要失败的。如打从陈、郑两国之间回去,叫他们供给军队的粮饷器物,岂不是好!”齐桓公一听这话不错,便把郑国的虎牢地方赐给申侯,而把辕涛涂拘押了。一方又派鲁国同江、黄两国的兵去伐陈国,讨他不忠于诸侯的罪。过了些时,齐、鲁、宋、卫、郑、许、曹等国又联兵侵陈。陈国赶快向诸侯求和,齐国才把辕涛涂放了回去。(以上第二时期)

周室的安定 那时周惠王想废黜他的太子郑而立少子叔带为太子,周室内部又发生不宁的现象。鲁僖公五年,齐桓公又邀合诸侯与太子郑在首止地方结会,图谋安定周室。陈国的辕涛涂这时和郑国的申侯也在会,辕涛涂怨恨申侯前次给他当上,便在这时反劝申侯修筑齐桓公赐给他的采邑虎牢,更替他向诸侯请助,就把虎牢城修筑得很坚固。等到这座城修好以后,辕涛涂便到郑文公(厉公子捷,嗣厉公位)面前去说申侯的坏话:“申侯修筑他的赐邑很坚固,目的是想叛你呀!”郑文公听了他的谗言,申侯从此得了罪了。诸侯在首止结盟,周惠王却派大臣周公去召郑文公来,劝他道:“我保护你去服从楚国,再叫晋国辅助你,可以不受齐国的气而得到安宁了。”郑文公正怕齐桓公与他的臣子申侯联络,于他不利,得了王命,很是喜欢,却又畏惧齐国,就不与诸侯结盟,私自逃回国去;于是诸侯的兵伐郑,围住郑国新密地方。楚国这时灭了弦国(在今河南潢川县附近),因救助郑国,又把许国围住;诸侯的兵救了许国就放下了郑国了。隔了一年,齐国又起兵伐郑。郑文公杀了申侯向齐国解说。诸侯在甯母地方结盟,管仲劝齐桓公修礼于诸侯,命诸侯向周王修职贡之礼。就在这时,郑伯派太子华听命于会,太子华却对齐桓公说道:“我们国内的癢、孔、子人三家实在是违背你命令的主谋者,你若除去这三家,我就可以拿郑国做你的内臣了。”这是郑太子华要想借了齐国的势力自立为君的计划。齐桓公将要答应他,管仲忙谏止道:“你以礼和信联结诸侯,现在帮助儿子反叛父亲,这是不合理的事情,诸侯定要不服的。你如不答应郑太子华的请求,郑国是一样会降服的。”齐桓公听了管仲的话,就辞谢了郑太子华;太子华从此得罪于郑君(后被郑君所杀),郑国果然来向齐国乞盟了。

就在这时候,周惠王去世,太子郑很怕他弟弟叔带要作乱,便不发丧,先向齐国乞援。鲁僖公八年,齐国邀合诸侯与周人在洮的地方结盟,郑国也来请盟,诸侯奉太子郑即位,是为襄王。襄王定了位,然后才敢发丧。

葵丘之会 隔了一年(鲁僖公九年),齐桓公又邀鲁、宋、卫、郑、许、曹等国在葵丘地方(在今河南考城县附近)相会修好,周襄王派了大臣周公(宰孔)来赐给齐桓公祭肉。齐桓公将要下堂行拜礼,周公又传周王的后命道:“伯舅(天子叫异姓的诸侯为伯舅)的年纪大了,加赐一级,不必下拜!”齐桓公敬谨答道:“天威不远就在面前,小白怎敢贪受天子的恩命,废掉下拜的礼节。”他就下阶行了拜礼,再登堂接受王赐。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一点消息,就是周天子的威严在春秋以前表面上反没有这样煊赫,到了此时,周天子的真正实力已消灭无遗,而他的威严在表面上反而比前格外煊赫起来,这就是霸主的手段和作用。因了一班霸主“尊王”的权术,君臣间的礼制才谨严了。后来的儒家特别注重君臣的礼节,他们号为祖述三王,实在乃是祖述的五霸啊!这年秋天,齐桓公与诸侯又在葵丘结盟,发出宣言道:“凡我同盟的人,既盟之后,大家都要相好!”又申明周天子的禁令道:“不可壅塞泉水!不可多藏谷米!不可改换嫡子!不可以妾为妻!不可使妇人参预国事!”这次盟会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葵丘之会”,是齐桓公创霸的一场压轴好戏。

齐霸的渐衰 不久,晋国的献公去世,国内发生变乱(详见下章),齐桓公带了诸侯的兵伐晋,到了高梁地方(在今山西临汾县附近)就回去了。后来又派大夫隰朋带兵会合周、秦两国送晋惠公回国即位。这是东方的国家与西方黄河上游的国家正式发生关系之始。

隔了一年(鲁僖公十一年),周襄王的弟弟叔带招了扬拒、泉皋、伊雒之戎来打周国,攻进了王城,焚毁了东门。秦、晋两国发兵伐戎救周。楚国在这时也灭了黄国。狄兵也再来灭了温国(就是苏国,周王畿内的诸侯,在今河南温县附近),并侵扰卫、郑等国。齐桓公只能联合许国去伐了北戎,以牵制入寇的戎狄;并发诸侯的兵替卫国修筑城郭;又派了管仲、隰朋两人替周室、晋国跟戎人讲和。他既不能讨平戎族,又不能征伐楚国,更不能征服狄人。齐国的霸业到此时实在已经中衰了。

鲁僖公十三年,齐桓公为了淮夷侵扰杞国和戎族侵扰周室,又邀诸侯在的地方盟会,发诸侯的兵替周室守御。次年,又与诸侯修筑缘陵的城,迁了杞国过去。不久,楚国又起兵攻打徐国,诸侯盟于牡丘,起兵伐厉(楚的与国)以救徐,不得胜利,结果仍被楚国将徐国的兵在娄林地方打败了。又隔了一年(鲁僖公十六年)周王再向齐国警报戎难,齐桓公再征集诸侯的兵驻守周地。就在这年,齐国又邀诸侯在淮水上盟会,替?国(在今山东峄县附近)修筑城池,防御淮夷,并想起兵向东夷示威,不料筑城的人多害了病,城没有筑成就班师了。次年,齐国又与徐人伐了楚的与国英氏。此时鲁兵灭了项国,鲁僖公还在诸侯的会(淮之会)上,齐桓公责问鲁国灭小国的罪,就把僖公拘下了。鲁夫人声姜为了僖公的事,与齐桓公在卞地相会,齐国才把僖公放回。这年的冬天,齐桓公就去世了。(以上第三期)

齐桓霸业结论 统看齐桓公的霸业,他的势力实在只限于东方一带。黄河上游的秦、晋,和南方的楚,北方的狄,他并不把他们征服。他的实力实在还很单薄,只靠了诸侯的团结,才勉强做出一点场面来。至于他的功绩,约略说来,在安内方面,是有相当的成就的;对于攘外,却多半只做出一些空把戏。然而中原的所以不致沦亡,周天子的所以还能保持他的虚位至数百年之久,这确是他的功劳,至少可以说这个局面是他所提倡造成的。倘使没有齐桓公的创霸,那时晋国未强,中原没有大国支撑,周室固然不能免于灭亡,就是中原全区,也一定被蛮族践踏了。所以后来的孔夫子便说:“管仲辅相齐桓公,做了诸侯的霸主,一匡(正)天下。要没有管仲,我们都要披散头发,衣襟开向左边,成为蛮族统治下的人民了!”这段话确是极公正的批评。即此可见齐桓公与管仲两人对于保存中原种族和文化的伟大的功绩!

第八章 秦晋的崛起与晋文称霸前的国际形势

黄河上游的形势 所谓“黄河上游”是指洛邑以西的今河南、山西西部和陕西一带地方。在这区域内,较大的国家除周以外,有晋、秦、虞、虢等国。其中晋国扼居河曲一带,表里山河,四面都是戎狄的小部落,地大势固,又易发展。秦国偏居河西,出口为晋、虞、虢等国所扼,虽便于守,却难于攻。虞、虢两国地势最为险要:虞扼茅津,虢据?函,可惜两国地小势孤,反被晋人所灭。晋国得了虞、虢,便西向足以制秦,东向足以争霸。晋国在春秋时为第一强国,便是这个原因!

晋国的统一 当齐桓公“九合诸侯”称霸黄河下游的时候,黄河的中上游已有两个大国起来,这便是晋与秦。晋鄂侯六年(鲁隐公五年),曲沃庄伯联合了郑、邢两国的兵伐翼(晋都。晋本国此时也称作翼,像商因都殷而称作殷一样),周桓王也做人情,派尹氏、武氏去助曲沃;鄂侯受这强力的压迫,只得逃奔到随邑(晋地)。不久曲沃背叛周室,周王又派虢公带兵讨伐,立鄂侯的儿子光为晋君,是为哀侯。次年,翼国的大族在随地迎接前晋君,把他送入鄂邑(在今山西宁乡县),这便是“鄂侯”名号的由来。那时晋国的本邦也是鄂侯、哀侯父子两君并立着。鲁隐公七年,曲沃庄伯去世,子称继位,是为曲沃武公。鲁桓公三年,曲沃武公伐翼,在汾隰地方把哀侯掳获杀了,晋人又立哀侯的儿子小子侯为君。鲁桓公七年,曲沃武公又诱杀了小子侯,顺势灭了翼国。周桓王帮定了翼,派虢仲立哀侯的弟缗为晋君;又派虢仲带领芮、梁、荀、贾四国的兵去伐曲沃。但是曲沃的势力一天强似一天,周王到底压抑不住。到了鲁庄公十六年(就是齐桓公开始称霸的次年),曲沃武公又起兵伐晋,灭了侯缗。到这时,周僖王没法对付,只得承认这既成事实,就派虢公去任命曲沃伯主领一军为晋侯,是为晋武公。从此曲沃的支庶之封竟成了正式的诸侯了。从桓叔初封曲沃到武公并晋,晋国共计分裂了六十七年,到了此时才重告统一。武公刚做了晋侯,便听了周臣国的鼓动,去伐周的夷邑,杀死夷邑大夫夷诡诸(在并晋以前,武公已曾伐过夷邑,俘获夷诡诸),闹得周室的执政大臣周公忌父因此逃奔虢国。于此可见王室势力的衰微和曲沃的强横了。

晋献的发展 鲁庄公十七年,晋武公去世,子?诸继立,是为献公。献公是一个雄主,晋国强盛的基础完全在他的手里造成。他即位以后,便与虢国朝王,受了周王的赏赐,国际地位渐高。那时曲沃桓叔与庄伯的后裔在晋国很骄横,逼迫公室,献公用了大夫士的计策离间桓、庄之族的内部,使他们自相残杀,结果献公竟把群公子统统杀死,内患告靖,政权便集中于中央了。献公平定内患以后,定都绛邑(献公北广翼都,称为绛邑),渐渐向外发展。鲁闵公元年,晋献公始作二军,起兵打灭耿(在今山西河津县)、霍(在今山西霍县)、魏(在今山西芮城县)三国,把耿、魏赐给臣下赵夙和毕万,这就伏下了后来三家分晋的根苗。次年,献公又因狄人的东南下(攻伐邢、卫),派太子申生带兵伐狄族东山皋落氏(在今山西垣曲县一带),败狄兵于稷桑,可见晋国国势到此时已很强盛了。在此以前,虢国曾再度起兵侵晋,献公想报复这仇恨,就用了大夫荀息的计谋,把自己珍藏的屈地所产的良马和垂棘地方所出的宝玉送给虞国,向他借道伐虢(虢在虞南,晋在虞北,所以晋伐虢定要借道于虞)。虞公是个很贪利的人,见了宝物,便一口答应晋国,并且情愿起兵助晋伐虢。那时虞国有个很有智谋的大夫叫做宫之奇的看破晋国的阴谋,谏劝虞公不要让道给晋国出兵;虞公不听,竟兴师会合晋兵伐虢,破灭了虢国的要邑下阳(在今山西平陆县)。隔了三年(鲁僖公五年,就是齐桓公伐楚的次年),晋国又向虞国借道伐虢,破了虢都上阳,就把虢国全吞灭了。回兵驻在虞地,顺势又灭了虞国。虞、虢既灭,晋国就更强大,再败狄兵,开始想参预中原诸侯的盟会了。

