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二部喜剧电影让“得月楼”这家百年老店重生

 常熟老李jlr5mr 2023-09-29 发布于江苏
Image

Image

苏州得月楼是不是百年老店,这个在业界一直颇有争议。

其实,在得月楼的官网“发展历程”一栏中,已经把这个问题回答得非常清楚。

发展历程

1522年

~1566年


'得月楼'始明朝嘉靖年间(公元1522年~1566年)创立,坐落于虎丘山塘冶坊浜口。
六十年代

六十年代电影《满意不满意》以得月楼为题,引来寻寻觅觅的游客。
1981年

10月17日,经苏州市商业局批复,将苏州菜馆更名为'得月楼菜馆',并由苏州古建公司进行装修改建。
1982年

4月25日,得月楼在苏州繁华中心太监弄开业亮相。
1983年

6月,上海电影制片厂在得月楼观前总店内拍摄电影《小小得月楼》,历时三个月。
Image
这里有二点可以肯定:
01
历史上确实存在过得月楼这家餐馆
Image

据史料记载,“得月楼”创建于明代嘉靖年间,位于苏州虎丘半塘野芳浜口,为盛苹州太守所筑,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

Image
古时得月楼和现今的得月楼并不在同一地点。两地直线距离大约在四公里左右,一个属虎丘风景区,一个在观前街。
Image
02
得月楼的存续期没有四百多年,中间出现过断档

早在四百多年前,得月楼就已经盛极一时,蜚声东吴了。

沧海桑田,古时的得月楼随着历史的变迁和改朝换代,或经移址和湮灭,只成为历史上的一笔记载。

Image
1982年4月25日,得月楼在苏州观前街太监弄重新开业
Image

估算老的“得月楼”消亡于清朝中期,至今已有200多年。

一家老字号的饭店,在中断200多年后,能够重建开业,这在中国历史上几乎是绝无仅有。

苏州的“得月楼”却做到了,那么是什么神奇的力量,使其重生。

我们不得不提这部1963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严恭导演,苏锡常三地滑稽剧团出演的国产喜剧黑白电影《满意不满意》。

Image

故事讲述的是苏州得月楼厅面馆5号服务员杨友生,从认为服务行业就是伺候人的下等工作,转变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历程。

Image

该片改编于滑稽戏《店堂里的笑声》,当时苏州滑稽剧团团长张幻尔带团到苏州木渎演出,期间去了木渎的石家饭店(当时叫木渎人民饭店)用餐,碰到了和杨友生一样的服务员,从而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石家饭店
Image

石家饭店创建于1790年。

该店善用太湖淡水鱼鲜烹调。

历经数代,形成了以鲃肺汤为代表的十大名菜。

独特的菜肴体系,世有石菜之誉。

当时,正好松鹤楼菜馆的先进工作者孙荣泉创造的“三勤、四快、五心、六满意”的服务方法,引起了全国饮食行业的热烈响应,掀起了向孙荣泉学习的热潮。

清乾隆二年(1737年)由徐氏在苏州玄妙观附近创建。

松鹤楼的店史上是一次重大转折,由天和祥店主张文炳牵头以合股形式租赁该店,改名为和记松鹤楼。

张文炳延聘名厨,展现出了苏式菜肴原汁原味的特有风格。故遂成为名流聚宴的场所。

松鹤楼
Image

两个人服务态度的强烈对比,符合滑稽戏的情节冲突、表演夸张的要求。

所以,以此为原型创作的滑稽戏《店堂里的笑声》一经公演,就取得了巨大成功。当时,观看演出是一票难求。

那么,一部以地方方言表演的滑稽戏,之所以会被改编成电影,是和当时所处的时代是分不开的。

1963年3月,在老一辈领导人的直接推动下,全国各地掀起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高潮。

Image

在1963年的人代会上,当时主管经济工作的李先念副总理点名批评电影创作中缺少“一部反映服务行业群众的电影”,是“电影工作的失职。”

于是,时任电影局局长的陈荒煤要求长影厂牵头拍摄这一题材的影片,主管剧本的林杉副厂长刚好看过《店堂里的笑声》的演出,指定了擅长导演喜剧的严恭导演负责完成这一任务。

当时严恭导演去苏州松鹤楼体验生活,和店员一起擦桌,打下手,并在松鹤楼取景拍摄了部分镜头。

Image

据严恭导演后来回忆,当时原滑稽戏中的菜馆叫“松月楼”,为避免观众马上会想到松鹤楼,与老家南京文德桥边“得月台”茶楼的名字,两者结合一下,就有了电影中的“得月楼”。

由此看来,严恭导演并不知晓400多年前,苏州有一家同名的老字号饭店,电影中的面馆取名“得月楼”完全是巧合。

翻看现在的得月楼和松鹤楼的官网,对与《满意不满意》这本电影关系,分别是这样描述的:

