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宫博物院精品陶瓷欣赏(第52期)

 馱夫 2023-09-28 发布于福建

图片

【影青暗花缠枝莲纹碗】

  影青暗花缠枝莲纹碗,明永乐,高6.1厘米,口径15.6厘米,足径5厘米。清宫旧藏。
  碗撇口,弧腹,小圈足。通体施青白釉,又称影青釉。外壁釉下刻划双勾缠枝莲纹。此碗胎骨轻薄,刻线流畅,格外清新秀美。无款。
  明永乐影青瓷的釉色仿自宋代影青,但由于胎中所含的玻璃成分较多,故透光性比宋代影青更强。另外,永乐影青瓷的釉层亦较宋影青肥润,釉内积聚的气泡较宋影青大且多。
  明代景德镇的影青瓷不是主要品种,数量较少,故而珍贵。此碗造型轻盈秀丽,胎薄如纸,釉质美如青玉,纹饰玲珑剔透,堪称明代影青瓷的代表作。清末寂园叟的《陶雅》曰:“永乐窑有一种素碗,严露胎骨,以质薄如纸,内有影青雕花者为上品。”所指即此种碗。

图片

【青花折枝花纹八方烛台】

  青花折枝花纹八方烛台,明永乐,高38.5厘米,口径9厘米,足径23.5厘米。清宫旧藏。
  烛台为八方式,分上下两层。上下均为束腰八方形,底内中空。上层台座由上到下分别描绘蕉叶纹、回纹、变形莲瓣纹。两层台座之间的支柱饰有锦纹及缠枝花纹。下层台座座面为海水江崖纹,边沿饰莲瓣纹一周,外壁八面绘八组各式缠枝花卉。青花色泽浓艳,有晕散感,局部有“铁锈疤”。白釉肥厚莹澈,底无釉。
  早在三国两晋时代,瓷烛台即在中国出现,如三国时的羊形烛台、两晋的骑兽人烛台等,南北朝时盛行莲花状烛台,隋唐时的烛台底座多刻划精美的花纹,明代则盛行八方烛台。此八方烛台绘制纹饰所用的青料为进口钴料,即所谓的“苏泥勃青”(或“苏麻离青”)。此烛台的造型系模仿西亚地区清真寺的铜烛台烧制而成。铜质烛台在古代埃及和叙利亚地区十分流行。

图片

图片

图片

【青花缠枝花纹折沿盆】

  青花缠枝花纹折沿盆,明永乐,高12.2厘米,口径26.6厘米,足径19厘米。清宫旧藏。
  盆折沿,直壁,平底。通体青花装饰。盆内底心饰团花纹,外围饰缠枝如意云头纹和海水纹。盆里外壁均饰缠枝四季花卉纹,里口沿饰海水纹,外口沿饰折枝花卉纹,里外各饰青花线6道。
  此器仿阿拉伯铜器,造型简洁饱满,纹饰清晰洗练。

图片

图片

【青花锦地花卉壮罐】

  青花锦地花卉纹壮罐,明永乐,高22.7厘米,口径12.5厘米,足径10.8厘米。清宫旧藏。
  罐唇口,直颈,窄肩,直腹,圈足。通体青花装饰。颈饰海浪纹,肩、腹及近足处饰缠枝花纹,腹饰锦纹,足上饰几何纹。
  此器因上下粗壮,故称“壮罐”。其造型浑厚,纹饰密集饱满,是永乐瓷器中的佳作。

图片图片

图片

【青花缠枝莲纹碗】

  青花缠枝莲纹碗,明永乐,高13.7厘米,口径35.5厘米,足径20厘米。清宫旧藏。
  碗直口,弧壁,圈足。通体青花纹饰。碗心绘折枝石榴,果实硕大,里壁饰折枝花果纹,里口沿饰折枝花纹。外口沿饰忍冬纹,外壁饰缠枝莲纹,足墙饰青花线3道。