秦国的发展 秦国自从文公赶走戎族,占有了岐山一带的地方,国势已渐渐强盛起来。文公再传到宁公,徙居平阳(在今陕西岐山县),派兵伐灭荡社(西戎亳国邑名,约在今陕西三原县)和荡氏。又曾侵芮围魏,生俘芮伯回国(后来又把他送回)。宁公死后,秦曾内乱,后宁公长子武公嗣位,兴兵伐彭戏氏(即彭衙),到了华山的下面。更伐灭絡、冀戎(或说絡戎约在今甘肃天水县,冀戎约在今甘肃甘谷县),开始建立县制。又取了杜国(在今陕西长安县)和故郑国(在今陕西华县)的地,灭了小虢国(在今陕西宝鸡县,据说是西虢之余)。武公死,弟德公嗣位,迁都雍邑(在今陕西凤翔县)。德公死,长子宣公嗣位,曾战败晋人。宣公死,弟成公嗣位。成公死,弟穆公任好嗣位。穆公是个很有为的君主,即位后,就伐败茅津戎。他娶了晋献公的女儿做夫人,与晋通了姻好,重用虞人百里奚(本是虞公的臣子,被晋所虏,晋国把他当做陪嫁的媵臣)和蹇叔们,势力更向东方发展,于是与晋国就时常发生接触了(后来在鲁僖公十八九两年,秦国又蚕食在黄河西岸的梁国的土地,把他灭了)。

晋国的第二度内乱 晋献公虽是个雄才大略的君主,但他对于女色方面却是非常糊涂。他先娶了贾国的女儿做夫人,没有儿子;就收纳了他的庶母齐姜为妻,生了一男一女:女的嫁给秦穆公做夫人,男的叫做申生,立为太子。他又在戎国娶了两个庶妾,生了两个儿子,叫做重耳与夷吾。后来献公伐骊戎,又收纳了骊戎之君的女儿骊姬同她的妹妹。骊姬很为献公所宠,被立为夫人。骊姬生个儿子,叫做奚齐,她的妹妹生个儿子,叫做卓子。骊姬想立她的儿子为太子,便勾连献公的外嬖梁五与东关嬖五两人,叫他们劝献公派太子申生去守曲沃(在今山西闻喜县),重耳去守蒲邑(在今山西隰县),夷吾去守屈邑(在今山西吉县),群公子都去驻守各处边地,只留骊姬同她妹妹的儿子在绛都。他们一切布置好了以后,又使用一条毒计,先由骊姬叫申生去祭祀他的母亲齐姜(那时齐姜已死),等到申生在曲沃祭祀之后,把祭肉进献给献公,献公刚在外面打猎,骊姬把肉放在宫里,过了六天,献公才回来,她在肉里放了毒药,然后进献上去;献公试出肉里有毒,骊姬便乘机诉说申生想弑父自立,于是激怒献公,把太子申生活活逼死。申生死后,骊姬又诉说重耳、夷吾都与申生同谋,献公就派人去杀二公子,逼得重耳逃奔狄国,夷吾逃奔梁国。骊姬把群公子统统赶掉,她的儿子奚齐便被立为太子。不久,献公得病,把奚齐托给他的傅荀息。献公去世,荀息拥奚齐即位;晋大夫里克、郑们想迎立重耳为君,便纠合了三公子(申生、重耳、夷吾)的徒党在丧次杀死奚齐。荀息又立奚齐的弟卓子为君,里克更把卓子杀死,荀息也殉了难。于是晋国走入了混乱无君的状态。

秦晋的争衡 这时公子夷吾在梁国,想回国为君,向秦国请求援助。秦穆公看见晋国内乱,正想乘机捞些便宜,便要约夷吾把晋国河外(黄河之南)一带地方送给秦国做援助他的报酬,夷吾答应了。秦国便联合齐国和周室送夷吾回国即位,是为惠公。惠公回国之后,先杀了里克、郑们,除去内部的有力人物,对外更想赖掉送秦国的贿赂,于是内外都对他不满意。不久晋国荒年,向秦国乞籴,秦国运送了很多的谷米给晋。过了几时,秦国也遭了饥荒,向晋国乞籴,晋国却拒绝了;于是激恼秦国,起兵伐晋。惠公发兵抵御,秦兵深入到了韩原地方(今山西河津县和万泉县间),两军激战;晋兵大败,惠公被秦兵生擒了去。幸而秦穆公的夫人是惠公的姊妹,听得惠公被掳,便带了儿女走到一所台上,脚下踏着薪柴,拿寻死要挟穆公,逼他与晋国讲和;晋国的大臣阴饴甥会秦穆公在王城地方结盟,也用话讽示穆公向他请求释放惠公。过些时,穆公果然把惠公放回国去,一面收取了晋国河东地方,达到要挟的目的。惠公回国,更把他的太子圉送到秦国做押当,这时晋国差不多完全被秦国压服了。

春秋初年秦晋两国历史的独立性 这段秦、晋的兴起与争衡的历史,在春秋初期的历史里差不多另成一片段。春秋初期的历史在地域上可以分成三方面:第一方面是黄河下游诸国的历史,这是春秋初期历史的中心;第二方面是长江上游楚国和汉东诸国的历史,这一地域在春秋初期的后半期已与黄河下游诸国发生相当的关系;第三方面便是黄河上游秦、晋、虞、虢诸国的历史,这一地域直到春秋中期才与上两地域正式的发生关系,在此以前,它的历史是独立的,自应当分别叙述。

齐霸的结束 从鲁庄公十五年,齐桓公再合诸侯于鄄,开始称霸,到鲁僖公十七年,三十余年间,“九合诸侯,一匡天下”,齐国的盟主地位始终没有变迁。直到齐桓公去世,齐国才渐渐中衰了。原来齐桓公虽是个有名的霸主,但一方面却又是一个好色的庸人。他娶了三位夫人,是周、徐、蔡三国的女儿,都没有生儿子。又收纳了许多庶妾,内宠地位如夫人的共有六人,生了六个儿子:卫国的女儿长卫姬生公子无亏(武孟),少卫姬生公子元(后来的惠公),郑国的女儿郑姬生公子昭(后来的孝公),葛国的女儿葛嬴生公子潘(后来的昭公),密国的女儿密姬生公子商人(后来的懿公),宋国华氏的女儿宋华子生公子雍。这六位公子都是庶妾所生,地位平等,大家都可以做太子;齐桓公恐怕死后诸子争位,就预先与管仲把公子昭嘱托给宋襄公(桓公子,名兹父,嗣桓公位),立为太子。那时齐国有个雍巫,又名易牙,以善于烹调为长卫姬所宠,又得桓公的宠阉寺人貂的引荐,做菜给桓吃,也得了宠。这班嬖幸大家在桓公的面前撺掇立公子无亏为太子,桓公就答应了。后来管仲去世,齐国失了镇压的大臣,五公子都起来图谋储位,齐国的内部就栽下了变乱的种子。等到齐桓公去世,易牙进宫,与寺人貂奉了长卫姬们作乱,杀死群吏,拥立公子无亏为君;公子昭逃到了宋国去。宋襄公见齐国有乱,想乘机起来抢夺盟主的位子,就结合曹、卫、邾三国起兵伐齐。齐人杀了公子无亏向诸侯解说。宋襄公想送公子昭回国,齐人也情愿迎立公子昭为君,只因四公子之徒在中作梗,只得与宋兵开战。宋襄公把齐兵在飌的地方打败,送公子昭回国即位,是为孝公,在宋兵伐齐的时候,鲁国曾起兵救齐,狄国也来救齐。鲁、狄两国都曾受过齐桓公的压迫的,到这时反来救援齐国,这可见齐桓公遗烈之盛了。但郑国却乘齐丧去朝楚国;邢国也乘机联合狄兵伐卫,围困了卫国菟圃地方。卫文公甚至想把国家让给父兄子弟与朝众,大众不肯,合力起兵在訾娄地方抵御狄兵;狄兵见卫国强硬,就回国去了。

宋襄的图霸 宋襄公既打败了齐兵,自以为国势强盛,足以代齐为盟主,就先向诸侯示威,拘了滕君婴齐以为不服的诸侯的榜样。又邀合曹、邾等国在曹地结盟,?国的君赴会稍迟,宋襄公就叫邾人把他拘了,当作牺牲品去祭祀次睢地方的社神,想借此威服东夷。不久襄公又因曹国不服,起兵围了曹都。卫国也在这时起兵伐邢,报复他勾结狄人围困卫邑的仇恨。陈国邀合了楚、鲁、郑、蔡诸国在齐地结盟,重修桓公之好。过了些时,齐国也邀合狄国在邢地结盟,狄人侵卫,替邢国打算抵抗卫国的侵略(这时卫国已复兴,滑国也叛郑而服于卫)。但邢国不久仍被卫国灭了。这时的诸侯中,大概楚、齐、鲁、郑、陈、蔡、邢、狄诸国合成一大集团,共同威胁宋国;宋襄公的一党只有卫、邾、许、滑等寥寥几国,势力实在很是薄弱。宋襄公却不度德,不量力,仍妄想做盟主。鲁僖公二十一年,宋襄公在鹿上地方邀齐、楚两国结盟,向楚国请求诸侯;楚人假意允许了他,暗地里却布下了天罗地网。到了这年秋天,楚、郑、陈、蔡、许、曹诸国在盂的地方邀宋结会,宋襄公自矜信义,不带兵去赴会,楚国乘机把他拘住,起兵伐宋。鲁僖公代宋国向楚国讨饶,在薄(即亳)的地方会合诸侯结盟,就在这次会里,楚国把宋襄公释放回国。

楚宋的争衡与宋的失败 宋襄公被楚国玩弄于股掌之上,仍不觉悟,回国以后,因郑伯到楚国去朝见,又邀合卫、许、滕诸国的兵伐郑,想征服郑国。楚人哪里容他猖狂,就起兵伐宋以救郑。宋襄公将要与楚兵开战,宋国的大司马公孙固谏劝襄公道:“老天爷丢弃商国已很久了,你硬要重兴祖业,恐怕是不容易的事情吧。”原来春秋时有一种“一姓不再兴”的迷信,以为一国灭了,就不能重新兴起来,如果勉强去兴复已灭的国,就要得罪上天了。宋襄公不听大司马的谏劝,竟起兵与楚兵在泓水(在今河南柘城县一带)开战。宋国兵少,先排成阵势,楚兵还未全数渡过泓水,司马目夷劝襄公道:“他们兵多,我们兵少,实力上敌不过,不如乘他们正在渡水的时候掩杀过去,或者可以得胜。”襄公仍是不听。等到楚兵全数渡过泓水,还未排列成队,司马又请乘机攻击,襄公始终不肯。等楚兵排好了阵,两国正式开战,宋兵大败,襄公的股上受了重伤,战士死得很多。宋国人都抱怨襄公,襄公却道:“君子不杀已经受伤的人和年老的人;乘险隘去压迫敌人,是不合古人行军之道的。寡人虽是亡国之余,也决不肯攻击尚未列阵的军队!”宋襄公这种迂腐的话,正是后来墨、儒两家“非攻”、“王道”等等话头的老祖宗(这时楚既败宋,而楚的同族邾国也大败鲁兵,中原的形势真危险极了)。宋国在大败之后,一蹶不振。齐国乘机也借口于前次宋国不与诸侯在齐地结盟的过错,起兵伐宋,围困了宋的缗邑。不久,宋襄公因伤重去世,宋国的霸业就此草草不终场的结束了。