得月楼

六十年代电影《满意不满意》以得月楼为题,引来寻寻觅觅的游客。

松鹤楼

松鹤楼是苏帮美食乃至江南饮食文化的代表,常常见诸电影和文学作品,影片《满意不满意》……等都取材或取景自松鹤楼。

电影公映二十年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升,来苏州旅游的人越来越多,而这本电影,带来的巨大广告效应也开始显现。

数以万计的中外游客为寻找“得月楼”踏遍苏州城。这直接推动了今天全国知名苏邦菜馆——始建于明朝的得月楼在1982年的移址、重建。“得月楼”的金字招牌,圆了中外游客的“寻梦情结”。

1981年10月17日,苏州市商业局将原苏州烹饪学校旗下的实践基地——苏州菜馆更名为'得月楼菜馆',并由苏州古建公司进行装修改建。

1982年4月25日,得月楼在苏州观前街的饭店云集的太监弄开业亮相。

Image

如果说《满意不满意》这本电影让“得月楼”重生。

那么,另一本电影《小小得月楼》,让“得月楼”走向辉煌。

Image

“小小得月楼”这本电影的出品方是隔壁的上海电影制片厂,和“满意不满意”最大的区别就是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苏州的文化元素更加鲜明特出。

观众借由影片中的场景,看到了80年代苏州人们的衣食住行,看到了当时苏州的旅游景观:园林、公园、虎丘、寒山寺……

Image

小小得月楼的取景地,直接放在苏州东园,园林里的一个茶室。

Image

开篇一段唱词“五月鲜花处处开”将得月鸡、芙蓉蛋、天下第一菜、炒鳝背、松鼠鳜鱼、青鱼头尾炒鱼块等苏州名菜都介绍了一遍。

得月楼电影开篇“五月鲜花花处处开”,名菜闪亮登场。点击播放

片尾也把诸多苏帮名菜过了一遍。在这个生活水平在逐步提升,但物资相对还是比较匮乏的年代,电影里的名菜,真让人口水流一地?

Image
大家不仅要问,这个刚刚恢复于82年的饭店,一出世就达顶点,怎么会一下子就能成为苏帮菜制作的高地?
01
倾全市饮食行业之力打造
Image

82年,个体经济刚刚起步,中大型饭店仍以国有为主

得月楼一出身就是国有的,商业局是主管部门,又花了重金进行了装修改造。所以,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商业局调动全行业资源,最繁华的商业街,最好的硬件设施,没有名厨,就从其他名店给你调,这叫系统内调动。

所以,各大饭店的名厨接到调令,纷至沓来。

其中就有一位年轻的小伙,是原松鹤楼的团支部书记,也是影片团支书“小杨”的原型,并在影片中做了厨师“憨憨”上炉灶的替身,他就是现任的得月楼董事长林金洪。

Image

02
这是一个餐饮大师云集的时代

有人说,没有了“四根一家”,苏州从此没有了烹饪大师。

或许,此说法有些偏颇,但从另一侧面反映了七、八十年代是苏州烹饪大师辈出的时代。

“四根一家”指的是餐饮界五位苏州顶级烹饪大师,分别是张祖根、吴涌根、邵荣根、屈群根、刘学家。


蟹酿橙、扣三丝、母油船鸭

常州武进人,十六岁进苏州松鹤楼当学徒,从事饮食行业有五十年。

曾任苏州饮服公司副经理、苏州市商业技工学校校长。

领衔组织撰写的《中国苏州菜》一书。

张祖根
Image
吴涌根
Image

冠云峰船点、芙蓉莼菜、海鲜酥皮盅、南林香鸭、蒜香排骨

无锡人,从事烹饪事业四十多年。

曾任市交际处烹饪大师、南林饭店副总经理。

陆文夫称他为“江南厨王”。撰写完成《新潮苏式菜点三百例》一书。

·蝴蝶海参、千层鳜鱼

苏州市特级红案厨师,十三岁进入饮食业学艺。

曾在苏州烹饪技术培训班任教,也被派往日本东京使馆掌勺,回国后任苏州园外楼饭店主厨。

行业中都称他为“巧师傅”。

邵荣根
Image
屈群根
Image

苏式小笼、加虾烧卖、藕粉饺、盒子油酥、百花争春苏式船点

泰兴人,特级白案厨师,十六岁进苏州松鹤楼学艺,拜张福庆为师,从事饮食行业五十年。

曾当选过市政协委员,后又任商业技工学校烹饪指导老师。


松鼠桂鱼、桃园三结义、早红桔酪鸡、虹桥赠珠

盐城人,做童工时就学烧菜帮厨,特一级红案厨师

苏州松鹤楼菜馆主厨,制作的松鼠桂鱼被定格为“刘式”。

1983年荣获全国“优秀厨师”的称号。

刘学家
Image

1974年11月29日,由上述大师们共同掌勺,在南园宾馆宴请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博士和夫人,大获成功。特别是苏州的蜜汁火方,被基辛格介绍到美国,称为“基辛格蜜方”。

Image

另外,还有二位得月楼的大师也不得不提:

