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代学人钱仪吉现存著述考

 小夏ho78b993zg 2023-09-29 发布于江苏
图片

作者简介

任群,文学博士,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唐宋文学、文献整理。

基金项目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清代诗人别集丛刊”(14ZDB076)的阶段性成果。

钱仪吉(1783—1850)是清代嘉庆、道光年间的著名学者、秀水派诗人,其门人苏源生称他“沉潜经史,纂述极富”,这从各种目录文献,如《清人别集总目》《清人诗集叙录》所载就可以看出。

钱氏学问渊博,著述丰富,经部、史部都有撰述。经学上,他主张“汉宋兼采”,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张之洞将其列入“博综众说,确有心得者”,但是相关著述并未流传于世。从《中国古籍总目》所录现存著作来看,史学是他的强项,文学创作和文学典籍的编纂也极其可观,下面从这三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史学

1.《三国志证闻》三卷

按:《中国古籍总目》著录。是书乃钱氏“采集义门何氏、西溟姜氏、少章陈氏、立侯李氏、堇浦杭氏、东潜赵氏、辛楣钱氏、颐谷孙氏诸先生之言,雠勘积谬”,博采众家,终成一书。成书时间不详,应作于《三国会要》之前。今有手稿本、广雅书局写样本、江苏书局刊本。

2.《三国会要》不分卷、《晋会要》不分卷、《南朝会要》不分卷

按:《中国古籍总目》著录。据钱氏《三国会要序例》可知,《三国会要》一书乃仿宋代徐天麟《两汉会要》之作,时间上起蜀汉章武建元,下至隋炀帝大业末年,钱氏以“前后近四百年,未有会要”,于是“不揣弇陋,为补其阙,曰《三国会要》,曰《晋会要》,曰《南北朝会要》,而《三国》之书先成”。

此书参考了清代洪贻孙撰《三国职官表》,钱氏言之甚明,云:

《三国职官表》正所访求者,得之大喜,连日披阅,甚服其用心之勤,而惜其牵于经纬之体,分隶处犹未尽善。有此编之荟蕞,拙著《会要》异同参证,藉以差免疵谬。

钱氏又云:

入台以来,政事差简,长子妇李氏介祉,仲女远苓,侍人姚靓请为予录稿,于是条绪粗立,首尾略具。

台即御史台,钱氏出任河南道御史约在道光四年(1824)至道光八年(1828)这五年期间,可见书亦当成于此时。

钱氏友人张澍或提到此书,《养素堂诗集》卷二十四《思钱子五首》其三云:“我思钱子,史论纵横。季汉吹烬,两晋沸羮。君也条理,会要书成。”自注:“君著《季汉书会要》《晋书会要》。”此处的《季汉书会要》或即《三国会要》,今有稿本传世。

另外,《三国会要序例》提到的《晋会要》不分卷、《南朝会要》不分卷,今皆有稿本传世。

3. 《补晋兵志》一卷

按:苏源生撰《书先师钱星湖先生事》云:“先生喜读史,尤熟于《汉》《三国》《晋书》,补晋《兵志》《朔闰》诸表,辑《十八家逸史》。”《朔闰》诸表、《十八家逸史》今皆散佚。《补晋兵志》有单行本,又被收入《衎石斋记事稿》卷二,版本较多。

4. 《碑传集》一百六十卷

按:是书全名为《国朝碑传集》,为有清开国至嘉庆年间之碑传集成,钱氏夫子自道云:“曩承乏《会典》之役,幸获敬观,亦不敢私有写录,今乃略依杜氏大珪、焦氏竑《集录》之例,撰诸先正碑、版、状、记之文,旁及地志、别传,得若干篇,以其时,以其爵,以其事,比而厌之,为若干卷,其于二百年文献之林,不啻岳之一尘,海之一勺耳。”

钱氏总纂会典馆在嘉庆二十五年(1820),编纂之中多次修订,他曾与堂弟钱泰吉通书屡屡谈及,如《致弟书存稿》第三十九通:

《碑传》之目,从前淡如甥写一归韵之人名,后来续添甚多,祈开重订,而又坼开,目亦涂改,杂乱之至。(戊戌二月十九日)