楚国的强横 宋兵既败,楚国的气焰更是不可一世。楚兵凯旋回国,郑文公派他的夫人芈氏(楚王的姊妹)和姜氏(齐国的女儿)到柯泽的地方去慰劳楚王。楚王叫乐师陈列从宋国得来的俘虏和砍下的敌人的耳朵给郑夫人看,借此表示楚国的兵威。郑君又邀请楚王到国内来受享,招待他的礼数很是隆重。夜里楚王回营,郑夫人芈氏又带了眷属去相送,楚王好色,顺手拣了郑君的两个女儿带回国去,这可见谄媚敌国总是没有好结果的!到了宋襄公去世之后,楚国又派大将成得臣(子玉)带兵伐陈,责罚他有贰心于宋国的罪,夺取了陈国的焦夷地方,又替陈国的敌人顿国筑了城,借以逼迫陈国(后来楚人又兴兵围陈,把顿君送回顿国)。成得臣得胜回国,令尹子文因他有功,就把他自己的令尹位子让给了他,这就种下了后来丧师城濮的祸根。

周室的大乱 这时中原没有霸主,诸侯互相攻伐,夷狄入侵(陆浑之戎也在这时迁入周地伊川),时势危乱到了极点,弄得周天子也蒙了尘。先前,郑国的属国滑国叛郑附卫,郑国起兵讨罪,攻入了滑都,滑人乞降。郑兵回国,滑人又去归附卫国,于是郑公子士癢、堵俞弥带兵再伐滑国。周室那时与卫、滑两国相好,周襄王派大夫伯服和游孙伯两人到郑国去替滑人讲和;郑伯怨恨前次惠王回国不赏给厉公重器,又怨襄王偏爱卫、滑,就不听王命,把伯服等拘了。襄王大怒,将要引动狄兵攻郑,周王的大臣富辰谏劝襄王道:“从前周公悲伤管、蔡二叔的不合作,所以广封亲戚,以为周室的屏卫。后来召穆公忧虑周德衰微,又在成周纠合宗族,作诗讽劝后人要兄弟和睦。郑国是厉、宣二王的近亲,又在平、惠二王时立过大功,在诸侯中与周室最为亲昵。现在周德更衰了,您不该违背周、召二公的遗训,去引夷狄攻击兄弟!”襄王不听他的谏劝,竟派大夫颓叔、桃子两人去发动狄兵。狄国果然兴兵伐郑,夺取了郑国的栎邑。襄王很感激狄人,就立狄女为后。富辰又进谏词,襄王仍是不听,于是大祸就起来了。引起这场大祸来的,是周王的亲弟弟王子带(甘昭公)。王子带在先为他的母亲惠后所宠,惠后想立他为太子;事未成,惠后便去世了。襄王定位,子带奔齐。后来襄王召他回国,又与狄后通奸;被周王知道,废了狄后。前次奉使狄国的颓叔、桃子两人恐怕自己因此得罪狄人,就奉了子带作乱,引动狄兵攻周。周王出奔到坎?的地方,国人把他迎接回国。狄兵进攻,周兵御战大败,周室大臣周公忌父、原伯、毛伯、富辰们都殉了难。襄王逃到郑国,住在?的地方。子带带了狄后住在温的地方(狄人所侵的周地),俨然自立为王了。

中原的新危机 在狄兵入犯王室的时候,楚国的势力正骎骎日上,宋国也投降了楚,宋成公(襄公子王臣,嗣襄公位)到楚国去朝见。蛮族的势力内侵到这种地步,中原的形势比齐桓公初年还要险恶。这时齐国既不能再兴,于是第二次尊王攘夷的事业就落到黄河上游的唯一姬姓大国——晋国的手里去了。

第九章 城濮之战与晋文襄的霸业

晋国的积乱 晋国自从惠公被秦国所掳,国势一衰;狄人又乘晋国之败,起兵侵晋,夺取了狐厨、受铎两个地方,渡过汾水,一直打到昆都。晋国受外患的逼迫以此时为最甚。那时晋太子圉到秦国为质,秦穆公送还晋国河东的土地,又把女儿嫁给太子圉为妻。哪知太子圉不愿做押品,乘机逃回晋国,于是晋国又得罪了秦国。不久晋惠公去世,太子圉即位,是为怀公。怀公很猜忌在外逃亡的公子重耳,下令群臣的亲属不准跟从重耳,如果过了一定的期限仍不回国的,便治罪无赦。这时晋国老臣狐突的儿子狐毛和狐偃二人跟从重耳在秦,狐突不召他们回来;怀公拘了狐突逼他去召,狐突仍是不肯,怀公就把他杀了,这一事就大失了晋国的人心。

文公的复国 且说晋公子重耳自被他的父亲献公所迫,逃奔狄国,跟从他的人有狐偃、赵衰、颠颉、魏韜、胥臣们,都是晋国的俊杰。狄君待遇重耳很好,那时狄人伐同族的辧咎如,掳获了辧咎如的两个女儿叔隗和季隗,就送给重耳为妻;重耳自己娶了季隗,把叔隗配给了从人赵衰。重耳在狄国住了十二年,离狄往齐。齐桓公又把宗女姜氏嫁给他。重耳在齐国有八十匹马的财富,感觉满意,便想久住齐国不图发展了。他的从臣狐偃们很不以为然,大家在一处桑树底下商量动身的计划。不料恰有一个婢女在树上采桑,听到他们的私话,便去告诉姜氏。姜氏不愿漏出消息把她杀了,私下对重耳说道:“我知道你有经营四方的大志,听到这个消息的人已被我除掉了。”重耳道:“我并没有这个意思。”姜氏力劝重耳以事业为重,不要贪图安乐;无奈重耳不肯。姜氏只得与狐偃同谋,用酒灌醉重耳,把他送出国去。重耳在路上醒了,很是愤怒,但也没有法子了。于是他周历曹、宋、郑等国,来到楚国。楚王招待他很好,在宴会时,楚王一再询问重耳道:“公子如回到晋国,可以用什么来报答我呢?”重耳答道:“如果蒙了您的威灵得回晋国,将来晋、楚治兵,在中原相遇的时候,一定避您三舍(三十里为一舍)之地,这就是唯一的报答你的办法了。”楚国的令尹子玉一听重耳的话厉害,请楚王把他除去;楚王不肯,反用厚币把他送到秦国去。那时晋太子圉已从秦国逃回,秦穆公与晋惠公父子绝了交好,想提拔重耳为晋君,送了五个女儿给他为妻妾,晋怀公的夫人怀嬴也在其内。惠公既死,怀公又不得晋国的人心,秦穆公就乘机兴兵送重耳回国;晋国的臣子做了内应,迎立重耳为君,是为文公。怀公逃奔到高梁地方,文公派人去把他杀死了。那时惠公的旧臣吕甥和郤芮尚在,恐怕也被文公所害,想先下手为强,计划已定。幸亏有从前奉了献公的命追逼文公的寺人披来向文公讨好告密,文公便偷偷地出国,在王城地方与秦穆公相会。吕、郤二人起事,焚烧公宫,找不到文公,赶到河上;秦穆公把他们引诱来杀了。文公迎接夫人嬴氏回国,秦穆公送给文公卫士三千人,以为镇定内乱之用。文公回国以后,勤理军政,举贤任能,省用足财,晋国大治,就立下了开创霸业的基础。

晋国的勤王 便在这时,周襄王因避狄难出居郑国,派使者向鲁、晋、秦诸国告难。秦穆公带兵驻在河上,想送周王回国。狐偃向晋文公说道:“求诸侯没有比勤王更好的,您赶快去继续您祖宗文侯的功业罢!”于是文公辞去秦师,亲自带兵驻在阳樊地方,派右军围住温邑,左军迎接襄王。襄王复位,杀了子带。文公前去朝见天子,襄王待他的礼节非常隆重。文公进一步向襄王请求自己死后改用隧葬的典制(在地下掘了地道,送柩入内安葬,这是天子的葬礼),襄王不让他上僭,只把王室所不能统治的阳樊、温、原、茅的田送给他,作为他勤王的报酬(四邑在山南河北,水北为阳,所以称为“南阳”)。四邑中阳樊和原都不肯服晋,晋人用兵把他们都打服了。

晋楚的争竞 晋文公勤王之后,积极向外发展势力,也联合秦国去打近楚的?国(在商密附近)。秦兵乘势攻入楚境,破了楚邑商密(在今河南内乡县一带),俘获了楚将申公子仪和息公子边回去。那时鲁国与卫、莒结盟,齐人不愿意这事,侵鲁很急,鲁国派大夫公子遂和臧文仲去楚国去请兵伐齐。宋国也在这时背楚投晋,于是楚兵先伐宋国,围困缗邑。鲁国引楚兵伐齐,夺取了齐国的谷邑(在今山东东阿县),把桓公的儿子公子雍放在那里,叫易牙辅佐他,作鲁国的援助,由楚大夫申公叔侯带兵驻守。鲁僖公二十七年冬天,楚王亲征,带了郑、陈、蔡、许诸国的兵围宋,鲁国也来与诸侯在宋地结盟。宋国派公孙固到晋国去告急。晋大夫先轸对文公说道:“报施(文公出亡过宋的时候,曾受过宋君的厚赠)救患,取威定霸,都在这一举了!”狐偃也向文公说:“楚国这时刚得到曹国的归附,又新与卫国结姻。我们如果起兵去打曹、卫两国,楚兵一定前来救援,这样便可免除齐、宋的祸患了。”于是文公先在被庐地方校阅军队,开始建立三军,命郤谷为元帅,带领中军,郤溱为佐;狐毛带领上军,狐偃为佐;栾枝带领下军,先轸为佐;又命荀林父为公车的御戎,魏韜为车右,起兵侵曹伐卫,夺取了卫国五鹿地方(在今河北濮阳县附近)。晋、齐两国在敛盂地方结盟;卫成公(文公子郑,嗣文公位)也请与盟,晋人不许,卫国人把卫侯赶到了襄牛地方,以向晋国解说。这时鲁国派公子买带兵替卫国守御,楚兵救卫不胜,鲁国畏惧晋国,便杀了公子买向晋国解说,对楚国却说因为他不尽力守御的缘故。

