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秋,致我最牵挂的人

 鱼籽酱文化 2023-09-29 发布于湖北
作者|鱼籽酱·秋牧

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

“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

每每抬头,看着月亮从弦月渐渐圆满且愈发明亮,便知道中秋将近。

中秋于国人而言,有着特殊的情感意义。除了法定假日、神话故事、吃饼赏月,还有千百年来关于月亮的统一隐喻。

然而,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每临中秋更近一天,月亮就更圆更亮一分,直至达到顶峰。年年如此,亘古不变。殊不知抬头望月的人,却在悄然变化着。

对中秋的感知变迁,也记录着代代人的成长变化。

01

小时候,存留着最美中秋记忆

曾和一朋友聊起中秋往事,他是这么说的。

每每提及中秋,便容易想起小时候,那时他和姐姐还在上小学。

一家人晚饭过后,爸爸会拿出月饼,每人分一块。

那时的月饼,是硬邦邦的酥皮月饼,牙齿不好还吃不动。他最不喜欢吃五仁馅里的青红丝,因此每次都是边吃边挑,生怕吃到嘴里。

随后,一家人上平房顶看月亮。铺一张席子在房顶上,他和姐姐躺在凉席上边聊天边看月亮,父母则在一旁摇着扇子乘凉。

月亮很美也很亮,还有片片白云不时飘过。空旷静谧,美不胜收。

可惜在如今快节奏的城市里,哪怕有赏月的心境,也难找合适的地点。

也许环境变了,也许变的还有人。

生活不再一如过往般悠扬,我们也不再像过往般无忧无虑。

一位网友也分享了自己儿时的中秋记忆。

小时候,他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生活在一个院子里。

每当逢年过节,家家户户都会提前十多天准备物资。整个小巷里的孩子也都兴奋激动,东奔西跑地看热闹。

那时还不流行买月饼,都是自己带着白面、胡麻油、白糖、红糖到附近开炉的地方,花一些手工费现打月饼。

爷爷的和面技术好,每年开炉都会被请过去当和面师傅。因此,他能顺道跟去,从各家刚出炉的月饼掰下一块尝尝鲜。

中秋当天,小院里会变得十分热闹。除了爷爷奶奶还有他们一家三口外,二叔和姑姑两家人也会早早回来吃团圆饭。

大概晚上八点左右,中秋节的传统“供月亮”开始了,爷爷会坐在院子里,把特意供给月亮的大号团圆月饼摆在一个更大的托盘中间,周围放满各种水果。

准备好后,托盘被摆放在院中能被月光照到的地方,大家的聊天地点也从家里转移到院子里。这时候,院子里总是充满孩子的欢笑声。

后来小院拆迁,打月饼的火炉被拆掉,月饼都买现成的了。

小时候的中秋节,终究是停留在了记忆中。

张爱玲说,回忆童年,那些简单而纯粹的快乐,像是夏日午后的一场白日梦,清新而美好。

孩子的快乐,总是如此简单。

好吃是快乐,好玩是快乐,热闹也是快乐。

以至于一生最快乐的时光,都留在了童年。

02

离开家,才读懂古人笔下的月

杜甫在《月夜忆舍弟》中写下: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原意写的是兄弟因战乱而离散,杳无音讯,抒发漂泊离乡的伤感。

未想刚上大学第一年,自己便有了亲身感受。

大学之前,虽然有在市郊的高中学校寄宿,但每逢中秋仍会放假回家。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广东人,为了去一个能看到雪的城市,大学志愿填报了离家数百公里的外省。光是坐火车一来一回,就得两天。

9月开学,没几天便是中秋。为帮助新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学院组织了活动。晚饭过后,给每人发了月饼,还一起去草坪放孔明灯。

虽然如此,当时最强烈的感受仍是孤独。在一座陌生城市,周围是尚未熟悉的同学,即将开始全新的生活。那晚的月亮,带着冷清与伤感。

大学四年的中秋,因为路途遥远,都没有回家。但总能提前半个月,收到老爸寄来的月饼。每每从图书馆出来看到圆月,便知道中秋将近。

在家看月亮,会单纯地觉得很圆、很亮,好看。

离家后再看月亮,内心的孤独失意总是一涌而上,让人淹没于伤感中。

知乎上有个话题:今年中秋,你想回家吗?

其中有个网友写道:今年必须回家。

因为他已经16年没和家人一起过中秋。

上高中时,父母为了能供兄妹上学,一直在外地打工,基本每年回家一趟。上大学后,因为去了东北上大学,每年只有寒暑假回去。

好不容易大学毕业,找了份离家不是很远的工作,但基本全年无休。每逢中秋,只能跟父母简短地通个电话。而父亲也总是在电话那头调侃道,下次中秋回来一定要好好喝两杯。

每每抬头望着中秋的月亮,内心满是无奈与愧疚。

徐志摩说,“人们总是对身边的美好视而不见,却对遥不可及的远方心生向外。”

年轻时我们总想着离开家,到外面看看更大的世界。

直到在外受到挫折、吃尽苦头,才想起家的千般好。

所幸的是,我们想起时,温暖的港湾还在。

03

入社会,方知中秋的人情往来

最近和朋友小陈见面,聊起初入职场时的经历。

毕业找工作时,是疫情第一年。经济下行,错过校招只能参加社招,更是难上加难。投了超过200份简历后,才在广州找到第一份工作。

而那时招他进去,后面给他帮助也最多的,是一个小姐姐。刚进职场,很多人情世故和工作方法都不懂,但小姐姐教得很耐心。

工作没多久,就到了中秋节。姐夫让小陈给小姐姐送份礼盒,感谢她的帮忙。这样,别人才愿意照顾你,给你更多机会。

中秋放假的前一天,他把礼盒放在工位下,一整天惴惴不安。直到下班后同事们都陆陆续续离开,而小姐姐还在工位时,他把礼盒拿了过去。

本以为小姐姐会接受,没想到小姐姐说好意心领了,以后好好努力就行。

那是他第一次送礼经历。虽然没送出去,他也明白了:有时节假日并不是单纯地放个假,有些关系还是要经营的。

学生时代,我们的唯一任务是好好学习。

进入社会才幡然醒悟:那些发展顺利的人,往往是会处关系的人。

表弟毕业没多久,去了一家公司做销售。

前段时间见面,他分享了自己的工作经历。

中秋节快到,团队的群里发起了月饼征订。有同事订了几十盒,刚从学校出来的他却觉得没这个必要,技术销售凭专业说话就好。

后来主管找到他,语重心长地说:中国是个人情社会,多经营才能维系好关系。好关系才能带来业务订单。而中秋,就是这样一个好时机。

后来他观察身边的销售高手,发现无一例外都是很懂关系的人。

卡耐基说,一个人的成功,15%取决于他的专业知识,85%取决于他的人际关系。

当我们从学校步入社会,身份也相应地发生了转变。

只有意识到人际的重要,才能在未来如鱼得水。

04

结语

中秋月亮一如既往地照耀神州大地,看月亮的却已非当年人。

随着年岁渐长,我们容易嗅到中秋味淡,却不易察觉自身变化。

龙应台在《目送》写道,所谓父女母子一场,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从外出求学、工作,再到结婚成家,我们陪伴父母的时间越来越少,他们对我们的思念却与日俱增。

中秋这天,当我们还忙着维系关系时,别忘了仍在盼我们回家的父母。

与其寄最好的月饼回去,不如一起吃顿简单的家常饭,来得更为直接幸福。

点亮【在看】,愿你我共享中秋团圆之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