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好吃饭的人,不简单

 醒读哲学 2023-09-28 发布于安徽

作家杨熹文说:一个人对吃的态度,会折射出他对生活的态度。

一个淋过雨的人,若能心无旁骛地坐下来安享一顿美食,想必心间千帆已过,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再伤害到他。

饮食,乃人之大欲。心中的火不灭,手中的筷不停。

能好好吃饭的人,不简单。


苏轼:好好吃饭,去抵岁月艰难

若有一位古人,时代的风吹不散他,时间的手抹不掉他,那一定是苏轼。

前半生的苏轼,是享誉北宋的天之骄子,然而,一场乌台诗案,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

苏轼被贬黄州后,虽任团练副使,但俸禄取消,其本质与被监管的犯人无异。

没有居所,缺少食物,借住在定惠院跟着僧人一起吃斋,半年后才算安顿下来。

倒不是朝廷开眼,而是他在城东找了一片荒地,种果种菜种粮,还去山间挖野菜挖竹笋,跟着渔夫打鱼。

不知何时是头的日子,倒也没有难住他。

在他看来,事已至此,无法挽回,那就先吃饭吧。

在黄州,他发现猪肉价贱如泥,富户们不爱吃,平民百姓又不知如何料理。

他便自创东坡肉,还将做法写进《猪肉颂》里,“净洗锅,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

后来,他又几经波折,难不离身,62岁时,被政敌章惇送到了海南儋州。

当时的他,已是多愁多病之身,儋州“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接近于死囚。

但豁达的苏轼,总是能在糟糕得不能再糟糕的日子里,把一日三餐,经营得有滋有味。

他在海南发现了一种生平从未见过的美食,生蚝。

剖开后,将蚝肉与汁液一同入水,加酒烹煮。个头稍大的,直接烤熟,比煮的还要美味。

他在写给儿子的信中说:“如此美味,千万不要说出去,免得北方那些官员知道了,争相到海南来跟我抢吃的。”

苏轼一生的遭遇,抵得上平民百姓好几世,但无论发生什么,开发美味,好好吃饭这件事,从不耽误。

每个人的一生,都无法避免地会下几场雨。

若在雨中还能好好吃饭的人,必是内心强大,热爱生活的人。

他懂得任何时候都不亏待自己,任何境遇都保持一颗乐观从容的心。


梁实秋:不负美食,不负人生

作家梁实秋一生爱吃且会吃。

少时受父母影响,特别会享受生活,常常呼朋引伴到餐馆小聚,或登门拜访友人,尝各地风味。

大部分人把羊肉煮熟后直接吃,他偏将羊肉切成薄片,再撒上椒盐,细细咀嚼,味美且不膻。

若是世间安稳,他必定还有更多关于吃的创意,但战乱来临,他被迫离家隐居在重庆山间的一处茅屋。

雅人居雅室,茅屋虽破,不蔽风雨,但梁实秋却称之为“雅舍”。

每当有友人到访,他必定会去寻找新鲜的食材,哪怕是最简单的粗茶淡饭,也从不含糊。

但大多数时候,他都是一人独居,远离妻儿,思乡之苦从未间断。

那时,他会摆上一碟花生,斟一杯酒,看着窗外的山景,硬是把凄苦的日子,过出了浪漫的气息。

梁实秋大半生都处在乱世,但他对美食的热爱,对人间烟火的向往,让他从未染上一丝浊色。

他的散文集《雅舍谈吃》,每一篇均以一种食物的名称为题,读来口齿生香。

有人曾问他,为什么对吃这么有研究?

他说:“只因我吃了八十多年,从未间断。”

他爱吃,但并非为满足口腹之欲,而是在吃中体味人文、人情、人生。

他好吃,却不矫情,名声在外的风味佳肴能吃,上不了台面的家常小菜也吃。

在他看来,还惦记一口吃的,人生就不会苦不会累。

如今,有多少人在辜负可以好好吃饭的日子。

不吃饭,或是草草吃饭,其理由要么是忙没时间,要么是烦没胃口。

要知道,人活着,不能被俗事绑架,而是在俗世中寻找更熨贴身心的快乐。

若因为忙得脚不沾地,而亏待自己,这样的忙其实没有意义。

生活是具体的,人生是自己的,没有那么多伟大的意义。

好好吃饭,去享受大自然的恩赐,去享受一家人围坐吃饭的甜蜜,去保护一份喜悦萌动的心境,就是人生最大的事。


汪曾祺:吃的是食物,品的是心境

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位纯粹的文人,最后一位士大夫”的汪曾祺,给世人的印象一直是有趣的。

但他的日子实际上并没有多少趣味,有趣全在于他的心境。

早年间,他被发配到张家口进行“劳动改造”。

从小接受中西两方文化熏陶的“少爷”,要去简陋甚至肮脏的环境里干粗活。

这着实无趣,甚至有些让人无法忍受。

但汪曾祺却全盘接住,还发现了有意思的事。

他挖萝卜,边挖边吃。挖到不行的,就扔一边的萝卜堆里。发现品相不错的,就扔地上裂成几瓣,拿起一块送进嘴里。

萝卜甜脆多汁,他欢喜得像个孩子。

后来,他又被派到偏远又荒凉的沽源画马铃薯图谱。

那里没人管他,甚至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日子着实有些寂寞。

马铃薯开花了,他就掐一把花,几枝叶,放瓶子里画花。

待花谢了,薯成熟,他就开始画薯。

薯画完了,就扔进牛粪火里烤着吃,他甚至发现最好吃的是紫土豆,外皮乌紫,薯肉黄如蒸栗,入口细腻软糯。

汪曾祺一生简朴,住处狭窄,没个像样的厨房,但环境从来限制不了他“吃货”的心。

他常常亲自下厨招待朋友,提前构思好菜品,再拿出全部的热忱,去加工手里的食材。

他十分享受这个过程,认为这才是真的有在生活。

人生,本就是苦乐参半,就看你用怎样的心境去生活。

心念转动处,一块带着土腥味的生萝卜块,也变得甘甜无比。

人生,不用惦记着大手笔的日子,在一粥一饭里,将小日子吃出滋味,才叫活出了人味。



王阳明说:“饥来吃饭倦来眠,只此修行玄更玄。”

人生无处不修行,而最顶级的修行,就是吃好一日三餐,不辜负一粥一饭。

美食家也好,吃货也罢,爱吃的人,日子不会过得太差。

因为他们豁达,他们纯真,他们对生活从未失去热爱。

点个在看,日子好过歹过,不过一碗人间烟火。

与君共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