城濮之战 晋兵攻入曹都,楚兵也围宋很急,宋国再向晋国告急。晋文公因齐、秦两国未肯合作,不敢轻易与楚国决裂,很是踌躇。先轸(这时郤谷已死,先轸代为中军元帅,胥臣为下军佐将)献策道:“叫宋国送贿赂给齐、秦两国,就请齐、秦替宋国向楚讲和;我们拘了曹君,把曹、卫的田分给宋人,楚国爱护曹、卫,必不肯许宋国的和,这样我们就能得到齐、秦两国的合作了。”文公照计办去,把曹伯拘了送给宋国(曹本是宋的属国,现在降楚与宋为敌,所以晋文公有这举动)。楚王回驻申地,派人叫申叔离开齐国的谷邑,叫令尹子玉也离开宋国,不要与晋国作对。子玉不肯,派手下伯棼向楚王请求对晋宣战,道:“我并不敢说这次战事定能获胜,不过想借此塞住进谗言的人的嘴罢了。”楚王听了子玉的话,很不高兴,只分了少许的兵给他,由他去干。子玉得到楚王的援兵,便派使对晋文公说道:“只要你让卫侯复国,重封曹国,我也可以解除宋国的围。”先轸又献策,劝文公暗地允许曹、卫两君复国,以离间曹、卫与楚的联络;一面拘了楚使,藉以激怒楚国。文公又照办了,曹、卫两国便向楚国告绝。子玉大怒,起兵追赶晋军。晋文公实践从前答应楚王的话,退兵三舍,避开楚军。楚军大众想止住不追,子玉不肯,又带兵前进。晋、宋、齐、秦四国的军队驻在城濮(在今山东濮县)地方,楚兵背了险阻立营。晋文公很忧虑楚兵占得优胜的地势,狐偃劝文公道:“我们这仗如能打胜,一定可以得到诸侯;就是不胜的话,我们的国家据山临河,险隘很多,也是一定没有什么祸患的。”文公听了他的话,才决定与楚开战。当时两国递了战讯,在鲁僖公二十八年四月己巳那天,晋、楚两方正式在城濮开战(齐、秦、宋三国的兵助晋),晋下军佐将胥臣带了本部抵挡从楚的陈、蔡两国的军队。楚军方面,令尹子玉带领中军,大将子西带领左军,子上带领右军,与晋国的三军相敌。胥臣在战马上蒙了虎皮,先向陈、蔡的军队冲杀过去。陈、蔡的兵抵挡不住,四散逃奔,楚国的右军也跟着溃散了。晋国上军将领狐毛建了两面大旗,假意向后退去(大旗所在就是大将所在,这是表示大将已退);下军将领栾枝也叫兵车拖了薪柴假意逃走(用薪柴拖起灰尘,这是要表示全军已走)。楚兵追逐过去,晋中军将佐先轸、郤溱发动中军公族的兵向横里攻击,狐毛、狐偃带了上军夹攻楚将子西的兵,于是楚国的左军也溃散了。战争结束,楚军大败。只有令尹子玉收住中军,独得不败。晋兵在楚营里吃了三天的粮,到癸酉那天才班师回去。

城濮之战是春秋前期的第一次大战,这次战争实在关系中原的全局。这时楚国的势力差不多已经蹂躏了整个的中原,黄河下游的大国,如齐如宋都被楚所侵略,鲁、卫、郑、陈、蔡等国都已投降了楚人。一面狄兵也曾攻入王畿,逼得周天子蒙尘。齐桓公的霸业至此已成陈迹。这个时代,真是所谓“南夷与北狄交侵,中国不绝如缕”的时代。要不是晋文公崛起北方,勉力支持大局,那么不到战国,周室和中原诸侯早已一扫而空了。城濮一战,楚军败绩,南夷的势力即退出了中原,北狄的势力也渐渐衰微下去,于是华夏国家和文化的生命才能维持,这不能不说是晋文公的大功!

践土之会 晋文公从城濮凯旋,回到衡雍地方,就在践土(衡雍、践土都在今河南广武县附近)建了王宫,请周天子前来莅会。郑国先时曾做楚兵的引导,这时见楚兵大败,非常害怕,急向晋国求和,晋、郑两国便在衡雍结了盟。周王到会,晋文公把从楚国得来的俘虏献给周王,就由郑伯傅相周王,用从前平王待晋文侯的礼接待了文公。跟着周王又宴飨文公,命卿士尹氏、王子虎和内史叔兴父策命晋侯为侯伯(诸侯之长),赐给他大辂(祭祀所乘的车)之服、戎辂(兵车)之服和彤弓彤矢、卢弓卢矢、纒鬯等物,另外又赐给他虎贲(勇士)三百人。天使降诏道:“天王对叔父说:'你应该恭恭敬敬服从王的命令,安定四方的国家,并纠正天子的过失!’”文公三次辞谢,才从命答道:“重耳敢再拜稽首奉扬天子的光大休美的命令!”他受了赐策,出入接连三次觐见天子。

这时卫侯听到楚兵大败的消息,大惧出奔楚国,又到陈国去,命大夫元?奉弟弟叔武去受诸侯的盟。五月癸亥(《春秋经》作癸丑)那天,周室大臣王子虎邀会诸侯在王庭结盟。盟辞道:“大家协力辅佐王室,不得互相侵害!有谁背了这盟,天神降下罚来,使他兵败国亡,子孙老幼统统受到灾祸!”这次盟会是葵丘之会以后的第一次大会,晋、齐、鲁、宋、卫、郑、蔡、莒诸国一起与盟,陈侯也来赴会。晋文公在这次盟会里便正式成了盟主了。

晋卫的交涉 楚令尹子玉兵败回国,在半路上,楚王派人对他说道:“你若回国,怎样对得住申、息二地的父老?”(申、息二地的子弟多从子玉战死)子玉便在连谷地方自己吊死。晋文公听到这一消息,大喜道:“我从此没有后患了!”过了些时,晋国允许卫国复国。先是在卫侯出亡的时候,曾有人对他说:“元?已立叔武为君了!”那时元?的儿子角跟着卫侯,卫侯误信人言,把他杀了。等到卫侯回国,又杀了叔武,元?逃奔晋国。晋文公又召集齐、秦、鲁、宋、郑、陈、蔡、莒、邾等在温地结会,召了周天子来,叫诸侯去朝见;并请周王狩猎,掩过召王的事。一面宣布卫侯的罪状,把他拘了,叫他与元?去对讼。结果,卫侯失败,晋人杀了卫臣士荣,又砍了卫臣鍼庄子的脚,着他们替代卫侯受了刑罚。又把卫侯送到王都囚禁起来;由元?回国,另立公子瑕为卫君。隔了两年,鲁僖公向晋国替卫侯说了好话,又送贿赂给周、晋两国,晋文公才释放了卫侯。卫侯先结了内应,杀死元?与公子瑕等,然后回国复位。

郑国的叛服 当诸侯在温地结会时,许国不服晋国,晋文公指挥诸侯的兵围困许国。文公在路上得了病,听了筮史的话,才把曹伯释放回国,但仍把曹国的土地的一部份分给诸侯,以惩罚曹国的罪。次年(鲁僖公二十九年),文公又因郑国不服,派狐偃会合王臣和诸侯的大夫,再在翟泉地方结盟(这次只有鲁国是国君亲到的),计划伐郑。次年的春天,晋兵侵郑,试他有无抵抗的力量。这年九月,晋文公正式邀合秦国的兵围困郑国,晋国驻在函陵地方,秦军驻在氾邑的南面,郑国很是危急。郑伯听了大夫佚之狐的话,派老臣烛之武乘夜缒城到秦军去,见秦伯说道:“郑国与秦国的当中隔着晋国,秦国是不能越过晋国取得郑地的。郑国灭亡,无非白便宜了晋国。晋国越发强大,秦国就要吃亏了!您若赦了郑国,将来秦国行旅往来,郑国可以做东道主人,与您只有好处。而且您从前曾帮过晋君的忙,晋君答应送给您焦、瑕等地方,但他早上渡过河来,晚上就在那里筑了城池来抵拒您了!他若在东面并吞了郑国,必定又要向西方扩张领土,这除了侵夺秦国的地,还去侵夺哪国呢?”秦伯一听烛之武的话不错,便私与郑国结盟,派大夫杞子、逢孙、杨孙三人带兵替郑国守御,自己带了大兵回国。晋文公见秦兵已去,便也只得班师回国。郑人迎了奔晋的公子兰为郑君的太子,以与晋国讲和,晋、郑间的纠纷才算解决。但围郑之役却成了文公复国以后晋、秦两国决裂的先声。

狄族的渐衰 晋文公既在南面打败楚人,做了盟主,一面又想翦灭邻近的狄族,就先在三军之外建立三行的步军,后来又改作五军(三军之外再作上下二新军),用来对付狄人。狄人曾乘晋伐郑的机会侵晋。同盟的齐国后来又曾围困卫国,逼卫国迁都到帝丘(在今河北濮阳县)地方。但楚国见晋国日渐强盛,却忍气请和,派大夫斗章聘问晋国,晋国也派阳处父去报聘,晋、楚两国开始通好。不久狄国有乱,卫国起兵侵狄,报复上年狄围卫的仇恨;狄人请和,卫和狄也结了盟。自从城濮一战之后,蛮族的势力一落千丈,中原反危为安,转弱为强。晋文公“攘夷”的功绩确是远在齐桓公之上!

晋秦新冲突的开始 晋、秦两国的国交,从鲁僖公三十年合兵围郑一役发生了裂痕之后,晋文公始终不愿与秦起衅。到了鲁僖公三十二年的冬天,文公去世,太子驩即位,是为襄公。秦国却在这时乘机起兵侵袭郑国。原来秦国所派驻守郑国的领兵将官杞子很得郑君的信任,郑君派他掌管北门的锁钥;他就起了野心,暗地派人去请秦穆公起兵前来,自己愿做内应。穆公得到这个机会,先向大臣蹇叔询问意见,蹇叔劝穆公不要动这无名之师。穆公不听,派大夫孟明视(百里奚子)、西乞术、白乙丙三人带兵前往。秦军经过周国,到了滑国(在今河南偃师县附近)的境界,恰巧有两个郑国商人名叫弦高和奚施的,到周国去做买卖,在路上遇见秦兵,他们知道来意不善,为保护祖国起见,弦高便派奚施赶快回国,把消息报告郑君;一面把自己的货物当做犒军的礼物,假托郑君的命,前去犒劳秦军道:“敝国君主知道你们前来,特派我来犒劳贵国的军队。”郑穆公(即公子兰,文公子,嗣文公位)得到奚施的报告,派人去侦探秦国驻军的客馆,看见他们确有阴谋的准备,便向他们说道:“你们久住在敝国,我们供应不起了。现在我知道你们将要回国,没有别的礼物相送,只有原圃里所养的麋鹿,请你们取些去罢。”杞子们知道阴谋已经泄漏,只得起身逃走。孟明探得郑国已有准备,感觉前进必没有好处,顺便灭了滑国,班师回去了。

晋国听得秦兵暗袭郑国的消息,元帅先轸竭力主张邀击秦军,便发出命令,一面召起姜戎的兵,一面襄公穿了墨染的麻衣(因为这时晋文公未葬,所以襄公穿了凶服从戎),兴师御敌。秦兵回国,在?山险地(在今河南陕县附近)碰到晋兵与姜戎的夹攻,杀得全军覆没。晋军捉了秦军的主帅孟明、西乞、白乙等三人回国。襄公的嫡母——文公的夫人——文嬴是秦国的女儿,向襄公替秦国的三帅求情道:“他们(指三帅)败坏了我们两国的国交,我们的国君恨不得生嚼他们的肉哩。你不如做个人情,放他们回去领罪罢!”襄公答应了,便释放三帅回国。先轸上朝,听得这事气得直抖,也不顾襄公在面前,便唾骂道:“武人们费尽气力在战场上把敌人擒住,却因妇人家一句话,便把他们放了!毁坏军实,兴长寇仇,我怕我们的国家离灭亡不远了!”襄公一听他的话不错,便派阳处父前去追赶;赶到河边,孟明等已经下船了。阳处父解了自己驾车的左马,假托襄公的命,赠给孟明,想引诱他登岸拜谢,乘机把他拿获。孟明看透阳处父的计策,就在舟中稽首拜谢道:“承蒙贵国君主的恩惠,不把我们杀了用血去涂战鼓,而叫我们回本国去领罪。敝国的君主如把我们治罪,我们死后也不会忘掉贵国的恩德;如果敝国君主看重贵国君主的面子,也把我们赦免了,三年之后当来贵国拜谢君赐!”孟明等回国,秦穆公穿了素服到郊外,对着军营痛哭道:“我违背了蹇叔的话,害你们受了辱,这都是我的罪过,你们是没有罪的!”就把孟明等统统赦免,仍命孟明当国为政。