得月楼菜馆特级红案烹饪大师陆焕兴,在得月楼里创新制作的得月童鸡、西施玩月、甫里鸭羹、虾蟹两鲜等名菜深受食客欢迎,堪称经典。在电影里均有涉及。

另有一位得月楼特级白案主厨朱阿兴,心灵手巧,擅长制作苏式各类面点,尤其是他制作的苏式船点蟾宫折桂、枇杷园、绿豆糕、枣泥拉糕等品种,色泽和谐,小巧玲珑,口感上佳。

在2013年《舌尖上的中国2——心传》拍摄中,特地请出了这位已87岁的“最老师傅”朱阿兴,传承朱阿兴“衣钵”的董嘉荣也已63岁,主角吕杰民1983年技工学校科班毕业后,拜在董嘉荣门下,眼下他们师徒三人都是中国烹饪大师。

Image

当年51岁的吕杰民在得月楼已经做了30多年点心,不过论起现存辈分,他现在还只能算“第三代门人”。

Image

不过,我们往往会遗忘得月楼的另一位真正的大师,就是得月楼的董事长,国家级的特级厨师。

18岁学厨,师从张祖根、屈群根、刘学家、赵永根等大师。在灶台上站了20年。

92年,39岁的林金洪,成了得月楼当家人。

2003年,在苏州餐饮业的改制大潮中,国有股全部退出,林金洪控股得月楼,成了名符其实的董事长,由基层厨师做起,逆袭成了掌门人。

03
苏州市的烹饪技工学校为苏帮菜的传承做出了巨大贡献

得月楼的底子除了苏州市各菜馆的名师外,还有就是来自于苏州的烹饪学校。

从现在来看,这个学校简直是苏州名厨的孵化器。“四根一学”曾去教学的地方,正所谓之名师出高徒。

我在读高中时,学校开设了一门劳动课,就是请学校食堂的厨师长给我们讲烹饪课,这个厨师长就毕业于苏州烹饪学校。

首先,理论基础扎实,一开课就告诉我们什么叫“山珍海味”,原来代表了24道菜,当时的苏帮菜“天下第一菜”的故事,让我们听得津津有味。

Image

特别是了解到,居然有上桌后,头尾还可以动的松鼠桂鱼,当时对这个菜充满着憧憬。

Image

老师还说过,烹饪学校有一项考试,就是在脸盘里打发蛋清泡,打发完成,拿一根筷子往里一插,立住了就算及格。

Image

由于是下午的最后一堂课,常常听得口水直流,肚子咕咕叫。

可惜的是,开课没多久,由于学业紧张,这个课就提前结束了,老师答应让我们下厨练习做松鼠桂鱼,最后也食言了。

不过,也就此留下我对苏州美食的向往和兴趣。

04
二部电影的文化属性

满意不满意和小小得月楼这二部电影,对得月楼来说,直接促使之重生。

甚至对苏州的形象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

也差不多时候,陆文夫的《美食家》,再让苏帮菜火了一把。

美食不仅仅是满足味蕾,有更深层次的文化因素。

谁不说自己家乡的美食好吃,更多地是一种乡愁;谁不说奶奶、外婆、妈妈烧的菜好吃,更多地是对亲人的思念。

现在的很多广告,包括电商、网红带货,也能火一把,但持续时间非常短。

而这两部电影,留给大家的是永久的记忆,更是一种情怀,在看网络版电影时,发现弹幕中大多都是青年人在发表评论。

所以,经典永远是经典。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有魅力。

HONGKONG
得月楼的成功和发展是在当时特殊的历史阶段,在现在的市场经济下,已然无法复制。

80年代,得月楼因电影而生。

90年代初,我刚工作时,拿着不多的工资跑去得月楼吃松鼠桂鱼,在老店二楼落座后,发现都是拿活鱼现称现杀现做,由于生意实在太好了,连叫个点菜服务员都找不到,后来还是去了对面的松鹤楼吃到的。

90年代末21世纪初,得月楼真的变成了旅游饭店,和全国很多的老字号一样,本地人基本上不去了。

2003年后,随着饭店转制,很多苏州的同事说,得月楼的菜变了,变得愿意去吃了。

2006年后,随着李公堤分店的开业,加上央视《呑尖上的中国》两度取材得月楼,使得月楼的声誉达到了巅峰。一条松鼠桂鱼年销售超过1000万,年营业额近亿元。

Image

现在的得月楼已二代接班。得月楼的从服务、菜品、创新究竟如何,大家自有评论。

这几年苏州的其他几家百年老店,起起伏伏,得月楼却保持着一份稳定。

希望这份传承能继续下去,在国外,数百年经久不衰的饭店很多。我想,别人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

Image
编者按
Image

饭店的题材写了几篇,这次找资料,做GIF动画搞了好久,也算是用心了。

十分费时费力,只算是为大家整理出一些资料。不知是否有用。

在写文章的过程中,发现苏州的餐饮业在近几年,受疫情冲击很大。

所以,负面的东西,尽量少写或不写了。

Image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