戊戌为道光十八年(1838)。又第四十一通:

兄近日因补抄河南前辈文集中之碑传,因将向来所集,欲复位一目,自七月抄至今两旬余,又棼如乱丝,而不可理,真觉来日无几,心力不足副之,将来满箧皆未成之书,以烦吾弟,则奈何?(庚子)

庚子为道光二十年(1840)。又第五十七通:

兄所辑《国朝碑传》,今又次第一编,并补录近时所见之集。(辛丑五月十二)

辛丑为道光二十一年(1841)。又第六十九通:

《海昌文选》妙甚,速成之,取文之意极是,必如是乃差为有用,兄之《碑传集》正如是耳。(壬寅)

壬寅为道光二十二年(1842),观其语气,似乎书已定稿。总之,从嘉庆二十五年(1820)至道光二十二年(1842),前后持续近二十年,反复修改,足见此书在钱氏心中的地位之高。

刘锦藻概括此书甚当:“凡二百年,自王公大夫士庶,统千六百八十余人,列女又三百三十余人,先后易名者三,最后始援宋杜大珪《名臣碑传集》例定为今名,其间皆采集诸先正碑版状记之文,旁及地志杂传,以其时,以其爵,以其事,次第排比,考德行习,掌故莫备,于是固较贺氏《皇朝经世文编》首尾完备,且与《先正事略》《耆献类征》衡之,疏密繁简,开卷了然。”最初为一百二十卷,后增至一百六十卷。有稿本和刻本传世。

钱氏之作既滥觞于前,厥后缪荃孙之《续碑传》、闵尔昌之《碑传集补》又继踵前美,于是清代传记文献粗备。

图片

钱仪吉《衎石斋记事稿》

5.《庐江钱氏年谱》六卷、《庐江钱氏续谱》二卷

按:《中国古籍总目》著录。苏源生《书先师钱星湖先生事》云:“辑《庐江年谱》八卷,自元明至今,编年系事,书其卓卓大者,有纲有目,为一家之《春秋》创例也。事迹采自史乘及诸贤诗文,必著其所出书,慎之至也,尤详于家风旧训,为子孙法戒也。”可见,此二者为钱氏一族之年谱。

钱氏《致弟书存稿》第二十二通透漏了此书的信息,云:

兄去年欲定我钱五百年之年谱,命英儿写次,仅及明代,此一月覆加审之,已到乾隆中矣,拟至丙戌刻族谱而止,其中遗闻轶事,颇有证明,而家风之升降,言外可见,足为法戒。己亥端四日。

一则见钱氏源远流长,一则见钱仪吉以古为鉴之心态。今有稿本和清宣统三年铅印本传世。

6.《钱文端公年谱》三卷

按:《中国古籍总目》著录,谱主为钱氏曾祖钱陈群,《清史稿》有传。此书为钱氏初稿,侄孙钱志澄增订,今有清光绪二十年刻本。

7.《庐江钱氏艺文略》二卷

按:《中国古籍总目》著录。《庐江钱氏文汇》序云:“曩岁丁卯,仪吉考先世著书之目,撰为《艺文略》,集部凡七十六种。”丁卯为嘉庆十二年(1807)。今有清嘉庆十三年刻本、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抄本等。

8《延泽家乘》不分卷

按:《中国古籍总目》著录,仍是钱氏家传,有稿本传世。

9.《续良吏述》一卷

按:《中国古籍总目》作《良吏述补》一卷。此为彭绍升(1740—1796)《良吏述》续书,《衎石斋记事续稿》卷五《续良吏述序》所言甚明:

用是辑次旧闻,续彭氏之书,附风听之末。所采何书悉注篇下,亦彭氏例也,盖非独事之不必出于已,即其言亦不必出于已也,述焉而已矣。道光二十九年十月既望 。

同书卷三《答刘弁卿明府书》又云:

弟闲居无事,近日续彭氏《良吏述》,纂辑国朝二百年来循良政绩。

据此可知此书之内容大概。有清道光二十九年刻本、光绪三年刻本。

10.《地舆沿革表》一卷

按:《中国古籍总目》著录。此书有单行本,又有与《东都事略注》残稿合订本。

11.《东都事略注》残稿一卷

按:《中国古籍总目》著录,乃与《地舆沿革表》合订本,藏上海图书馆。钱氏《跋赵懿简碑》云:

碑在四川大足县北山观音洞中,与淳甫《古文孝经》悉摩崖刻之。予友张介侯权令时,手拓寄予于京师。予采其文,以注《东都事略》,犹以石本多残蚀,不能备录,为可怅尔。

张介侯为武威张澍(1776—1847),清代学者,嘉庆二十一年(1816)署理大足县,可知钱氏注《东都事略》之大致时间。是书未竟,原因待考。

 另外,道光十三年(1833)钱仪吉还奉两广总督卢坤之名,参与重修《两广盐法志》。《八千卷楼书目》卷九有《两广盐法志》三十五卷,题名“阮元、卢坤等撰”,有刊本,不知是钱书否,待考。

二、文学创作

 钱氏文学作品甚多,下面先从诗集、文集两个方面来探讨其文学创作的基本情况。

(一)诗集

钱氏诗曰《衎石斋诗》,各分集的名称及创作时间,其子钱彝甫说得很明白:

先公生平诗稿皆手自编定。幼年从宦,自京入闽,在嘉庆辛酉之前者,通曰《闽游集》。壬戌遭先大父丧,侍大母里居,地在郡城北门外,曰《北郭集》。戊辰通籍,奉先大母就养入都,寓馆旧额曰“澄观”,遂名《澄观集》。己卯以后,先大母丧,服阕至己丑十年,曰《定庐集》。庚寅、辛卯、壬辰三年之诗曰《刻楮集》。壬辰闰九出都,癸巳薄游岭表,舟车羁旅之作曰《旅逸小稿》。甲午、乙未,自粤游汴,及晚岁所作,通曰《浚稿》。旧刻止《刻楮》《旅逸》两种,兵燹后,刊板无存。光绪己卯,重校付梓,其《闽游》各种写本经历烽火,幸长兄子榶奉以周旋,又往返汾晋,水陆数千里,宝护完善。今兄子逝世,家中子侄辈或能检理遗籍,日抄数叶作字课,次第寄粤校刊,傥亦先公所默许也夫。庚辰首夏,男彝甫谨识。

文中所述,基本合乎事实,唯有“甲午、乙未,自粤游汴,及晚岁所作,通曰《浚稿》”数语需要订正,应当是“甲午、乙未,自粤游汴”期间所作名曰《旅逸续稿》,晚年在汴梁所作为《浚稿》。

结合相关文献,钱氏诗集如下表所示:

图片
合计诸集,共八种三十六卷。

(二)文集

关于钱氏文集,苏源生、钱泰吉、钱彝甫都有相关言语涉及,如苏源生《书先师钱星湖先生事》云:

先生古文集,己巳以前曰《画书》。……甲戌写成《颺山楼初集》十六卷。癸巳在粤,专取记事之文刻之,曰《衎石斋记事稿》十卷,赋、颂、论议、骈俪之文悉刊落,宝惠私录成帙六十卷。来汳后,所作益多,其卷帙与《记事稿》相等云。

钱彝甫亦云:

先给谏议公撰著古文辞已刻者,《记事稿》《记事续稿》两种各十卷。

《闽游集》卷首钱泰吉序云:

《记事续稿》,余劝蒋寅昉捐赀刻成,《补稿》则海昌门人唐端甫(仁寿)誊写一部,不至孤本独存。

不难看出,钱氏古文之作有《补稿》《画书》《山楼初集》《衎石斋记事稿》《衎石斋记事续稿》以及钱宝惠私自辑录的作品,其中《画书》已经散佚,《山楼初集》仅存抄本六卷,《衎石斋记事稿》《衎石斋记事续稿》皆有刊本,《补稿》、宝惠辑录之作则无从考查。