狄人的膺惩 晋襄公也是个有雄才的君主,所以文公虽死,晋国的霸业依旧不衰,他即位以后,西边既打败了秦人,北边又重创了狄寇。先是,狄人乘晋国有国丧,起兵侵齐。那时中原少了一个霸主,诸侯便受到夷狄的侵略,这可见霸主在春秋时的重要。狄人侵齐之后,见晋国无甚举动,就顺便去打晋国,一直攻到箕的地方(在今山西太谷县,一说在蒲县)。晋襄公亲征,把狄兵在箕地打败,下军大夫郤缺(郤芮子。郤芮有罪夺爵,文公因胥臣的保荐仍用郤缺为下军大夫)斩获了白狄的君主。在这次战争之中,晋元帅先轸因为他前次在襄公面前失了臣礼,自己感觉有罪,就除去头盔,冲入狄阵战死。襄公闻讯,很是震悼,回国以后,就命他的儿子先且居继任为中军元帅;并命郤缺为卿,还给他父亲郤芮的封土冀邑。这次战事,晋君亲征,狄人方面丧了君主,晋国方面也丧了元帅,乃是晋狄间仅有的一次大战。

晋襄的南略 晋襄公既连败秦、狄的兵,国势大振。因那时许国归附楚国,于是晋、郑、陈三国便合兵伐许。楚国起兵救许,先侵陈、蔡两国以牵制晋兵。陈、蔡两国被侵,向楚国求和;楚兵又顺便打到郑国,攻打郑国的桔粁之门。晋兵救郑,也先攻蔡国以牵制楚兵。楚兵回救蔡国,与晋兵夹着癏水(在今河南叶县一带)结营,两不相下。晋军统帅阳处父是个胆小鬼,不敢轻易与楚兵交战,便设下一计,派人对楚军统帅令尹子上说道:“你们若要开战,我们可以退兵三十里,让你们渡过河来,排阵交锋;否则你们退兵,让我军渡河接战也好。”楚人恐怕晋兵在半渡的时候邀击,就自动退兵三十里让晋兵渡河。阳处父一见楚人中计,就宣言道:“楚兵逃走了!”一面径自领兵回去。楚兵见晋兵走了,便也只得回国。楚王却听信了太子商臣的谗言,认为令尹子上受赂辱国,把他杀死(子上曾劝楚王勿立商臣为太子,所以商臣与他结下仇恨)。所以这次晋楚相争,结果又被晋国占得了便宜。

晋襄的东征 晋襄公对西(秦),对北(狄),对南(楚)都得到了相当的胜利之后,就开始经营东方诸侯了。先是,卫国自从与狄相和之后,国势好转,在晋文公的末年,卫成公因恨晋国前次拘辱他的仇恨,就不肯去朝晋,反派大夫孔达领兵侵郑,攻打緜訾和匡的地方,表示不听霸主的命令。晋襄公候父丧过了周年,派使遍告诸侯,起兵伐卫。晋兵到了南阳地方,元帅先且居劝襄公道:“卫国不朝我国,和我国不朝周天子是一样的罪状。我们不可学他人的坏样。请您去朝王,由我领兵去伐卫。”于是襄公便在温地朝见周王(这可见春秋时霸主“尊王”的作用),先且居和胥臣领兵直攻卫国,拔取了戚邑,擒获守将孙昭子。卫国派使去向陈国告急,陈君对卫使说道:“你们可再去伐晋,我自来替你们解说。”卫国听了陈国的话,就派孔达领兵伐晋。后来晋国又邀合鲁、宋、郑、陈等国在垂陇的地方(在今河南荥泽县附近)结盟,预备讨卫。陈侯替卫国求和,拘了孔达向晋国解说。

晋秦的互攻 这时秦穆公想洗雪前次被晋打败的耻辱,在鲁文公(僖公子兴,嗣僖公位)二年的春天,命孟明领兵伐晋。晋襄公亲征,在彭衙(在今陕西白水县)地方与秦兵开战。晋将狼銪带领所部直冲秦阵,力战而死;晋国大兵随杀过去,又把秦兵打得大败。晋人嘲笑秦国这次所兴的兵是“拜赐之师”。孟明再次丧师回国,秦穆公依旧重用他。孟明增修国政,预备再举伐晋报仇。这年的冬天,晋、宋、郑、陈诸国又合兵伐秦,夺取了汪和彭衙二邑,用来报复前次彭衙之役秦伐晋的仇恨。

鲁文公三年的夏天,秦穆公亲自领兵伐晋,渡过黄河,便把渡船烧了,以表示不胜不回的意思。晋国知道这次秦兵来势厉害,便采取守而不战的政策。秦兵夺取了晋国王官和郊两处地方,从茅津渡河,封埋了死在?地的秦国战士的尸首,才回国去。秦国这次伐晋得了胜利,西戎各国都来归服,秦穆公“益国十二,开地千里”,就做了西戎的霸主了。但是晋国并不肯甘服,隔了一年,又起兵伐秦,围困?和新城两邑,报复了王官之役的仇恨。可见在春秋时,晋、秦的国际交涉,总是晋占上风的。

晋楚的东方争竞 这时楚成王已被他的太子商臣所弑,商臣即位,是为穆王。鲁文公三年的春天,晋国联合诸侯的兵向楚国示威,把服楚的沈国(在今安徽阜阳县附近)打溃。楚国也起兵围困已服晋的江国(在今河南息县),晋将先仆领兵伐楚以救江。晋国又把江国被楚侵扰的事报告周王,周王派了王叔桓公会合晋将阳处父再伐楚国。晋兵在方城地方攻城,遇到楚将息公子朱的兵,阳处父仍不敢轻易与楚开战,就班师回国,江国终究被楚灭掉。不久,楚兵又灭了六(在今安徽六安县)与蓼(在今河南固始县)两国。这可见楚国的声势在晋的全盛时代也并不衰息。

晋国人才的凋落与赵氏的得政 鲁文公六年,晋国因旧臣赵衰、栾枝、先且居、胥臣等统统去世,感觉人才缺乏,在夷的地方校阅军队,舍去新立的二军,命狐射姑(狐偃子)为中军元帅,赵盾(赵衰子)为佐。命令已经发表,不料阳处父从温地回来,一力主张改换中军元帅。他是晋国的太傅,说话很有效力,晋襄公便又在董的地方重阅军队,改命赵盾为中军元帅,狐射姑为佐。这是因为阳处父本是赵衰的属吏,所以党于赵氏,并且赵盾也确比狐射姑贤能,所以襄公会听从阳处父的话。赵盾既掌国政,便创制常典,规定刑法,治理罪狱,追捕逃亡,信用券契,削除旧污,整理礼秩,修复废官,选拔才能,把国政整理完成,交给太傅阳处父和太师贾佗去行,作为常法。这样一来,晋国的国基便更稳定,而政权也就落在赵氏的手里去了。

第十章 楚的强盛与狄的衰亡

晋霸中衰的由来 晋国自文公创霸,襄公继业,终春秋之世,盟主的位子差不多始终在他们的手里。但是襄公和悼公后面的两个时期声势略为消减。尤其是在灵公到景公的时期,楚国强盛,晋国的实力比不上楚,在中原的地位常常受到倾轧,这可以说是晋霸中衰的时期。至于晋霸中衰的原因,是由于卿族的骄横,开晋国卿族专权之始的便是赵氏。赵氏虽本是晋国的大族,但在赵衰时地位还不甚高,自从赵盾得阳处父的援引执掌了晋国的国政以后,赵氏的势力便顿时大强起来,终造成了国衰君弑之祸。

晋赵狐二氏的争权 那时晋国足以与赵氏争衡的有狐氏。狐、赵两家的地位本不甚相上下(起初是狐氏地位较高),在晋襄公的末年两家同时得势,结果,狐氏被赵氏压了下去,狐氏当然不肯甘服,于是两家就起了冲突。鲁文公六年的秋天,晋襄公去世,晋国首先发生了置立嗣君的争乱。原因是:那时襄公的太子夷皋年纪太小,晋国内部发生不安宁的现状,大家想立长君来维持,赵盾主张向秦国迎立公子雍(襄公的庶弟),狐射姑却主张向陈国迎立公子乐(也是襄公的庶弟)。赵盾那肯容狐氏张狂,就竭立反对狐射姑的主张,径派大夫先蔑和士会到秦国去迎接公子雍;狐射姑也径派人到陈国去召公子乐。赵盾一时心狠,派人在郫的地方把公子乐刺杀了。狐射姑和赵盾争立嗣君,结果又是狐射姑失败,因此他迁怨到阳处父不该换他元帅的位子,就派他的同族续鞫居去把阳处父刺杀。晋人问起罪来,杀死续鞫居;狐射姑逃奔狄国,于是狐氏的势力终被赵氏铲除了。

晋灵继立之乱 那时秦穆公已死,子康公鄑即位,接受了晋国的请求,多派护卫送公子雍回国。但是襄公的夫人穆嬴每天抱着太子夷皋在朝堂上痛哭,诉说道:“先君作了什么孽,他的儿子又作了什么孽,你们丢掉先君的嫡子不立,反向国外去寻找国君,将置太子于何地?”出朝以后,又抱着太子到赵家去,向赵盾顿首说道:“先君曾把这个孩子交给你,对你说:'这个孩子将来要是成才,我在地下感激你的恩惠;若是不成才,我也只有怨你。’现在先君虽然去世,但他的言词还在耳边,你把这孩子丢开了,究竟是什么意思?”赵盾和诸大夫都怕穆嬴的麻烦,就不管对秦国失信,径自立了太子夷皋为君,是为灵公。一面起兵抵抗秦国送公子雍的人马。晋兵来到堇阴地方,赵盾怕秦兵深入,就连夜催动人马赶去,把秦兵在令狐(在今山西猗氏县)打败,一直把他们赶回国去。先蔑一见赵盾背约,自己觉得对不住秦国,又怕晋国不能容他,就带领所部逃奔秦国;士会也跟着去了。

晋灵公即位以后,因年纪幼小,由赵盾摄政,赵氏的势力越发强大。赵盾在扈地(在今河南原武县附近)邀会齐、鲁、宋、卫、郑、陈、许、曹等国结盟,藉以维持盟主的地位,是为晋大夫主盟之始。赵盾假晋侯之命,把前次侵夺卫国的匡和戚两邑还给卫国,外加他从申到虎牢的境地(这本来是襄公的女婿公壻池的封地,也是从卫国侵夺来的),以向卫国讨好。外面刚刚敷衍好,不料内部又发生了变乱:原来当晋襄公在夷地阅兵的时候,本想重用大夫箕郑父和先都,并派大夫士鄃、梁益耳带领中军。大夫先克不赞成,说:“狐、赵两家的功绩是不可埋没的。”襄公听了他的话,才改用狐射姑和赵盾将中军。先克又曾强夺大夫蒯得在堇阴的封地。所以箕郑父、先都、士鄃、梁益耳、蒯得等都怨恨先克,合谋作乱,杀死了先克。晋人讨乱,又把先都、梁益耳、士鄃、箕郑父、蒯得等先后都杀了。

