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古有得 | 我眼中、心中和手中的“魏嫽”

 海涛书屋 2023-09-28 发布于山东

图片

 刊头题字:江豪旭

“内直者,与天为徒;外曲者,与人为徒;成而上比者,与古为徒。”

沉醉秦汉。徜徉明清。

感悟。解读。创作。点评。

汲取。沉淀。思考。前行。

此栏目,缘起于金石印坊“遇见毓慧”网络篆刻学习班,集学员鉴赏文字、临创作品及毓慧老师点评于一体,与古为友,以印会友。

此之谓,学古有得。

25

我眼中、心中和手中的“魏嫽”

文/曹晶


图片

西汉·魏嫽


“魏嫽”,汉玉印,笔划光洁劲挺,粗细均匀,字形方正庄重,转折圆润,美感十足,像经典的汉玉印“皇后之玺”一样,令人百看不厌。汉玉印由于印材及特殊的制作工艺所决定,整体呈工稳风格,我非常喜欢这种印风。

“魏嫽”,两字入印,故字形做了拉长处理,左右分布,均分印面,笔划和笔划之间的间距基本均等,整个印面笔画虽多但均衡而不拥塞。文字中转角多为圆角处理,但又不失其方正庄重的风格,几处竖笔略带弧笔处理,短横略微上鼓,为整个印面增加了美感和挺拔之势,特别是“嫽”字的女部三笔拉长微弧,更显妩媚灵动之美。起收笔多外放呈小喇叭型,“嫽”字下部的“火”部两笔短竖处理成尖型,与相邻的撇捺笔画进行避让,更感和谐之美,右上部的处理,呈桃子样,上部的尖笔与“火”部的两个尖笔相呼应,同时与“山”部的留红相映称。

这方印很美,通过这方印的临刻,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在学印的过程中,我也有一点个人体会,并乐于分享给大家。我认为首先是喜欢这种艺术形式,才能够愿意主动付出时间和精力学习,多练习,多欣赏,多体会;然后就是勤于练习,多刻多练是唯一提高技能的途径,我最早买的青田石很硬特别难刻,手指上磨了很厚的茧子,线条根本谈不上质量,但是几十方印刻过去,回头看,还是有一定的进步,对照原印边体会边改进,逐渐提高技艺;还有,最重要的是观察,观察来自对原印的分析解读和对老师篆刻视频的观看学习,不只是看结果,看热闹,要看如何运刀,先刻哪里,后刻哪里,行刀的时候刀的角度是怎样的,速度是怎样的,转折是怎样的,是刀转还是印转,所有的手指是如何分工配合的,等等……最后最重要的是细致耐心,不能急于求成,所有的环节都要认真细心完成,设计、画稿、上石、刻字、边款、钤拓。当然,除了方法技能之外,必要的硬件质量也要有保障,笔墨纸砚还有石头和印泥的质量等都对印蜕效果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总的来说,识篆、写篆、读印、刻印,应是我们每日的必修课,活到老,学到老,这是我学印以来的一点个人体会。

我的临刻虽然还有很大的不足,但是能够沉醉其中,看到自己不断的进步,还是十分开心的。

图片

曹晶(临刻)




作者:曹晶,2021年金石印坊“遇见毓慧”第2期网络篆刻培训班学员



图片图片

扫描下方二维码

和毓慧老师交个朋友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