从诗集和文集的分析可以得出,钱氏传世的诗文集数量可观,然而抄本居多,虽有单集刊本,但作为一个整体的《钱仪吉诗文集》或《衎石斋诗文集》并没有被真正出版过。在明了这些基本情况后,再来辨析《中国古籍总目》著录的相关书目。

1.《衎石斋诗集》二十四卷

按:此系清咸丰七年潘贻谷抄本,存二十四卷。此本源于钱泰吉校勘本,文献价值巨大,包括《澄观集》八卷、《定庐集》六卷、《旅逸续稿》二卷、《浚稿》八卷,现藏国家图书馆,已被收入《清代诗文集珍本丛刊》影印。

 2. 《衎石斋诗》不分卷

按:《中国古籍总目》题作“稿本”,误。是书为近人金兆藩所搜集的钱氏诗集,包含诗集十一种,如《闽游集》(刻本)一册、《北郭集》(抄本)一册、《澄观集》(抄本)一册、《刻楮集》《旅逸小稿》(刻本)一册、《定庐集》(刻本)一册、《定庐集》《旅逸续稿》《浚稿》(残本)一册、《衎石斋晚年诗稿》(刻本)一册、《庚子生春诗》(刻本)一册,简单地拼凑在一起,现藏上海图书馆。

3.《衎石斋集》十三卷

按:清抄本,包括《澄观集》四卷、《北郭集》四卷、《定庐集》二卷、《闽游集》二卷、《家书》一卷,系国家图书馆所收黄裳藏书,已被收入《清代诗文集珍本丛刊》影印。

4.《衎石斋集》不分卷

按:此系钱氏表兄戚嗣曾所抄,有翁方纲点评,卷后有钱氏堂弟钱泰吉跋,收录钱氏早期部分诗歌作品,皆可见于《澄观集》,现藏南京图书馆。

图片

钱仪吉《衎石斋诗集》

5.《衎石斋晚年诗稿》五卷

按:此书为钱氏从曾孙钱振声所辑,有1932年刻本。金兆蕃(1868—1950)《晚年诗稿》后跋云:“兆蕃去岁清明省墓,诣伯英,出所传写先生手定《旅逸续稿》四卷,为丙申至壬寅七年之诗。又得癸卯、甲辰、丙午三岁诗,次为一卷。”伯英即钱振声。跋中提到的四卷本《旅逸续稿》钱振声抄本,现藏上海图书馆。又杭州图书馆藏诸宗元所得《旅逸续稿》四卷与《定庐集》残本三卷合装,或为钱振声抄本之源头。金兆蕃指出:“(《衎石斋晚年诗稿》五卷)乃是《旅逸续稿》《浚稿》之不全本。”甚是,不过这里的《旅逸续稿》指前表所列二卷本者。此书《清代诗文集汇编》已经影印。

6.《庚子生春集》二卷

按:此书有道光二十年刻本,《中国古籍总目》著录撰人为“钱仪吉”,误,实际为钱氏家集。道光二十年庚子(1840),钱氏作《生春二十首用元微之韵》,其侧室、子女婿媳辈纷纷步韵唱和,成此二卷。

7.《旅中见闻录——衎石先生古文》不分卷

按:抄本,中国社科院文学所藏,有清人杨象济(1825—1878)跋,乃是钱氏早期古文的一个选本。另外,《中国古籍总目》著录浙江图书馆藏《衎石先生未刻稿》不分卷,亦称有杨象济跋,疑即此书。

8.《嘉兴钱仪吉先生手稿》一卷

按:稿本,中国科学院藏,卷首题“镂香阁珍藏本”,收钱氏早期古文若干篇。

9.《衎石斋随笔》《杂记》不分卷

按:稿本,中有钱氏日记若干,有邵章跋,现藏上海图书馆。

但是钱氏诗文集传世者还有《中国古籍总目》未著录的,如下:

1.《梓翁手评衎石诗》不分卷

按:抄本,此为钱氏早年诗作,部分内容已经被收入《闽游集》《北郭集》。梓翁,朱休度(1732—1812),号梓庐,秀水诗人。此书现藏上海图书馆。

2.《衎石斋诗补抄》不分卷

按:近人邵章(1872—1953)抄本。邵章未得钱氏诗文集全帙,乃据他本补足己所有者,分别补抄《定庐集》卷三、四、五、六若干首,《旅逸续稿》二卷,《浚稿》补四、五、七、八四卷。其后金兆蕃又据之抄写一本。二者现藏上海图书馆。此书虽名补抄,但内容与前表列各集并无差异。

3.《衎石斋遗牍》一卷

按:清抄本,系道光年间钱氏与门人苏源生手札,一共七通,有近人邵瑞彭(1888—1938)题签,藏浙江图书馆。

4.《衎石先生致弟书存稿》不分卷

按:手稿,此为钱氏与堂弟泰吉之书信。钱氏《警石弟文稿序》云:“予虽在远,弟日月通书,必陈所业而质疑焉,至今三十年矣,未之有改也。”该书收钱氏书信八十五通,现藏国家图书馆,《清代诗文集珍本丛刊》已经影印。

三、诗文集的编纂

1.《韫翫集》十卷

按:《中国古籍总目》著录,《雪桥诗话》云,此书乃是钱氏所编“友人赠答之作,自乾隆甲寅(按:即乾隆五十九年,1794)至道光甲辰(按:即道光二十四年,1844)五十年所得”。

此书为友人赠答之作,毫无疑问,但开始时间“乾隆甲寅”不准确。钱氏在与钱泰吉的书信中亦尝言之,如《致弟书存稿》第五十一通:

兄去年腊有《韫翫集》之作,前信已言之。……辛丑二月初三。

辛丑即道光二十一年,“去年”为道光二十年(1840),应是钱氏开始编纂《韫翫集》之年。又第六十六通:

昨抄吾弟寄《修城砖歌》,入《韫翫集》,此诗竟是竹垞翁正脉。……辛丑嘉平五日。

此年年底本书尚在编选之中。今上海图书馆藏有抄本。

2.《冰蔬集》不分卷

按:《中国古籍总目》未著录。苏源生《书先师钱星湖先生事》云:

先生辑国朝诗人之有清尚者若干家,曰《冰蔬集》。

《记事续稿》卷五《冰蔬集序》云:

单阏阳月,闲居陋巷,风雪偃卧,无所用心,漫录近诗,得若干家,大都闲静深峻之作,从吾所好,非欲示人,题曰《冰蔬》,记时而已。

“单阏”为卯年,据文意,再结合作者生平,很可能作于道光十一年辛卯(1831)。前一年作者罢官,因此居贫,辛卯年作诗有“债券如落叶”之叹。总之,此书乃是一部近人诗选,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有抄本。
图片
钱仪吉《致弟书存稿》

3.钱氏家集——《钱氏文汇》《钱氏诗汇》

 按:苏源生《书先师钱星湖先生事》云:

先生咏颂祖德,钱氏五百年文献集大成于先生之手。少时辑《庐江钱氏艺文略》,列经、史、子、集各数十种,其后时加增订集部尤伙,乃辑《庐江钱氏文汇》《诗》百数十卷,专集则选录之,遗篇剩简则广搜而勘定之,文则分体编次,诗则人自为卷。若本集已佚,仅存一二者,别录曰《遗音集》,编次先世投赠诗什名曰《清风集》。

足见钱氏对家集的搜集整理做了巨大贡献,其中《清风集》已散佚,《钱氏文汇》《钱氏诗汇》,《中国古籍总目》著录,上海图书馆有稿本,不分卷。

钱仪吉《庐江钱氏文汇序》云:

曩岁丁卯,仪吉考先世著书之目,撰为《艺文略》,集部凡七十六种,其佚者二十余,其存者卷帙尚伙,后人或不能遍读。又有仅传数篇无专集,恐久且佚之也,用是辑录遗稿,自奏议以下,因类区分,著其尤要者,又访于族之尊贤,搜拾坠遗,校正同异。其闲讲道德之崇深,衡政事之得失,发忠孝之性情,垂家门之榘范,以至论文品诗,树艺医药,靡不赅备,凡四十九卷,名曰《文汇》。其古今体诗别为《诗汇》,不在是籍。……始辑于乙丑之冬,至今年十易寒暑乃成。