楚穆王的北略 晋国国君既年幼,内部又屡生变乱,楚人看了这种情形,便跃跃欲试了。楚大夫范山对楚穆王说道:“晋君年轻,其意不在诸侯,北方很有可图的机会。”穆王听了他的话,就起兵伐郑,俘虏了郑将公子坚、公子祌和乐耳;郑国只得与楚讲和。晋赵盾带领鲁、宋、卫、许诸国的兵救郑,没有赶上楚兵,就作罢了。不久,楚国又起兵侵陈,攻克了壶丘地方。楚将公子朱又从东夷伐陈,被陈兵杀败,楚将公子罿被俘。陈国有此战功,反而害怕起来,与楚讲和。那时蔡国也归附了楚国。于是楚王在息地邀请郑伯、陈侯;又与蔡侯在厥貉(约在今河南项城县附近)相会,想去伐宋。宋国赶快去迎接楚王,表示听从楚国的命令,更引导楚王到本国孟诸地方(在今河南商丘县附近)去打猎。在猎时,宋公亲为楚王右阵的领队,郑伯为左阵的领队。楚司马下令清早就驾车载着取火的器物,宋公没有照办,楚左司马文之无畏便把宋公的仆人责打了去号令军中,这就结下了宋国对无畏的仇恨。厥貉之会,麋国(在今湖北郧县一带)的君也在会中,私自逃回。楚王带兵伐麋,打败麋兵,一直攻到麋都锡穴。不久楚兵又拘了舒国(约在今安徽庐江县)和宗国(亦在今庐江县)的君,围困了巢国(在今安徽巢县)。这可见那时楚国的威焰之盛。

晋秦河曲之战 当楚兵正耀武中原的时候,晋、秦两国却在起着冲突。先是,鲁文公八年,秦人伐晋,夺取武城(约在今陕西华县),以报复令狐之役的仇恨。文公十年,晋人回伐秦国,夺取少梁(即梁国地,在今陕西韩城县)。不久秦又伐晋,占领北徵(在今陕西澄城县)。文公十二年,秦伯再起兵伐晋,占领羁马(在今山西永济县)。晋人起兵抵抗,在河曲(亦在今永济县一带)遇着秦兵。晋上军佐将臾骈道:“秦兵是不能够久住的;我们最好深沟高垒,固守起来,候他自退,再追杀上去,必可获胜。”赵盾听了他的话,秦兵想战不能。秦伯便问晋国的逃臣士会:“如何方得一战?”士会答说:“赵家新拔用了一个属吏叫做臾骈,很有才能,这个计策定是他出的。他们是想使我兵久住疲乏。我知道赵家又有一个庶族叫做赵穿,乃是晋君(文公?)的女婿,很为晋君和赵盾所宠。他的年纪很轻,不知道军事,又好勇而狂,他又很妒忌臾骈的佐领上军。倘若我们派轻兵去挑战,他一定会出来应战的。”秦伯听了他的话,就派遣军队去犯晋国的上军。赵穿果然出来,他追赶不上秦兵,回去发怒道:“我们吃着千辛万苦,裹了粮,坐着甲,为的是和敌人打仗。现在敌人来了,却不去厮杀,究竟是等待什么呀?”军吏对他说道:“这是我们用的计策。”赵穿说:“我不知道有什么计策!我等不及,只得独自自由行动了!”说罢,他就带领所部出营应战。赵盾听得这个消息,吃了一惊,说道:“赵穿是我国的卿,如果被秦兵虏去,我国就算吃了亏了!”于是发动大兵,出营与秦兵交战,两军稍一接触,不分胜负,各自回营。夜里,秦国派行人来到晋营递战书,说道:“两国的战士都未伤损,明天再请相见吧!”臾骈等使者去了,向大众说道:“秦使的眼睛时刻转动,说话的声气很是嘶放,这是畏惧我们的表示,他们将要逃走了。我们如在河上掩杀过去,必定能使秦军覆没。”大家正在计议的时候,赵穿却和下军佐将胥甲当着军门呼叫道:“死伤的人还未收埋,就把他们丢了,这是没有恩惠;不候开战的日期,就去薄人于险,这是没有勇气!”晋军见计谋已泄,只得作罢。秦军闻讯,连夜逃走,出境以后,重新入侵晋国,攻进了瑕邑(在今河南陕县)。这次河曲之战,晋兵本能战胜秦人的,只缘赵穿们的骄肆,败坏了军纪,以致失利。这可见卿族的强横对于国势的影响了(后来晋人讨罪,只放逐了胥甲,赵穿并不曾治罪,这些地方都足证赵氏在灵公时的势力)。

晋秦河曲之战结束后,晋国怕秦人再来侵犯,派大夫詹嘉驻在瑕地,防守桃林之塞(在今河南阌乡县,西接陕西潼关县界,就是后来秦国的函谷关),塞住了秦人的出路,这是春秋时秦人所以始终不能东征得志的重要原因。那时晋人感觉国难日重,贤才缺乏,又怕士会和狐射姑为秦、狄两方所利用。鲁文公十三年夏天,晋六卿在诸浮地方会见,商议怎样召回投奔异国的贤才。荀林父主张召回狐射姑;郤缺反对这个意见,主张召士会回国。赵盾大约恐怕狐射姑回来与己不利,便从了郤缺的话,暗派魏地(在今山西省芮城县一带)的守将魏寿余假意据了魏地叛晋降秦,去引士会回国。赵盾先把寿余的家属下狱,叫寿余连夜逃走。寿余到了秦国,向秦伯请求以魏地归降,秦伯答应了。寿余便在朝廷上暗踏士会的脚,向他表示意思;士会是个聪明人,早已领会。秦伯领兵驻在河西,想去接收魏邑。魏邑在河的东面。寿余对秦伯说:“请派个本国人为有司们所信服的,与我一同先去。”秦伯就派了士会。士会假意推辞道:“晋人是虎狼成性的,如果反悔起来,我固然被害,我家属在秦国的也要受戮,对于你也没有好处,到了那时懊悔也来不及了。”秦伯指河为誓说:“晋人如果反悔,一定把你的家属送回。”士会才动身前往。在临行的当儿,秦大夫绕朝送一条马鞭给士会,对他说道:“你不要以为秦国没有人才,不懂得你的意思,只是我的计策没有被采用呵!”士会们渡过河,魏人欢呼拥着回去。秦伯知道果然上了当,没奈何,只得把士会的家属送回晋国。

长狄的消灭 这时除楚、秦两国都对晋国加压迫外,还有狄人也乘机蠢动起来。鲁文公四年,狄人侵齐。七年,侵鲁。九年,再侵齐。十年,侵宋。十一年,又侵齐,顺便去伐鲁。鲁文公派大夫叔孙得臣领兵追赶狄人,把狄兵在咸的地方(在今山东巨野县)打败,斩获了长狄(襹瞒)的酋长侨如。据说,在宋武公的时候(春秋前),长狄伐宋,宋司徒皇父领兵把狄兵在长丘地方打败,斩获了长狄的酋长缘斯。后来晋国灭潞(赤狄的一族,见后),又杀死侨如的弟弟焚如。此前,齐襄公二年,长狄曾伐齐国,齐将王子成父斩获焚如的弟弟荣如。卫人又杀了他们的小弟弟简如。长狄的种族就此灭亡了。以上是根据《左传》的记载,据它所说,侨如兄弟的寿竟在一百几十岁以上,这定是神话,其实际因材料缺乏,已不甚可知了。案:狄兵伐鲁以前,曾侵齐、侵宋,伐鲁以后又曾侵卫,或许侨如兄弟都死在这几次战役内,也未可知。

新城之盟 那时东方诸侯虽多归附于楚,但仍畏惧晋国,不敢完全和他脱离。当鲁文公十三年,文公到晋国去朝见,卫侯乘机与文公在沓地结会,请文公代向晋国纳款。文公朝晋回来,郑伯也学了卫侯的样,与文公在蓒地结会,也请他代向晋国通好。文公都替他们转达了。卫、郑两国既都回向晋国,于是晋赵盾就邀集鲁、宋、卫、郑、陈、许、曹诸国同盟于新城(在今河南商丘县附近)。在这次盟会里,蔡国不曾与盟,晋国命大将郤缺带领上下两军伐蔡,攻入了蔡都,与蔡人结了城下之盟方才回去。

齐国的强横 就在这时,齐国发生内乱。先是,齐昭公(鲁僖公二十七年齐孝公去世,弟昭公潘即位)娶了鲁国的女儿子叔姬为妻,生个儿子叫舍;子叔姬不为昭公所宠,因之太子舍在齐国也无威势。昭公的弟弟公子商人向国人厚施恩惠,买动人心,一面倾家借贷蓄养死士,想待机而动。鲁文公十四年,齐昭公去世,舍即位,公子商人把舍杀死,将君位让给公子元(商人兄);元不肯接受,商人就自立为君,是为懿公。那时太子舍的母亲子叔姬在齐国的地位很危险,鲁国请周王转令齐国送回子叔姬。周王派单伯到齐国去劝说,齐侯不听,反把单伯和子叔姬统统拘下。鲁国又派执政大臣季孙行父到晋国去,请晋国命令齐国释放单伯和子叔姬;齐人畏惧晋国,只得把单伯释放,并答应他的请求,叫他先回鲁国去报命。但是齐国怨恨鲁国请求周室和晋国出来压制他,便起兵侵鲁西鄙。季孙行父又到晋国去报告,于是晋、宋、卫、郑、陈、蔡、许、曹诸国同盟于扈,计划伐齐。齐国一看情势不对,只得向晋侯进纳贿赂,弄得这事没有下场。后来齐国究竟看了周王的面子,把子叔姬送还鲁国。但不久齐国又起兵侵鲁,顺道伐曹,攻入曹都的外城,责问他朝贡鲁国的罪。从齐国的强横上,我们可以看出晋霸确已中衰。鲁国连次受到齐国的侵略,无处去诉冤,只得向齐国请和。那时鲁文公有病,先派季孙行父与齐侯在阳谷地方相会,齐侯不肯结盟,一定要鲁君亲来。鲁国不得已,又派大夫公子遂向齐侯纳贿,齐、鲁才得结盟。不久齐再起兵伐鲁,毕竟逼得鲁侯亲自出来结盟,才算暂时完结。这又可见霸令不行的时候,小国就要吃大国的亏了。直到齐懿公为了暴虐被臣下所弑,惠公元即位;鲁文公也同时去世,公子遂杀死太子恶和他的弟弟视,拥立宣公接;齐、鲁两国因互相利用,方才恢复了交好。自此以后,鲁国常服于齐,朝聘不绝,几乎成了齐国的属国了。

