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刚经》里的三句话

 沙弥梦语LQY 2023-09-28 发布于北京

刘庆云       


读了一本《金刚经》的讲解类书,觉得有些可商榷之处,今举三例略作讨论。

一、关于“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对这句经文,《讲解》解释说:过去的已经过去了,“现在”刚一眨眼又成为了过去,至于未来,则还要再等上一些时日,因此过去、现在、未来都不在眼前,所以说是“不可得”。像这样理解佛经,其实是望文生义,它错在:它首先认可了确实有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区隔,只不过我们抓不住而已。

这当然不是佛的意思。那么佛的真意又是什么呢?我们来读一段《华严经》:“我能深入于未来,尽一切劫为一念。三世所有一切劫,为一念际我皆入。我于一念见三世,所有一切人师子。”这就是说,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在当下的“一念”中,因此佛的实相里根本就没有所谓过去、现在与未来的“三世”,这才叫做“不可得”。佛于一念间通览十方三世,无所不知,而过去、现在和未来仅仅是凡夫的错觉。

佛为什么能“一念见三世”呢?因为佛的心契入了诸法缘起的空性。这个空性无边无际,无始无终,因此常常令我们感慨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在佛眼里就是“一念”。这就是活在当下。

二、 关于“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讲解》解释说,佛一直在不停地度众生,却从来不执着度生之相;虽然佛度了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却从来不认为这些众生是我度的。

这分明是《讲解》在以人的道德标准来“讲解”佛。可是我们替佛想想,佛要度的众生不仅仅是我们这样的人,还包括一切胎卵湿化,要叫他们都“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这么干下去,那得把佛累成什么样?又得等到什么时候?

假如现在有人告诉我们,佛其实早就做到了普度一切众生,我们会信吗?可能不信,有人会说:“连我还是个生死凡夫,何况我养的鸡?”明明还有多如牛毛的众生在等着佛度嘛。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整个一本《金刚经》说的都是佛的圆满果觉境界,换句话说,《金刚经》是佛站在“法身佛”角度说的,站在法身佛立场看,一切众生皆已度尽,没有谁还在等着灭度,所以才说“实无众生得灭度者”。假如法身佛说:“你们这批众生先等等,忍一忍,等我灭度完了他们,再来灭度你。”这样的话就有了对立,分了彼此,而不能称为清净法身。实际上,佛的清净法身处,无佛无众生,所谓金刚般若波罗蜜,根本无相可得。只有在凡夫看来,世界上才有那么多众生在等着“度”,而在佛眼中,生佛一如,清净无比,哪有那么多事?

佛不是明明在度众生吗?但《金刚经》说的是佛的果地,在那里无分别,无烦恼,极其清净,真的是“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一个众生一如来”。

三、 关于“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讲解》说,这是在教导大家,净土宗、禅宗、法相唯识,还有密宗什么的,宗宗平等,不分上下,因此大家要团结,不要只说自己的好。

相互支持当然是对的,不过这里的“是法”其实不是指净土、禅宗、密宗各法,“是”是一个指示代词,指的就是《金刚经》的眼界,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以《金刚经》的角度看,一切众生无不是佛,皆平等;一切万法率皆法性,亦平等。纵目宇宙,一切人、一切物在“皆已灭度”的意义上一律平等。以佛眼来看,孔子盗跖平等,西施东施平等,王夫人和刘姥姥也平等。 

上面说的“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是佛为了答复须菩提的问题“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这个问题如果搁在《文殊般若经》里,佛会回答:“应处空闲,舍诸乱意,不取相貌,系心一佛,专称名字。随佛方所,端身正向。能于一佛念念相续,即是念中,能见过去、未来、现在诸佛。”我们能看出这两种回答的角度不同,一是谆谆教诲,一是直抒胸臆,《金刚经》就是佛在直抒胸臆。

2021.1.20.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