可见,钱氏开始编纂《文汇》在乙丑之冬,即嘉庆十年(1805)。在搜辑数据的过程中,于丁卯岁(即嘉庆十二年,公元1807年)先撰成《庐江钱氏艺文略》,然后再继续搜访遗集,得《文汇》四十九卷。

钱氏在与钱泰吉的书信中屡言之,如《致弟书存稿》第十七通:

《庐江诗汇》之辑,明年志在必成。《文汇》亦须重审一过。……丁酉。

丁酉为道光十七年(1837)。又第十九通:

《诗汇》自限之期太速,及今功甫三之一耳,大约三十卷内外,末附诗余二卷。……戊戌二月十九日。

戊戌为道光十八年(1838)。按钱氏计划,诗歌加上诗余,全书应该在三十二卷。又第六十四通:

今年兄新觅得农部公诗六首,吾弟未见者,今已合旧存,写为一卷。凡此诸集,皆以一集为一卷,总名《庐江钱氏诗汇》,不能成卷者,合为《遗音集》。(即《遗珠》,恬斋作序者,今改名。)将来力难全刻,可以按集随时付梓,久亦告成矣。(首行某某集,次行某著,板心刻《庐江钱氏诗汇》第某集,在下板中间,仍刻某二集。)《文汇》今已增定六十余卷,毅斋二伯父文被水失之,乞弟再写寄一篇,此上皆要语,伫望回音。辛丑九月廿四日。

辛丑为道光二十一年(1841)。这一段交代《诗汇》的刻本体例,亦见当时未能刊刻全书,《文汇》也逐渐增加致六十余卷。

以上大概可见《文汇》《诗汇》的编纂过程。今存钱氏伯父钱开仕撰《漆林集》、父亲钱福胙撰《竹房遗诗》,即有《诗汇》本。然而《中国古籍总目》却将《文汇》署名为“钱泰吉辑”,钱泰吉《与衎石兄述家世文字书》说得很清楚:

我先人遗墨之至精者,皆在大梁。吾兄所撰集《庐江文汇》《诗汇》《年谱》《国朝碑传集》《晋会要》《三国会要》《皇舆图说》,皆未有副本。

可见,《中国古籍总目》于此有误。

另据研究表明,钱氏还撰有《容斋类笔》七卷,此书仿洪迈《容斋随笔》体例撰写,书眉有钱泰吉墨笔批注,有手书稿本,然今各图书馆书目未见著录,待考。

总之,作为嘉道学人,钱仪吉的传世之作不在少数。除此之外,他还刻书多种,仅在大梁书院任教期间就刻印《经苑》二百五十一卷,就不再讨论了。 

图片

参考文献

[1] 钱仪吉:《衎石先生致弟书存稿》,《清代诗文集珍本丛刊》第429册。

[2] 钱仪吉:《闽游集》,《清代诗文集珍本丛刊》第430册。

[3] 钱仪吉:《衎石斋记事稿》,《清代诗文集汇编》第541册。

[4] 王蘧常:《嘉兴钱衎石先生年谱初稿》,稿本。

[5] 张澍:《养素堂文集》,清道光二十二年刻本。

[6] 钱泰吉:《甘泉乡人稿》,清光绪十一年增修本。

[7] 刘锦藻:《清续文献通考》,《经籍考》八,民国影《十通》本。

[8] 闵尔昌纂録:《碑传集补》,明文书局,1975。

[9] 张之洞撰,范希曾补正:《书目答问》,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10] 陈玉堂编著:《中国近现代人物名号大辞典》,浙江古籍出版社,2005。

[11] 《中国古籍总目》编撰委员会编:《中国古籍总目》,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12] 萧新祺:《稀见清人著作十九种》,《文献》,1994年第1期。

图片

本文刊发于《古文献整理与研究》第4辑,经作者授权转发。为阅读方便,现已将注释略去,仅保留参考文献。


图片

顾问:杜桂萍

主编:马丽敏

           刘建欣

编辑:于金苗






欢迎扫码,

      关注我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