宋国第三度的内乱 当齐国内乱之前,宋国也有弑君的事情发生。原来宋昭公(成公子杵臼,嗣成公位)本是个很厉害的君主,当他父亲成公去世(在鲁文公七年),他尚未正式即位的时候,就想除去群公子,引得穆、襄二公的后裔带领国人进攻公室;六卿替公室解和,方把大乱暂时弭平。后来昭公又不礼待他的祖母襄夫人,襄夫人带领了戴氏之族杀死昭公的党徒孔叔、公孙钟离和大司马公子?(事在鲁文公八年),大变的祸根已经种下。那时昭公的庶弟公子鲍怀抱异志,向国人厚施恩礼,宋国荒年,他倾家接济灾民;国中的贤士和宗室贵族,他无不卑躬屈节去联络。他又长着一副漂亮的面孔,引得他的祖母襄夫人想和他通奸;他不肯乱伦,襄夫人只得帮助他向国人施惠,预备夺据君位。恰巧宋昭公为国人所不满,国人就想奉了襄夫人拥立公子鲍为君。先由襄夫人定下一计,叫昭公到孟诸地方去打猎,想乘机把他杀死。昭公知道她们的计策,无法逃免,就把宫中的宝物尽数载了出去,赐给左右,叫他们离开。昭公的党羽既散,还未到孟诸,便被襄夫人派去的人攻杀了,他的死党司城荡意诸也同时殉难。昭公既死,公子鲍即位,是为文公。晋国听得宋国内乱的消息,派大将荀林父大张旗鼓的邀合卫、郑、陈等国的兵伐宋讨乱,大会于扈地,但仍让公子鲍做了宋君。这件讨逆的事也就做得虎头蛇尾而罢。

郑国的叛晋 当诸侯在扈地结会平定宋国内乱的时候,晋国因郑国心向楚国,就不肯接见郑伯。郑大夫子家写了一封国书派人送给赵盾,叙说郑国服事晋国的诚心。这封信写得又委婉,又强硬,弄得晋国没有办法,只得派大夫巩朔到郑国去修好,又与郑国交换了要人做押当。这次晋国摆出盟主架子的结果,反弄得向郑国赔小心,大国与小国交换押当的人,也算站在平等的地位了。

晋、郑虽然暂时结合,但郑国的心确已变了。原因是晋国的两次用了大题目劳动诸侯伐宋、讨齐,结果都受了贿赂而罢手,郑国觉得晋国不足有为,便与楚国结盟,合兵侵扰服晋的陈、宋两国。晋赵盾领兵救陈、宋,在蓒林地方会合宋、卫、陈、曹四国的兵伐郑。楚将贾领兵救郑,与晋兵在北林(在今河南郑县)相遇;楚兵俘获了晋将解扬,晋人就退兵回去了。不久,晋、宋两国又联兵伐郑,也得不到什么胜利。这可以知道这时晋国的国力已经敌不过楚国了。

鲁宣公二年,郑国因宋国两次联合晋兵来犯,便受命于楚,派大将公子归生(子家)领兵伐宋。在大棘地方(在今河南柘城县)开战,宋兵大败;郑国捉了宋军的主将华元,杀了副将乐吕,又俘获甲车四百六十乘,生擒二百五十人,斩馘百人。这可见宋国终究不是郑国的对手。宋国用了一百乘兵车和四百匹文马向郑国请求赎回华元,礼物的一半已经送进郑国,华元却乘机逃回了。

在此以前,晋国因敌人太多,想与秦国讲和,赵穿又出来主张出兵去侵扰秦的与国崇国,等秦国来救援,因而与他讲和。晋人依了他的话,就由他领兵去侵崇。那知秦国虽来救援,却并不肯因此罢手。隔了些时,秦反起兵伐晋,围困了焦邑(在今河南陕县)。这可见那时赵氏倒行逆施的政策是失败了。晋赵盾领兵救焦,就从阴地(从今陕西商县至河南陕县、嵩县一带地)联合诸侯的兵侵郑。楚将斗椒领兵救郑,驻在郑地等候晋兵。赵盾不敢和楚兵开战,就班师回去了。

晋赵氏的弑逆 晋国外面既对付不下秦、楚,内部却又发生大变。据《左传》说:晋灵公为君很是淫暴,他向人民征了很重的赋税,拿来作雕画宫墙的费用。他又常常站在高台上用弹丸去弹射路上的行人,看他们躲来躲去,作为娱乐。他有一次因厨夫煮熊掌不熟,把他杀死,将尸首放在畚箕里,叫女人载了过朝。赵盾和士会在朝上看见露在畚箕外的死人的手,问知缘故,大家非常忧虑。两人商议了一会,由士会先去进谏。灵公一见士会进来,知道他要麻烦,便先说道:“我自己知道过失了,就会改正的。”士会见话说不下去,只得安慰他几句,退了出来。那知灵公依旧不肯改过,赵盾屡次进谏,灵公感觉他麻烦不过,竟派了一个刺客名叫?麑的去暗杀赵盾,不曾成功,?麑反自杀了。这件事《左传》的记载很偏袒赵氏,实在是很不可信的。赵氏在灵公时专横太甚了,灵公既长,或想收回政权,所以有铲除赵氏的计划。至于灵公的恶德,恐出赵氏的宣传,也是不可尽信的。

据《左传》说,灵公一计不成,又生二计:他请赵盾喝酒,暗地埋伏下甲士想杀死他,又被赵盾逃脱。赵盾奔向外国,他的同族赵穿看不下去,就起兵在桃园里把灵公攻杀了。赵盾还未出境,听得消息,马上回国。晋国的太史在史策上写道:“赵盾弑其君。”拿来宣示朝廷。赵盾连忙分辩道:“君并不是我弑的!”太史答说:“你是一国的正卿,国内出了弑君的大变,你出亡不过境,回来又不讨贼,君不是你弑的又是谁弑的呢!”赵盾听了没话再辩,只得叹道:“是我自己弄错了!”灵公既死,赵盾就派弑君的贼赵穿到王朝去迎文公的庶子公子黑臀回国即位,是为成公。先是,晋国当骊姬乱时,立盟不许群公子住在国里,从此晋国没有“公族”。到成公即位,才下令以国卿的儿子作为“公族”(嫡子)和“余子”(嫡子的母弟)、“公行”(庶子)。赵盾的后裔本有做“公族”的份,他却把公族大夫的位子让给弟弟赵括。这是因为从前赵括的母亲赵姬(晋文公的女儿)劝赵盾的父亲赵衰从狄国接回赵盾母子,又把嫡位让给赵盾的母亲,所以赵盾报答她的恩惠。赵括做了公族大夫,赵盾自己一支做了旄车(公行)之族。自此以后,晋国国卿的势力越发增强,公室愈显无力,这已经埋下了“三家分晋”的根基了。

楚庄初立时楚国的内乱 当晋霸中衰的当儿,南方的楚国正渐渐崛强起来。楚国因国势强盛主盟中夏的缘故,也渐渐自认为华夏,于是自称“我蛮夷也”的楚便变成了“抚有蛮夷以属诸夏”的楚了。原来楚国在穆王时已很强横。到鲁文公十三年,穆王去世,子侣立,是为庄王,这便是后世所称“五霸”(照最普通说法)中的末了一个。庄王即位时很是幼弱,楚国内部也发生不宁的现象。那时令尹子孔和太师潘崇领兵去伐群舒中的舒、蓼等国,由大夫公子燮和子仪驻守国都。公子燮等作乱,派刺客去刺子孔,不能得手。公子燮等便劫持了庄王出都,将到商密地方去,大夫庐戢梨等设计把他们引诱来杀死,一场乱事方归平定。

楚庄初立时楚国的外患 鲁文公十六年,楚国又起了大饥荒。戎族起来攻击他的西南方,打到阜山(在今湖北房县),进驻大林(在今湖北荆门县);又攻击他的东南方,到了阳丘(在今湖北钟祥县),进攻訾枝(亦在今钟祥县)。庸(在今湖北竹山县)人也带领群蛮叛楚。麋人带了百濮之族在选地(在今湖北枝江县?)聚会,预备去伐楚。楚国申、息两地的北门都戒了严,时局非常严重。楚人商议迁都到阪高险地。大夫贾反对道:“我们能去,敌人岂不能去?我们愈退让,敌人就愈进攻。不如尽力抵抗,敌人见我们虽遭荒年,仍能出兵,野心或许会消灭的。”庄王听了他的话。出兵刚十五天,百濮果然退去。楚兵从庐地(在今湖北南漳县?)前进,取出仓库里屯积的粮食,上下同心,匀食熬苦。他们驻兵在句遖(在今湖北均县)地方,派庐戢梨带兵侵庸,打到庸国的方城(在今湖北竹山县)。庸人出来追赶,楚将子扬窻被俘。过了三天,他逃回,对楚兵道:“庸兵很多,群蛮都聚在一起,不如回去兴起大兵,合并王室的军队一同前进。”大夫师叔道:“我们不如再用诱敌计去引诱他们,这就是先君羛冒克服陉隰的方略。”楚人用了他的计策,与庸兵连战七次,都假意败退。庸人只派了裨、闞、鱼三邑的人追赶楚兵,他们大言道:“楚国已不足与一战了!”于是他们就疏了防备。楚庄王乘驿车与大兵在临品(在今湖北均县)相会,分军为两队:大将子越领一队从石溪(约在今湖北均县)出发,子贝领一队从仞地(当亦在均县一带)出发,夹攻庸国。秦、巴两国也发兵帮助楚人(秦国自从?地战败后就与楚国联结)。群蛮一看情势不对,就与楚国结盟。庸国势孤,立即被楚兵灭掉了。

楚庄的观兵周疆 “多难可以兴邦”,这句话确是不错的!楚国连平内乱和外患,国势正如旭日初升,他们既把晋兵在北林打败,收服了郑国;在鲁宣公三年,庄王又起兵伐陆浑之戎(在今河南陆浑县),直逼雒水,在周国的疆界上耀武扬威。周定王(襄王死后,子倾王壬臣嗣位。倾王去世,子匡王班嗣位。匡王去世,弟定王瑜嗣位)派大夫王孙满去慰劳庄王,庄王竟向王孙满询问周室镇国之宝九鼎的大小轻重。王孙满见庄王的来意不善,便用话折服他道:“一国的兴亡在于德不在于鼎,道德修好了,鼎虽小还是重的;道德如不好,鼎虽大也就变得轻了。现在周德虽衰,天命还没有完,鼎的轻重未可问哩。”庄王听王孙满的话强硬,知道周室尚未可轻视,就班师回去了。

楚国斗椒之乱 那时郑国因连被晋兵侵伐,已与晋讲和;楚庄王又起兵侵郑,未得胜利。不料国内又起大乱:令尹斗越椒(即子越)作乱,杀死司马贾,驻兵烝野,想进攻庄王。庄王用了文、成、穆三王的后裔做押当去与越椒讲和,越椒不受,进兵漳遖。庄王下令讨伐,与斗越椒的兵在皋浒(在今湖北枝江县?)开战。越椒善于射箭,他一箭穿过庄王的车辕,射到鼓架,着在钲上。再射一箭,又穿过车辕,着在车笠上。王军大惧,向后倒退。庄王派人巡谕军中道:“我们先君文王打胜息国的时候,得到了三枝利箭,两枝被斗越椒偷去,现在已放完了。”宣示毕,军心安定。庄王擂鼓进兵,一战就把若敖氏(即斗氏)灭了。

楚庄北略的失败与平定南方 这时,郑国有内乱,国君灵公(穆公子夷,嗣穆公位)被大臣公子归生所弑,弟坚嗣位,是为襄公。襄公仍不肯服楚,楚庄王既平大乱,又两次起兵伐郑。陈国见郑国被侵,与楚联和。晋大将荀林父和赵盾连次领兵救郑伐陈。楚人也第三次出兵伐郑,逼服了郑国。不久郑国又背楚向晋;晋、鲁、宋、卫、郑、曹诸国同盟于黑壤(在今山西沁水县附近),周王也派了王叔桓公来监盟,晋霸颇有中兴的气象。