  此碗形制颇大,花果描绘生动,石榴寓意“多子多福”。

图片

图片

图片

【青花缠枝莲纹压手杯】

  青花缠枝莲纹压手杯,明永乐,高5.4厘米,口径9.1厘米,足径3.9厘米。清宫旧藏。
  这种撇口深腹小碗之所以被称为“压手杯”是因其大小适中,且口沿处胎体较薄,顺口沿而下胎骨渐厚,执之手中,微微外撇的口沿与舒张的虎口相吻合,且杯的重心下移,放置稳当,故名压手杯。
  谈及明永乐时的青花瓷器,最受人称道者可谓青花缠枝莲纹压手杯,它是迄今为止所见传世和出土永乐官窑青花瓷器中唯一署有年款的器物,而且能与明代的文献记载相互印证。明末谷泰撰《博物要览》记载:“若我永乐年造压手杯,坦口折腰,砂足滑底,中心画有双狮滚球,球内篆书'大明永乐年制’六字或四字,细若粒米,此为上品。鸳鸯心者次之,花心者又其次也。杯外青花深翠,式样精妙,传世可久,价亦甚高。”

图片

图片

图片

【青花压手杯(狮球心)】

  青花压手杯(狮球心),明永乐,高5.2厘米,口径9.3厘米,足径3.9厘米。
  杯撇口,丰底,圈足。内外青花装饰。杯心单圈内饰双狮戏球纹,球内署青花篆体“永乐年制”四字款。外壁口沿下绘朵梅纹,腹部绘缠枝莲纹,圈足外墙绘卷草纹,纹饰间隔以青花弦线9道。
  此杯制作精细,形体古朴敦厚。纹饰安排主次分明,杯内纹饰布局简洁,外壁纹饰以柔和的线条组成二方连续缠枝花图案。青花色泽深翠。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堪称是明代永乐时期独有的名贵器物。
  永乐压手杯的款识,蝇头小字,清晰可辨。在画面上的安排非常巧妙,款识与花纹融合在一起,不是单纯为了写款而写款,而是与瓷器装饰相结合,既告知器物的年代,又使人赏心悦目。狮子滚绣球是民间表示吉祥的一种舞蹈,以此为题材画在杯的内心,将“永乐年制”四字写在球内,这种巧妙的安排充分反映了景德镇陶瓷工匠们高雅的艺术修养。

图片

图片

【翠青釉罐】

  翠青釉罐,明永乐,高8.5厘米,口径8.8厘米,足径12.3厘米。
  罐广口,短颈,溜肩,鼓腹,浅圈足。里外及圈足内均施翠青釉,釉面莹亮润泽,色调清新淡雅,口边和足边积釉处呈青绿色。无款识。
  翠青釉是明代永乐时景德镇官窑创烧的一种色泽温润、釉色青翠如嫩竹的青釉,为永乐朝所独有。均造型规整秀美,胎体致密,厚薄适中,通体青釉素裹,不另加装饰,釉面玻璃质感强,釉中隐含密集的小气泡。常见的器物有盖罐、高足碗等。

图片

图片

图片

【青花加金彩缠枝苜蓿花纹碗】

  青花加金彩缠枝苜蓿花纹碗,明永乐,高6.4厘米,口径14.9厘米,足径5.4厘米。 
  碗撇口,深弧腹,圈足。内口沿下绘青花菱形锦纹,内壁用金彩描绘缠枝花纹,内底绘青花荷莲纹。碗外壁青花装饰,近口沿处绘曲线纹,腹部绘缠枝苜蓿花纹。圈足内施白釉。无款识。
  此碗无论造型还是纹饰均系永乐官窑首创,金彩与青花搭配装饰相得益彰。此件不署款,但在相似的传世或出土物中见有在外底以青花料画雪花片状花押款者。

图片

图片

图片

【鲜红釉盘】

  鲜红釉盘,明永乐,高4.2厘米,口径19.3厘米,足径11.7厘米。
  盘撇口,浅弧壁,圈足。通体施红釉,盘口显白色胎骨,足内施青白釉,无款识。
  此盘造型规整,胎薄体轻,红釉色泽鲜艳纯正,是永乐朝官窑红釉瓷作的典范。
  明代永乐红釉素有“鲜红”之美称,此时的红釉瓷器继承了洪武朝红釉器制作的工艺成果,施釉均匀,釉面莹润,烧成火候恰到好处,釉色鲜红明艳,完全改变了洪武朝红釉瓷红中泛黑的不纯色调。
  器物的口沿映出白色胎骨,是因为烧制时,釉层在高温熔融状态下自然垂流,致使釉层变薄,显露出胎色,这种现象俗称“灯草口”。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