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进口车在中国还有多大市场?

 童济仁汽车评论 2023-09-29 发布于上海

曾经代表了纯正血统、过硬品质、先进技术,可以当作社交硬通货的进口车,在今天国产车与新能源车越发强势的背景下,还是那么受欢迎吗?地位还是那么高高在上吗?这期“数据告诉你”,我们就来聊聊进口车在中国市场的现状和前景。




在那个中国汽车工业还没有形成健全的体系,还需要依靠进口来满足市场需求的年代里,进口车一度把持着中国汽车的消费风向标。本质上,这是因为那时的进口车相比国产车,无论是技术、品质、档次都显著领先。

2014年,中国进口车销量142.3万辆,创下了历史最高点。


但是从2017年之后,中国进口车销量开始连续下滑。2020年,进口车销量跌破百万辆,此后的三年里,平均下滑幅度超过了10%。进口车在国内车市中的销量占比,也从2020年超过6%,跌到目前还剩大约3%。


但是,伴随销量下滑的,是进口车的均价却越来越高。

2022年,中国进口车成交均价首次突破70万元大关,相比2016年提高了32%。100万元以上的超豪华车,在进口车市场中的占比接近三成,是进口车中最大的细分市场。而50万元以上的豪华车占比,在进口车市场已经达到了2/3。


当国产车在大打价格战时,进口车市场却向着更加高端、更加小众的方向发展,与国产车已经有了平行时空的趋势。


进口车销量的下滑,首先与部分豪华品牌开始以中国作为全球制造基地,进而加强国产化有关。

典型的例子就是宝马,在拿到华晨宝马的控股权后,不仅国产了准旗舰SUV宝马X5,并且在研发、关键零部件等全产业链进行全面布局,将中国制造的宝马作为全球车向外出口。


同时,进口车向100万元以上的超豪华市场转移,也与主流高端市场国产新能源逐步强势不无关系。

进口车曾经安身立命的高品质、高技术、新奇感,在已经崛起的国产新能源面前,壁垒正在变得越来越弱。相反,进口车目前还以传统燃油车为主,新能源渗透率仅在6%左右。此时,进口车叠加燃油车两大因素,决定了进口车只能向具备奢侈品属性的百万元以上市场战略转移。


所以,从供需两端看,在需要拼技术、拼性能的主流形态车型市场,进口车的生存空间会变得越来越小。而在超豪华、个性化的圈层市场,尤其是以高净值人群的圈层价值为核心的市场,进口车依然还具备国产车无可替代的价值。

比如在奔驰S级、保时捷卡宴、路虎揽胜这类豪华品牌旗舰车型市场,国产车型在对高净值人群的需求拿捏上功力仍有不及,品牌力更是需要经年累月的沉淀。


而在豪华越野、跑车、高端皮卡这类功能属性和圈层社交属性都很强的细分市场,进口车型则还有文化与生态壁垒,比如奔驰G级、保时捷911、福特F-150,都是各自小圈子里具备极高情绪价值的社交品,还没有那么容易被国产车所取代。


但更进一步来看,当我们在讨论进口车市场时,中国汽车也在逐步成为别人需要去仔细研究的“进口车”。如果一个国家不具备完整的工业体系,那么进口汽车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是唯一的办法。然而,一个已经具备全产业链和庞大内需的工业大国,最终一定会在满足国内需求的情况下对外输出,成为世界汽车开发与制造的源头。中国现在就处在这一阶段。

就如果曾经的德国,他们会将“国产车”视为最优秀的产品,“进口车”都很难动摇这一地位。而当中国本土汽车工业足够发达,并且可以影响全球时,中国消费者也不会再将是否进口作为评价汽车品质与技术高低的标准,更不会再把进口车视为高贵的代名词。海外品牌最终会选择建厂国产还是整车进口,将只取决于规模与经济效益,而与所谓的品牌情怀、品牌形象其实没什么关系。



如果你也和我们一样,对汽车行业的变革式发展满怀憧憬,欢迎大家到B站关注《童济仁汽车情报所》,我们会在每周五与探讨一个你可能感兴趣的新话题。大家有任何意见与建议,也欢迎留言与我们交流。



入驻媒体平台

商务联系人:Maggie
Tel:135-6413-6455
E-Mail:maggie@neuesmedia.com
版权声明:本文为《童济仁汽车评论》独家稿件欢迎任何形式的转载,但须注明出处为《童济仁汽车评论》和撰写作者。如有任何侵权行为,侵权者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