楚人北征不利,知道要图中原,必须先平定南方。恰巧那时群舒背叛楚国,庄王起兵伐灭舒和蓼两国,划正疆界。一直到了滑禭(在今安徽合肥县一带)地方,与吴、越两国结了盟,方才回去。从此楚国在江淮流域的势力渐趋巩固,他们便再回头来经营北方。

楚庄的争霸 那时陈国已降了晋,庄王起兵伐陈,陈又附楚。晋国邀合宋、卫、郑、曹诸国在扈地结会,陈侯不来与会,晋荀林父带了诸侯的兵伐陈。不幸晋成公在扈地去世(子景公?继位),诸侯的兵无功而回。楚国因郑国始终服晋,又起兵伐郑。晋将郤缺救郑,郑伯把楚兵在柳棼地方打败。郑兵虽然有功,大臣子良害怕楚国报仇,不久反与楚讲和,诸侯的兵伐郑,又取了和回去。隔了些时,楚庄王再伐郑;晋将士会救郑,在颍水的北面赶走楚兵,派诸侯的军队驻守郑地。楚国那里肯息,鲁宣公十一年,庄王又伐郑,攻到栎地。郑大臣子良说道:“晋、楚两国不务修德,专用武力相争,我们只得做个随风船了!”于是楚、郑、陈三国盟于辰陵(在今河南淮阳县附近)。

郑、陈既服,楚兵顺便侵宋。庄王亲自驻在荌地等待消息,命令尹艾猎(即孙叔敖)修筑沂城(在今河南正阳县),进逼北方。不久又因陈大夫夏徵舒弑了国君,庄王伐陈讨乱,下令陈人不必惊慌,只讨伐夏氏一家。他就把夏徵舒杀死,攻进陈都。那时陈新君成公正在晋国,庄王下令把陈国改为楚国的县。大夫申叔时从齐国奉使回来,劝谏庄王道:“夏徵舒弑君固然有罪,你讨伐他是很对的。但是有句俗话道:'牵着牛去踏人家的田,田主把牛夺了;牵牛踏田的人固然有罪,然而就因此夺了他的牛,罚也太重了。’你现在取了陈国,正和夺人的牛一样,恐怕诸侯要不服的。”庄王听了他的话,就重封了陈国,只在陈国每乡带走一个人,安置在一处,就把那块地称为“夏州”,以表示讨乱的功绩。

辰陵盟后,郑又附晋,庄王大怒,起兵把郑国围困了十七天。城将攻破,郑人聚在祖庙里痛哭,预备出来死斗。庄王下令退兵,想招降郑人。那知郑人修好城池,仍旧抵抗楚兵。楚兵重围郑都,攻了三个月,才把郑都攻破。楚兵从皇门进到大街。郑襄公袒着衣服,牵了羊去迎接楚军,向庄王哀求讲和。庄王答应了他,退兵三十里,派大夫潘祍进城与郑伯结盟;郑臣子良也到楚国去做押当。从此郑国就服了楚了。

邲之战 晋国发动大兵救郑,到了河上,听见郑已服楚,元帅荀林父就想回去。上军将领士会也说楚国方强,不可与争,主张退兵。中军佐将先鄃反对退兵的主张,说道:“在我们的手里失了霸业,不如死!”他竟带领所部渡过河去。司马韩厥劝荀林父道:“先鄃带了偏师去陷敌,你是元帅,部下不听命令,你的罪大了。不如一同进兵,就是打败,三军将佐同分其罪,总比你一人得罪好些。”于是晋军全部渡河。楚庄王统兵北进,驻在荌地,想使战马在黄河里喝了水就回去。听见晋兵已渡河,庄王便想班师。嬖人伍参主张开战;令尹孙叔敖反对,拨转了车马。庄王听了伍参的话,下令改辕北向,驻兵在管地(在今河南郑县)等候晋兵。晋军驻在敖、?二山(均在今河南河阴县)之间。郑国派人去到晋营说道:“我们的从楚,只是想保全社稷,并非真心与楚要好。楚国骤胜已经骄傲,他们的军队也已疲乏了,又不设防备,你们若加以攻击,我们做个帮手,楚兵一定大败。”晋军诸将听了郑使的话,纷纷争论,仍不得结果。楚王连派使者两次到晋军去议和,晋人已经答应和议,定下了结盟的日期。那知楚人和议并非真心,他们又派了人来向晋军挑战;晋人出营追赶,他们又逃跑了。晋将魏锜、赵旃因求高官不得,心里怀恨,想使晋军失败,力请也去挑战;荀林父等不许。他们又请奉使去讲和,荀林父等答应了。不料他们去到楚营,反向楚军要求开战。当两人到楚营去后,晋上军将领士会、郤克都请准备战事,先鄃大意得很,又不赞成。士会独自行动,派部下巩朔、韩穿带领七支伏兵埋伏在敖山的前面。中军大夫赵婴齐也派手下人先在河里预备了船只。赵旃夜里到楚营前,在军门外席地坐了,派部下冲进楚营去激战。楚王亲自出来追赶赵旃,赵旃把车丢了,逃入林中,衣甲都被楚兵抢去。晋人派屯守的兵车来迎接魏锜和赵旃;楚将潘党望见车尘,派人赶去报告大营说:“晋兵来了!”楚人也怕庄王轻入晋军,就全军出营结阵,孙叔敖下令急速进兵。楚兵雷击电驰般直冲向晋营,荀林父出于意外,不知所为,在军中擂鼓下令道:“先渡过河去的有赏!”中军和下军争起船来,各自用手攀住船只,两军的军士自相残杀,砍下的手指在船里可以成捧了。晋兵向右移动,独上军因士会的准备未败;中军因赵婴齐的准备,虽败而得先渡河。楚军方面工尹齐带领右拒追赶晋国的下军;潘党带领游车四十乘跟从唐侯(唐国那时从楚)的兵为左拒,去进迫晋国的上军。士会自为后殿,督领军队缓缓退去,没有什么损失。楚军俘获了晋将知,知的父亲下军大夫知庄子带领所部回攻楚军,射杀楚将连尹襄老,抢了他的尸首;又俘获楚王的儿子公子臣,方才退去。到了夜里,楚军驻在?地(在今河南郑县),晋的余兵不能成军,乘夜渡河逃去,一夜里声音不断。楚王进驻衡雍,祭了黄河的神,又建筑一所祖庙,告了成功,才班师回国。

这次晋军的失败,并不是他们的实力敌不过楚人,乃是因军将不睦,从内里分崩开来,以致大败,这又可见卿族骄横的弊害了。晋兵回国,荀林父自请治罪;晋侯将要答应他,大夫士贞子把楚杀令尹子玉的事去进谏,晋侯听了他的话,命林父复位,这就成就了他后来灭狄的功绩。

清丘之盟 楚国既大败晋兵,郑、许诸国都归附了,庄王又起兵攻破宋的属国萧(在今江苏萧县)。晋、宋、卫、曹诸国同盟于清丘(在今河北濮阳县附近),立约共救灾患,讨伐不服的国(郑与宋、卫终春秋之世是两党,郑服了楚,所以宋、卫便与晋联结)。清丘盟后,宋国因陈服楚,起兵伐陈,卫国却反去救陈(因陈、卫又本是一党)。楚王亲征伐宋,讨他前次救萧和伐陈的罪。晋国也责问卫国救陈的罪。卫执政孔达自杀,由着国人拿他向晋国解说。

楚庄的成霸 晋势稍振,又起兵伐郑,颁告诸侯,在郑地校阅车马而回。郑伯畏惧晋人,亲自到楚国去,商议对付晋国的政策。这时齐国曾乘晋的败去伐服晋的莒国(鲁国此时也为齐党,所以不与清丘之盟)。楚国便想联结齐国以抗晋,派大夫申舟(即文之无畏)到齐国去行聘,经过宋国,被宋人杀死(宋国报复前次无畏责打宋公仆人的仇恨,又因无畏不向宋国假道,所以把他杀死),庄王大怒,立即起兵围困宋都。鲁国也派人来与楚国在宋地结会。宋公派使向晋国告急,晋国因?战之败不敢去惹楚人,只派了一个使臣叫解扬的去安慰宋人道:“我们的军队已倾国前来,快要到了,请你们不要就降楚!”解扬经过郑境,被郑人捉住,献给楚兵,楚王向他厚纳了贿赂,叫他去反说宋人归降。他被逼不得已,假意答应。楚人把他放在楼车上面,命他招降宋人,他却仍依晋君的话吩咐了宋国。楚兵围宋过了九个月,在宋城外筑了房屋,又分兵回去耕田,以表示不胜不回的意思。宋人大怕,派大将华元乘夜偷进楚营,直登楚元帅子反的床,劫他讲和道:“敝国的人民互相掉换了儿子杀来当饭吃,拿人的骨头当柴烧,已经危险极了。但是要我们结城下之盟,我们虽到国亡也不肯做的。你们若能退兵三十里,我国当唯命是听。”子反被华元所劫,没有办法,只得与他立盟,把他的话转达楚王,退兵三十里。宋国就与楚结盟,命华元到楚国去做押当。这时,鲁、宋、郑、陈诸中原的国家都归附了楚国,楚庄王的霸业就成功了。

赤狄的衰亡 当楚国经营中原的时候,晋国也正在经营北方的狄族。狄人自从咸地败后,声势本已稍减;长狄灭亡,白狄也独自成了部落(白狄、长狄似本都是赤狄的属部)。但赤狄仍自称强,乘晋霸中衰,两次侵齐并伐晋,围困了晋邑怀和邢丘,又割取了晋地向阴的禾子。晋国用骄兵之计,暂不与他计较;并用离间政策,联络众狄;白狄曾与晋伐秦,晋侯又曾与众狄会于函,群狄服晋,赤狄势成孤立。他们仍不知道进退,听了晋臣先鄃的话,乘晋兵在?地打了败仗,起兵伐晋,打到清地(在今山西稷山县附近?)。晋人杀了先鄃,把内患除去,然后专心对付狄人。

鲁宣公十五年,赤狄部长潞氏(在今山西潞城县一带)的执政大臣酆舒专权,杀死他的国君的夫人姬氏(晋景公姊),又弄伤潞君的眼睛,潞氏内乱,晋景公想发兵去讨伐,诸大夫畏惧酆舒的多才,都不赞成出兵。大夫伯宗独竭力主张讨狄,以为恃才与众,是商纣灭亡的根由,酆舒不足畏惧。晋侯听了他的话,命荀林父领兵伐潞,把赤狄的兵在曲梁(在今河北永年县?)打败,顺势灭了潞氏,俘获潞君婴儿。酆舒逃奔卫国,卫国把他拘住送给晋国,晋国立将他杀了。

潞氏灭亡以后,秦桓公(康公死,子共公稻嗣位。共公死,子桓公嗣位)曾起兵伐晋。晋侯在稷地(在今山西稷山县)校阅军队,经略狄土,重封了被狄人所灭的黎国。回兵到雒,晋将魏颗把秦兵在辅氏地方打败,俘获秦国勇将杜回。次年(鲁宣公十六年),晋国又命士会领兵伐灭赤狄的余种甲氏(在今河北鸡泽县一带)和留吁(在今山西屯留县一带)、铎辰(约在今山西潞城县附近)等部落。后来鲁成公(宣公子黑肱,嗣宣公位)三年,晋卫又联兵攻破了辧咎如国(约在今山西阳曲县附近?),赤狄的余种就尽数被灭了。晋国既兼并了赤狄的土地,势力顿强,就又南向与楚争中原的霸权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