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末江南士绅们为什么死抗朝廷税赋没有一点家国情怀?当年刘福通红巾

 思明居士 2023-09-29 发布于河北

当年刘福通红巾军起义的时候,就喊了这么一句口号:贫瘠江南,富夸塞北。
是的,你没有看错,自宋朝经济重心南移以来,江南烟火瞳瞳,好不热闹。
但是在蒙古人的统治下百里鸡犬不闻。
有元一代,江南(原宋境)的税制为“两税法”,即一年需要缴纳“夏税”和“秋税”,而其他地方只需要缴纳“秋税”。
整个江南地区几乎承担了,元朝岁入粮赋的一半以上。
以1324年元朝的岁入举例,是年,全国累计岁入1200万石粮食。
原宋境内的四川、云南、江浙、江西、湖广五地累计690万石粮食,占比57.5%。
至于其他的金银铁税等,找不到具体数据,就不举例了,但可以确定的是,江南地区赋税比例肯定比其他地方高。
这些民脂民膏都被官府集中起来,送往塞北,给那些漠北宗王、部落领主、军事贵族、王子皇孙享乐所用。
这么大规模的搜刮,硬抢肯定是不行的。
要想捞银子,步子不能迈得太大,一次收的税可不能太多。
要是一上来就是高税率、勒索盘剥,人家老百姓也不傻,饿死累死都是死,咱就饿死算了。
引得老百姓大规模罢工,这样谁来干活?
那群吃得滚瓜溜圆的蒙古老爷吗?
所以专业的事,得交给专业的人来办才好。
于是蒙古人就引入了善于经商和理财的色目人来替蒙古人捞钱。
色目人的范围很广,其中就有犹太人、阿拉伯人、波斯人,这几个中东老表是出了名的会做生意。
所以蒙古人到欧洲四处征战时,都带着他们来管理经济和财政以及进行东西方的贸易,当然放高利贷这种传统艺能也不会少。
所以这群色目人很快就掌握了蒙古人的经济命脉,并获得了蒙古帝国二等公民的身份,他们不是高官厚禄就是商家巨贾,地位比南人高了一大截。
要论民间土豪最好的时代是哪个?刘伯温等一大票大儒一定会跳出来说大元朝。
为啥?因为元朝搞出了包税制这种东西。
最开始的蒙古人以抢劫起家,后来契丹人耶律楚材帮他们设计一套正规的农业税,这是他们第一次享受到税收的好处。
但是这种快乐并没有维持多久,关键是农业税收来的钱太慢、太少。这种细水长流的收入,并不能满足他们四处征战的需求。
于是色目人给蒙古人出了个主意,你们不是缺钱嘛,我可以帮你一次性提现,让你大快朵颐一场,但是收税的权力你可得给我。
换句话说就是,商人在规定的时间内向政府一次性交齐某项税款后,商人就可以在规定的区域向百姓征税。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个坑,但这种既有害于国家又有害于百姓的税制,还被蒙古人同意了。
要是汉人不配合怎么办?没关系,咱们可以培养一群买办集团,将这个权力拍卖给他们,这叫以汉制汉,地主们有的是法子让农民掏出钱来。
于是这个政策一出,全国各地的豪强们云集响应,有时候甚至一个地区收税钱都能拍卖到原价的好几倍。
比如说,浙江这个地区,每年元政府派自己的税务官去收,只能搞到300万两白银,但是把这个收税权力拍卖出去就可能收到600、900万的税款。
靠着这个法子,中央政府得到了好几倍的财源、艺高人胆大的地主从百姓身上榨出更多的油水,政府和地主是双赢了,叫苦连天的只是百姓。
地主既然花了300万承包了原来只有100万税收的地方,那么自然可以将税收到500万,钱怎么来?
他们可不关心,就像他们也不会关心安徽凤阳一个叫朱重八的孩子,他爹娘和大哥二哥是怎么死的一样。
有元朝在,他们这些买办地主、士绅就可以继续获取少女的初夜权、鱼肉、奴役、剥削百姓。
他们说是为了镇压叛军,其实只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罢了。
这才是士绅们最好的时代,也是劳苦大众最坏的时代。
到了明朝后期,江南士绅们终于还是控制了社会舆论,将他们标榜为与阉党有别的一股清流。
后来他们打着不与民争利的口号,搞大规模不受监管的对外贸,输入大量白银,搞出了输入性的通货膨胀,这下农民手里仅存的那些银子都开始不值钱了。
当明末遇到小冰河世纪时,西部连年大旱,他们又在自由经济的支持下,将原本为数不多的粮食高价卖给了后金和江南所谓的桑棉基地。
再加上他们在朝廷的话语权,每当朝廷提议收商业税、矿税时增加财源时,他们纷纷跳起来反对。
最后导致国家既没有粮食救济灾民,也没有钱戍边,明朝就这样在内外交困中亡了。
士绅们在乎是谁的统治吗?不关心。
毕竟闯王来了他们得被拷打一番后掏出钱来。
而山海关的门一开,他们该干啥还是干啥,种地的种地、读书的读书,博取功名的继续考试,过得比大明朝还要舒坦。
要是你,你会选谁当主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